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野下畢摩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傳承與保護

2020-12-23 04:54彭淑玉趙景怡張祥坤
旅游縱覽 2020年11期
關鍵詞:涼山非遺彝族

彭淑玉 趙景怡 張祥坤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民族文化旅游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發展,少數民族的各類文化紛紛登上民族旅游的舞臺,如民族的傳統節日、音樂舞蹈、房屋建筑、傳統美食、服飾文化、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少數民族“非遺”本身所具備的民族性、異質性、神秘性對于游客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同時具有極強的旅游開發價值。但是相較于旅游開發,“非遺”的保護應當放在首要位置,在保護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近年來,學界逐漸達成了“非遺”整體性、活態性和傳承性的保護理念,并在政府的主導下,名錄化、博物館化和檔案化的保護措施得以實施。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非遺”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傳承人在“非遺”的傳承和保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作為“非遺”傳承和保護的一種新方式,雖然得到許多學者的認同,但也面臨著許多爭議。在企業追逐利益及游客需求的引導下,“非遺”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過度商業化和“舞臺化”的問題,本末倒置,導致“非遺”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失去了原真性。因此,必須要重視“非遺”在旅游開發中的傳承和保護。

一、畢摩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一)畢摩文化

畢摩文化是彝族所獨有的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內容,其內容涵蓋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畢摩”是彝語的音譯,“畢”是“念”和“誦”的意思,“摩”是“有知識的長者”的意思,畢摩是彝族社會中受人尊敬的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是彝族文化的傳承人、傳播人及宗教職業者。畢摩通曉彝族的文字、文學藝術、社會歷史文化、天文地理、習慣法、倫理道德、儀式文化、醫療衛生、生產生活、哲學思想等各個方面,可以說畢摩就是彝族文化的百科全書。畢摩文化是彝族最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也是世界人類文明的寶貴文化精品,于2004年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被專家學者譽為“鑲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表1主要展示彝族畢摩文化遺產中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中的內容。

(二)畢摩文化中的旅游資源

畢摩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畢摩的宗教儀式是彝族所獨有的宗教崇拜,被賦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畢摩的作畢儀式種類繁多,包括占卜儀式、除病祛禍儀式、治療疾病儀式、盟誓儀式等。彝族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畢摩的各項儀式,這些儀式極具人文藝術色彩,儀式中有很多文化現象至今都難以用科學的方式做出合理的解釋。其中最為龐大的儀式就是尼木措畢儀式,其內容十分豐富多彩,且尼木措畢儀式于2014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已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若能親眼看到尼木措畢儀式,對于外來游客而言必將是一場終生難忘的視覺聽覺盛宴。

彝族家中經常會舉辦小型的畢摩儀式,其可與彝俗村寨旅游相結合,對其進行適當開發。在畢摩儀式中還涉及畢摩的頌經、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文化,不同的儀式有不同的吟唱方式,文辭優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是歷代畢摩所沿襲下來的獨特的宗教音樂與詩歌,具有很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其中,畢摩音樂和畢摩繪畫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畢摩文化中還包含了妙趣橫生的想象素描、栩栩如生的草扎泥塑和吞口面具、形象簡樸的木刻以及送靈的神座圖,這些畢摩文化都有很高的美學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除此之外,畢摩儀式中逐漸演化而來的畢摩絕技表演同樣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神秘性。如畢摩能讓死雞魔術般地按照畢摩的旨意走路,能在燒紅了的鏵口上舔、踩、摸,會噴火等。畢摩的法器也十分精美,獨具民族特色,如法帽、法衣、神箭筒、神鈴、法扇、經書箱或經袋等。對“非遺”進行適當的旅游開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畢摩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作用。

二、畢摩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現狀及問題

“非遺”旅游已經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畢摩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涼山州旅游的發展,且近年來涼山州的旅游業已經成為涼山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因素,從2005年的旅游年收入11.7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旅游年收入530.21億元,涼山地區的年旅游收入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未來涼山地區的旅游業的態勢也將穩中向好,旅游業已被視為是涼山州地區的主導產業。并且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構建大涼山彝族文化體驗區的主要任務,從涼山彝族地區目前發展旅游的優勢來看,“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在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面臨嚴峻的傳承問題

涼山地區同我國其他大多數地方一樣,正面臨著從傳統到現代的社會轉型。這一轉型浪潮引起社會生產方式、生存環境、價值觀念的巨大變遷,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鎮。畢摩文化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摩文化的傳承面臨巨大的沖擊。首先,傳承人正面臨斷層問題。其原因是新一代彝族年輕人大部分選擇外出打工或求學,愿意留在原來生存環境的人越來越少,從而錯過學習畢摩文化的最佳時機,因此傳承人就越來越少;傳統的畢摩傳承主要采取世家傳承的方式,傳內不傳外,盛行畢摩世家,并且傳男不傳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畢摩文化的傳承。其次,“非遺”的保護問題嚴峻,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特殊的旅游文化資源,由于其涉及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內涵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非遺”的旅游開發受到廣泛的爭議,如何保護、如何開發是目前“非遺”旅游開發爭議的核心。

(二)商業化和娛樂化過重

畢摩文化本身在彝族人內心是十分神圣并信仰的,在畢摩作畢儀式中他們往往不敢打擾并保持安靜和虔誠。但是目前旅游市場上所呈現出的畢摩文化是嘈雜的,商業氛圍和娛樂氛圍濃郁,最常見的是畢摩文化的舞蹈音樂藝術表演和由畢摩儀式中演化而來的畢摩絕技表演,如畢摩吃火等,將這些內容拿到舞臺上表演,與涼山本土特色美食結合,以此來吸引游客。其場面十分的嘈雜,與彝族畢摩文化本身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背道而馳。羅良偉、蔡波等人基于民族性格文化分析,認為彝族文化屬于內向型性格,對于內向型的性格的民族應對其文化資源應當控制性開發。且畢摩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的隱秘性文化,因此也應對畢摩文化進行重點保護和控制性開發。而很顯然,目前旅游市場中可見的畢摩文化表演并非控制性開發,而是為達到商業目的將其過度娛樂化。從而導致畢摩文化失去其本真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三)文化內涵及創新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畢摩文化一直被視為彝族的特色文化,其源遠流長、博大進深,表現在彝族生活的各個領域,但是現今旅游市場中所展示的畢摩文化更多地注重形式的開發,且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畢摩文化的精髓并未得到真正的提煉,而是將其娛樂的部分用于舞臺表演,比如,涼山特色燒烤店內的畢摩“玩火”的雜耍表演。②游客并未真正理解畢摩文化的內涵,由于缺乏體驗參與,游客的體驗感及參與感主要來源于環境氛圍、形式載體、核心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但是大部分游客主要通過導游講解、圖片、視頻及參觀博物館來了解畢摩文化,旅游項目設置較為單一,使游客并不能深入了解畢摩文化的內涵,形式缺乏創新。

三、畢摩文化在旅游開發中的傳承和保護對策

畢摩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和保護與旅游開發應相輔相成。合理的旅游開發不僅有利于促進彝族畢摩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而且有利于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

(一)重視傳承人的保護

首先,拓寬傳承人的傳承方式。政府鼓勵畢摩廣招學徒,打破傳統的畢摩文化世家傳承的傳承方式,將畢摩文化的傳承納入學校教育,培養新生代的傳承人。發展民族旅游產業關鍵在于培養本民族的人才。彝族畢摩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缺乏比較專業的表演人才及經營管理人才。因此必須要充分挖掘畢摩文化表演人才,培養有潛質的彝族年輕人或學生,對其進行藝術、舞臺及文化培訓,由政府部門出面開辦與彝族畢摩音樂及繪畫等相關的民族藝術學校,為地方旅游開發的表演文藝團體和機構輸送畢摩文化展演的專業人才,提升文化形象,從而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其次,完善畢摩傳承人的培養機制。要確立“非遺”傳承人,政府應給予畢摩文化的“非遺”傳承人展演的平臺,為其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場所,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補貼及醫療保障,并明確“非遺”傳承人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再次,政府引導設計與畢摩文化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旅游產品,將游客帶入彝族生活場景,使其更加情景化,增強游客的體驗感,使游客真切地體會到畢摩文化“非遺”的活態場景。

(二)合理開發

畢摩文化旅游開發的前提是保護。由于畢摩文化是以人為載體而存在的,其自身具有脆弱性,在開發過程中保持其純正性,才是科學的發展之道。涼山地區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為“非遺”提供了許多受眾及廣闊的舞臺,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對畢摩文化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最終實現其科學保護和有效傳承。因為畢摩文化在彝族人民心中是神圣的,因此在開發過程中要營造安靜的展演氛圍,地方導游或相關工作人員正確引導游客進行觀看,避免嘈雜,尊重少數民族文化信仰。要進行控制性開發,盡可能地保持畢摩文化的原真性。原真性的保護與旅游開發融合的產品并非是旅游產品和畢摩文化產品的簡單相加,它是畢摩文化和旅游諸事項的有機融合。同時,要充分運用新媒體的手段加大對于畢摩文化“非遺”項目的宣傳力度,從而擴大影響力,如“抖音”“快手”等。

目前,大部分彝族人對于畢摩文化的旅游開發存在認同度低的問題,這在于開發形式與畢摩文化本身神圣的文化內涵不符合。因此,要嚴控質量關,加大正向宣傳力度,充分肯定畢摩文化的價值,充分運用新媒體的手段加大對于畢摩文化的旅游項目的宣傳力度,從而擴大影響力,如“抖音”“快手”等,使“非遺”產品真正成為文化產品中的奢侈品,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有了經濟利益的驅動,才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自覺加入傳承隊伍中來。

(三)正視畢摩文化旅游開發的價值

畢摩文化在旅游產業中的傳承和保護需要往深度發展,使其突顯差異化、多樣化、精品化的特點。要整合好畢摩文化相關的旅游資源,當地的政府要結合民族特色與當地旅游資源做好以下5個方面。①政府做好引導將畢摩文化與研學旅行相結合,打造“非遺”相關的研學旅游大本營,結合涼山彝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給研學旅游者提供適宜的研學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涼山州打造成著名的教育研學、“非遺”傳習、度假旅居的勝地。②打造“非遺”文化街區,使畢摩文化與彝族其他“非遺”文化呈體系化發展。③畢摩文化在旅游開發中應將舞臺化展演和民間真實性體驗相結合。在控制性舞臺化展演之外,還需要結合民間真實的畢摩活動,使彝族村民真正在旅游開發中受益,從而增強對其民族的認同感,并且能夠為游客提供專門的體驗場所,如學習畢摩繪畫、畢摩音樂、畢摩草編藝術等,使游客在完全真實的場景和濃厚的宗教氛圍中,通過共同參與原生態的畢摩文化活動,體驗畢摩文化的獨特和神圣之處。④進行博物館式的保護與傳承,將“靜態”“非遺”和“活態”“非遺”相結合,開展表演、講解、指導等活動。⑤要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畢摩文化的“非遺”展演及相關旅游產品要申請屬于自己的商標。

“非遺”的傳承和開發要盡可能地避免“非遺”在傳承實踐中“生產”和“生活”脫節的現象,因為“生產”更多地代表標準化、規?;挖呁?,“非遺”的保護則代表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所以應當樹立正確的傳承和保護的觀念,讓更多的當地彝族人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旅游開發之中,尤其要注重提高“非遺”傳承人的積極參與度。因為“非遺”傳承人代表著地方的精英文化,在“非遺”的傳承保護和旅游開發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其的積極參與既有利于外文化的表達,又有利于內在文化的重構。

四、結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彝族畢摩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畢摩文化“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十分緊迫,旅游開發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何開發、如何保護,如何更好協調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是當前面臨重要課題。在旅游開發過程當中,只有始終堅持以保護為前提,才能更好地促進畢摩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

猜你喜歡
涼山非遺彝族
彝族海菜腔
“你這塊涼山的石頭”——倮伍拉且訪談
穩崗拓崗涼山就業扶貧拔“窮根”
涼山有了致富金“藥”匙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涼山彝族口弦(之三)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