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治理:鄉村治理平臺及路徑創新

2021-01-13 19:04鄭美香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村務村民信息

□文/ 鄭美香 林 禧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廣州)

[提要] 隨著我國政府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代,騰訊“為村”利用互聯網助力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逐漸成為一款針對鄉村基層治理、助農扶貧的智慧平臺。本文基于廣東省河源市埔前鎮騰訊“為村”平臺治理的實況,探究“為村”平臺在鄉村治理的路徑創新,為推動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提供新視角。

一、引言

鄉村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其水平也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來臨之前,黨在十九大會議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國發[2018]29 號)中針對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這一主題,提出強化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領導、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和夯實基層政權的要求,旨在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急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成為政府治理的有效路徑平臺?!稊底洲r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農規發[2019]33號)也提出“建設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推動‘互聯網+’社區向農村延伸,提高村級綜合服務信息化水平”的要求。

隨著我國鄉村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鄉村社會的逐步開放,傳統鄉村治理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在當今的基層社會,普遍存在治理主體單一,治理水平低下,鄉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村兩委之間矛盾突出等問題。當前的鄉村治理機制仍存在著鄉鎮基層政權“懸浮化”和“謀利化”、村民自治組織過度行政化、社會組織發育不健全等諸多問題,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要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在鄉村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變動以及鄉村治理困境日益凸顯的雙重壓力下,通過創新鄉村治理路徑及治理平臺來改變原有鄉村治理中自上而下的治理路徑,搭建新型治理平臺,平衡鄉村治理主體之間不同利益訴求,維護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二、埔前鎮鄉村治理環境

(一)埔前鎮基本情況。埔前鎮歷史悠久,原名長安,清光緒年間改為埔前,直到1951年7月才劃入河源縣管轄,成立鄉級政權。經歷人民公社這種全權全能型體制的確立,使得國家權力有效下沉、滲透到鄉村社會底層,但鄉村治理各主體的能動性被極大限制,村民對于農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嚴重下滑,經濟停滯不前,社會活力喪失,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人民公社退出歷史舞臺,鄉級政府再次成為我國最低層次的國家政權。隨后在1983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埔前公社于1983年改為區,于1986年建鎮,下轄16 個村委會和1 個圩鎮社區居委會。同時設立鄉鎮黨委,并可根據生產的需要和群眾的意愿建立經濟組織,而在鄉之下實行村民自治,公社黨委改為鄉黨委,“鄉政村治”的鄉鎮行政體制得以正式確立起來。

埔前鎮黨委、鎮政府駐埔前圩。埔前鎮下轄河背、楊子坑、南陂、雙頭、中田、赤嶺、蓮塘嶺、坪圍、埔前、上村、高圍、陂角、高埔、大塘、泥金、羅塘16 個村委會和1 個圩鎮社區居委會。轄區戶籍總人口5.1 萬人,常住人口8.1 萬人。埔前鎮共有上村村、坪圍村、高圍村、陂角村和雙頭村五個省定貧困村,埔前鎮的互聯網基本上達到全鎮覆蓋。

(二)埔前鎮治理歷史問題

1、信息貧困問題突出。從農業發展的角度看,農村信息貧困是指農業信息供給與農業發展需求、技術進步速度、市場發展和市場化需求不匹配,這使得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和信息的缺乏更加突出;從農民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指由于農民自身的弱勢地位,農民能夠獲得的信息資源(特別是農業信息資源)貧乏、弱化甚至失去信息獲取的能力、權利和發展機會,造成“信息鴻溝”局面;從農村發展看,是指農村信息資源配置不足,農村通訊、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低的狀態。

以往通過黑板報及報紙方式來進行信息傳達的方式,由于地形、人口流動等原因,無法適應當今的新媒體和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背景,村民難以隨時隨地了解到上級文件的精神、村級財務、村級事務、村級政務等與其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由于教育水平等因素,更與外界的市場發展和市場化趨向呈現相對隔絕封閉的狀態,使得鄉村信息貧困問題突出。

2、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難以融入村民自治的框架?;鶎狱h組織是推進鄉村治理有效的有力抓手,是群眾路線深入鄉村進行黨群互動的基建,黨務工作沒有做牢,做實,就難以疏通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村民自治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控,鄉村基層黨組織常因為黨支部職能弱化,黨建實踐缺乏實際載體,導致思想引領作用不夠、思想防線沒把握好、村干部服務意識不強、脫離群眾等問題,沒有發揮基層黨建的核心作用,難以增強黨員動員群眾和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造成村民缺乏正確的政治導向,讓黨與群眾之間形成信任危機,常存在村民對政府產生差序信任的現象。

3、村民村務參與度低。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體,是鄉村的管理者。但在長期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客觀因素下,村民往往因公共參與訴求的渠道不健全導致參與過程繁雜、耗時長而放棄參與鄉村治理。主觀因素下,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參與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往往是以看是否利益相關來作為參與的動力,長此以往,村民的主體意識逐漸缺乏,缺少對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的熱情和關注,村民在鄉村事務參與治理方面常處于被動,讓村民偏離了鄉村治理的主體地位,村民村務參與度逐漸降低。

三、“為村”平臺在埔前鎮的運營實踐和成效

騰訊“為村”平臺于2018年2月28日在源城區埔前鎮舉行上線儀式,在該鎮的五個貧困村首先進行試點,并逐步推進“為村”平臺的建設,截至2018年6月底,“為村”平臺已在該鎮全部行政村上線,實現全域覆蓋。截至2020年9月,埔前鎮村民認證人數為6,364 人,認證黨員人數為502 人。每個行政村各配備一名村書記助理,并由該書記助理擔任“為村”平臺“超級管理員”,承擔運營該村“為村”平臺的主要任務。在各村的主要負責人學習如何使用“為村”平臺,將村民認證的各項流程精簡后,會對各村的小組長進行培訓,并再由小組長幫助村民認證村民身份和使用“為村”平臺。

埔前鎮是廣東省第一個“為村”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全域覆蓋的鎮。自平臺在埔前鎮16 個村全域上線以來,各村負責人積極帶動村民在平臺上認證身份,基本覆蓋在村黨員和使用智能手機的村民,用戶基礎穩定。

(一)打破鄉村原有治理格局,構建多主體、多向互動的共治格局?!盀榇濉逼脚_以H5 頁面為依托,提供了一種交互多核智慧治理模式,擁有從全國總號至市、縣、鄉鎮總號,再到村級公眾號的多級賬號,每個級別的賬號都可以瀏覽不同級別賬號發布的信息,在全國各地區之間形成龐大的相互貫通的網絡,打破以往層級遞進的信息傳播路徑和各級管理主體之間的交流屏障,實現各級管理主體“同級化”,擴大鄉村信息、資源的互動通道,實現各級主體間的多向互動局面,打通鄉村網絡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為連接情感、連接信息、連接財富提供平臺。

同時,“為村”平臺將村務與黨務分離,使村兩委權責明晰,改變以往混亂的局面,提升服務的效率。在“為村”平臺上,每項村務信息前都會有不同版塊的標識,且支持按版塊、年份等信息篩選檢索,打破時間限制,提升了村民操作的便捷性,村務信息的瀏覽量較以往大幅上升。村民對公示的村務或通告等內容享有充分知情權,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當家做主的積極性,提高村務信息的透明度,為村務工作的監督提供了新的路徑,提升了鄉村治理各主體的監督力度。鄉鎮政府、村民、村委書記、社會組織、企業管理層等主體之間可在法治框架下的“為村”平臺上依自身的優勢、能力與所掌握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功能,促進鄉村治理有效性和精準性。

(二)充分挖掘各治理主體需求,增強公共服務的針對性?!盀榇濉逼脚_設有專門的服務欄目,在服務一欄中,設有辦事大廳、為村課堂、法律服務、便民通訊錄、粵省事等便民板塊,極大地滿足了村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通過提供全面、官方的信息平臺以及在社會保障、低保審核等方面給村民提供咨詢服務,利用平臺所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為村民減少了不必要的程序和環節,節省了大量時間。此外,“為村”平臺因地制宜地進行了資源的連接和匹配,將特色農產品與互聯網結合,擴大宣傳的廣度,脫離鄉村與外界的信息鴻溝,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有效地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為村莊創造連接信息、連接財富的機會,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助力。

“村務”欄目設有書記信箱,為群眾表達訴求提供高效透明的渠道,所有用戶均可見書記信箱中的所有內容和回復,村務處理過程透明公開。村民向“書記信箱”反饋意見時,消息會第一時間在村委書記和相關管理員的微信聊天窗口通過“為村”公眾號彈出,村民可在“村友圈”發布自己的生活動態、招聘信息、商品鏈接等信息,也可瀏覽村委干部或各級賬號發布的信息或報名參加活動,進行“點贊”和“評論”。村委干部利用平臺可發布村務、黨務、財務等公開信息、活動信息或重大事項通告,瀏覽各級賬號發布的信息,查看所有信息的閱讀量、點贊量和評論并回復,村委干部通過“為村”可及時收集民意,對管理和服務及時進行調整,即時反饋互動保證了鄉村公共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強化基層黨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引領作用?!盀榇濉逼脚_的啟用一般是于政府購買其使用權后,方在全省范圍內尋找合適的試點,根據當地網絡發展水平,提供騰訊內外發展資源,注冊相應等級的“為村”服務號,開通“為村”服務號的功能,并在正式上線前,為各村村委、黨員提供技術指導和資源,鼓勵支持基層黨員干部助力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

“為村”平臺集政策宣傳、黨務公開、組織生活和黨員學習模塊于一體,改變傳統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模式和思維。依托互聯網信息與鄉村社會治理相結合,改變以往村內治理自上而下的模式,通過村民、各級村委、黨員之間的信息傳遞和溝通互動,形成了雙向甚至是多向互動的新型治理模式,用社交工具實現政務管理、活動組織等基層工作的信息溝通。利用互聯網技術,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針對部分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不規范的問題,“為村”平臺設立了“為村學習”欄目,提供黨員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通過“為村”平臺,黨員間的聯系得以加強,并形成更有凝聚性的力量,強化了基層黨建,加強了對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宣傳?!盀榇濉逼脚_在用戶認證和使用時,為黨員提供特殊身份標識,便于黨員亮出身份,加固黨聯系群眾的紐帶,積極主動為村民服務,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引領作用。

(四)跨越空間界限,提升基層組織力。騰訊“為村”構建起了鄉鎮政府、村干部和村民中的黨員、積極分子、社會團體間的協同治理平臺。通過平臺,村民打破空間界限,外出務工的村民也能在村友圈上時刻關注家鄉發展動態,連接村民情感,提升村民間的凝聚力。同時,村委積極在平臺上發布活動信息,豐富村民生活,促進情感交流,營造和諧氛圍。

村民可實時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表達權,打破了村民自治的地理屏障。村級干部掌握村民信息和反饋村民信息渠道的暢通,保障了上下互動的治理局面。憑借與村級組織快速互動交流的媒介,鄉鎮政府有效地強化了鄉村內生和外生秩序的力量,提高了基層組織回應村民事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減少了政府與公眾間責任與回應性迷失的公共治理沖突。

四、結語

隨著現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弊端愈加突顯,如何打破空間障礙及減弱村民差序信任的信任危機來提高村民治理參與度的問題,成為當前實現鄉村治理有效重大難題。騰訊“為村”平臺通過“互聯網+鄉村”的模式,以智慧治理的運行機制打破了鄉村原有治理格局,跨越了空間界限,為村民們連接情感、信息和財富。其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實現了政府信息推送過程中主體與客體間的動態互動,形成了由知識主體組成的知識網絡,在公共生活中起到了橋梁作用。該平臺對鄉村治理模式尤其具有現實性意義,以騰訊“為村”為代表的智慧平臺的出現、發展與應用,將會為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改革再深化不斷提供內在動力。

猜你喜歡
村務村民信息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村務監督沒有“稻草人”——安康緊盯鄉村大小事
農村如何有效做好村務監督工作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創新工作機制 加強村務監督
——以永定縣為例
新賓縣創新村務監督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