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2020-12-24 04:28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思政院校高職

汪 洋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途徑、傳播方式和傳統媒體時代已經完全不同,新一代的95和00后大學生是網絡的原住民,會自然而然地在新媒體中獲取知識、發表意見。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和熟悉程度往往比老師還要高,而新媒體也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思想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需要應用好新媒體這一輿論和教育工作的宣傳主陣地,去做好我們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讓我們的思政教育工作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節奏,使我們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去促進思政教育更有實效性。而高職院校由于有大量的五年制學生(初中畢業入學)和學制較短,因此本文進行單獨討論。

1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教育理念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的必修和基礎性課程,思修、毛概、中國近現代史和形勢政策涉及的內容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F在國際的大環境錯綜復雜,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爭奪激烈,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其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高職院校長期以來雖然極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但高職院校的教育觀念還是落后的,思政教師往往通過單純的填鴨式教育,僅僅在課堂上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沒有和當今世界和國家的大環境和現狀相聯系,考試往往也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點,特別是高職的學生,年紀較小、文化課基礎較差,存在理解能力方面的問題,這種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得思政教育枯燥無味,學生不樂于主動去學習,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

1.2 局限于課堂知識教學

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往往都是在課堂上進行,以考試、考查、論文作為完結。僅僅就課堂上思政教育知識的傳授,往往過于偏重于純理論的傳遞,與我們日常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方面相結合較少。而課堂知識內容往往和高職學生高中所有的政治、歷史學科有很大的重復性,如果思政老師做不到在學生原有基礎上的拔高和提高,將很難使學生有針對性的提高。同時高職院校還涉及一部分中職學生,如果不能進行分層和分級教育,將很難使他們學深學透思政知識,影響思政教育水平。學校由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也很少安排一些實地的思政現場教學,如參觀紀念館、紀念地。

1.3 師生互動交流不足

高職學院的思政課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聽課。學生單純接受知識的傳遞,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很難接受到學生真實想法和反饋。這樣會使教師很難把握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育難易度,而且高職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性較差,需要老師進行多引領和多指導,學生由于被動接受漫灌式的教育,自主性和創新性受到打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成為很大問題。

1.4 對新媒體利用不足

校園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雖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但是真正對學生政治素養和思想觀念起主導作用的是社會教育,而新媒體的引導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接受信息傳遞和外來影響的重要途徑之一。新媒體作為價值觀傳遞的主陣地之一,各方也都在爭奪話語權。由于新媒體開放包容的特性,一些負面思想和不好文化很容易傳遞給學生,尤其是高職教育中存在未成年學生。他們都是95后和00后,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習慣于通過新媒體,如抖音、QQ、微博去接受信息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需要我們的思政教師去擁抱互聯網時代,通過新媒體去傳遞正能量,向學生傳導正確的價值觀。

2 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影響

2.1 知識、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

新媒體自身的特性具有包容性、開放性。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出現,從學生當初的QQ聊天到現在的微信公眾號、抖音小視頻,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而知識和信息也從老師手口相傳,變為簡單網上瀏覽、搜索就可以獲取。學生往往樂于通過新媒體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喜歡的內容,學習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旋律、正能量不能在新媒體占據主流,那些泛娛樂化、喪文化就可能對學生產生侵襲。但是新媒體又有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稱,即使通過新媒體進行一些知識的傳播,很難將思政內容講深講透,這就需要我們思政老師把握新媒體的特性,讓我們的思政內容更有趣味、更富有傳播性。

2.2 學生表達方式的改變

現在的學生往往都是95后和00后,接觸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時間較長,能很熟練的使用新媒體,而一些老師由于年齡的原因,往往不能了解新媒體,也不能理解學生的表達方式,這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發生隔閡,新媒體的發展給了學生多方位、多出口的表達方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對社會認識不全面,往往會在網上、新媒體上去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緒、發表不良的觀點,這就需要思政老師以及學校的輔導員進行合理的引導和幫助教育。

2.3 提供了思政育人的新平臺

新媒體的發展雖然對傳統的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但他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給思政教育和思政老師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新媒體的發展使一些思政名師通過空中課堂、教育直播平臺向全國的青少年進行授課,讓全國的大學生都可以聽到優質的思政教育。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也有利于思政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比如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開學防疫第一課,都是有效的利用了新媒體平臺,讓國家最新的教育思想、時事政策可以第一時間傳導給青少年。

2.4 對思政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獲得優質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學生通過網課可以自主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這就對我們思政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有其專業特性,思想政治老師可以結合各高職院校開設的相關專業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衛生類高職院??梢越Y合學生將來的工作實際,結合我國的抗疫成果、抗疫英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的職業觀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 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進途徑

3.1 創新教育理念,建設教師隊伍

要想進行好的思政教育,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要想有新的教育理念,必須建設好新型的教師隊伍。隨著我國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高校對思想政治隊伍建設更加緊迫,高校不僅要抓思想政治老師建設,還要抓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只有隊伍建設好,才能創新教育理念和方式。要樹立新媒體環境下的立德樹人理念,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要用互聯網思維和新媒體思維去進行思想政治教學。通過對教師隊伍的理念創新,讓教師開設網絡工作室,利用抖音、微博進行思政育人,做到適應我們新時代,這樣可以打開思想政治建設的新局面。通過招募、建設一批熟悉新媒體、了解學生想法的思政老師,他們用新的教育理念,使得思政教育更貼合實際。

3.2 創新教學內容,貼近現實生活

在新媒體時代,要優化創新思政課的課程內容,和我們生活實際及實事熱點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用思政理論去詮釋最新的一些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最近防疫的開學第一課,既利用了新媒體進行線上授課,又貼合當下抗疫實際,讓學生通過學??挂哂⑿鄣氖论E,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高職學生往往基礎比較薄弱,還有一些五年制的初中畢業生,理解能力往往較弱,純理論的知識難免難懂晦澀,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思政老師上課的內容要接地氣、通人氣,講一些和學生切實相關、學生能接觸到的思政內容和案例。

3.3 創新交流方式,融入學生群體

對于網絡時代的原住民,新一代的大學生,思政老師要改變原有的交流方式,有的學生可能不好意思當面請教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微信群、QQ群進行答疑解惑,同時分享一些最新的、有意義的思想政治內容。只有交流充分,才能更加貼近學生。同時,一些有能力、有條件的思政老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課的傳授,不僅僅限于本校的學生,還可以讓全國的青少年都可以受益。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學生的站位去思考問題,不一味的唱高調,那樣更受學生的歡迎。

3.4 創新監管方式,有效利用新媒體

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包容性,這些都有利于知識和信息的傳播,但是這也容易讓一些不良信息進行傳播,比如歷史虛無主義、喪文化,甚至一些國外不良勢力還會煽動民族問題。如果單純對不良信息一味打壓,也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此我們要創新監管方式,運用現在的大數據技術去對不良信息進行監管,對一些惡意賬號和內容進行封禁,不讓他們毒害青少年;同時,我們要搶占新媒體宣傳的主陣地,推出一些青少年喜愛而且可以理解的主旋律賬號,去推送我們的價值觀和愛國主義內容,讓我們的青年有理想、有抱負,愿意為社會主義去奮斗。我們還可以正確引導相關的新媒體去推送正能量的賬號和內容,用優質內容去代替劣質內容,促進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4 結語

時代總是不斷在往前發展,新的技術和新的時代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內涵,思政教師要與時俱進,擁抱新媒體時代,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運用好新媒體工具,更好地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價值觀,為祖國培養有理想、有信念的大學生。

猜你喜歡
思政院校高職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戰“疫”期間基于高職線上教學的分析與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如何將微課融入高職鋼琴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