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臨床特征及中醫證候分析

2020-12-23 09:41袁園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33期
關鍵詞:中醫證候臨床特征

袁園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其中醫證候特征,為指導未來臨床實踐提供支持。方法 選擇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總結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中醫證候分布規律。結果 本組120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咳嗽、發熱、鼻塞為主要特征,證候以風熱襲表證為主(68例),其次為風寒束表證(22例)、表寒里熱表證(18)等,少數患者為氣虛外感證(12)。其中在風熱襲表證患者中,有夾濕者17例,風寒束表證患者中有夾濕者6例。比較患者的年齡分布情況,青壯年發病率低于老年患者,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以發熱、鼻塞等為主要癥狀,其中老年人的發病率較高;從中醫證候分布情況來看,風熱襲表證、風寒束表證、表寒里熱表證為主要證型。

【關鍵詞】乙型流行性感冒;臨床特征;中醫證候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包括男67例,女53例,年齡22~75歲,平均(58.16±7.92)歲。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

患者納入標準為:(1)符合《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以及《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藥物治療與孕婦昂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的相關標準。(2)咽拭子檢驗結果發現乙型流感病毒。(3)中醫辨證標準滿足《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西醫疾病部分》中關于乙型流行性感冒的相關內容,并遵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進行劃分。

患者排除標準為:(1)不符合乙型流行性感冒的診斷標準;(2)其他病原體感染性疾病患者;(3)合并惡性腫瘤以及其他免疫系統病癥患者;(4)合并重要器官功能病變患者;(5)精神類疾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

統計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既往病史、臨床觀察結果(如舌脈、就診時體征等)。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計量數據用(x±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x2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顯著。

2 結 果

比較本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現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臨床表現以咳嗽、發熱以及鼻塞為主要特征,相關資料如表1所示。

記錄本組患者的中醫證候分布結果,發現本組患者中風熱侵襲表癥患者的最為常見,氣虛外感證最少見,相關資料如表2所示。

風熱襲表證患者中,有夾濕者17例25.0%;風寒束表證患者中有夾濕者6例27.27%。

從年齡分布來看,老年患者的發病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資料如表3所示。

3 討 論

流感病毒是威脅人類身體安全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其中乙型流感病因具有特殊的作用機制往往會引起反復流行。病毒性流感各個年齡段均易感,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閉塞、咳嗽等呼吸系統癥狀。目前醫學界針對Np(病毒顆粒核蛋白)以及M1(基質蛋白)抗原基因特性等,可將流感病毒劃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其中乙型病毒常引發局限性流行感冒[1]。在2017年,北半球的流感形勢嚴峻,部分國家的病例數量快速增加,因此乙型流行性感冒已經發展成為全球不容忽視的醫療衛生問題。近些年我國的流感病毒感染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994年、1997年、2000年、2017年,其中每年季節性流感都會造成大量患者生病、死亡,例如在2017年的甲型HINI流感報告中單廣州地區報道的病理就達到了7萬多例。乙型流感病毒與甲型相比,更容易引起并發癥,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臨床上需要針對乙型流行性感冒做進一步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選擇120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中醫證候情況。根據表1的相關研究結果可知,本文所選的120例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年齡超過50歲的患者數量達到了80例,數量顯著高于青壯年,證明老年人群是乙型流行性感冒的高發群體。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發病率更高,并且老年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癥,一旦染病后可能發展為重癥疾病,因此在臨床上應該予以高度重視。而相比之下,青壯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好,染病概率低,且普遍預后良好[2]。

根據現有臨床研究發現,病毒性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并且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低,并且現有的抗病毒藥物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應,老年患者不適用,因此中醫藥物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有效手段。根據表2數據可發現,中醫證候分布顯示本組患者中以風熱襲表證最為常見,患者所占比例為56.67%(68)例,其次為風寒束表證18.33%、表寒里熱表證15.0%。這一結果證明,在臨床上可通過中醫對患者進行分型與治療干預,通過對乙型流行性感冒做中醫證候研究,能夠確定整個發病過程中證候的一般變化規律,最終指導臨床治療實踐。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發現乙型流行性感冒的中醫后整分布呈現出以下規律:(1)乙型流感的中醫證候存在一定的規律,其中風熱襲表證最為常見,但是流行病感冒的臨床發病機制并非單純的屬熱或屬寒,往往以寒熱綜合證居多,所以在臨床研究中應該高度重視地區以及其后因素對該病癥的影響。(2)流感中的夾濕現象約占總數的1/5~1/3,結合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風熱襲表證與風寒束表證中均可見該癥狀,這也是臨床干預期間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咳嗽、發熱、鼻塞為主,并且中醫證候分型結果顯示以風熱襲表證最為常見,在臨床上要高度重視老年等高風險人群,做好篩查與檢測,爭取能夠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這樣才能減少患者承受的痛苦,加快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凱萍,李惠麗,王 艷.不同亞型流感兒童住院病例臨床特征分析[J].廣州醫藥,2019,50(05):90-93.

[2] 李 薇,劉 蕊,許 楠,等.不同類型流行性感冒兒童的臨床特征及流行病學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6,32(04):195-198.

猜你喜歡
中醫證候臨床特征
帕羅西汀聯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治療抑郁癥42例
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右歸丸加減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臨床觀察
口干是否類風濕關節炎中醫陰虛證候關鍵指標的臨床研究
雙唑泰棉栓聯合中藥沖洗、定君生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的臨床分析
縱隔大B淋巴瘤22例臨床分析
蕁麻疹患者臨床特征與護理干預探析
重癥肺炎臨床特征與治療護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細胞與慢性鼻—鼻竇炎合并鼻息肉的臨床特征的關系
輕度聽力障礙嬰幼兒臨床特征及早期治療
心血管多重危險因素與中醫“風痰毒瘀虛”診斷結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