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幼兒園教學中 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有效路徑

2021-01-12 02:35馮翠云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移情物品小朋友

馮翠云

親社會行為文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親社會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享意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進入新時代以來,相關的教育學者、教師都對幼兒分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和探討如何培養幼兒建立分享意識,進行分享行為。本文以新時代幼兒園教學為背景,基于幼兒的特點,提出了相關路徑和措施來培養幼兒分享意識,促進幼兒參與社會中,以分享帶動幼兒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

一、激發分享意識,深入理解分享行為

幼兒時期是兒童形成行為、態度和習慣的重要時期,分享意識和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產生和發展的動力。一些發展心理學家指出,移情也是影響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因素,通過提高兒童的分享認知能力和移情能力,能夠激發兒童慷慨分享的意識,所以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認識分享與移情相結合的策略,制訂積極方案,促進幼兒養成分享意識與行為習慣。

首先要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分享意識。意識的形成是行為的基礎,由于幼兒年齡小,身心發展水平低,認知能力有限,教師要特別重視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激發兒童的分享意識,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他人區分開來,培養兒童推斷和猜測他人想法和觀點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結合幼兒的特點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故事或玩游戲,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達到培養意識目的。比如,明明的父親在明明生日時給他買了一輛小汽車,晚上帶著明明去廣場玩。這時,有個小朋友亮亮看到明明的汽車好玩,在沒有征得明明同意的情況下就去搶明明的小汽車。明明就推了一下亮亮,亮亮就開始在地上哭鬧。

此時,教師先通過對話訓練向孩子提問:明明為什么會推亮亮?亮亮為什么哭?如果明明將自己的小汽車借給了亮亮,那么亮亮還會哭嗎?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幼兒發表個人意見,在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如果亮亮喜歡明明的小汽車,可以向明明借過來玩,但通過搶的方式是不對的。在明明得知亮亮希望與自己一同玩小汽車的時候,明明可以選擇和他一起玩,這樣明明就交了朋友,亮亮也不會哭了。這時,老師再向小朋友們介紹,我們人類是群居性的高級動物,特點就是團結在一起,我們有的時候需要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物品,讓大家都能夠一起玩耍,通過互通有無,大家接觸到的實物和非實物都會豐富起來,我們要做一個愛分享的小朋友。

對話訓練方法包括角色心理,幫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和周邊事件,培養孩子的對話能力,幫助孩子識別和區分他人的觀點和情緒,提高孩子的認知選擇能力,激發孩子的分享意識。

其次,對幼兒進行移情訓練,深入理解分享行為。移情是同情的基礎,同情是個人與他人分享的重要前提,移情訓練是培養孩子以他人興趣為中心的自我定位能力和理解他人情緒變化的能力。移情訓練孩子認識和感受他人的態度、思想和情緒,預測和判斷自己的行為,移情傾向于通過犧牲自己來理解他人的情緒,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教師可以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辨別不同的情緒狀態,運用對話訓練的方法幫助兒童識別不同表情引起的情緒,提高幼兒的情感敏感性。比如,先讓孩子認真聽故事,了解故事的開始、發展和結束,然后問孩子故事是怎樣發生的,組織孩子們討論,讓孩子們體驗歷史人物的情感變化。接著讓孩子問問自己,作為歷史人物,你感覺如何?你會做什么?最后,讓孩子們選擇自己的角色進行場景再現,以便更好地理解角色在歷史中的感受。

通過移情教育,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體驗未被分享的悲傷,激發孩子的參與感,參與起來也將更加慷慨和主動,實質性分享行為也將增加。

二、為幼兒提供分享機會,建立分享規則

幼兒的年齡限制使他們仍然以自我為中心,為了完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盡管移情訓練的方法可以刺激兒童的意識和分享行為,但還是很難讓孩子們內化和保持良好的分享品質。幼兒教師要為孩子們提供分享的實踐機會,讓他們感受到分享者的樂趣,并向幼兒傳授分享的規則,以進一步促進分享行為的發展。

首先,創設不同的分享情景,體驗分享的快樂。幼兒的意識和行為存在顯著差異,雖然大班和中班幼兒已經理解了分享的部分內涵,掌握了相關技能,但這些都是不完整的,幼兒的共同意識和行為是不穩定的。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教學活動,使幼兒能初步具備集體意識,在實踐活動中公平、公正地分享。

例如,教師通過分享日活動、創設分享角、教授分享知識等多種方式為幼兒提供分享實踐的機會。在幼兒園的分享日活動中,教師要求孩子們帶上自己喜歡的食物、玩具和書籍來幼兒園,在分享活動中,各種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抓住這些機會進行引導、宣傳、教育,積極強化和傳授分享技能。由于孩子對教師的分享行為非常關注,教師可以準備自己的分享禮物,引導幼兒內化分享行為。

分享區作為幼兒分享的常設區域,許多孩子會把禮物帶進分享區并分享,即使不是分享的日子,這樣公共區域也可以作為一個基礎,讓沒有分享技能和自信的孩子參與分享中,提高幼兒的分享意識。分享區不僅用來分享物品,孩子們的感受和經歷也是共享的禮物,孩子們可以試著邀請小朋友分享他們覺得有趣的事物,如看旅行照片、品嘗生日蛋糕等。

其次,建立分享規則,學會分享的技巧。不會分享的孩子需要成人教他們更多的規則和分享技能。值得注意的是,不會分享的孩子在大多數時候,總是默默地看著小朋友手中的東西不知所措。教師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想分享,可以直接跟小朋友說,不必擔心被拒絕。如果想讓別人分享,也可以大膽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愿望。在這種定向模式下,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小朋友交流,分享的行為會逐漸出現。大多數孩子承認,面對教師的要求,他們雖然分享了獎品和玩具,但內心是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的。教師和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獎品的重要性,告訴他們,老師和家長喜歡會分享的孩子,針對分享的幼兒,教師及家長需要給他們一種情感上的安全感。

例如,在分享日和分享區的活動中,教師經常會提供各種各樣的物品來降低對幼兒獎品的刺激。對于自制食品和玩具,可以告訴幼兒除了參加聯誼活動外,最好不要帶到幼兒園里來?;蛘呤墙處熖峁┮恍┪锲?,以減少物品對其他孩子的刺激和吸引,孩子們可以要求分享。只要安排妥當,就可以避免孩子們對沒有分享或不夠分享的物品產生負面影響。分享的物品數量、類型不僅影響兒童的分享意識和行為,而且會對沒有得到分享的幼兒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分享的數量足夠,幼兒都獲得了分享物品,那么幼兒在下次活動中更愿意提供自己的物品進行分享;反之,當分享的物品少于人數時,沒有得到分享的幼兒,在下次活動中就不會想著參與分享活動,所以,教師要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分享中,如果玩具和書籍數量不足,孩子們可以按照一次分享、二次分享的方式,將書籍、玩具按照座位的排名進行。比如從第一排開始,每一個人玩一天,依此類推。

此外,幼兒園還可以嘗試采用混齡分享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及時組織孩子在不同班級之間共建一個分享日,這樣中、大班的孩子們不僅可以拓寬交流的對象和范圍,還可以幫助兒童樹立分享意識。

三、家園共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分享氛圍

除了幼兒自身的生理因素外,家庭教育也是影響幼兒分享的重要原因,父母參與的觀念、教育類型、文化等家庭因素可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兒童的分享意識和行為,沒有分享技能的幼兒很可能是父母對于分享行為缺乏認識。我們發現,女孩子的分享行為比男孩多;父母愿意分享的,幼兒也愿意分享。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進行教學調整。

首先,改變觀念,提供分享的實踐機會。父母是孩子最信賴、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因此,在分享活動中,教師需要讓父母明白,應該改變自己對于分享的態度。教師可以召開家長會,使家長參與分享教學活動中,家長邀請朋友或親戚到家中,主動招待客人,激發孩子們的慷慨分享意識和積極的分享行為,而不能夠告訴孩子們把玩具收起來,或者告訴孩子們不要讓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例如,父母應該關注對孩子的愛,避免祖輩對孩子溺愛,改變讓孩子獨享美好事物的觀念。當孩子主動與父母分享時,父母不應該感到不好意思說“不用了”,而是應該接受和表示感謝。不然經常拒絕幼兒的分享,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就不愿意與父母分享,造成了自己可以不與他人分享的誤解。因此,為了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父母有必要為孩子提供切實可行的分享機會。

其次,改變教育方式,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家庭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環境,也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目前,90后和80后父母大都受過較好教育,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有三分之一的家長選擇了不民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數家庭則堅持權威與民主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子女的教育、共享意識和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愿意分享,盲目批評教育,然后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或者家長會直接購買更多的相同物品,以免孩子陷入沖突。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們爭論,經常以刻板的方式進行教育,比如,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發展,而且也增加了分享過程中幼兒的不愉快經歷。所以,父母需要改變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用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教育?;趯⒆有枨蟮淖鹬?,用激勵的方式滲透平等、互助、合作和分享意識,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到分享的樂趣,從中獲取滿足感。

幼兒分享意識的培養關系到兒童參與社會的行為,新時代幼兒園要能夠通過一些辦法與舉措促進兒童在幼兒時期養成愛分享的習慣,將來才能夠懂得感恩和幫助。文中通過案例分析得出,在幼兒分享意識和行為的培養中,首先要激發幼兒分享的意識,讓幼兒能夠理解分享行為,其次為幼兒提供分享機會,建立分享規則,使幼兒在參與分享中獲得滿足感。最后利用家園共育的方式,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分享氛圍。

猜你喜歡
移情物品小朋友
斯洛特的移情機制對學校德育的啟示
圖畫捉迷藏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心理咨詢中如何識別和應對反移情
找物品
創意,源自生活的可愛小物品
Let’s DIY Poster
心理·學
嬰幼兒移情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