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探索

2021-01-13 19:04汪甜甜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對口畢業生漢語

□文/ 汪甜甜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提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尤為復雜,穩就業壓力進一步凸顯。漢語國際教育由于專業特殊,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更加突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結合現狀及“穩就業”要求提出緩解就業困境的建議,希望為該專業大學生探尋就業創業新路徑、提高就業質量給予一點啟發。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漢語國際教育則可看作是國際事態的“晴雨表”。以此為名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因其國際敏感性,易受國際關系變化、突發國際性事件等的影響,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尤為不穩定。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學生就業創業是維持生存、實現價值的途徑,更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全力促進“穩就業”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路徑進行新的探索。

一、“穩就業”要求

近年來,習近平反復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2018年面對中美經貿摩擦風波,黨中央審時度勢,首次提出以“穩就業”為首的“六穩”方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較大沖擊,投資、消費、出口均受到波及。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進一步提出了“六?!狈结?,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業。

從“穩”到“?!?,習近平針對就業問題,提出了全面強化穩就業保就業舉措的明確要求,細化和突出了問題,精準靶向施策,要求增強底線思維,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做好較長時間應對風險挑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保持我國就業的基本穩定。

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習近平面對“新就業形態”問題,提出順勢而為的觀點,同時強調要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積極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各類市場主體增強信心,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特殊時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更加突出,在“穩就業”系列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需要從兩個層面解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存在的就業問題:一是分析問題,補齊短板,兜住底線;二是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推進新就業形態。兩個層面共同推進,緩解學生專業迷茫、就業難、就業對口率低、就業滿意度不高等就業困境,促進青年成長成才,穩定學生就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就業問題分析

面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業困境時,同樣也需要我們科學分析其就業問題,研究把握就業形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就業困難、風險、挑戰,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更有針對性地對其就業路徑進行探索,達到“穩就業”、“保就業”的效果。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歸根結底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漢語國際教育事業本身發展不成熟,無法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或職業期待,導致就業對口率不高;二是各層面對學科專業認知片面,高校培養不足、學生就業規劃不清、社會接受不暢,畢業生在轉向不對口崗位求職時無法滿足就業市場的要求,造成就業率低且滿意度不高的窘境。

(一)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不成熟

1、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不成熟直接導致能夠提供給畢業生的完全對口的崗位非常有限?!皾h語熱”背景下,高校大規模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生,而這與該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并不對稱,帶來對口就業的困難。國內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培訓的機構或國際學校十分稀缺,崗位有限且地域分布不平均,極大限制了大學生的對口就業。面臨就業壓力,選擇考研,卻發現國內能招收留學生的高校,教師入門的基本要求是博士,碩士的機會極少。國外的崗位相對較多,但與全國該專業的畢業生相比數量還是非常有限,且崗位需求并不穩定、長久。加上孔子學院、高校中文系定點定向的向崗位輸送人才,以及當地華人華僑、在華留學回國人員等的競爭,該專業畢業生個人應聘時并不具備絕對優勢??偠灾?,雖然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趨勢持續增長且呈現低齡化趨向,但是國內外現有的實習教育基地、漢語教學及文化傳播機構并沒有適應這樣的市場趨勢,近些年能夠在漢語國際教育崗位就業的學生只有10%左右。

2、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不成熟,對口崗位普遍存在不穩定、保障不足等問題,滿足不了學生穩定就業、職業發展晉升的需求,導致學生在求職時避開對口崗位,就業對口率進一步降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對口崗位,尤其是國外的漢語教師就業機會,對接受作為外國人的中國畢業生就業還是有諸多限制,要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職位不易。外派從事漢語教學對外籍人員一般是在一年一聘的體制下工作,穩定性不足,對個人發展及前途有所限制,且國外的短期工作,回國之后面對國內的就業市場,優勢不足。同時,不成熟的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建設,自身缺乏強有力的支持,易受各方面因素影響。例如,新冠肺炎疫情自爆發以來,全球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紛紛采取了臨時關閉學校的措施,相關就業停擺。劉珣先生(2020)也表示孔子學院未來的發展很有可能不再是派遣大量的、教學經驗不多的年輕的志愿者教師,而是少量的教學專家或專家型的教師,進行漢語教學的示范和指導工作。疫情期間原漢辦又更名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種種變革使得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業前景不甚明朗,以上種種原因也使得畢業生在面對擇業時缺乏對口就業的信心和勇氣。

(二)對專業學科認識不足。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十分年輕,專業體系構建不夠成熟,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高校和學生對于學科專業的認知不足,導致高校培養不當、學生規劃不清、社會接受不暢,造成該專業畢業生面對就業缺乏競爭力的困境。

1、高校層面。高校對專業的認識不足,直接影響對學生的培養和就業指導。2012 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提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的不僅僅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相關工作的教師,而是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但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開設該專業的高校往往忽略其他方向的均衡發展,而對于國際漢語教師的培養方面,部分學校也沒有根據合適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來科學設計課程體系,本來為職業化培養所設計的專業反倒就業難,使得學生在競爭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崗位或其他相關崗位時優勢不夠凸顯,缺乏一定競爭力,陷入“外語比不過外語系,語言文化不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尷尬境地。局限的培養方案也使得高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缺乏針對性、指導性,提供的就業信息、平臺和實習機會不足。

2、學生層面。高校的培養方向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另一方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高校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生,大多缺乏國際交流和實踐的經驗,學生專業素質基礎薄弱,缺乏競爭力;就業素質目標單一、觀念陳舊且就業環境研判不準,這都使得他們的認同感較低,不能準確清晰地定位就業,盲目從眾,缺乏個性化職業規劃的能力,導致就業選擇較為集中,就業渠道相對狹窄。據調查,除公務員與企事業單位人員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生選擇的職業大多圍繞國內漢語教師這一職業,如中小學教師、教育機構或培訓機構教師。集中的就業選擇,往往帶來激烈的競爭。

3、社會層面。大眾對該專業的不了解和由名字產生的第一印象,供職方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與漢語專業、教育專業或國際關系專業相聯系,這樣的模糊印象造成供職方對該專業認可度不高,帶來求職的隱性輕視,如某些地區的教師編制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的報名有諸多限制,又如學校以“沒有從事國際教學的崗位”、非教育單位以“不需要教師”為理由拒絕畢業生,頗為尷尬。以上種種都加劇了該專業畢業生在求職上的困境。

三、就業路徑探索

(一)發揮優勢,補平劣勢?!鞍l揮優勢,補平劣勢”要求該專業高校畢業生在“穩就業”背景下,加強底線意識,以保就業為目標,發現專業問題,補平自身短板,獲取就業機會,同時以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為指導,樹立正確擇業觀、努力增強綜合素質,突出專業優勢,消解就業劣勢;以穩就業為目標,科學規劃職業路徑,增強就業信念,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雖然部分高校存在培養不當的問題,但我們不可否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還是存在明顯優勢的,如專業性、實踐性強,具備跨文化交際和教育實習實踐能力及“雙語雙文化”的能力與意識等?!皧^斗幸福觀”強調指出奮斗是實現幸福的根本路徑。如何發揮學科優勢,最終還需要該專業學生利用學科優勢,強化專業能力,夯實中國文學、中國文化、漢語基礎等專業知識,培養人文素養;抓住學科提供的機會,積極參與國際間的交流,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綜合職業素養,提高對就業市場的適應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穩就業”為目標,用奮斗去彌補高校培養的不足,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面對就業,實現個人幸福。

“奮斗幸福觀”還強調要將個人幸福與社會整體幸福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的專業,服務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因此,學生在選擇什么職業時,在考慮個人喜好因素下,更需要考慮是否與社會的重點需求相契合。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利用高校及社會資本,運用大數據平臺幫助自己正確定位,提高對就業市場的適應力,最終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果說“發揮優勢、補平劣勢”是增強該專業畢業生的底線思維,兜住就業底線、守好基本盤,那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則要求畢業生能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困難中往前進。

2020年是尤為艱難的一年,一邊是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的上升,一邊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人民的工作、生活、教育、娛樂等都受到極大的影響,就業困境,尤其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就業困境加劇,動搖學生的就業信心。

對于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習近平堅定表示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漢語國際教育也是教育經濟里的一環,符合經濟全球化、合作共贏的要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與國家戰略息息相關的專業,其就業服務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因此,我們要增強學科專業信念,維護漢語國際教育產業鏈,充滿信心,迎接挑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新就業形態也隨之而來,線上教育就是新就業形態的重要一環。受疫情影響,全球諸多地區采取了臨時關閉學校的措施,學生學習方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全面的線上學習,可以說是史上規模最大且必將影響深遠的教育生態改變。這種歷史性的變革必然會導致教學模式、資源、方法、手段乃至教學內容、觀念、管理等方面的重大變化。面對這樣的新改變,習近平表示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這樣的新就業形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量靈活的就業機會,畢業生需要積極思考、努力應對,探索教學新路徑,尋求就業新方向。

除了疫情下新就業形態的發展,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能夠與專業相聯系的新形勢、新政策還有很多。例如,全域旅游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該專業學生可以強化自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以期更多的就業機會;“互聯網+教育”背景下,自媒體短視頻等與漢語國際教育的結合,學生可以思考是否可以通過自媒體短視頻增強大眾對本專業的認識從而消解就業輕視;黨和國家頒布鼓勵就業創業的政策,是否可以進行本專業相關的自主創業,完成個人就業的同時也為發展專業事業建設、創造更多專業崗位貢獻力量??偠灾?,有許多機會值得畢業生發現思考,牢牢抓住機會,拓寬就業面。

四、展望

“難”在前進道路上將是永恒的問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就業難問題也不會在一夕之間解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只有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奮斗,不斷去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才能走上實現新階段新目標的新道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高校畢業生也需要從自身出發,對外出色完成漢語傳播和文化交流的任務,對內憑借扎實的中英文水平、較高的實踐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崗位競爭時表現優勢。順應政策指導,抓住新時期的機遇,穩定自身就業,促進行業發展,這應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們的出路所在。

猜你喜歡
對口畢業生漢語
9歲的高中畢業生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選用對口藥劑 適期防治病蟲
對口幫扶這一年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從對口幫扶到合作共建
最“叛逆”的畢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