?

高校班子成員在行政權力結構中的耦合與自洽

2020-12-18 04:19曾凡遠
辦公室業務·上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行政權力治理體系

曾凡遠

【摘要】高校行政權力在構建大學治理體系中,作為一種行為力量的強制性逐步弱化。權力主體之間垂直的科層關系,越來越轉化為多元主體之間的平等協作。領導班子成員在新型權力結構中更多呈現出耦合關系和互動關系。權力主體之間、權力主體與行為人之間依然要明確權力邊界,同時開放權力空間,在行動中統一各方的價值目標和現實選擇,實現大學理想。

【關鍵詞】高校領導;治理體系;行政權力;耦合關系

大學在社會中一直扮演著精英的角色,些許蒙著神圣的面紗。大學與學術密切相關,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大學是嚴肅的、帶有批判性的。但不能否定,大學依然是一個行政單位和社會組織。在大學治理結構中,各類權力主張越來越多,權力主體地位不斷平等。掌握更多行政權力的高校領導班子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行政權力運行中,領導班子是否穩定并富有開放創新精神固然重要。班子個體成員作為權力主體是否融合于權力結構并富有激情,同樣對于推動大學理想的實現有著不可替代的實際作用。

一、高校權力影響的超越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開始提出構建“大學治理結構”,對照一下《大學章程》,從治理結構上來說,主要是政治、行政權力,當然還有學術權力、參與權、監督權等。日常生活中,高校領導者手中的權力,多數講的是行政權力。高校行政權力還有別于政府機關的行政權力,約束力不那么明顯,實施范圍和時效也多限一隅一時,或者可以稱作“仿行政權力”。與此同時,高校因行政隸屬、生源師資構成以及服務面向并不局限于辦學一地,其社會影響往往覆蓋全國甚至全世界,高校領導者的社會聲望、學術影響、人格魅力一定超越校園范圍,高校權力影響又具有較強的時空超越性。

這種有別于政府機關的大學權力,有其自身特點。從組織形態上講,大學是一個矩陣型組織,主要由行政和學術權力共同運行,具有行政和學術組織的雙重屬性。行政權力依托行政系統,學術權力則以學科專業為依托。其中,學術權力主要在學科科研等范圍發生效力,權力邊界還主要限于校園內部,但其鼓動性和影響力卻遠遠超出大學校園,伴隨大學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學術影響而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勢力范圍。行政權力基本上限于大學校園,主要通過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通過院系科層管理方式運轉大學這一系統。行政權力結果外溢的現象存在,偶發于大學內部主體或主體行為的越界,這種現象已見諸報端且呈上升趨勢。

行政權力消極結果外溢,多為個別高校領導亂權所致,要嚴加防范。高校領導者的權力依附于職務崗位,是上級賦予的權力。高校領導者首先要真正搞明白,權力是誰給的、為什么給、為誰行使權力、如何行使權力。如果把權力當作是個人奮斗的成果、個人能力的體現,就出現思想偏差;如果把權力當成個人進步階梯、利已工具,就必然出現工具性謀私。所以,必須慎重對待權力。權力觀是三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控”,前兩句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0年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上所講的權力來源、權力目的。后一句話,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連,權力意味著責任,有權必有責,二者在一定意義上劃等號,在其位需謀其政有所為。高校權力影響力具有時空超越性,高校領導者尤其要慎重對待權力。

二、高校領導班子成員明晰權力邊界

用好權力,盡職履責,就必須明白權力邊界,清楚職責所在。經常說的缺位、錯位、越位、補位等,講的就是權力邊界不清晰問題。王岐山同志指出:“有權力沒責任是管黨治黨之大忌”。行使權力,就要明白,哪些是自己該干的,哪些是不該干甚至不能干的,哪些是需要自己配合干的。在這方面,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現象,一是“大包大攬”,事無巨細,“校長干了處長的活兒”。還有一個就是“無為而治”,校長躲進書齋只作白面書生,“上廳堂不下廚房”。這兩方面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崗位職責不清,權力邊界不明。

做到不越位又不缺位,關鍵是要懂得什么事不必“親自”做,哪些事非“親自”不可。不必要親自做的事,主要是院系主任、部門處長要做的一些常規性工作。一定要充分尊重院系、部門同志的創造精神,發揮他們的作用,少干涉不插手。一些請示報告環節,能少則少,刪繁就簡騰出時間做大事要事。對于那些事關全局、基礎、體制機制的問題,應當“親自”踐行,牽一發而動全身,帶動全局工作的進展。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制度用以規定職責和權力邊界。制度約束激勵是現代大學治理的核心要義。根本上來講,是要用制度的辦法劃分權力邊界,明晰人、事、財權等,以及高校獨特的學術、參與權力等。

必須做的事情要有章法和側重。一是調查研究。這是當干部的一門基本功。只有深入扎實調查研究,才能聽到“原生態”的聲音,掌握不曾過濾的實情,為科學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才能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到止于未發。二是建立標準,構建系統,創新模式,形成亮點。高校創辦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教育必須有“標準”,在此基礎上形成目標鏈、標準鏈,構建高教生態環境,開拓創新,創設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真正解決問題。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往往是學院、部門不好解決或不能解決的,作為高校領導者,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針對“痛點”“堵點”開動腦筋,尋求對策,打通堵點,讓群眾看到權力帶來的積極影響。

三、高校領導班子成員開放權力空間

新時代,社會治理包括高校治理發生重大變化。工業時代大工業化生產式的科層制管理,正在向扁平式去中心化自主建構轉換。權力作為一種行為力量的強制性弱化,越來越被行動所替代。權力主體之間垂直的上下級關系,越來越轉化為多元主體之間的平等協作關系。權力關系由傳統下的沖突關系、委托關系,逐漸轉變為耦合關系和互動關系。大學治理體系創新需要適應這些現實要求,打破大學行政權力的主導地位,開放權力結構,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實現治理主體的合作治理模式。

向群眾敞開胸襟,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可見“史”之份量。向群眾敞開胸襟、敬畏人民,就應珍視并繼承師生共同創造的輝煌成就,不攬功圖名,更不能對成就視而不見搞歷史虛無主義。遇到阻力障礙甚至關鍵性難題時,不推諉不退縮,更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式擱置歷史難題。歷史也將由人民去創造,領導者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與師生和利益相關者一道,努力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實績。向群眾開放權力應有實際舉措,切實轉變教代會、學代會等自治組織形式化的做法,讓其真正能代表師生的心聲訴求。賦予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理事會、董事會等治理主體以真實的職能,讓更多主體參與到治理中。要用法治和社會治理思維,公開校務,定期發布高校社會責任報告和人才培養質量報告,自覺接受歷史性評判,接受對權力的監督。

避免滿意化方案。高校領導者理性和素質高,個人在占有完全信息并具備理性計算能力的情況下,能按照期望價值最大化原則選擇行動方案。另一方面,高校領導者又往往理想主義色彩濃重,講情懷講自主講個性,在充滿著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個人理想目標或興趣偏好會影響決策行為,或者選取的可能不是最大化的標準,而是基于特定的啟發式規則,采取滿意化的方案。追求期望價值最大化、路徑選取最優化時,決策不能不擇手段地率性而為。采取滿意化的方案,可能顧慮因素較多,但不能出于私心防范壞的結果出現。同時,高校作為一個社會系統單元,成員間應多包容,時刻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尋求支持配合的最大公約數。衡量最大公約數的標準,根本講是嚴格政治紀律,執行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圍繞高質量發展進行取舍,以最大限度維護師生和相關方利益為出發點。照顧到高校知識分子集中,民主參與意識強、主張多元等特點,個人和班子決策時尤其注意打破門戶之別,講究論證充分、流程完整、程序完備,規范地做事。

四、高校領導班子成員自我寧靜自洽

嚴以用權,肯定要講究權力運行規則。權力規則實際上就是工作規范、程序和流程。高校領導者作為知識精英,容易理想化行事。但無論如何選擇,尊重規律、遵守規則是必要的。高校要遵循教育規律、市場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這無需多言。重要的是,規律具有客觀性,首先尊重客觀,不能我行我素。當個性決策與環境要求沖突時,可創新思路相機行事。20世紀60年代萌發于美國的權變思想,克服機械教條的工業化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不必追求普遍適用的、一成不變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而是根據環境和內外條件變化,靈活機智地采取適當的管理策略。這是決策心中有數、行之有度的做法,能夠克服個人與集體、環境之間的沖突。

權變不是“權術”,更不是天馬行空式的自由裁量選取?!靶拇婢次分?,方能行有所止?!本次肥钦_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心理基礎,是防范自以為是的開端,也是行為的界限。作為高校領導者要敬畏組織、權力、人民、法紀。最有效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人內在的、自覺的自我控制,把外在的約束內化于主觀自覺?!熬訖z身,常若有過”,“?!弊值莱鲞@個道理。成已達人,一直是知識精英的精神追求 。領導崗位意味著工作責任,在做成大事業的過程中,會找準角色定位,確定協作關系,摸清權力邊界,創造愉悅的工作氛圍。

開放包容協作,不意味著磨平個人棱角。領導就要有領導的樣子,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人格是個人一種獨特的行為、思維模式和情緒反應,在心理學和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個性”一詞表達人格的概念。知識分子、高校領導都特別注意個性修養,講究處事哲學。但一到工作中往往就會走向固守已見、墨守成規或推倒再造等個性化極端??朔@一不足的做法就是講究團隊和協作,團結更多的人一道出主意想辦法。習近平總書記用一個拳頭和指頭比喻團結,知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工作中,普通群眾不好主動“團結”領導,領導要親自俯下身,有親和力問計于民,向群眾開放權力。個人對不同意見不同主張,要拿得起、放得下,更加豁達、審慎一些。重要的是,要有良知良心,始終明白權力都是公共的,不是自己的,權力是用來服務的,不是用來炫耀和利己的。

【課題來源: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智慧校園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保障機制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JSJG562】

【參考文獻】

[1]黃達人.大學的觀念與實踐[M].商務印書館,2011.

[2]金久仁.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共生機制研究[J].閱江學刊,2020(04):108-109.

[3]習近平.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N].學習時報,2010.

[4]王岐山.有權力沒責任是管黨治黨之大忌[N].人民日報,2014.

[5]任春曉,沈偉.以制度激勵為核心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20(01):33-35.

[6]向迎佳.有些事領導干部非“親自”不可[N].人民日報,2013.

[7]鹿斌.社會治理中的權力:內涵、關系及結構的認知[J].福建論壇,2020(04):193-200.

[8]王家峰.制度如何治理:國家治理的機制問題思考[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20(02):86-93.

[9]崔玉華.權變理論——大學管理的有效理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04):37-39.

猜你喜歡
行政權力治理體系
政府部門行政權力下放路徑研究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實踐經驗及啟示
我國高校二級學院治理模式的現狀及問題探討
大數據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完善監督機制防范拆遷領域職務犯罪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現狀研究及對策初探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 確保高校二級學院權力健康運行
論公共利益的法理學相關概念辨析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