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盛元氣壽:追憶京劇大家譚元壽

2020-12-21 03:42張永和
北京紀事 2020年12期
關鍵詞:科班譚家老生

張永和

2020年10月9日,譚元壽大哥撒手道山,享年92歲,走得很安詳。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3位送了花圈,在外地視察的習總書記還專門委派中宣部一位常務副部長親赴譚家寓所來悼念、慰問。

認識他很早。1957年,我初中畢業19歲,元壽大哥那年29歲。是一位能寫會畫并且有中醫醫生執照的寶林和尚介紹我們相識的。不久,我就為他寫了一篇千字的介紹文章——《譚門有后》發表在文化局主辦的《劇目介紹》周報上。那時候他就已經在北京京劇團工作了??赡菚r候他不像后來的那樣了不起。他在團里來的活兒,是文武老生及短打武生。所擔任的戲碼也很平常。因為當時的北京京劇團人才濟濟,角兒太多了。當時團里有四大頭牌,就是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那時趙燕俠還自己單干,領銜主演燕鳴京劇團沒有參加進來。這四大頭牌是全國最頂尖的藝術家,沒有人能比得了。再說唱老生的,年長的除馬、譚之外,還有陳少霖、馬盛龍。和元壽先生年齡相仿藝術水平相近的,還有馬長禮、高寶賢、賀永瑛、郭和詠、王德鑫,后來童祥苓又加入了,這些位,哪位技藝也不軟……武戲方面,有楊盛春、黃元慶等國內一流水平的大武生,可以說該團群雄并列。

當時劇團的領導很有水平,為了展示這些優秀青年演員的才藝,特意成立了沒有四大團長參加演出的小團。主要是白天在市工人俱樂部或廣和劇場演出。在20世紀50年代末,元壽大哥演出了譚派名劇《定軍山》《戰太平》,還有和馬長禮合作演出的文戲:全本《群英會》,后面再演武戲《三岔口》,文武雙出。元壽大哥被觀眾熟悉和熱愛,應該是從20世紀60年代起直到他逝世前。

堅實的基本功

譚家六代子弟的培養都要經過科班的教育。

元壽大哥1938年10歲時被他的爺爺譚小培親自送到富連成科班學戲。譚家學戲有這個傳統,不走家教兼請老師的路子。譚門第二代譚鑫培入的是金奎科班。第三代譚小培入的是楊隆壽辦的小榮椿科班。第四代也就是元壽大哥的父親譚富英,入的是富連成科班。當時譚鑫培的夫人也就是譚富英的奶奶,非常不愿意把孫子送到科班去學習,而且說你(指譚鑫培)要敢送我就跟你拼命。是譚老爺子偷偷把富連成的社長葉春善請到家里,把孫子托付給他才送進科班。元壽先生當然還要遵照這個傳統,由爺爺譚小培親自把它送到科班去。譚家覺得只有在科班里受最嚴格的訓練,才能夠學出過人的能耐來。

譚元壽先生在科班學習8年,遇到的老師都是最棒的。教他老生戲的是雷喜福、王喜秀、張連福、劉盛通等,這些位都是富連成科班里最會教戲、最負責任的老師。教譚先生武戲的也都是精英,是鼎鼎大名的王連平、沈富貴、茹富蘭和錢富川等名師。老師真教學生也真學,因此這8年打下了文武各方面的扎實基本功。從科班畢業以后,譚家的傳統是先不搭班唱戲,而是由長輩如譚小培、譚富英爺兒倆再給譚元壽加工,行話叫“下卦”。在家里加工深造,一來二去就是兩三年。

還有一個別家難有的好機會,就是名伶李少春到他家來拜會他的師兄譚富英,譚先生立刻抓住這個機會,讓喜歡李派文武藝術的元壽,馬上給李少春磕頭拜師,所以后來他唱《野豬林》《打金磚》,在上海唱猴戲,都走的是李派的路子?;A打得牢,這是成名成家最基本的。

譚門不怕當配角

這也可以說是譚門的家風。當年譚鑫培進三慶班的時候,開始只是武行頭,后來才唱老生,慢慢地成了三慶班中排名第二位的老生,在他前面還有程長庚和盧勝奎。到了第三代譚小培的時候,他從來就沒挑班兒當過頭牌,一直是給名旦跨刀當二排。當然也沒耽誤他成大角。到了大名鼎鼎的第四代譚富英先生這兒,在馬譚張裘四大頭牌組成北京京劇團以后,譚先生高風亮節,經常為馬先生、張君秋先生配演二路。人們都知道在馬先生主演的《趙氏孤兒》中,譚先生扮演趙盾。在張君秋先生主演的《秦香蓮》中,譚老先生扮演陳世美。元壽先生繼承了家門的好傳統,為老先生們心甘情愿當助演。比如在《趙氏孤兒》中扮演孤兒,在《狀元媒》中扮演楊六郎,在《秦香蓮》中扮演韓琪。他雖然演了這些配角,但并不因此而降低了他的身份。他主演的這些配角仍然是光彩照人,具有獨特魅力。他并不因為自己唱過《空城計》的諸葛亮,就不再來配角的王平。主演、配演都高高興興去演,而且都盡力塑造人物,盡力演好人物。這樣做有幾大好處。演戲多了會的戲就多了;接觸的角色多了,上臺演出的時間也就多了。再一個,派什么活來什么活,這樣后臺就有了好人緣。主角配角演得都好,后臺管派戲業務科的同志們,就敢給你派戲讓你演出,這是不是有點兒學問?有點兒《易經》的學問?可意會不可言說,這就是淡泊名利,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沙家浜》扮郭建光,

文武藝大施展

元壽大哥看似不爭,實際上是很聰明的。從1958年到1963年,這五六年當中,由于他演出多,塑造角色多,便逐漸形成了他演傳統戲的藝術風格。那就是擅演文武兼備、唱做一體的文武老生戲。他在臺上精神抖擻、英氣逼人,走的完全是他曾祖父譚鑫培的路子,初步形成了自己允文允武的風格。1964年,全國現代戲調演。北京京劇團演出了現代戲《沙家浜》。由譚元壽先生扮演指導員郭建光。這個角色前文后武,正好對了元壽先生文武老生的路子。不僅如此,當時他三十六七歲,正當年,扮相英武,穿上那身合體的灰軍裝以后,不但精悍挺拔,而且漂亮極了、帥極了。前面的文場子,郭建光在“蘆葦蕩”中的幾段唱,高亢嘹亮,剛健遒勁,讓觀眾聽著特別過癮舒服。后面的武場子開打,元壽先生身手嬌捷,干凈利落,特別是那一排“掃堂腿”加“旋子〞的武技,迅疾帥漂,科班的扎實幼工展現出來,從而受到了觀眾的特別歡迎。1964年在上海劇場的演出,連演40場,客滿40場。元壽大哥紅了火了,成為全國最“標準的郭建光”。

改革開放以后恢復傳統戲,人們迫切希望看一些傳統的名劇。特別希望能看到譚門本派的一些名劇。元壽大哥并沒有因為演了10年現代戲,而把譚門本派的戲丟了。優秀的、有賣點的傳統好戲,他是一出一出地恢復。

為什么再也不演

《沙家浜》的郭建光?

自從1980年代以后,元壽先生再也沒有演出過《沙家浜》的郭建光。不僅在舞臺上沒有演出過,而且他參加了那么多的京劇晚會,中央電視臺的各個節日的晚會,不管是彩唱還是清唱,元壽先生好像和這個郭建光絕緣了。不但從來沒有扮上過彩唱,而且即使清唱,哪怕一段兩段,他也沒有再露一露。筆者沾著和元壽大哥的交情很深,我曾婉轉地問過他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只有兩句話,很干脆。他說:我現在還能唱得出來當年的郭建光嗎?我要把我最好的形象留在觀眾心里,我不能夠有損郭建光這個英雄形象。這個回答又引起我的深思。不僅是戲曲藝術家,而且包括詩人、畫家、音樂家,往往都在自己最美好的時候“掛印閉門”?;蚍馐只蚍饪?,也都是為了把最美好的東西留給觀眾,留給讀者。

最后,筆者以一首為元壽大哥所作悼亡詩為本文做結:

九旬米壽譚門人,猶有酷愛京劇心。

常對傳承發急論,自謙只是普通兵。

高風亮節人皆頌,一代大師名實同。

忽聞仙界喚兄去,老淚縱橫哭幾聲。

猜你喜歡
科班譚家老生
劇作家(2023年3期)2023-06-12
汽車裝配線在線返修策略重組研究與實施
民國北方京劇科班的發展流向及與“外江派”關系論衡
Songs from the Past
京劇行當——老生
她混進了“科班”情感騙子群
幾種胺類固化劑對環氧樹脂固化行為及固化物性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