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口豆腐:舌尖上的程海風味(二)

2020-12-23 05:44李夢游
烹調知識 2020年12期
關鍵詞:豆渣河口豆花

李夢游

當年在米厘煉銅的情景,在我小時候不止一次地聽我的祖母描述過,祖母也曾參加過那次煉銅,說的情形跟劉炳漢老人說的差不多,只是祖母當時是每天從山洞里背銅礦石,不是整天拉風箱而已。

當然,劉炳漢老人還參加過許多“水利大會戰”,參與許多水庫和水溝的修建勞動,到過許多地方,也給身體留下了許多病根。歷史的車輪有緊有慢,年成好的年頭,她會重操舊業,仍然做豆腐賣,雖然辛苦,但比起她那些經歷來說,她還是愿意或者說喜歡做豆腐賣。

歷經了無數的坎坷磨難后,劉炳漢老人早就看淡了人生的風雨,年老的時候,拖著有病的身體,在自家的院子里自由自在地走動,她的心情是愉悅的。她曾幾次跟我們幾個采訪她的人說:現在日子好了,你們要好好珍惜。

劉炳漢老人一生辛勞,晚年幸福,是人生的一種福氣。她最大的成就就是用一門做豆腐的手藝,在困難年代養活了全家老小,在發展時期讓子女都有出息。在她的女兒中,老大和老五傳承了做豆腐的手藝,并且把這項古老的手藝發揚光大,使河口豆腐更加出名。手藝得到傳承,是她心里最大的欣慰。

陳國福是劉炳漢老人的大女婿,雖然只是一個上門漢,但他卻和妻子一起繼承了劉家做豆腐的手藝,他聰明能干,把做豆腐的流程不斷改進,在條件允許之后,他首先做的是堅決摒棄石磨,改用電磨。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后,他終于尋找到了一臺非常適合做豆腐的電磨,這臺電磨的獨特之處就是不僅磨豆子的效率大大提高,大大地減少了磨豆漿的勞動力,最重要的是這臺電磨還能把豆漿和豆渣分開,極其高效和方便。

用石磨磨出的豆漿,豆渣含在里邊,因此需要過濾。過濾豆漿需要花費大量的體力和時間,以前要用一個裝有濾布的框子,上面吊在梁上,下邊接一口大鐵鍋或一個大盆,把豆漿倒在濾布袋里,人站在旁邊不停地搖動,直到把細細的豆漿濾到大鐵鍋里或大盆里,濾布袋里留著粗粗的豆渣,豆漿放在大鐵鍋里加熱,做成豆腐。

豆渣是做豆腐的附產物,一般會放在太陽下曬干,收藏起來喂豬。在困難的年代,有人會把豆渣做成一個個的豆漿粑粑,吃的時候加入鹽巴和辣子面放在鍋里蒸熟,那面面的口感,香辣的味道,非常開胃下飯。我小的時候,街上有豆漿粑粑賣,祖母趕街時愛買一些回來,敲碎了放在青花瓷碗里蒸給我們吃,沒有菜時,就把它當菜,照樣吃得香甜。

陳國福說,現在很少有人吃豆渣做的豆漿粑粑,差不多全部都用來喂豬。當然,現在許多人大魚大肉吃多了,有些人又開始吃野菜和粗糧,有些人不愛吃豆腐,但吃豆漿粑粑卻吃得特別香。這些都是注重養生的人,他們的吃法也許不為常人所理解,可他們有他們的活法,正如有些人特別愛吃肉一樣。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其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順其自然就好。

磨好豆漿,兩口大鍋里早燒好了熱水,陳國福和家人把豆漿加入裝有熱水的鍋里,加火燒煮。趁著這個時間,陳國福會把石膏粉按比例稱好,倒進幾個桶里,加少許水攪拌好,存放著。等到豆漿煮透,他把豆漿一瓢一瓢舀入到桶里,攪拌均勻后放置沉淀。這時奇跡出現了,仿佛只是一會兒的時間,豆漿就在我們的眼前變成了豆腐,就是我們說的嫩豆花。

這就是“鹵水點豆腐”的過程,這個過程看著很短,動作也簡單,但是這門技術的發現卻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做豆腐的大豆,鮮嫩時吃起來非??煽?,但當它一旦被曬干后,吃起來就沒有那么美味,生的干大豆有一股難聞的腥氣,煮吃或炒吃不僅味道不好,而且讓人胃脹不舒服。

據說古時候,南方叫黃豆,北方叫大豆的這種植物,常常被當做軍糧,但是士兵都不喜歡。后來,不知是誰發明了做豆腐的技術,大豆轉化成豆腐后,士兵非常歡迎這種既能當飯吃又能當菜吃的食物,而且植物蛋白非常豐富。豆腐因其美味,很快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流傳起來。還有一種說法,豆腐是古代道士煉丹時,不小心將石膏粉加到豆漿里,而發明了豆腐的做法。也有說是淮南王發明了豆腐,不管是誰發明了豆腐,也不管距現在有多少年頭了,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喜愛,卻是真的。一種食物得到眾人的喜愛,這就足夠了。

陳國??赡懿恢馈胞u水點豆腐”的原理,這一點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有祖傳的秘方,那就是豆漿與石膏的比例?;蛘哒f做豆腐的時間長了,他能憑感覺把豆腐做到他想要的樣子,以滿足別人不同的挑剔的口味。

做豆腐的過程仍在繼續,陳國福一刻也沒有閑著,他在厚重的桌子上放置了幾個木框,并在木框上鋪上紗布,然后把豆花舀到木框里,舀滿后抹平,蓋好紗布,再在上面壓上平整的石頭,每個木框上面石頭的重量大約有兩三百斤,豆花里的水份在石頭的重量之下,很快流了出來,開始時滲出來的水滴很多,成串地淌,后來成滴,再后來是一滴跟一滴之間距離的時間起來越長。幾個小時之后,豆腐里再也榨不出水來,成型的豆腐正式做成,運到街上可以一塊一塊地劃開賣給需要的人,再由別人做出他們期待的美味來。

在冬季,陳國福也會留下一些豆腐塊,放在稻草上讓它們自然發酵,任豆腐塊上長滿白白的絨毛。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就做成了?!俺舳垢睙o論煎吃、炒吃,還是蒸吃,都是一種特別的美味。陳國福還會把一些“臭豆腐”放上辣椒粉、鹽巴等腌起來,做成“腌豆腐”,也就是處邊人說的“鹵腐”,無論形狀、顏色、口味都勝外地的“鹵腐”一籌。

陳國福是一個精干的中年男人,做豆腐動作麻利,對豆腐也有獨特的認識,每天下午做豆腐,第二天上午到星湖街、河口街和期納街等集市上賣豆腐,滿足那些老顧客的需求。有的人把他的“臭豆腐”和“鹵腐”販運到永勝和麗江等地去賣,同樣賺了不少的錢。日子如此一天天往復,生活單調而充實。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他的臉上始終能看到一種對生活的滿足和自豪感,這種表情是很多職場人沒有的,做豆腐無疑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幸福感。

當問起河口豆腐好吃的最大秘密時,他跟他老岳母劉炳漢老人說的一樣,那就是河口的水好。最早時村里只有幾口數得清的水井,井約有三四十米深,打井難度大,花費的錢財也多,不是一般人家能打得起的,當時的井多為公用,吃水的人多,井臺上挑水的人多,洗菜的人也多,井水特別清冽甘甜,這樣的水做豆腐,出鍋的豆花顏色“清花四亮”,由于密度高,成型也好,不像其他地方的豆花那么散碎。河口豆花入口回甜,即使不放糖,不放鹽,味道也非??煽?。河口豆花沒有大豆的腥味,這是河口豆花的一個特性。我吃過別處的豆花,總有一股或濃或淡的大豆的味道,不放糖或鹽,吃起來就沒有那么可口。

做豆腐是苦活,但在農村里也算是一門技藝,不是誰都會做,誰都能做。會做豆腐,又能吃苦的人,像劉炳漢老人和陳國福一家,幾十年做豆腐,用他們的辛勞和誠信,養活了自己和家人,讓家人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幾十年的堅守,同樣也成就了河口豆腐的美名,而且河口豆腐的名聲越傳越遠。

河口豆腐有許多傳說,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河口三可口”的故事。也不知哪朝哪代,總之有一個老秀才在河口品嘗了河口豆腐、辣椒和程海里的白條魚,認為吃到了自己從沒有吃過的美味,心里非常感慨,詩興大發,捻著花白的胡須,半天時間吟出一句“豆腐辣椒白條魚河口三可口”的上聯,卻怎么也想不出下聯。

老秀才在河口街上住下來,整天吃著豆腐、辣椒、白條魚,仍然尋下聯不得,他就到河口街上轉悠,尋找靈感,甚至到街上的狀元寺、文廟等處拜謁圣賢,以求靈感,但終沒有對出下句,只好遺憾地離開了河口街。

老秀才一去不回頭,不知去了哪里,但他的故事和他寫出的上聯卻流傳下來。歷年以來,只要有文人墨客到河口,吃著豆腐、辣椒、白條魚的美味,差不多要談論這件事,他們爭相對下聯,其中不乏有可取的下聯,但終因跟上聯比起來對得不那么工整,沒有“河口三可口”這樣的拆字巧妙而又具有實在意義的上聯,而成為千古絕對,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人能對出工整的下聯來。

這個傳說,無疑使河口豆腐名聲在外。然而,河口豆腐不是吹出來的,它點據著得天獨厚的氣候,還有清涼甘甜的井水,還有做豆腐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經營和奉獻。

從河口和永勝的歷史來看,河口豆腐可追溯到明朝初年,是“洪武調衛”時,那些遠離故鄉的中原將士,在這兒屯邊,把做豆腐的技藝帶到河口,并從此在河口流傳下來。是劉炳漢老人和陳國福等一輩輩人通過祖傳的方式,經過一生執著的堅守,硬是把這古老的技藝傳承下來,并不斷得于發揚光大。

經過時間的磨礪和沉淀,河口豆腐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食物,因為它傾注了無數代人的心血,豆腐這種普通的食物被賦予或者說承載了更多的東西和意義,河口豆腐儼然已成為河口的一張名片。人們提到永勝,提到程海,提到豆腐就會想起河口豆腐,這就是食物和地方融合的最高境界。

古老的程海,在歷史的興衰變遷中,依然那么沉穩,依然那么不急不躁。260多年前湖水的陡然下降,造就了程?,F在的模樣,成就了河口這個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成就了河口豆腐這樣的美食。

程海千百年來,似乎一直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程海湖周圍的村莊。其實,村莊也沒有多大的變化,變化的是生活在程海的人。從最初來到程海邊居住的人,到明朝時來軍屯的士兵,他們見到的程海,也許跟我們現在看到的程海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吃過的豆腐,我們現在仍然在吃,而且還要吃下去。只是程海日新月異的發展,古人是不能看到了。

人生能像劉炳漢老人和陳國福一樣,住在程海邊,一生就做磨豆腐一件事,他們的專注和執著,成就了他們平凡而又充實的人生,讓他們活出了人生的精彩華章。廝守程海,有的時候一碗河口豆腐足矣。(全文完)

猜你喜歡
豆渣河口豆花
蠶豆花
豆渣憶往
豆渣變廢為寶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豆渣做出肉的味道
他們為什么選擇河口
河口,我們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媳婦跳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