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貧困治理中內生動力研究綜述

2021-01-13 19:04趙娜娜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內生貧困人口貧困戶

□文/ 趙娜娜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甘肅·蘭州)

[提要] 在脫貧攻堅計劃實施中,內生動力不足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要使貧困人口脫貧,需依靠政策手段,更需要依靠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持久發力。近年來,關于內生動力的研究逐漸成為貧困研究中的一大熱點。本文通過整理和分析,發現當前的研究主要是關于內生動力的內涵、表現、原因和治理途徑等方面的分析。本文通過對其總結指出其中不足之處,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一、引言

當前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中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它關系到我們黨對人民的承諾能否實現,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能否成功實現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在要求是要在2020年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但我國當前的農村貧困衡量標準依然是2010年提出的,僅基于收入維度的人均年收入2,300 元,現行的貧困衡量標準是基于絕對貧困層面的,而不是相對貧困層面的。因此,在2020年如期脫貧后,并不意味著不再有貧困問題,而是意味著我們將貧困的治理要從絕對貧困轉向更加復雜的相對貧困。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從整體上來說,后小康時代的貧困治理進入“攻心”時代,“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即以“攻心為上”,重點在于矯正彌漫于這個社會的“精神貧困”,克服“窮人心態”、“貧困思維”,擴展相對貧困人口的認知“帶寬”。因此,研究如何解決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學術界對于內生動力的研究最初是在1976年,但近年來尤其是自2015年開始,對內生動力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在對內生動力研究的文獻中,學者們從文化、空間理論、行為經濟學、綠色扶貧以及鄉村振興等不同的視角出發,內容大多圍繞內生動力的內涵、表現、原因和治理路徑展開。

二、內生動力的內涵

內生動力一詞最早來源于心理學,它被認為是一種謀求發展的驅動力。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內生動力是指在人的本性驅動下改造主、客觀世界的力量。內生動力根據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扶貧干部內生動力、家庭內生動力和組織內生動力。在國內的研究中,對內生動力并未給出明確的定義。因此,國內學者通常是從內生動力不足的表現來對其進行界定。對于內生動力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兩種:一部分學者認為內生動力是指貧困主體自主發展的意愿和對脫貧致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部分學者認為貧困主體內生動力不僅包括主體所具有的脫貧致富的意愿,還包括其所具有的脫貧能力。

目前,國內對于內生動力內涵的界定還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缺乏對其特征、來源和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未來學者們可以嘗試從更深層次的理論層面對其進行界定。本文認為內生動力是指貧困主體基于其生存環境、文化和能力水平所產生的自我發展意愿和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需求所愿意做出的努力程度。

三、內生動力不足的表現

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等為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但要如何做到“真脫貧”和脫貧不返貧還得依靠貧困人口自身。世界減貧事業的艱難歷程表明,有效的脫貧除了要依靠發展取得強勁的外在動力,關鍵還在于激活貧困者心智這一治本的內生動力。大量事實表明,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是造成扶貧投資低效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首先分析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才能更好地研究相應的應對措施。

在思想上,貧困農戶內生動力不足表現為思想觀念落后,主動脫貧意愿不足,農業結構調整意愿不足、信貸意愿不足、參與技能培訓的意愿不足、就業意愿不高,不怕窮、爭當貧困戶以及“等靠要”等思想。在行為上表現為:貧困戶參與度不高,“干部干,群眾看”,有些貧困戶混淆了誰是脫貧主體,誰是扶貧主體,從而認為脫貧是政府的事,自己只需要領扶貧物資就可以。在能力上,表現為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心理素能、身體素能、治理素能、知識素能、技術素能和發展素能。

扶貧干部是扶貧的帶頭人,扶貧干部內生動力不足會對扶貧的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扶貧干部內生動力不足在思想上表現為:一些扶貧干部在認知上出現了偏差,認為扶貧只是簡單的給錢、給物。沒有切身從貧困戶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為貧困戶謀更多的出路,只是為了簡單的完成自己的脫貧指標;在能力上表現為部分扶貧干部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不知道如何去引導貧困戶脫貧,也不知道如何解決貧困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對內生動力不足表現的研究大多是以貧困戶這個脫貧主體展開的,從而缺乏對扶貧主體內生動力不足現象的研究。扶貧干部是扶貧中的引路人,引的路對不對決定貧困戶脫貧是否能夠成功。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不僅要關注貧困戶還需要關注扶貧干部的內生動力不足問題。

四、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

對于為什么會造成內生動力不足,學者們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對于解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和提高扶貧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關于內部原因,不同的學者對其有不同的研究。程玲、江立華和付安國等認為內生動力不足是由于貧困主體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貧困主體消極的人生態度、模糊的人生目標和負向的自我認知心理等是造成內生動力不足和能力欠缺的根本原因。貧困主體這些消極心理會影響他們對待脫貧的態度,從而決定他們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侯志茹從行為經濟學的視角,基于行為人有限理性的假設認為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因過分依賴直覺思維系統、過少使用理性思維系統而導致的兩套思維系統的失衡。徐志明、李瑩瑩等認為系統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系統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根據脫貧能力由低到高分別為整合資源的能力、識別需求的能力、市場定位的能力、協同合作的能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力。曲海燕認為貧困主體的成長經歷、受教育程度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和能力水平等都會造成內生動力不足。

關于外部原因,張亞琴等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認為生產力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會造成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此外,貧困戶生活的地理環境和社會大環境也會對貧困戶內生動力形成制約。陳清華和趙杰等認為部分地方政府與領導干部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使得扶貧政策與貧困戶的需求沒有實現很好的對接、貧困戶對形式與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夠,影響貧困人口的參與積極性,進而影響到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高大偉和金二威等認為“輸血式”的扶貧方式會使得貧困戶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限制貧困戶內生動力的形成。

通過采用內生和外生相融合的視角,付安國、張再生等多位學者通過相應的模型對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個體心理動力的缺乏與作為社會心理動力的控制感缺失是造成世代貧困主體內生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時還證實了貧困家庭內部父母的能力對于子女的內生動力起中間作用這一結論。

盡管學者們在對內生動力不足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本文經過梳理發現,當前對造成內生動力不足背后的機理分析還比較少。內生動力是發揮和利用外部資源的決定性因素,它不僅在扶貧方面發揮著作用,在各個學科甚至各個領域都發揮著人這個主體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學者們可以從多個學科、跨領域研究形成內生動力的機制及外部因素如何導致內生動力不足以及相應的權重。

五、激發內生動力的舉措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即使在發達國家,也仍然存在著相對貧困問題和返貧問題。而研究如何解決內生動力不足和如何激發內生動力不僅對于解決相對貧困和返貧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诂F有研究,激發內生動力的路徑如下:

(一)改善生活環境,注重貧困人口思想健康、心理健康。經過前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貧困地區的生活環境對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產生的影響,因此在扶貧過程中,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需要改善貧困主體的生活環境。改善生活環境可以通過異地搬遷、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和加強輿論宣傳等措施,使貧困人口生活在一個干凈、整潔、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和生活氛圍里。此外,在扶貧過程中,扶貧干部或社區組織是離貧困戶最近的人,他們應該利用這個地區優勢不僅要充分了解貧困戶的真正需求、給貧困戶講政策、講形勢、講目標、講對策、講扶貧案例等,還要重視貧困戶的心理健康問題,培育貧困人口良好的心態和心理適應能力、行為習慣,為長期鞏固脫貧成果提供精神支撐。

(二)加強扶貧隊伍建設。扶貧干部的內生動力決定其工作態度,而工作態度又直接影響扶貧工作的開展。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不足問題,還需要關注扶貧隊伍的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張鵬飛指出,可以通過對扶貧干部進行定期培訓和加強干部之間的經驗交流,提高扶貧干部的扶貧能力;完善扶貧工作人員管理辦法,使扶貧干部清楚自己的權力和責任,從而提高扶貧干部的工作質量;完善扶貧保障機制和完善扶貧干部的績效考核體制,加強扶貧干部的工作動力。

(三)提高教育水平。這里提到的教育,不僅包括基礎教育,還包括技能和文化教育。扶貧必扶智,扶智即治愚。要提高文化程度就需要進行基礎教育,但由于貧困地區環境落后,師資隊伍不但數量少,而且教師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城市。要提高教育水平,貧困地區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共享所屬縣、市或省的優秀教師的視頻課程或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來加強貧困地區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

貧困地區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部分貧困地區針對貧困人口開設的培訓課程由于專業性較強、難以理解且實用性不強,導致貧困農戶參與技術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無法發揮技術培訓的真正作用,無法實現“扶智”進而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因而,政府在制定培訓課程時,要尊重貧困人口的意愿,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實用性的技能培訓,從而提高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

加強文化教育,通過加強對國家扶貧政策的宣傳來開展精準扶貧教育、脫貧立志教育來改變貧困主體的思想觀念,樹立主動脫貧的信心,將思想道德教育落實到扶貧過程中,使貧困主體講公德和懂感恩。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扶貧,不僅要使貧困人口脫貧,還要防止已脫貧的人口返貧。大多數貧困人口缺乏應對風險的能力,在面對風險時很容易再次返貧,因此需要建立一個預防風險的保障機制,尤其是要建立一個包含多元主體和多種保險的風險保障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提高兜底性的保障水平。在扶貧過程中,我們為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能力不足的貧困人口和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的貧困人口提供了低保。但低保的發放,我們不能“一兜了之”,還應防止貧困人口滋生不勞而獲的思想和居民間的惡性攀比,需要將這種消極的救助政策改為有條件的轉移支付,從而提高貧困人口參與扶貧的積極性。

(五)建立激勵機制。有內生動力就會有相對應的外生動力。而內生動力主要通過直接路徑或內外動力耦合機制對貧困主體的行為產生影響。直接路徑即內生動力本身發揮作用影響行為,內外動力耦合機制即內生動力和外生動力共同作用影響行為。因此,不僅需要內生動力,還需要通過激勵機制來形成適當的外生動力來影響貧困人口的行為。建立激勵機制,包括制度激勵、組織激勵、評比激勵以及榮譽激勵。

對于激發內生動力的對策研究比較充分,但對于內生動力的形成機制和作用機制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還比較欠缺。以后的學者們可以嘗試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對于如何衡量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的研究基本沒有,可能是由于內生動力更多是一個主觀的心理層面的問題,以后的研究者可以嘗試從其表現去建立衡量指標,從而實現對內生動力的評估。

猜你喜歡
內生貧困人口貧困戶
植物內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致富闖路人帶領貧困戶“熬”出幸福
『貧困戶』過年
“黨建+”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貧困戶 脫貧靠產業
授人以漁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重要的是給貧困戶一份自立
要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