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研究

2021-01-07 11:55福建省屏南縣古峰鎮第二小學甘紹紅
天津教育 2021年12期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教學思維

■福建省屏南縣古峰鎮第二小學 甘紹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語文思辨性閱讀就是讓學生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進而深刻地把握文本的內涵,因此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用思考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閱讀中構建深度的文本對話,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開展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思辨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由于小學生剛剛進入學習狀態,再加上年齡較小,因此其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教師教學思維的影響,導致其思維發展受到限制。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以自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中缺乏主動性,學習的空間不夠,沒有足夠的交流互動機會,對課文的理解僅僅停留于表面,并沒有深入把握文本的內涵,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阻礙了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

(二)思辨能力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過分注重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對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學習停留于表面,實際應用的能力不強,缺乏對信息的分析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而語文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被動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必然無法很好地處理社會中的各種信息,也無法識別良莠不齊的材料,進而影響到其在未來生活的發展。開展思辨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開展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潮流,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

二、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一)用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

縱觀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每一篇文章前都有對學生閱讀學習進行引導,比如,讓學生進行批閱式閱讀、問題式閱讀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習興趣比較高,愿意表達自我,和教師以及同學交流溝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循序漸進、由簡入難、層層遞進地設置問題,讓學生能夠逐漸學會思考、分析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更好地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走月亮》這篇文章當中,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文章中景色的描寫,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從而更好地領會到文章中的感情。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和媽媽都去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精讀,加深其對于重點詞句的理解,比如“‘我和媽媽走月亮’這一句在文中反復出現,這樣設置的意義是什么?”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反復這一寫作手法進行了解和掌握。問題引導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從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認知文章。

(二)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更加注重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小組合作的方式應運而生。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結合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問題,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問題探討,解決問題。因此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能夠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想,提出自己的質疑,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識。在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同時小組學習模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組內競爭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小學生好勝的心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快速思考,從而發展其思辨性思維。比如,在《父愛之舟》這篇文章中,結合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掌握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字里行間中的父子之情,從而更好地領悟文中的中心思想。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分成學習小組,并且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都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父親的愛以及自己是如何向父親表達感激之情的,學生可以通過詩朗誦、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成果展示。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瑣事感悟父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在課堂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弱,學生能否在閱讀中進行深入的思考,還需要教師有效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更好地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學的宗旨是以人為本,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挖掘教學資源,精心設計討論話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讓閱讀從淺顯走向深入,提高學生閱讀思維的深度。

三、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性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小組合作探索和師生交流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思辨性閱讀教學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悖離核心素養涵育的非思辨性寫作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確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