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疑”藝術讓數學課堂有趣起來

2020-12-28 01:54褚方華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設疑數學課堂趣味

褚方華

摘要:古人云:大疑則大悟,意思就是疑問越大,得到的感悟就越大。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通過“設疑”生問,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目標當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起來。想要利用好“設疑”藝術,需要教師合理運用“設疑”技巧,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設置疑問,以達到迎合學生的學習好奇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的目的。此外,“設疑”要靈活,體現教學的巧妙之處,巧妙“設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設疑藝術;數學課堂;趣味

引言:

將“設疑”教學方法引入到數學課堂中去,具體做法可以設置數學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在開展“設疑”教學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善于提出疑問,更要教會學生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領會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樂趣?!霸O疑”是否合理恰當,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功力和對課堂情況的把握。教師在將“設疑”藝術實施到數學課堂中去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合理設置疑問,“設疑”要切合學生實際。

一、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設疑”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設疑”要把握好深淺難易的分寸。

教師必須要牢記“設疑”的對象是全班學生,全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設疑”時要合理兼顧,不能有失偏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層次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由淺入深,遞進式推進數學教學進度?!霸O疑”藝術的運用,要求教師在問題設置時,要立足于學生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總是提過于容易的問題,那樣只會讓學生有一種如同嚼蠟的感覺,沒有深度沒有營養。例如,在教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問題時,要教會學生長方形面積=長x寬,只要學生把握并學會運用公式即可,不用畫出多個長方形,標出長和寬是多少,再叫學生計算長x寬,算出長方形面積??梢岳媚嫦蛩季S,用已知面積和長,反推出長方形的寬。除此之外,教師也不能全部都是提難度較大的問題,這樣會讓學生有一種挫敗感,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在“設疑”環節,要合理把握疑問設置的深淺難易,把握好分寸。

(二)“設疑”教學,要在立足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

“設疑”就是設置懸念,要求學生在課堂探索中尋找解決疑問的方法。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疑”,既不能超出教學內容,也不能過多停留在以前的數學教學內容上,要立足當下,設置符合當前教學內容的問題。例如,在教到乘法交換律時,就應該圍繞乘法交換律展開提問“設疑”,不能超出當前的教學內容,例如不可過前地提出乘法分配律問題,要循序漸進,在弄懂學通的基礎上再提出下一章節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一步一步地隨著教師的“設疑”,一步一步地把知識點弄通。

(三)“設疑”教學,方式要靈活。

教師在運用“設疑”教學技巧時,要根據教學情況和學生狀況靈活進行。在遇到教學難點和重點時,可以增設問題,通過對學生設置大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中去。當學生思維被卡住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窘境,巧設有利于打通節點的問題,讓學生靈活變通,推進教學課堂的整體進度?!霸O疑”藝術的運用,關鍵在于巧設,也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趣味十足的課堂氛圍之下,掌握數學重難點,靈活解決數學難題。

(四)可通過小組討論形式,發揮教師“設疑”藝術的積極效應。

“設疑”的目的,無非就是打破沉悶的教學氛圍,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使數學課堂變得趣味起來。教師設置問題時,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并讓學生前后桌組成討論小組,大家圍繞教師的問題展開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除了語言上的交流,還有思維上的交流。一個問題,可能在不同的學生那里,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解答方法。討論的過程,實則上就是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探索的過程。因此,小組討論數學問題,可以發揮教師“設疑”藝術的積極效應。

二、教師“設疑”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開門見山式“設疑”。

開門見山式“設疑”,可以直奔主題,迅速出擊,以最快速度打開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興趣激發。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運用這種直白的“設疑”方式,可以提高溝通效率,節約課堂時間,課堂效果見效快。但是這種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過于直接,有些反應慢的學生可能一時沒反應過來。

(二)逆向式“設疑”。

逆向式“設疑”,簡而言之就是從問題的反面進行提問“設疑”。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后,才能應用這種“設疑”方式。因為逆向式“設疑”,有一個前提就是學生必須弄懂了問題本身才能解答教師的逆向提問。逆向式“設疑”,可以為學生提供反向角度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比較式“設疑”。

比較式設疑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全面教學之后,對多種解答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進行一個選擇或者取舍。這種“設疑”方式,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數學重難點解答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解題習慣和興趣作出選擇。學生選擇的結果,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點來選擇的。因此,這種“設疑”方式,也會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味起來。

(四)遞進式“設疑”方式。

遞進式“設疑”,是在前面的基礎教學之上提出的有一定難度的提問。在這種方式之下,通過教師遞進式的“設疑”,將數學課堂不斷推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索熱情被一步一步激發出來,進而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起來,師生在充滿探索性與趣味的數學課堂上默契配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隨著遞進式的“設疑”的展開,學生對數學的趣味也不斷推進,進而讓整個數學課堂變得有趣起來。

(五)反復式“設疑”方式。

反復式“設疑”,就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通過反復提出問題,在同一個數學知識點上不斷“設疑”,讓學生在多次的解答中熟悉解題套路,鞏固教學知識點。這種“設疑”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將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圍繞教學主線,合理設置問題,在反復提醒與強調之下,讓學生的熱情和興趣保持在較高水平。

三、“設疑”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設疑”藝術,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法寶。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注意力相對不夠集中。尤其在數學課堂上,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很考驗學生的專注力。教師通過合理設置教學問題,巧妙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點上來,減少數學課堂的枯燥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設疑”藝術,發揮“設疑”藝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重要作用。

(二)“設疑”藝術,是適應新型教學要求的舉措。

新型教學方式,要求發揮學生之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霸O疑”藝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中,課堂趣味性逐漸顯露出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因此,教師懂得運用“設疑”藝術,將會使得教學如虎添翼,在幫助到學生的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的嘗試。

(三)“設疑”藝術,是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的需要。

將“設疑”藝術引入到數學課堂上,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對數學中的概念、公式、定理進行探索。在教師的趣味性引導下,學生可以循著教師設定的問題軌跡,探索數學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學生探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進行邏輯思考的過程。因此,“設疑”藝術,是數學課堂上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的需要。

四、將“設疑”藝術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忽略學生想法。

教師在“設疑”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想法。當學生針對教師的疑問提出問題時,學生的問題應當得到教師的積極回應。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同時,學生能夠針對教師拋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疑惑,說明學生自己已經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思考,也表明學生對教師的“設疑”產生了興趣并且進行了回應。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想法,對學生的提問給予積極的回應。

(二)教師的“設疑”時機不能錯失,把握好“設疑”的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提出問題,將學生的心吊住,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保持住。在適當的時機,比如在解決完一個數學難題之后,趁著學生興奮的同時,再提出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利用學生此刻的學習狀態,將學生的思維再推向一個高峰。因此,教師要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問題,不斷制造課堂高潮,將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激發出來。

(三)趣味設疑,激發思考興趣。

雖然此時學生的學習觀念較為成熟,但其學習態度依然會被興趣所左右。然而數學是一門較為枯燥復雜的學科,學生很難對此產生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嚴肅死板,更會加重課堂沉悶的氛圍,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在數學課程段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趣味設疑的策略,即將問題融合在游戲、生活情境、謎語、數學史等趣味元素之中。以此中和數學知識的枯燥,激發學生對問題思考和探索的興趣,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可能性》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我便采取游戲設疑法。首先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帶有指針的轉盤,該轉盤被平均劃分成六個扇形,每兩個扇形分別涂上紅、黃、綠三種顏色。然后我讓兩名學生上臺,一名學生撥動指針,另一名學生背對轉盤,猜指針所指的顏色,猜對則游戲勝利。之后我換另一個轉盤,整個轉盤上只有黃、綠兩種顏色,讓學生繼續游戲。在這一過程中我便向學生提問:“指針可能停留在哪個顏色區域?”“指針指向哪個顏色的可能性大?”“如果使指針指向黃色區域的可能性大于指向綠色區域的可能性,應該怎么做?”有了游戲的鋪墊,學生對這些問題便產生極大的興趣,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學生對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便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變式設疑,提升解題能力。

所謂變式,就是教師通過變換問題中的條件或結論,或者轉換問題的內容和形式,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本質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小學數學高年段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數學水平適當采取變式設疑的策略,爭取通過問題的變式引導學生不斷轉換看待問題的角度,改變知識的運用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乘除法”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我便采取變式設疑法。首先我展示一道例題:一袋糖果里面有奶糖420塊,其中水果糖是奶糖的6/5,水果糖多少塊?在學生解答之后,我便將問題進行如下變式:變式一:一袋糖果里面有奶糖420塊,水果糖比奶糖多1/5,水果糖多少塊?變式二:一袋糖果里面有奶糖420塊,奶糖是水果糖的5/6,水果糖多少塊?在學生解答問題之后,我便鼓勵學生主動變式、繼續解題。而在解答以上變式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轉換思維,改變解題思路。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結語:

總的來說,將“設疑”藝術融入到數學教學課堂中去是一個十分值得嘗試的做法。在“設疑”時,教師要把握好分寸,立足在教學內容之上,方式要靈活。同時,“設疑”式教學也是適應新型教學方式的需要,是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的需要。要想將“設疑”藝術運用好,就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好時機,這樣才能讓數學課堂變得有趣起來。

參考文獻:

[1]陳曉路.數學課堂體驗式學習策略探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0):117.

[2]楊炎輝.探究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30):111-112.

[3]曾景輝.小學數學“學本課堂”教學模式思考與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2+5.

[4]張大軍.猜想,讓思維破繭成蝶——淺談“猜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20(29):36-37.

[5]宋飛.談小學數學課堂的引導藝術——以“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位置”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29):69-70.

猜你喜歡
設疑數學課堂趣味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淺探
于“平?!碧幵O問,在“無疑”中生疑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妙趣橫生的趣味創意
讓你HOLD不住的趣味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