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研究綜述

2021-01-13 19:04□文/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市場化要素效率

□文/ 李 江

(海倫堡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上海)

[提要] 創新要素具有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科技進步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有利于提高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形成優勢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產生并釋放巨大的市場活力,促進技術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本文首先闡述學者們對創新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其次對區域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相關文獻進行綜述,最后對未來研究提出展望,以期為我國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體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參考。

隨著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的出現,技術不斷發生變革,也與經濟社會不斷深度融合。各國進入空間結構優化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期,創新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是國家總體發展的核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將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個關鍵點之一。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分配制度和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它明確了要素市場體系的建設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中央政府此時發布關于要素市場分配制度和機制改革的重要公告,目的是打破要素市場的流動壁壘,提高要素市場中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激發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在改革市場化分配制度和創新因素機制的過程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問題引起國家各部門的關注。

創新要素——尤其是人才和資本要素,具有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科技進步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完善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破除阻礙人才、資本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擴大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優化配置結構,實現創新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有利于提高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發揮資源優勢,從而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帶來充分的勞動力和產品市場,釋放巨大的市場活力,促進技術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一、關于創新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

20 世紀初,熊彼特從經濟學角度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他還進一步將創新分為了五種情況:新物品的提出;新生產方法的提出;新市場的開發;新原料或半成品來源的發現;新產業組織的形成。

現代創新研究的創始人Freeman 提出了國家創新體系的概念,并完善了創新主體,他指出,創新的主體不僅是企業,而且還涉及政府、大學和其他科研機構以及其他中介組織。他還指出,創新取決于政策體系和體制框架。區域創新理論是國家創新體系理論與現代區域經濟理論相結合而產生和發展的。Cooke(1992)闡述了區域創新系統理論,他認為區域創新系統是指由地理上相互聯系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組成的區域組織系統,這個系統在產生創新的同時也支持創新。在特定區域內創新能力的形成不僅需要利用產學研互動和企業間的交流,還需要諸如社會資本和文化之類的區域資源。

吳朝影(2015)總結得出,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將創新和技術變革視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區域創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特別是內生增長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將技術進步的內生化,使得研發活動不再是外生變量,并且對創新的產生機制及其決定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學者們考察各省域的科技創新效率及各種影響因素對科技創新效率的影響程度提供了依據。

二、關于區域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研究

創新要素包含了創新主體、創新資源以及創新環境三類,其中創新主體是指參與區域創新的主體,包括大學、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創新資源指區域創新中受到支配的客體,主要包括人才要素、資本要素、知識信息等;創新環境指有利于開展區域創新活動的相關政策、制度環境和創新文化氛圍。

區域創新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本、技術、氛圍等創新要素的支持。然而,單個創新要素的聚集不僅會導致區域創新的邊際收益遞減,某一個創新要素的過度集聚還可能會擠壓另一創新要素的集聚空間,以及鎖定創新要素的配置能力在單一要素層面。合理的創新要素配置結構和有效的創新要素配置方式,已經成為了區域創新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

創新要素的配置不僅包括科技人員和研發資本等投入要素的配置,還包括影響創新能力的要素與要素主體之間的組合和比例關系。創新要素配置在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及內涵。其中,微觀層面的要素配置表現為創新主體內部的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投入的規模,創新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比重等。中觀層面的要素配置表現為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的過程中,利用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要素,形成的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及要素配置情況。宏觀層面的要素配置表現為區域內各創新要素的配置情況以及各區域間創新要素的流動情況。

要素配置市場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市場價格、市場運行機制,促進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戴魁早等(2013)基于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發現,市場化進程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技術進步并提高了科技創新效率。孫早等(2014)發現,隨著市場化的不斷完善,尤其是轉型經濟體從追求數量增長到經濟發展質量的逐步轉變,凸顯出創新要素市場化對科技創新活動的促進作用,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并開始引導科技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分配,市場運行體系的升級將促進科技要素的效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平穩過渡。白俊紅等(2016)研究發現,區域之間技術創新因素的自由流動可以顯著提高區域創新效率,但在中國“漸進式”的市場化進程中,技術要素市場存在明顯的扭曲,如若消除科技人才市場的扭曲和資本市場的扭曲,可以實現中國創新生產效率的提升。

三、關于政策干預對要素配置及創新效率影響的研究

過度行政干預與政策管制會導致要素錯配。De Melo(1977)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要素錯配問題。Hsieh 等(2009)認為如果要素流動不存在障礙,年均全要素增長率可提高兩個百分點。以往大量研究考察了行政干預、資本扭曲、出口貿易比重、產業集聚程度、境外投資額對要素錯配的影響,學者們認為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環境導致了要素錯配,如經濟結構失衡、行政壟斷和制度的束縛,尤其是過度行政干預與政策管制。

不恰當政策干預將扭曲市場資源配置,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將要素配置完全交給市場,合理的政策干預能減輕要素錯配并提高生產率。例如,對外投資政策可以加強企業競爭,引導國家之間的資源自由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并提高要素生產率。劉貫春等(2017)使用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標準偏差來描述資源錯配的程度,并結合工業企業和地級市的數據來檢驗最低工資制度的影響,發現增加最低工資可以提高低全要素生產率企業的效率并促使其退出市場方法,減少了要素錯配。也有研究以特定政策出臺作為準自然實驗來討論政策對資源配置的影響。例如,2009年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旨在提高資本配置效率,西部大開發戰略通過企業稅收優惠來優化資本配置。田紅宇等(2019)政府和市場在技術創新發展中具有協同效應,政府和市場可以在區域技術創新效率上糾正彼此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于完善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相關問題已展開較為全面的研究,并普遍認可政府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及提高科技資源創新效率中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一)國內外學者已提出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若干優化措施,但缺乏關于區域的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系統性的、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二)國內學者對于區域創新要素配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缺乏把國內其他區域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研究。

猜你喜歡
市場化要素效率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試論二人臺市場化的發展前景
離市場化還有多遠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跟蹤導練(一)2
“泛市場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評《泛市場化批判》
“錢”、“事”脫節效率低
提高講解示范效率的幾點感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