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新華社新聞“落地有聲”
——以大眾日報時事版為例

2021-01-03 17:54武宗義
青年記者 2021年6期
關鍵詞:大眾日報規定動作版面

● 武宗義

國內新聞媒體尤其是包括省級黨報在內的各級地方媒體,在報道好當地新聞的同時還擔負著另外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上情下達”,轉發好新華社等中央媒體的重要稿件(以下主要以新華社為例)。新華社播發的稿件除了文字報道,相當一部分還配有圖片(包括漫畫)、圖表以及新媒體產品等,可謂“海量”。對地方媒體而言,除了做好“規定動作”,剩下的版面發什么、怎么發,考驗著相關媒體的選稿眼光和編輯水平,尤其是現在報紙早已網絡化,對讀者的爭奪更加激烈,如何讓新華社的新聞在自家平臺上“落地有聲”,而又不“出格”或者“變異”,對編輯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大眾日報作為一家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省級黨報,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嘗試與探索。筆者作為時事新聞版編輯,對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以拋磚引玉,歡迎批評指正不足和謬誤之處。

做好“規定動作”:讓時政要聞有章可循

根據大眾日報編委會的要求,涉及新華社的“規定動作”稿件主要包括:(1)和總書記相關的所有稿件,含會議、會見、調研、考察、紀實、側記、反響、講話、指示批示、致信、賀電、講話單行本或論述出版發行等;(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文件;(3)國務院常務會議;(4)中央紀委、組織部相關稿件(巡視督查、主題教育等);(6)中共中央宣傳部相關稿件(意識形態、宣傳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建設等);(7)其他政治性較強及帶“時政”標簽稿件。(8)新華社等央媒采訪報道的國際新聞和其他重要國內新聞,等等。

這些稿件的編排原則是安全、穩妥、精彩、美觀。同時,重要稿件的標題字體、字號均有統一硬性要求。

拆分、整合:做好“第二種翻譯”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曾提到“第二種翻譯”,大意是記者需要有一項必備的本領——“第二種翻譯”,即把采訪到的精彩內容以個性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筆者以為,編輯也應該具備“第二種翻譯”的能力,尤其是作為承擔轉發央媒報道的編輯,雖然每天面對的是已經成型、成熟的報道,以至于想挑個錯字都很難,但并不意味著相關編輯只是“全選、復制和粘貼”,而是同樣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

首先,從海量信息中選擇適合自家版面要求和欄目定位的報道,這需要編輯有“披沙揀金”的能力。稿件選好后,也不像很多人想象的“糊”到版面上即可,而是絕大多數時候需要進行分拆和整合。

當然,這里說的拆分和整合,只是技術性的編輯手段,而絕對不能篡改新聞主題。換句話說,雖然編輯取稿后進行了“第二種翻譯”——拆分、整合,但這種翻譯和外文翻譯類似,是為了更清楚地表達主題而采用了變通或者更通俗化、更直觀的手法,而沒有改變該新聞報道的主旨。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筆者以近期編輯的部分稿件為例進行解讀。

(一)拆分法。所謂拆分法,是根據版面大小把新華社的長篇通訊進行拆分或刪減后,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推到版面上。

比如,2020 年11 月24 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新華社先后發表文字稿件近20 篇,圖片、圖表等40 多幅,而當天的大眾日報時事版僅有原來版面的3/4,而且必發兩篇中央領導的外事活動。此外,邊欄還要占用約1/4 的空間。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內做出讀者喜聞樂見的亮點呢?

為此,筆者首先在頭條位置精心完成“規定動作”,隨后,在版心位置畫出邊框,采用圖文報道形式,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為主打,重點報道這一偉大科技成就。為了對該新聞作進一步闡釋,達到既吸引讀者又解疑釋惑的目的,筆者從新華社長篇通訊《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啟航》中截取了第一章節《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并整合新華社的另一則消息《為什么發射嫦娥五號要選在凌晨?》,然后合二為一,整理成一篇“新”報道《為什么凌晨出發去月球“挖土”》作為第二看點,同時配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大幅彩色照片,這樣一來,就把當天最精彩的內容“亮”在了版面上。

(二)整合法。所謂整合法,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央媒關于某一事件的相關報道,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展示。大體做法是從海量信息中慧眼識珠,挑出讀者最感興趣的新聞點做深做透,同時,調動相關編輯手段,讓整條新聞鮮活起來。

比如,2020 年11 月27 日著名球星馬拉多納猝然去世,在世界各國引起震動。如何在黨報中充分體現又不過分渲染,筆者同樣在海量信息中進行了細致取舍。首先,筆者經過仔細斟酌后決定,主打新聞主要報道馬拉多納去世的消息,并配以2010 年6 月22 日時為阿根廷足球隊主帥的馬拉多納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賽B 組賽場向人們揮手致意的黑白照片,原圖是彩色照片,筆者特意做成了黑白照。次重點稿件則以《終場哨響 世界揮別馬拉多納》為題,分新聞事實、深度分析、即時評論和背景鏈接四個小版塊,同時配發1986 年6 月29 日阿根廷隊在墨西哥世界杯決賽中以3:2 戰勝西德隊,馬拉多納高舉大力神杯慶祝的照片,對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進行回顧和悼念。

(三)包裝法?!叭丝恳卵b馬靠鞍”,新聞報道同樣也需要“包裝”。具體到版面編排上,要力求不拘一格,或圖文、圖表結合,或者配以新聞背景、提要等輔助性內容,力求畫龍點睛,起到進一步深化新聞主題、引發話題的作用,但又不喧賓奪主。此外,還要充分調動編排手段,在欄寬、字體、字號等方面靈活多變,增加版面的美感度。

此外,在新聞標題上下功夫,爭取做到“信達雅”,既能奪人眼球,有趣味性,又不嘩眾取寵。如2019 年3月2 日筆者編發關于安倍猛增軍費的社外作者稿件時,特地編寫了題目《安倍猛增軍費并非為“安”而備》,巧妙地將安倍的名字和意圖用同音字“融”于標題中,增加了文章的諷刺和批判意味。

欄目引領:讓新聞在版面上“亮”起來

一直以來,大眾日報時事版在稿件選擇上非常注重時效性、新銳性、實用性和可讀性。選取稿件時,除了“規定動作”外,時事版重頭稿件的來源主要以新華社的拳頭產品“新華視點”和“今日關注”稿件為主。另外,盡力做好突發新聞報道。

為此,大眾日報時事新聞版特別重視發揮欄目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根據報社編委會相關要求,國內新聞方面先后推出了《銳觀察》《銳新聞》《他山之石》等欄目。為把這些欄目打造成精品,編輯們在選編稿件時力求時效性和尖銳性并重,摒棄不痛不癢的新聞。內容則力求題材廣泛,不拘于一時一地,如《“國家賬本年檢透露哪些信息”》《只要交錢,培訓四天就“變”教練——瑜伽市場亂象調查》《“人臉識別第一案”背后的安全之憂》,等等。

針對國際新聞,則主營省級名牌專欄《環球論壇》。2007 年5 月19 日,根據大眾日報編委會“新聞強報,特色立報”的辦報理念,《環球論壇》專欄正式在國際新聞版推出,每周發稿兩篇左右,稿件內容以國際上新近發生的重大和熱點新聞為主,邀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等相關國際新聞專家進行分析解讀,告訴讀者“新聞背后的新聞”及其重要意義,并對相關趨勢作出預測性分析解讀。

為把該欄目打造成精品,在約稿時注重以國家領導人的重要外事活動和國際熱點為重點,力爭凡有重大新聞事件,都能第一時間發聲或發出本報自己的聲音。如習近平總書記2017 年1 月16 日起開始新年首次出訪,訪問瑞士聯邦,并赴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 年年會等。筆者于外交部發布相關信息起就提前介入,做好資料收集和研讀工作,邀請有關專家及時掌握習總書記出訪行程和活動情況,就習總書記講話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進行闡釋解讀,在《環球論壇》專欄先后發表了《中瑞關系,在“創新”中全面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中國信心”》等報道,這些報道都是在習總書記出席相關活動的次日刊發,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此外,則是對一些歷史重大事件注重“回頭看”,如亞洲金融危機20 周年之際,本報約請有關專家撰寫了《亞洲金融危機20 年回望》三篇系列述評文章,對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當前的國際金融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而且報道刊發之日恰值全國金融工作召開,充分彰顯了大眾日報的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獲得總編輯嘉獎和讀者的廣泛好評。

除此之外,去年以來,我們又在大眾日報客戶端作了進一步延伸,以新華社國內新聞為資源,推出了《外眼看山東·一周圖片》,以國際新聞為資源,推出了分析整合類新聞《“圖說”一周國際熱點》等。

其中,《“圖說”一周國際熱點》專欄圖文結合,以圖片引領新聞,打破時間先后順序,以相關新聞的重要性為主排序,輕松回顧過去一周國際熱點新聞。這樣既讓讀者一機在手世界風云盡在“掌”握,又承上啟下,讓讀者輕松推斷相關新聞的后續趨勢。該欄目推出后,逐漸受到讀者重視,很多國內知名網站紛紛轉載,受到好評。

猜你喜歡
大眾日報規定動作版面
關于抗戰時期《大眾日報》刊登美術作品的初步觀察[*]
探源《大眾日報》紅色基因
青少年花樣游泳運動員規定動作的發展與評價
《大眾日報》區域觀察報道特色淺析
省級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規定動作”
論抗戰時期《大眾日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與啟示
版面擷英
好版面要有獨到的創新技巧
版面“三評”看得失
高校章程的“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