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

2020-12-29 12:06劉邦恭
新課程·上旬 2020年38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滲透策略小學數學

劉邦恭

摘 要: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要靠心理健康教育來實現,還需要借助常規課堂進行培養。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課堂教學的實施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形成基本的數學能力,還要幫助學生塑造健康心理,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詳細說明如何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積極心理品質;滲透策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在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大力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驅動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實現健康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立德樹人的提出將該教學要求具體化,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科教學活動的時候,挖掘學科背后蘊含的心理健康內容,采取適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小學高年級教學活動的時候,這樣滲透積極心理品質。

一、挖掘教材,展現心理健康教學內容

心理健康內容的挖掘和展現,是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依據。翻閱我們使用的高年級小學數學教材可以發現,心理健康內容是蘊藏在知識背后的。要想真正地實現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深入地分析教材內容,吃透教材,挖掘基礎知識、基本練習背后的心理健康內容,從而采取適宜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在挖掘心理健康內容的時候,一般會以教學內容為切入點,搜尋數學史內容,從中挖掘相關的心理內容,驅動學生感知。

以“圓”為例,在分析教材內容的時候,本人發現,該節課的內容涉及圓周率,就以圓周率為切入點,搜集了與祖沖之發現圓周率有關的數學史內容,將祖沖之的發現過程和發現成果以故事講述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既能為祖沖之身上堅持不懈、努力探索的精神所折服,又能自主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樹立起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而且,在講解與“圓”有關的知識的時候,我還設計了動手操作活動,驅動學生繪制圖形,測量、分析數據。在這一系列的活動體驗中,學生清晰地認知了數學探究的嚴謹性,從而樹立起嚴謹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意志品質,促進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激情與持久情感

終身學習是現代人必須樹立的理念和具有的心理品質。教育理論和實踐證明,人只有對知識本身產生學習情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通過切身的實踐探尋到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積累數學學習方法,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在融入情境的時候,學生通過發現、聯想,可以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探索、發現、歸納、總結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滿足感,產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需求。因此,我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立足教學所需,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技術、故事講解、學生自主探索等方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驅動學生觀察、分析,使其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

以“圓柱和圓錐”為例,在課堂教學之初,我先為學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圓錐形的物品,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物品的吸引下,自主地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列出其他的物品,走進生活情境,展開對這些物品的分析,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本人還將同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物品分發給學生,鼓勵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測量這些物體的高度、底面直徑長度等,或者觀察、比較、分析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在如此情境體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建構起圓柱和圓錐形象,建立感性的認知。然后,我指導學生通過用兩張同樣形狀大小的長方形硬紙板圍成兩個容積不同的圓柱,感知圓柱的體積(或容積)的大小與底面直徑和高之間的關系,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再通過用線繩上綁石塊與建筑工人用的線錐分別測量課桌腿,發現生活中圓柱與圓錐存在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親和、協作的行為品質

學會合作是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也是高素質人才所必備的心理品質?!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采取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與他人合作,使學生在合作體驗中,學會合作,形成合作精神。為了實現這一點,我一般會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就所學的知識,在小組中展開交流、探究、協作,從而使其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合作能力,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

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先充分地預設學生探索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需要的時間,接著為學生呈現一些分數加法、減法計算題,驅動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合作觀察、計算這些問題,通過探尋解題方法,分析分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特點和計算方法。然后,根據學生的探究所得,本人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獲得學習滿足感。

總之,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在現代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內容,設計良好的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的學習處在愉悅、積極、主動、和諧、合作的環境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主動合作的精神,從而建構起積極的心理品質框架,為健康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龐曉翔,都麗麗.小學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6):48-52.

[2]劉義娟.小學數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江西教育,2018(21):80.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品質滲透策略小學數學
大學生黨員積極心理品質現狀及對策分析
特區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調查研究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淺析流動兒童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