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陶刻先賢陳曼生廉政的感悟與實踐

2020-12-28 01:54孫榮剛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陶刻楹聯篆刻

孫榮剛

清代中晚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浙派篆刻巨匠,書法別開生面,精通繪事,精研詩文,同時開啟了宜興紫砂文人壺創作的大門,流傳至今的曼生十八式始終倍受制作者和廣大藏家愛好者的鐘愛,流芳百世。然而,其勤政廉明、護佑百姓卻鮮為人知。當今,實現偉大民族復興已經蔚然成風,古賢為鑒,挖掘歷史人物的勤政報國的精神,將對于推動懲腐倡廉,實現中國夢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勤政廉明書如其人

陳曼生本名陳鴻壽,字子恭,號曼生、曼龔、曼公、恭壽、翼盦、種榆仙吏、種榆仙客、夾谷亭長、老曼等。.這位勤政廉明的清官,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二年(1768~1822)。陳曼生在溧陽擔任縣令任期只有6年,即從1811年到1817年。深入整理相關資料時發現很多有關廉政愛民的書法、陶刻作品舉例如下:

如圖1所示。

這幅楹聯“所得乃清曠,但取不磷緇””磷緇,是因磨而薄;因染而黑。不磷緇是指不受外界條件所左右。意思是(你)所得到的是光明磊落的,只是索取不被污染的(收入)。

如圖2所示。

這幅楹聯“修清滌俗,樹節寶真”,意思是修養清廉洗刷陋俗,建樹節操真誠為寶。

如圖3所示。

曼生十八式中的百納壺銘文談到:“勿輕短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巴夥絻惹迕?,吾與爾偕臧(善良)”意思是:要關注老百姓的疾苦,自己要廉明為官,大家要共同以善良誠信為本。

特別引起我們關注的是陳曼生的這副楹聯行書“清潭可抵十年讀,美政能令萬口傳”。

如圖4、圖5所示。

這幅楹聯的意思是:如果清譚(空談)為官,你(十年)的書就白讀了;百姓擁護的政策、法規能夠使人們爭相傳頌。

200年前的陳曼生,敢于寫這樣的句子,是他忠于職守、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博大襟懷的寫照。清代的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中稱贊陳曼生為官“廉明勇敢,卓著循聲,創文學,修邑志,辦賑之善,為大江南北最”。足以證明他為官清廉剛正,愛護百姓,盡職盡責的崇高品德。

這幅楹聯字字千鈞,可以說:他對“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完美解讀而當之無愧。當今,這樣的剛正廉潔,才華橫溢的政府官員寥若晨星,是我們子孫后代的楷模!讓我們仰慕不已!盛世中華的今天恰恰需要成千上萬的具有這樣精神的好官!

二、效法先賢變現藝術

作為匠人精神發祥地的紫砂藝術對書法的要求是有限制的:首先是應該用正統正能量的,符合人們審美取向的書法作品。就是說:紫砂藝術規整了書畫家在紫砂器上只能反映正能量。書法表現在紫砂上,需要我們融入書法匠人精神,敦促我們認認真真學習書法的優秀傳統。我們學習曼生精神應著重下列三個方面的修煉:

(1)嚴謹治學,博涉專精的刻苦精神:陳曼生詩、書、畫、印兼濟可以說是全天候的藝術家,僅僅55歲生涯如此藝術成就,其聰穎、刻苦可想而知,其學習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2)厚積薄發,銳意創新的開拓精神:近人馬宗霍《萋岳樓筆談》:“曼生八分書,率意擬古,毫無古法,行書則爽健厲舉,可與明人分席”。僅就陳曼生隸書開一代新風,行書追求自然天成,崇古而不泥古,一直影響到現在。強烈的創新意識,開創了書畫與紫砂圓滿結合的先河。為藝術家的楷模。

(3)為官廉明,盡職盡責的愛民精神: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善舉、賑災撫民,編修縣志保障歷史文化傳承,受其老師阮元影響,組織精英研討詩文書畫,鼓勵學子求學進取。

位卑未敢忘憂國,但愿以書畫弘揚曼生精神,作為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行動。

三、學習曼生治學精神,肩負反復嫁接的重任:

二百多年前,陳曼生成功的實現了詩書畫印與紫砂器的融合,以曼生十八式賦予實用器具的文人氣息,開啟了文人壺創作的大門。我們把如此壯舉實質是藝術的嫁接,從而使宜興紫砂健康成長為參天大樹。清末以降各地書畫篆刻家便連續不斷地前往丁蜀古鎮與當地壺藝家切磋共同研發新品,逐步形成日益興盛的態勢。

誠然,宜興當地與紫砂壺藝家同時發展了陶刻隊伍,人們常稱之為“陶刻先生”,涌現了韓泰、邵云如、陳少亭等書刻高手,更有人們熟知的任淦庭先生及其弟子譚泉海、鮑志強諸名家已然自成體系。然而,本地師承為主線的延續,重點用于紫砂器的完善,客觀的不同程度的顯現書畫專業水平的受限。宜興紫砂行業對此非常重視,近年先后舉辦《曼生杯》、《前錦杯》以及各類邀請展,民間展不勝枚舉,吸引了諸多陶刻新秀和院校專業人士踴躍參與,對紫砂陶刻的健康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更重要的是,二百年來不計其數的反復藝術嫁接。從清吳大瀓黃玉麟合作,陳曼生揚彭年合作。到海上畫派率先介入,到吳湖帆、江寒汀與顧景舟合作,乃至當今韓美林、陳復澄書畫篆刻名家的介入,反復嫁接使紫砂藝術日臻完善。這種嫁接的重任無疑落到我們一代書畫篆刻家肩上。目前,全國各地書畫名宿前往創作已蔚然成風,共同創作過程中也出現最初接觸的畏難情緒、只顧筆墨的自我表現及篆刻簡單介入等問題,提請書畫篆刻家們注意如下三點:

(1)每一件陶藝作品都是包含著一種感情、一種思想、一種境界的藝術品,在紫砂陶藝中變現書法國畫藝術,要求書畫的正能量與之融合。首先要讀懂紫砂器的藝術內涵,發現最佳表現的方位和面積,選取適合紫砂器的相關內容。

曼生十八式中每件作品用詞都與品式完美結合,延續這種創作模式并使之發揚光大。通俗講:在紫砂器上陶刻只能幫忙不能添亂,時刻敦促自己你是配角不要搶戲,如此理念才能保持與壺藝家藝術取向的一致,才能實現嫁接,從而產生相互融合的作品。

(2)提倡書畫家自行陶刻:因為當地的陶刻家會不折不扣的按照墨稿雕刻,由于理解的偏差往往出現不如人意之處,只有自行雕刻才直抒胸臆。而且刻制過程中只有自己才能用刀調整自己墨線的不足,實質是一種在紙上不可能實現的二次創作。筆者實踐中體會到以刀為筆并不困難,那將是非常有益的嘗試。

(3)即使是篆刻高手也要注意:從印石轉動沖切過渡到刀轉壺不轉應該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至于篆刻與紫砂藝術的結合,一是發揮篆刻的特色,將濃厚的金石氣息表現在紫砂上。

具體說:可以適當的將印章直接刻到紫砂上,也可以將篆刻的基本功各種篆書設計好,用篆刻的單刀、雙刀、單雙刀結合,篆刻中常用的切刀,沖刀都可以用到紫砂陶刻中。

特別是一種篆刻獨特的方法,就是邊款的刻法,以刀為筆直接空刻,會產生金石氣息濃烈的藝術效果。

書畫篆刻界的同行們!這里風光獨好!學習曼生精神,在宜興紫砂器上盡管大膽嘗試陶刻,首先虛心向當地壺藝家,陶刻家們學習和請教,這種反復的嫁接會給你繼續進取的無窮力量,會促進紫砂藝術事業蓬勃發展,會讓你的作品伴隨紫砂器流傳百代,會開辟你藝術道路上新的旅程,迎接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的春天!

猜你喜歡
陶刻楹聯篆刻
陶刻“漢韻對瓶”的創作及評析
“仿古壺”的陶刻藝術和文化內涵
陶刻“奇峰疊翠四方瓶”的創作感悟
簡析陶刻作品《楓橋花瓶》的刀法特色
篆刻
孔府的年節楹聯
龐說篆刻(十一)說臨摹
我與楹聯緣不淺
楹聯簡史三字經(八)
楹聯簡史三字經(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