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

2020-12-24 08:04鄧世友姚雄
南方農業·上旬 2020年8期
關鍵詞: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

鄧世友 姚雄

摘? ?要? ?回顧了2009—2013年重慶市永川區的中稻-再生稻豐產栽培實踐,分析了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生產中存在的3個問題(傳統再生稻技術耗時耗工,有收面積下降;再生稻稻米外觀品質不佳,產業后勁不足;中稻-再生稻效益仍較低,生產風險較大),提出了加快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發展的4個建議:提高思想認識,出臺惠農政策;加大科技攻關,解決技術瓶頸;強化成果應用,增加產業效益;優化再生稻布局,培育新型生產主體。

關鍵詞? ?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對策;重慶市永川區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2.012

永川區位于長江上游、重慶西部,地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帶主軸交匯地帶,現有耕地面積6.74萬公頃,常年糧食總產50萬噸,是我國800強產糧大縣之一,5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水稻是永川區第一大糧食作物,其主要種植制度是“中稻-再生稻”。據統計,永川區常年中稻播種面積為4萬公頃,稻谷總產量35萬噸左右,約占永川區糧食總產量的70%[1];常年再生稻蓄留面積1.3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1.1萬公頃,再生稻總產量1.8萬噸。為了進一步促進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的豐產增效,筆者回顧了2009—2013年依托國家再生稻行業科技專項實施的中稻-再生稻豐產栽培實踐,分析了當前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

1 永川區中稻-再生稻豐產栽培實踐回顧

1.1 高產示范

2009—2013年,在國家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資助下,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牽頭,永川區農業部門及相關鎮街參與,研究創新了中稻-再生稻豐產高效關鍵技術,并一直在永川區來蘇鎮柏樹橋村和觀音井村開展高產示范,實現了中稻-再生稻豐產、穩產。1)2009年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面積100 hm2、實際蓄留再生稻面積77.2 hm2。田間測產驗收表明,中稻平均單產9.67 t·hm-2、再生稻單產3.53 t·hm-2,兩季總產13.2 t·hm-2。2)2010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積97 hm2、實際蓄留再生稻面積70 hm2。田間測產驗收表明,中稻平均單產9.86 t·hm-2、再生稻單產4.25 t·hm-2,兩季總產14.11 t·hm-2。3)2011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積70.8 hm2、實際蓄留再生稻面積68.2 hm2。田間測產驗收表明,中稻平均單產9.28 t·hm-2、再生稻單產2.25 t·hm-2,兩季總產11.53 t·hm-2。4)2012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積100 hm2、實際蓄留再生稻面積76.7 hm2。田間測產驗收表明,中稻平均單產9.57 t·hm-2、再生稻單產3.25 t·hm-2,兩季總產12.82 t·hm-2。5)2013年的核心示范片面積70.7 hm2、實際蓄留再生稻面積63.6 hm2。田間測產驗收表明,中稻平均單產9.9 t·hm-2、再生稻單產4.43 t·hm-2,兩季總產14.33 t·hm-2。

1.2 推廣應用

2009—2013年,中稻-再生稻高產技術一直是永川區水稻生產的主推技術,在全區大面積推廣應用。據統計,2009年全區再生稻蓄留面積1.7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1.4萬公頃,再生稻平均單產1.42 t·hm-2,再生稻總產1.99萬噸。2010年全區再生稻蓄留面積1.67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1.23萬公頃,再生稻平均單產1.53 t·hm-2,再生稻總產1.88萬噸。2011年全區再生稻蓄留面積1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0.37萬公頃,再生稻平均單產1.23 t·hm-2,再生稻總產0.46萬噸。2012年全區再生稻蓄留面積1.33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1.08萬公頃,再生稻平均單產1.58 t·hm-2,再生稻總產1.71萬噸。2013年全區再生稻蓄留面積1萬公頃、實際有收面積0.68萬公頃,再生稻平均單產2.18 t·hm-2,再生稻總產1.48萬噸。

2 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及問題

2.1 傳統再生稻技術耗時耗工,有收面積下降

傳統再生稻生產主要依靠人工寬窄行或等行距密植(栽植密度在0.9萬~1.2萬穴/667 m2)、多次施肥(頭季稻基肥、分蘗肥、穗粒肥,再生稻促芽肥、發苗肥)、頭季稻人工高留樁收割(留樁高度33 cm)和頭季稻收割后噴施赤霉素等技術,以確保再生稻高產。但在現實條件下,受種糧效益不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缺乏、肥料成本增加等制約,上述傳統技術大多無法落實。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為提高水稻生產效率、減輕水稻生產強度,以履帶式收割機為主要機型的頭季稻機收面積迅速擴大,在收割過程中嚴重損傷了再生芽,致使再生稻蓄留面積、有收面積均大幅度下降,再生稻產量也難以提高。

2.2 再生稻稻米外觀品質不佳,產業后勁不足

與永川區頭季稻灌漿結實期常年遭遇的高溫伏旱氣候相比,再生稻灌漿結實期的溫光條件更有利于生產優質稻。因此,再生稻的食味品質較頭季稻顯著提高,但由于再生稻的成熟期常常遭遇陰雨寡日天氣,加之傳統自然晾曬難以快速讓稻谷干燥,常常導致稻米外觀品質較差,特別是色澤偏暗,嚴重制約了再生稻米的市場銷售和價格提升。同時,由于頭季稻低樁機收的普及,低樁萌發形成的再生稻生育期更加延遲,大面積生產的再生稻成熟期相差較大,無論是單收還是混收,均易產生較多的未成熟青秕粒,嚴重影響了再生稻的加工品質、外觀品質,難以形成后勁強、產能足的再生稻米品牌。目前,永川區僅有重慶圓桂農機股份合作社在從事再生稻米品牌加工,但其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2.3 中稻-再生稻經濟效益仍較低,生產風險較大

根據生產調查數據,如果采用傳統人工收割頭季稻、高樁蓄留再生稻的技術體系,中稻-再生稻兩季生產總成本平均為1 850元/667 m2,按兩季收獲稻谷900 kg/667 m2、稻谷均價2.6元/kg計算,中稻-再生稻的純收益為490元/667 m2。但是,僅從再生稻看,包括再生稻促芽肥、發苗肥、頭季稻人工收割和再生稻機收等主要環節的生產總成本平均為360元/667 m2,按再生稻單產為250 kg/667 m2、稻谷均價2.6元/kg計算,再生稻的純收益僅為290元/667 m2,效益并不高。如果采用頭季稻機收、低樁蓄留再生稻的技術體系,中稻-再生稻兩季生產總成本平均為1 520元/667 m2,按兩季收獲稻谷770 kg/667 m2、稻谷均價2.6元/kg計算,中稻-再生稻的純收益為482元/667 m2。但是,僅從再生稻看,包括再生稻促芽肥、發苗肥、頭季稻和再生稻機收等主要環節的生產總成本平均為182元/667 m2,按再生稻單產為120 kg/667 m2、稻谷均價2.6元/kg計算,再生稻的純收益僅為130元/667 m2,效益非常低。除此之外,永川區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期間極易遭遇高溫伏旱,無法施用促芽肥,同時稻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發生呈偏重趨勢,再生稻生產更加面臨風險,再生稻蓄留面積難以保證。

3 加快永川區中稻-再生稻發展對策

3.1 提高思想認識,出臺惠農政策

中稻-再生稻這一頗具南方特色的稻作制度,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溫光熱資源穩定提高單位面積稻田產值的同時,還肩負著西南雨養農業區冬季蓄水抵御干旱的重要生態功能[2]。因此,穩定和適度增加一定面積的再生稻,就是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冬季囤水稻田,從生態角度緩解西南地區日益頻發的高溫、干旱氣候的有益措施之一。永川區是重慶再生稻研究和應用較早的地區,過去在中稻-再生稻領域取得的突出貢獻均得益于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為了促進再生稻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永川和重慶的再生稻振興,建議地方政府對蓄留再生稻的農戶實行財政補貼,做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有效保障糧食安全。同時,種糧大戶是未來水稻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培育和扶持種糧大戶是解決今后誰來種稻的關鍵所在。針對當前實施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子補貼等政策性補貼的平均化、行政成本高、效果不顯著等情況,建議進一步優化完善補貼政策,探索直接補終端產品、補商品化稻谷等,引導種糧大戶優化品種結構,促進綠色高質商品糧生產,有效延長水稻產業鏈,提升種植效益與產業競爭力。

3.2 加大科技攻關,解決技術瓶頸

對于永川再生稻生產而言,攻克頭季稻機收蓄留再生稻是最關鍵的技術瓶頸。建議由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牽頭,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1)加強低位芽強再生力的水稻新品種選育攻關。為適應當前頭季稻機收的生產實際,適宜蓄留再生稻的水稻品種不僅要符合傳統的優質、高產、抗逆要求,更要具備中早熟期,難落粒,低位芽再生力強等特征。2)加強水稻機插或機直播、緩控釋肥一次施用、無人機防控病蟲害、專用收割機收獲頭季稻等關鍵技術攻關,著力研發插秧(直播)與施肥一體化裝備[3],進一步降低中稻-再生稻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再生稻蓄留成功率,穩定增加再生稻產能。3)加強再生稻米的烘干加工技術研究,實現再生稻米綜合品質提高。4)因地制宜開展中稻-再生稻農田生態綠色復合種養技術及模式研究,提高單位面積的稻田效益產出。

3.3 強化成果應用,增加產業效益

永川是重慶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地處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帶主軸交匯地帶,毗鄰四川再生稻主產區瀘州市,應進一步強化中稻-再生稻的科技成果應用,輻射帶動四川盆地東南地區中稻-再生稻的豐產增效。近年來,在國家和重慶市的科技攻關項目資助下,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利用強再生力雜交水稻品種渝香203等,配套發明的中稻-再生稻粒芽肥施用技術,在生產上開展了大面積示范應用,顯著提升了肥料利用率,減少了中稻-再生稻施肥成本,解決了高溫伏旱天氣無法施用頭季稻穗粒肥和再生稻促芽肥的難題,實現了中稻-再生稻節肥增產增效。此外,研制出了4LZ-0.3A型全喂入小型收割機,對稻樁的碾壓率低于10%,較久保田PRO688Q型收割機對稻樁的碾壓率降低35%,增產效果顯著[4]。

3.4 優化再生稻布局,培育新型生產主體

永川區的再生稻分為南、中、北3個適宜與次適宜區域,以南部朱沱、何埂和中南部來蘇、臨江等鎮為重點,將來蘇鎮觀音井村伍家壩組、柏樹橋村桅桿壩組、水磨灘村、珠玉村,朱沱鎮水渡灘村,何埂鎮魚龍村,臨江鎮普安村,陳食鎮陳青橋村、萊茵巖村和板橋鎮本尊村等作為再生稻的優勢生產區域。同時,注意培養以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生產主體,提高主導品種和關鍵技術的到位率,組建專業化、現代化、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5],按照“規?;N植+集約化管理+品牌化打造”的思路發展再生稻產業[6]。

參考文獻:

[1] 汪運彪,陳宗賢.永川區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模式初探[J].南方農業,2017,11(22):77-80.

[2] 姚雄,唐永群,文明,等.西南生態區再生稻研究進展及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6):1059-1064.

[3] 高立均,張巫軍,段秀建,等.南方水稻機插秧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與發展建議[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2(6):59-64.

[4] 段秀建,張巫軍,姚雄,等.雜交中稻機收蓄留再生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9,34(1):44-46.

[5] 楊如義.淺談重慶市永川區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南方農業,2017,11(16):53-55.

[6] 周昔友.重慶市永川區水稻生產現狀、品種需求及對策[J].南方農業,2012,6(6):61-63.

(責任編輯:敬廷桃)

猜你喜歡
中稻再生稻生產現狀
湖南400萬畝再生稻豐收估算比單季稻每畝可增收800元以上
宜都市氣候變化對中稻產量的影響
湖南:“四防一增”技術讓再生稻增產增效
再生稻生產限制因素及技術對策分析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產現狀與建議
富順縣中稻—再生稻新品種比較試驗
武夷山市中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試驗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種區域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