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網紅粉絲交流實踐及其跨文化意義

2021-01-03 17:54吳明華李一鳴
青年記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儀式性杰瑞跨文化

● 吳明華 李一鳴

在全球化浪潮下,粉絲圈逐漸成為個體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平臺之一。隨著中國自媒體的興起尤其是“網紅”這一浪潮的出現,“洋網紅”這一跨文化交流“橋梁”,也逐漸形成頗具規模的粉絲群體。作為跨文化粉絲群體的典型代表,“洋網紅”粉絲群體的交流實踐特征具備典型的跨文化屬性,關注洋網紅粉絲群體的交流實踐有助于我們了解該群體的跨文化交流意義。本文通過對該粉絲群體的日常交流、分享和互動行為研究,探究粉絲內部是如何聯結形成粉絲身份認同、粉絲群體又是如何與洋網紅進行跨文化交流和親密關系的維系,從而解讀洋網紅粉絲群體在開展積極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對話中發揮的實踐作用。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網絡民族志的方法,選取“我是郭杰瑞”洋網紅賬號的粉絲群體為研究對象,洋網紅郭杰瑞的視頻內容小到平民美食、日常出行,大到尖端科技、社會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話題#央視對話郭杰瑞#頻上熱搜,獲得21.9 億閱讀數和7.2 萬討論數。截至2020 年8 月,“我是郭杰瑞”ID 綜合粉絲數已經超過1000 萬。本研究以郭杰瑞粉絲QQ 群為主要觀察場所,同時綜合嗶哩嗶哩動態社區和微博超話等粉絲聚集平臺進行輔助觀察和資料收集;觀察時間從2019 年4 月持續到2020 年9 月。

洋網紅粉絲群體的交流實踐特征

1.儀式性交流:粉絲自我身份認同的前提。在洋網紅粉絲群體中集中表現為程序化的儀式性交流,以方便管理和避免交流低俗化為出發點發展出一系列規則。例如粉絲QQ 群內發送給所有新成員的公告中有提醒:“群滿后會自動清理最晚發言的20 個人……”,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個體在群內的活躍度,同時也是個體的粉絲身份得到群成員認可的條件。粉絲群內也存在獎勵性規則,例如粉絲群內的活躍頭銜共分為6 個等級,以“這個不辣”(這句話來源于郭杰瑞的口頭禪)為首要頭銜,即根據成員發言頻率,只有頻率最高的10 個成員才能獲得該頭銜。這一系列對儀式性交流的強制性和獎勵性規定,可以有效維持粉絲群體的交流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為粉絲群體的成員身份認同提供判斷依據,粉絲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向活躍度較高的核心粉絲轉變,身份認同感加深。

2.生產性創作:維系親密關系的“潤滑劑”。生產性創作包括原創性內容和再生產性內容兩部分。原創性內容指具有身份象征的原創性稱謂、打油詩創作、圖畫創作等,例如對郭杰瑞的親密稱呼“老郭”和戲謔稱呼“郭鐵菊”等;再生產性內容則是根據洋網紅個人特色進行的歌曲改編、表情包改造等,有粉絲將歌曲《辣妹子》的歌詞改編為“辣杰瑞”,強調郭杰瑞吃辣的愛好。這些內容以戲謔性為特征,多來源于粉絲對洋網紅行為的關注指稱,表達粉絲對洋網紅的喜愛之情,因此常常成為獨屬于粉絲群體交流的文化暗語,即“只有粉絲才能讀懂的粉絲話語”。[1]洋網紅粉絲群體進行生產性創作,多用來維系與洋網紅的親密關系,同時在群體內部創造出獨屬于該粉絲群體的文化意義。這種充滿戲謔性的表達方式為洋網紅與粉絲群體之間構建友好交流環境、保持親密關系,提供了“潤滑劑”效果。

3.分享與互動:信息交換與文化共鳴的“催化劑”。分享與互動主要以多媒體為平臺,包含自我內容分享和洋網紅內容分享兩方面。觀察發現,粉絲個體對郭杰瑞相關信息的分享往往來自多個平臺,例如知乎、嗶哩嗶哩彈幕網等,彈幕、小程序等媒介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即時性和親密互動的產生,極大地催化了異文化之間搭建彼此理解和認同的“合意空間”(即尋找彼此在社會文化的認知參照系方面的共同部分)的速度。

交流內容集中在粉絲個體的日常生活和經歷分享。日常性內容往往是以日常性話題如天氣、飲食、學習、家庭關系等為主,這類話題繼而引發更深層次的討論,如地域差異、種族歧視等。在日常性話題之外,常出現的交流內容是“科普帖”,例如關于中美養老保障制度、中美醫療保險政策等的科普;與之類似的還有關于中國文化的介紹,包括美食、中醫、茶文化等。這些信息性的交流實踐往往為消解異文化的刻板印象,加深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理解提供信息基礎。

除了信息的獲取,利用各種平臺進行互動也增加了洋網紅與粉絲間的親密性。粉絲通過粉絲群發言、微博評論等方式與洋網紅分享相似的經歷或體驗、為洋網紅的視頻主題提建議,而洋網紅通過發布一些“親密”信息,比如頻繁更新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直接回復或點贊粉絲的評論等,這些互動為彼此的接觸營造一種“真實感”,進一步增加粉絲分享和互動的積極性。

洋網紅粉絲群體交流實踐意義

1.以認同感與歸屬感為感情基礎,主動了解文化差異。儀式性交流是粉絲獲得群體認同的前提,生產性創作和粉絲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加強粉絲成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洋網紅粉絲群體中,儀式性交流成為其個人展演和獲得群體認同的首要方式。例如在視頻評論區常常有粉絲在第一時間“打卡”評論:“前排捕捉”,這種行為成為粉絲身份的一種象征。彈幕的出現使得觀看視頻本身也成為一種儀式性交流,上文提到的“文化暗語”等象征符號也成為粉絲成員“在場”與“參與”的動力。粉絲成員通過儀式展演與分享活動,“我們”的共同感與“家園”的歸屬感得以生成與強化。[2]

粉絲群體內部共同感與歸屬感的產生為粉絲群體內部友好交流、進一步接受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提供了感情基礎。粉絲內部成員身份多樣,不乏海外留學背景或海外生活經歷的成員,在面對文化差異引發的爭議性問題時,粉絲群體內部具有跨文化交流經驗或對了解異文化成員具備更高“發言權”和可信度,這為粉絲成員主動了解文化差異,爭取更多“發言權”提供動力。

2.以沖突-協商-反思為交流路徑,自發進行文化反思。粉絲群體一方面通過介紹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來彰顯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會針對自身文化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性反思,在承認他者文化長處的同時,傳達對國族文化越來越好的期待。

粉絲群體往往通過沖突-協商-反思這一過程處理文化沖突。洋網紅視頻內容本身具有的跨文化性常常會引起爭議,無論是粉絲還是郭杰瑞本人,大多時候都會采取較為理性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例如在提及中美兩國的保險問題時,有粉絲認為中國社保作為與商業保險性質不同的社會保險,福利已經很好了,但也有粉絲認為國外的醫療福利還是比國內好很多。諸如此類的爭議屢見不鮮,無論爭議是否能夠達成共識,粉絲們都傾向于認為郭杰瑞的視頻有助于增進不同文化的交流:

“這類視頻挺好的,多增進了解對方的價值觀,盡量多的消除分歧,避免兩國人民由于不了解對方所產生的偏執的刻板偏見?!?/p>

“國內的同學大多都只能通過旅游或者視頻來接觸國外??梢钥闯鰜砝瞎行淖鲆粋€文化的橋梁,并且在我看來,他真的做到了?!?/p>

由此可見,即使爭議依然存在,但是該類討論為加深粉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提供了理性的環境。粉絲群體得以進行不同文化間的理性對話,以客觀角度去看待不同文化中共同存在的問題。例如,在郭杰瑞分享紐約時代廣場坑騙游客的亂象時,有粉絲對中國景區存在的“宰客”行為也進行了批評。

當沖突上升到對自己國族文化的爭議時,粉絲群體交流實踐由一開始的民族主義情緒,向對立協商后的“反思”轉變。例如粉絲對春晚話題的討論包含夸獎與批評兩種聲音,而“反思”作為第三種聲音也出現了:

“面對外界的褒獎或者批評的聲音,也許我們更應當不卑不亢,而不是憑借主觀臆斷急著去反駁或者曲解他人的意思。有自信認識到我們的優勢,也有自信承認并完善我們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p>

總結與討論

洋網紅粉絲群體通過儀式性交流和生產性創作,形成粉絲內部機制和身份認同,粉絲群體內外的分享與互動則在克服文化差異的消極意義、擴展其積極意義方面作出了嘗試。單波提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尋找跨文化問題解決的可能,[3]洋網紅粉絲群體的交流實踐正是對此的一種嘗試。洋網紅粉絲對國家或者民族的自我反思性,是他們批判性地參與粉絲文化實踐的一個標志。盡管交流實踐過程中難免表現出民族主義傾向、偏見與刻板印象,但是總體來說粉絲群體并未喪失文化反省能力。粉絲成員的身份促使其將自身置于他者的語境中,通過意識到他者的相異性、在接受相異之處的同時豐富對自身的理解,嘗試達成理解,從而進行有效的跨文化對話交流。

猜你喜歡
儀式性杰瑞跨文化
連云港杰瑞電子有限公司
玩水
論“朗達羌姆”的起源及其儀式性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貪吃的杰瑞
湘西苗族舞蹈的儀式性特征解析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共享、共情、共識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典范邏輯:對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的追蹤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