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市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2020-12-23 04:54曹茲可
旅游縱覽 2020年11期
關鍵詞:徐州市文化產業產品

曹茲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不斷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為了擺脫重工業的發展弊端,提高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徐州市開始由后資源型城市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大力扶持文化產業,打造徐州市特色文化品牌。本文主要選取徐州市8個縣區共236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為研究對象,以《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為分類標準,將其文化核心領域分為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娛樂休閑服務業,將文化相關領域主要概括為文化相關產品制造業、文化相關產品批發零售業等共六大類別進行分析探究。

一、總體發展情況

(一)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情況

據徐州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徐州文化產業年均增速15%,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達3.57%,比“十一五”末提高1.2個百分點。進入“十三五”以后,徐州市政府通過《徐州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持續推進徐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而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從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來看,豐縣集中于內容創作生產領域,有18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主要從事工藝美術品制造及銷售;沛縣著重發展文化相關產品批發零售業,主要從事文具用品和家用視聽設備的零售;鼓樓區文化傳播渠道較為突出,主要經營文化產品和工藝品的零售行業;泉山和睢寧在地理區位和人才資源方面略占優勢,其創意設計服務、內容創作生產等側重于文化內涵的生產經營;銅山區屬于高校集聚地帶,娛樂休閑服務業最為發達,也推動了文化相關產品制造業的長效發展;云龍由于位于市中心區域,文化及文化相關產品的批發零售業、創意設計業較為發達;賈汪憑借其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娛樂休閑服務業和文化相關產品制造業較為發達(見表1)。

(二)文化產業行業發展情況

2019年徐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全市人均GDP達到81 138元,同比增長5.6%。全民經濟水平的提升、行業生產技術的革新、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刺激了精神文化領域的消費轉型,為文化消費市場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從徐州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從事內容創作生產的企業占18.64%,年營業收入占35.60%,文化產業行業從業人數最多,占總量的35.52%;從事創意設計服務的企業占15.25%,而年營業收入僅占3.29%;從事文化傳播的企業占20.76%,年營業收入占7.22%,但從業人數偏少,僅占9.10%;規模以上的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業僅占8.90%,年營業收入和從業人員均為最低,分別占1.16%、6.90%;文化相關產品制造業占13.99%,年營業收入占32.11%,帶動了26.62%的從業人員;文化相關產品批發零售業最為發達,占22.46%,年營業收入占20.62%,從業人數較少僅占10.73%(見表2)。

二、徐州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發展特點

(一)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

由于地理區位、文化資源、經濟水平存在差異,各縣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側重點有明顯不同,豐縣、沛縣和睢寧致力于工藝美術品的制造生產,其批發零售業相對發達;鼓樓、云龍主要從事文化相關產品批發零售業,文化零售產品類型豐富;泉山主攻文化核心領域的創意設計服務,以知識產權競爭為主要優勢;銅山區文化休閑娛樂業繁榮。

(二)文化相關領域產業發展居主體地位

文化相關領域是指為實現文化產品的生產活動所需的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和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包括制造和銷售)等活動。雖然文化核心領域產業和文化相關領域產業年營業收入趨近持平,但文化相關領域的產業規模僅占文化核心領域的約1/2,相較之下,相關產品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具有更強的經濟拉動效應(見表3)。

(三)內容產業市場經濟活力蓬勃,商業盈利價值高

“內容產業”是從產品自身的內容出發考慮的理念,是知識經濟浪潮中以信息高新技術、互聯網與數字化為基礎產生的概念。徐州市內容產業主要包括多媒體軟件開發、數字動漫設計等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數字創意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綜合效益高等突出優勢,年營業收入超過總營業收入的1/3。

(四)文化產業呈多元化發展態勢

徐州市文化產業依托傳統重工業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巧妙結合其歷史人文資源實現產業模式的創新,以漢文化為中心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以區域差異為參考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產業類型,同時利用“五省通衢”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文化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文化產業呈多元化發展態勢。

三、徐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文化企業規模偏小,缺乏特色文化品牌塑造意識

從企業規模來看,2018年徐州市8縣區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共236家,年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僅有48家,占總數的20%,其中從事內容創作生產的有23家,從事文化相關產品制造的有14家,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5.75億元、68.72億元,沒有一家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由此可見,雖然徐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總體規模仍然偏小,實際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見表4)。

文化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在追求生存發展的同時,更要追求品牌價值的永續增長。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徐州市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和文化產業發展規模正在逐漸壯大,但由于缺少具體的科學理論的實踐指導,以及文化產業初步探索的不可預見性,其文化品牌塑造意識薄弱。

(二)文化產業層次水平偏低,“窄眾化”趨勢凸顯

從產業結構來看,超億元企業中文化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占比過大,且主要集中于文化用品制造與零售、包裝印刷服務、家用視聽設備零售等傳統領域,基本處于文化產業鏈的低端環節,2018年8縣區中超億元的文化相關產品制造和批發零售業共有22家,占46%,實現年營業收入105億元,占57%(見表4)。

徐州市文化產業正處于發展轉型期,與高新技術結合仍然存在現實障礙的阻隔,傳統的文化行業由于技術更新慢,創新能力弱,文化含量低,無法適應以科技為主的文化市場發展需求,日益被“邊緣化”“窄眾化”。

(三)文化資源創造性積累和轉化能力薄弱

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產品是一切文化產品的核心,而徐州市的文化產業主要依靠大規模的低成本復制,創新意識不足,同質化現象泛濫,文化資源保護措施不健全。徐州是兩漢文化發源地,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名勝古跡和歷史底蘊,其彭祖文化、東坡文化、民俗文化更是具有特異性和壟斷性的文化資源。然而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文化資源的深度和廣度所構成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把雙刃劍,文化底蘊越深,可能帶來的文化惰性越強,由此文化創新性越難,越不利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向勇,2019),徐州市的文化產業發展陷入了這樣的發展僵局。

四、徐州市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推動文化產品的價值轉換

文化技術是文化產業的驅動要素,能推動文化產品從單一的膜拜價值向展示價值和體驗價值的復合形態轉換,實現文化三大價值的互融共存,以創新驅動文化內容產業的持續增強,賦予傳統文化產業靈活的精神內涵闡釋技巧。因此,徐州市應致力于探求文化與科技的巧妙融合,推動文化產品的價值轉換。2019年,徐州市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3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738家,省級以上孵化器達到54個,為文化產業的創新型發展提供了穩固的技術保障。技術不僅能改變地域文化資源的傳承方式,催生新業態,還能重塑當代人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缎熘菔小笆濉蔽幕a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突出發展文化旅游、文博展銷、演藝娛樂、數字文化、出版印刷、文藝服務等6類重點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首先重視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不斷增強對消費者文化認同感的牽引,擴大文化感染力的輻射范圍。

(二)探索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模式,打造徐州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模式是一種創新型開發,以內容型文化產業和生態型文化產業為主要發展模式。隨著旅游者消費行為、消費方式逐漸成熟,傳統的觀光式旅游開始向互動參與式旅游轉變。徐州市應該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實現專業化分工,依靠漢文化資源的膜拜價值及其輻射效應,發展在地型文化旅游產業。要以漢文化為品牌核心定位帶動多元文化發展,從多角度開發徐州本土文化資源,打造集知識性、高科技性、娛樂性、互動體驗性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產業帶,塑造漢文化城市旅游形象。同時,徐州市也應當在政策的鼓勵支持下,順應市場潮流,大力繁榮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如更新和生產《漢樂華章》《大風歌(漢風華韻)》等旅游演出劇目;開展柳琴戲、梆子戲、徐州琴書等地域特色的戲曲文化交流活動;推動重大書畫主題創作等以此豐富旅游產品體系。

(三)延伸文化產業價值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文化產業是低資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其價值鏈環節包括創意研發、生產制作和交易體驗三個環節。徐州市的文化產業應該突破傳統產業的疆界,實現從依靠單一的低利潤生產制作環節向高附加值的創意研發和交易體驗等環節延伸,開拓產業跨界融合的新路徑,統合區域資源,構建地方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生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拉動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徐州市文化產業產品
徐州市深入開展“拆牌、破網、清通道”專項行動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節安全防范
徐州市工程咨詢中心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徐州市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新產品
下一個酷產品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