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析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思辨力

2020-12-23 04:16儲呈進
小學生作文輔導·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思辨能力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儲呈進

【摘 要】 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語文學習所提出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應當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視作整本書閱讀的重心之一。思辨是一種古老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思辨能力之所以能夠得到充分培養,是因為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在注意力、思維等角度有效地加工文本。整本書閱讀以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可以概括為:初讀,重在整本書感知;再讀,重在重點感悟;三讀,重在賞析復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思辨能力;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這是可喜且需要認真對待的??上驳氖?,整本書閱讀得到了認可,正式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選擇;需要認真對待的是,對整本書閱讀不能只以時尚的態度對待,而這恰恰是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不足之一。過于重視教學形式的改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應當遵循的規律與應當重視的重點,使得課程改革由風生水起變成了當下的古井不波。顯然,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與嘗試不能再重蹈這樣的覆轍。

那么,整本書閱讀應當追求的實質是什么呢?筆者以為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可能是多樣的,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語文學習所提出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應當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視作是整本書閱讀的重心之一?;谶@樣的認識,筆者以《利用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策略》為題進行了課題研究。下面就課題研究的過程談談筆者的一些初步收獲。

一、整本書閱讀之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意義

毋庸置疑,整本書閱讀教學是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的重要內容,而將理論上的重要性轉變為實踐的可操作性,關鍵還在于看教師如何認識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尤其是其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意義。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學生接觸的都是對課文或者某個習題、試卷中的單篇的閱讀,這樣的習慣與意識來支撐整本書閱讀是存在一些挑戰的。一個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單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范圍只在單篇文本之內,學生的思維過程就是對單篇文本的字詞及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行加工,這樣注意的廣度與思維的深度都與整本書閱讀有較大的區別。

反觀整本書閱讀,學生需要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整本書篇幅下某一個事情從發生到發展,再到結局的梗概,其中情節的起承轉合需要學生不斷地聚焦、轉換,學生的思維加工也需要在整本書的結構與具體內容中不斷地深入。而在此過程中,一些重要的思維方法自然被得到運用,如比較思維等。比較思維是人最慣用的思維方式之一,也是發現事物規律最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而言,比較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文本中作者是如何通過情節的構思與文字的運用來表述內心的思想的,而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過程,也就蘊含在此過程中。

思辨是一種古老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思辨能力之所以能夠得到充分培養,是因為上面提到的整本書閱讀可以讓學生在注意力、思維等角度有效地加工文本。整本書閱讀有了深度思維之后,學生自然會有表達的欲望與能力,于是,思考與辨析就結合在一起成為學生的思辨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可以認為,閱讀是小學語文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整本書篇幅更長,主題更多元,內涵更豐富,整本書閱讀對于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大有裨益。

二、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同樣,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需要具體的教學策略作為支撐的,一般認為,整本書閱讀要努力給學生推薦豐富的、廣博的閱讀內容,盡量少限制,多引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以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可以概括為這樣的一段文字:初讀,重在整本書感知;再讀,重在重點感悟;三讀,重在賞析復述。下面以《夏洛的網》一書的整本書閱讀為例來說明這一策略的運用。

在初讀之前,先向學生介紹這本書的大概情況,包括對作者懷特的介紹、文本的梗概(如書中的某一個精彩的情節等,通常需要留一個懸念),主要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讀環節,重點在于讓學生感知整本書。根據筆者在課題研究中生成的經驗,整本書感知的時候不能只從正文開始,而應當引導學生從書的封面、封底、目錄開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選擇不同版次或者版本的《夏洛的網》,讓學生觀看、比較不同的封面,封面原本就是出版者精心設計的“門面”,而且在學生初讀時就研究書的封面,可以借助“首因效應”從而在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其可以成為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的基礎。初讀的時候還需要引導學生看書的目錄,以及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書中主要人物的認識等。

再讀環節,正在讓學生對書中的一些重點環節進行感悟,比如有這樣的一段文字:

我為你結網,因為我喜歡你。

再說,生命到底是什么???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

這段文字足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因為喜歡對方而結網,對生命的感悟其實是好多小學生懵懵懂懂的問題。在平時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去思考類似的問題,而由于應試壓力的存在,這樣的“引導”常常會變成灌輸,因而學生的思維空間其實很小。而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的干預較少,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學生可以在上一步閱讀的基礎上,基于書中的情節進行類似的思考:一只小豬、一只蜘蛛,學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兩個普通的小動物,在賦予了關于生命價值、友情價值的意義之后,它們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三讀環節,賞析與復述成為兩個關鍵,這是再讀基礎上的一次升華。實際閱讀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從整本書的角度,尋找自認為最有價值的一段進行賞析與復述。這是整本書閱讀的關鍵,也是思辨能力培養的關鍵。譬如,在《夏洛的網》中,不同學生閱讀之后對人物形象,對故事主題的認識都不一樣,于是思辨就有了基礎。

三、思辨能力的培養反哺整本書閱讀實踐

在上述案例中,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在三個環節中都有體現。如果說具體策略中初讀環節是奠定思辨能力提升基礎的話,那二、三兩個環節就是直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提升的直接環節。其中的機制在于,不同學生的觀點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因此結果也就不同,不同學生的觀點發生碰撞的時候,就有了提升思辨能力的機會。如,故事中夏洛為威爾伯結網而付出一切這樣的一個結果,不同學生的觀點會有不同。有學生認為“值”,有學生認為“不值”,那讓學生思而辯之,就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思辨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理由,聆聽他人的觀點與理由,接受或者是修正自己的觀點與理由,就成為思辨能力逐步提升的堅實的臺階。

同時,在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其又可以反哺整本書閱讀。當有了思辨意識與能力之后,師生還可以以同一本書為載體,以整本書為教學內容,從而有計劃地開展讀書活動。學生在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分享過程中,就可以用已經形成的思辨能力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鍛煉自己的思維,豐富閱讀體驗,進而完善自我。這就是整本書閱讀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總之,整本書閱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其理念與技巧則需要在實踐中探索。一旦學生的思辨能力與整本書閱讀之間形成良性循環,那兩者之間相得益彰的關系就可以更好地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周艷媚.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 小學教學參考,2018(25):15-16.

[2]付倩倩.探析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96-97.

[3]朱暉,丁紅云.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人物,2012(11):8-10.

[4]朱瑞華.例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8(33):47.

猜你喜歡
思辨能力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英語教學法”課程改革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