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區棗樹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2021-01-06 07:18南新印鄭麗錦劉玉芬劉金哲
河北林業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棗果果面裂果

南新印,鄭麗錦,劉玉芬,劉金哲

(1.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總站,河北 石家莊 050081;2.河北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河北 石家莊 050081)

據統計,河北省2019 年棗樹種植面積11.02 萬hm2,產量30.93 萬t。太行山區棗樹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栽培技術更新慢、種植戶生產積極性降低等原因,太行山區婆棗、贊皇大棗等生產上主栽品種棗瘋病、縮果病、裂果等病害發生嚴重,病害綜合防治成為棗樹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摸清病害的發生規律,掌握關鍵防治技術,對提高經濟效益和穩定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多年來,我們在生產實踐中,對太行山棗產區的主要病害及其癥狀、發生規律和無公害防治方法進行了調查總結,為棗樹病害有效防治、高效生產提供借鑒。

1 棗瘋病

1.1 發病癥狀

近年來,棗瘋病已經成為太行山區棗樹發病率最高的病害。主要癥狀表現一是枝葉叢生呈瘋枝狀,發病的花瓣退化為小葉,雄蕊退化為小葉或小枝條,雌蕊消失或退化為小棗頭。發病枝條上的正副芽全部萌發呈叢枝狀,枝條細、節間短。二是葉片出現黃化,呈黃綠相間的花葉,主脈延長形成耳形葉,葉小、脆,秋季干枯不落。三是果實著色不齊呈花臉狀,發病嚴重的樹花變葉通常不結果,若是在開花期后發病的枝上可結果實,但果實發育不正常,果個大小不勻,果面不平整,肉質疏松,無食用價值。四是根部染病后,萌發的根蘗也表現為密密的叢枝狀,根皮腐朽后與木質部分離脫落。

1.2 發病規律

棗瘋病的病原為植原體,沒有細胞壁,與細菌相似但又不同,所以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效果不理想。病菌通過分生根蘗、修剪工具、各種嫁接和雜食性昆蟲葉蟬類害蟲傳播。發病時一般先在根蘗或枝上表現出叢枝癥狀,然后逐步擴展到全樹;因為芽不斷萌發抽生病枝,樹體營養被大量消耗掉,最終造成植株死亡。從發病到枯死幼樹約1~3a,大樹約3~6a。

1.3 防治方法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原則,主要采取如下幾種措施:(1)選擇抗棗瘋病品種“星光”、“阜星”、“唐星”等,選無病枝條、根蘗作為繁殖材料。(2)嫁接時選無病母株取接穗,對嫁接工具消毒以免交叉感染。(3)消滅傳播媒介昆蟲葉蟬,清除樹下及棗園周邊雜草、灌木,在棗樹萌芽期、開花前及幼果期藥劑防治,可采用2000~3000 倍10%吡蟲啉或3000~5000 倍10%氯氰菊酯乳油。(4)及時徹底處理病樹。發現病樹應立即徹底處理,在棗樹生長季節,主干扒皮一圈,寬度10~20cm,涂抹除草劑致病株死亡。(5)利用輸液器專用器械進行樹干滴注“祛瘋1 號”和“祛瘋2 號”藥物治療。

2 棗縮果病

又稱束腰病、棗鐵皮病、棗萎蔫病,俗稱霧抄、霧落頭等,在太行山區部分棗園嚴重發生減產50%。

2.1 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棗果實。果實發病初期為淡黃色斑塊兒、略凹陷,隨病菌侵染變成水漬狀,后期果實變為暗紅色,脫水萎縮干癟,出現縱向皺紋,果柄逐漸變黃并產生離層,提前落果。病果干瘦、味苦,無經濟價值。

2.2 發病規律

病菌通過風雨傳播和果面自然摩擦產生的傷口,以及葉蟬、蝽象、壁虱等害蟲為害形成的傷口侵入。棗果發育梗洼變紅期的氣候因素與病菌侵染有關,氣溫23~28℃時遇陰雨天氣,縮果病發生嚴重。

2.3 防治方法

(1)栽培中首先嫁接抗病品種。如“元氏1 號”、“曙光”、“曙光 2 號”、“曙光 3 號”等。(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栽植和整形修剪,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增加棗樹養分供應,提高抗病能力。(3)預防刺吸式害蟲為害果實,及時清除各種病蟲果,集中深埋。(4)早春全園噴3~5 波美度石硫合劑;夏季交替噴施大生1000 倍液或多菌靈800 倍或50%棗縮果寧1 號粉劑,間隔10~15d 噴 1 次,通常噴 3~4 次。

3 棗裂果病

3.1 發病癥狀

該病在太行山各大棗區均有發生,而且近幾年日趨嚴重,成為棗樹重大病害之一。早期裂果是由日灼引起的,果實向陽面出現裂紋;近成熟期久旱后遇雨形成的裂果發生較為嚴重,果面裂紋多為縱裂。果面開裂后,果肉外漏,病菌易侵入感染,加速裂果腐爛變酸,失去食用和商品價值,經濟損失嚴重。

3.2 發病規律

8 月中下旬,早期坐的果實易因日灼造成裂果,遇雨易腐爛落果。棗果生長發育初期干旱少雨,進入白熟期以后,特別是在著色期,如遇到連日陰雨天氣,尤其是久旱后驟雨,棗果裂果現象非常嚴重,果面多縱裂開一長縫,漏出果肉,此時正值高溫雨季,濕度大,各種病原菌多,各種病原菌極易從裂縫處侵染果實,最終造成裂果腐爛落果。

3.3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曙光”、“曙光 2 號”、“曙光3 號”、“元氏1 號”等,栽植時各地應本著“適地適栽”的原則,進行良種區域化栽培。(2)合理灌溉。幼果坐果后,如氣候干旱少雨,及時灌水,每次灌水不宜過大,促進果實正常發育。(3)加強樹體管理,科學合理修剪,通風透光,利于雨后果面迅干,減少發病幾率。(4)棗果發育期,從7 月下旬開始,每隔15d 左右噴CaCl2水溶液,連噴3~4 次,或追施一定比例的鈣肥和鉀肥。(5)8 月上旬至9 月上旬連續噴施紅棗防裂、防漿爛藥劑4~5 次,可控制該病的發生。(6)有條件的果園可采用簡易的避雨栽培措施,也可使棗果裂果率明顯下降。

4 棗銹病

4.1 發病癥狀

棗銹病又稱“棗霧”、“串葉”、“棗霧煙”,太行山棗主產區主要病害之一,在棗樹上僅危害棗樹葉片。初發病時,葉正面隱約可見失綠小斑點,葉背面出現散生的淺綠色小點。隨后葉背面淺綠色小點漸漸變成淺灰褐色病斑,最終病斑凸起變成黃褐色,失去光澤,最后病葉干枯脫落,嚴重發生時,果面也會出現病斑,果實不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不紅即落,產量和質量降低,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4.2 發病規律

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葉、病果上越冬,來年隨風雨傳播,多次侵染。棗銹病的發生與生長前期降水情況和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關系密切,雨季出現的早發病就早,遇高溫多濕天氣發病加重,樹冠郁閉園發病率高。通常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病菌入侵葉片;7 月中下旬葉片淺灰褐色病斑出現;8 月中下旬至9 月,造成大量落葉。

4.3 防治方法

(1)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發病嚴重區域可因地制宜選栽抗病品種。(2)清除病菌侵染源。秋冬季清除枯枝落葉、病蟲僵果等,集中深埋。(3)加強栽培管理。選擇適宜栽植密度,防止園區郁閉;合理整形修剪,保證樹體通風透光;加強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雨水大時注意及時排水,以防棗園環境過于潮濕。(4)春季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夏季噴波爾多液,或三唑酮、戊唑醇、已唑醇等;雨水多時8 月上旬再補噴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繼續發生。

5 棗炭疽病

5.1 發病癥狀

棗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實,也侵染葉片、棗吊、枝干,引起提早落果,品質降低,是棗樹的主要病害之一。果實受害多發生在近成熟期,果肩或果腰處病菌侵染后變為淡黃色,病斑繼續擴大連成片且呈現出紅褐色,致使病果提早脫落,病部果肉味苦不能食用,果核呈黑色。發病嚴重的棗果曬干后,僅剩菌絲連接著棗核和果皮。葉片受害后變成黃綠色,邊緣干枯呈黃褐色,提早脫落或呈褐色焦枯狀掛在枝條上。

5.2 發病規律

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果或枝葉越冬,第二年借助風雨、昆蟲傳播。棗炭疽病發病與氣候條件、樹勢等因素關系密切,雨季來臨早、降雨量大或持續時間長的年份發病早且重,樹勢越弱發病越重。病菌在花期開始侵染,以后不斷反復侵染,7 月中旬表現癥狀,果實近成熟期達到發病高峰,此期如遇到高溫多濕天氣,則擴大侵染面積。

5.3 防治方法

(1)發生嚴重的區域,可選擇抗病品種。(2)清除病菌侵染源,在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果,落葉后至萌芽前,結合修剪剪除枯枝、病蟲枝、病僵果、棗吊等,清除樹下葉片、棗吊和雜草,集中深埋。(3)合理栽植和整形修剪,保持棗園的樹體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増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4)果實采收后改直接晾曬為采用烤房烘干或沸水浸燙處理再晾曬制干。(5)早春全園噴3~5 波美度石硫合劑,夏季噴波爾多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等殺菌劑交替使用,間隔10~15d 左右噴1 次,噴5 次左右。

猜你喜歡
棗果果面裂果
不同時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棗果維生素C 含量
裂果嚴重的屯屯棗 怎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設施大櫻桃裂果原因及預防措施
晝夜溫差大要防果實破裂
葡萄日灼病的發生與防治
日光溫室金手指葡萄裂果調查和致因分析
套袋加重檸檬蟲斑的發生
免洗干棗的加工
櫻桃裂果的防治
2013年富士蘋果果面裂紋發生原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