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教師研習國學經典對教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2020-12-23 04:56紀秀麗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國學經典師德

紀秀麗

摘要: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中指出:作為職業教育組成部分的中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為國家培養具備一定技能的勞動者的責任。為了實現這個教育目標,作為教書育人實施者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素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建設,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們可以在研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汲取精神營養、喚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感、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及專業教學水平、實現中職學校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目標及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就是研習國學經典的意義及價值所在。

關鍵詞:國學經典;中職教育教學;師德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余年,締造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中華民族要想在此時代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弘揚傳統文化。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載體的國學經典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就是我們要傳承的文化精髓。國學經典中諸如“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等理念正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秉承的真諦。教師研習國學經典,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必將喚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感,提高教師文化內涵,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提升道德水準,對促進教育教學良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一、研習國學經典,喚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感

《論語》有云:“德為人先……”,就是說要努力修養自身的道德,以超過一般人??鬃釉鴱娬{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所以,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們必須要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出道德品質合格的學生來。教師要深刻理解學習國學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也要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心態,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身心素養,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順暢。

在中職教育中,教師要結合中職生的特點,樹立正確的教學心態,以國學經典為思想源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梢?,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而肩負“教書育人”使命的教師就是這個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就是教師傳播中華文化、提升職業道德水準的源泉!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許多先賢的思想和文化理念就蘊含在國學經典書籍中。學習國學經典能夠提升教師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洗滌心靈、充實思想。教師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切實做到多讀書、讀好書,通過研究、學習國學經典,用習得的國學經典理念,將自身思想充實和完善起來,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實踐。我們研習國學經典,不僅豐富了知識,還會時刻被先賢們的精神所感動!

正如我們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蔽覀兡軌蝮w會到東坡先生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恨不得自己跨上戰馬,像彎弓射虎的孫權那樣親率一隊人馬,奔到戰場,上陣殺敵的報國情懷。讀蘇軾的千古絕唱:《西江月》體會到的是他對一切外在功名及苦難的漠視,表達的是大師對生命本身的珍惜!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到朝廷貶謫,這首詞就是他被貶海南時所作。雖然際遇堪憂,可他卻能樂觀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利用自己的影響來促進黎民的生產、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改良,他親自編寫教材,在當地講學,扮演了一個文化使者的角色。他甚至為海南培養了有史以來第一名進士!蘇軾興奮地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睂τ谝粋€蠻荒之地,完成了科舉的零突破,確實稱得上是“破天荒”了!同樣是教書育人,先賢尚可在荒蠻之地傳道授業,當今大好盛世下,教師們難道不應該承擔起肩負的職業責任嗎?教師研學國學經典,不僅喚起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喚起了愛國情懷,還喚起了“立德樹人”的使命感!

二、研習國學經典,提高教師專業教學水平

古人云:“善政不如善教之得心也,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蔽ㄓ械抡吣軐挿?,其次莫如猛?!睆倪@字里行間中,我們能夠體味到教育對社會和大眾的重要作用。在當今社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孜孜不倦地鉆研業務,汲取國學經典的精髓,做好學問。

《論語》有云:“……,學為人師,……”,就是告誡從教者,要潛心學習,提高品格,不斷充實、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才能勝任教導學生的職責?!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彼词墙處煹臉I務素質的要求,也是師德的基礎。老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庫藏。我們處在信息社會這個大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不再是“杯水和桶水”的知識關系,而是“流水和一眼泉”的關系。教師要成為“一眼泉”,就必須刻苦鉆研,終身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進行知識更新,讓自己不斷增值,那么國學經典就是“充電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教師要在研究、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學中,教師要時刻謹記“傳道受業解惑”的職業責任,不斷地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無論教師的專業是什么,無論教師承擔著什么課程,教師都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將國學經典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讓我們的學生在吸收專業知識的同時,在教師的感召及影響下,陶冶了情操;在掌握職業技能的同時,也能明理。

比如,語文課上,教師講解蘇軾的詩詞。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詩詞的內容,教學內容未免單調乏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適當融入有關蘇軾生平的介紹,給學生們講一講蘇軾不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還是一位美食家。許多人愛吃的“東坡肉”,就是蘇軾被貶黃州時發明的。有了這樣輕松、有趣的話題作為引子,無形中拉近了這位先賢與學生的距離,勢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的詩詞教學具備了成功的契機。在輕松話題下,我們要讓學生看到大師身上那種“苦中作樂,身處逆境不言放”的精神!我們要鼓勵學生們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堅持、不忘初心!當然,教師的這些知識來源于研習“蘇詞、蘇文、蘇詩”這些國學經典所得。這對于教師講好一節課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師在研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不僅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洗禮,還會不斷地被蘇軾的偉大人格所震撼,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鼓勵學生學習蘇軾勇敢面對人生挫折,熱愛生活的品格。有了偉大人格的感召,學生再來學習蘇軾的詩詞,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可見,教師研習國學經典不僅自身受益,他的學生也是受益者。如果教師的每一課都這樣精心準備、內容充實,一定會對我們的教育、教學產生產良性的影響,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會提升。學生眼中的“你”是博學的教師,學生們會崇拜你,愛戴你,那么你的課堂必定是受歡迎的!所謂“愛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三、研習國學經典,用無私的奉獻詮釋教師本色

《論語》有云:“……,……,行為示范”,就是在鞭策為教者要努力樹立自己的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為世人做個好的典范。教師研習國學經典,對自身職業的認知會清晰,會產生一種高尚的使命感。教師肩負著民族、國家、世人所賦予的教育使命。教師要經受住“……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考驗,方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貧,經得起形形色色的誘惑,秉承“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熱愛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用無私的奉獻詮釋教師本色。

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為了上好一節課,課前必定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為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能要制作演示文稿;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能要準備微課……所以,教師需要專業知識傍身的同時,還得具備一定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技能,才能順利地備好一堂課,成功地上好一堂課。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搜集資料、鉆研書籍,反復修改教案……加班熬夜是常態!那么,教師就要經得住一次次修改講義帶來的“挫敗感”的考驗,耐得住三尺講臺上“孤軍奮戰”的寂寞……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每個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工匠精神”,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兢兢業業、潛心鉆研,才能把知識更好地傳播給學生。而研習國學經典恰恰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途徑之一。

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叛逆時期,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注意力不夠集中,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甚至具有學習障礙。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找工作掙錢,從而忽視了學習的本質。他們來到中職學校就讀,不是來學習知識而是拿文憑來的!所以,中職教育面臨的挑戰是艱巨的。教師們面對的是一群不愿意學習的學生,他們迷戀網絡游戲、他們認為學習無用,他們認為父母可以永遠為他們遮風擋雨……。就是這樣的一群學生站在了你面前,你怎么辦?這些學生放棄學習,教師卻不能放棄學生!放棄學生就是放棄你的職業操守。

參考文獻:

[1]洪東.品味國學經典,弘揚師德師風[J].教育教學論壇,2017,(25):183.

[2]羅鴻翔.品讀國學經典弘揚師德師風[J].平安校園,2016,(06):84-85.

[3]謝麗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導[J].高教探索,2018(04):45-47.

[4]冉春桃.品味國學經典——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2):75-77.

[5]王水照,崔銘著.《蘇軾傳》.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猜你喜歡
國學經典師德
致良知與師德
閭彬:師德建設應實現“四化”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吟誦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的研究
淺談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經典固本培元
傳承中華文明 誦讀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當代普及現狀的調查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