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文本三要素:建構數字藝術性及重啟可能人生

2021-01-13 00:50單小曦宋雨澄
文藝論壇 2021年6期

單小曦 宋雨澄

摘 要:新媒介文藝不同于傳統印刷時代文學藝術的核心特質可歸結為“數字藝術性”。橙光文藝以橙光交互平臺為依托,采用了典型的超文本模式,在數字藝術性的創造方面也體現出了一定的代表性?!度松貑ⅰ烦浞值剡\用了節點、鏈、網絡超文本三要素的建構功能,生產出了不同于傳統文藝作品的美學效果——復合符號文本、交互性敘事、存在互滲等數字藝術性。超文本三要素的使用,使讀者可以不斷突破現實局限,穿行于多維空間和“平行宇宙”,實現人生重啟,抵達多重可能人生,獲得傳統文藝作品難以提供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超文本三要素;《人生重啟》;數字藝術性;交互性敘事;存在互滲

可以把新媒介文藝不同于傳統印刷時代文學藝術的核心特質歸結為“數字藝術性”。數字藝術性內容廣泛,生產機制復雜。在超文本文藝形態中,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節點、鏈、網絡等超文本三要素,對數字藝術性的形成起到了關鍵建構作用。這在西方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超文本文藝生產中表現突出。在中國當代新媒介文藝領域,橙光平臺生產的作品采用了典型的超文本模式,在數字藝術性的創造方面也體現出了一定的代表性?!度松貑ⅰ肥浅裙夂灱s作者Dr. Lee的代表作,是橙光現代題材創作中的經典作品,于2016年6月在橙光平臺發表,2017年9月完結全部主線,2018、2019年仍然在更新人物番外?!度松貑ⅰ返臉撕灋椤澳行韵颉薄艾F代”“職場”,相比其他作品,它的讀者群體廣泛,不僅有許多年輕用戶,一些70后、80后讀者用戶同樣也在支持這部作品?!度松貑ⅰ穼Τ谋救亍濣c、鏈、網絡——進行了充分運用,創造出了不同于傳統文學藝術性質的數字藝術性——復合符號文本、交互性敘事、存在互滲等,同時也形成了對人生可能性的多維開掘。對《人生重啟》的分析,可以較好地透視出超文本三要素對數字藝術性的建構功能及其關于宇宙人生、社會歷史、價值追求等思想主題的多維開掘。

一、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

《人生重啟》恰當地使用了節點、鏈、網絡超文本三要素,形成了一個精巧的超文本結構。在超文本研究中,通常認為節點、鏈、網絡是超文本三要素。早在20世紀90年代,超文本理論家蘭道就提出,對于計算機文本而言,需要用節點、鏈和網絡等來建構起新的文本概念系統。之后,蘭道的研究不斷深化,但關于使用節點、鏈、網絡等術語描述計算機文本的觀點沒有改變。①節點是超文本中單獨的文本塊,一個文本片段就是一個節點。而鏈是節點之間的聯結。在超文本中,是鏈將節點組織成了“網狀結構”②。凡是鏈能到達的地方或文本能夠輻射到的領域,都構成了超文本系統的一部分。網絡空間中的文藝作品、書評區、受其影響的同類型其他作品等,共同形成了一個廣義超文本系統。在這個意義上,橙光平臺就是一個典型的超文本系統。作為平臺上的一部作品,首先是超文本系統中的一個“文本塊”,也可以將之理解為狹義的超文本文件。理想的數字超文本文件“應當為每個用戶提供進行充分個性化的寫作——閱讀以至于傾訴——傾聽的可能性?!雹?/p>

橙光作品《人生重啟》較為成功地運用了超文本三要素,并結合橙光特有閱讀元素——“選項”和“分支”,在作品文本內部形成超文本結構。它以語言、圖像、聲音等多種媒介符號復合而成的一段段風格各異的小故事作為節點,用貼近大眾思維的選項選擇和由日常行為累積而成的“屬性數值”,共同組成決定人生走向的鏈,從差別各異的情節分支延伸出多線性故事和多種結局,打造作品的超文本網絡。

《人生重啟》以豐富的故事節點為基礎。節點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個節點中存儲的信息豐富。每個節點都由作者設計,根據故事需要融入多符號——語言符號、圖像符號、聲音符號等。多符號復合運作形成了復合符號文本,再經過主體審美欣賞加工,在主體意識內部深層生成復合性文學意象。④每個節點之內都能夠存儲豐富的信息,人們在面對文本時可以自由理解、創造,由此在節點之外也延展出更廣闊的表意空間。讀者用戶如何解讀節點提供的信息,將影響后續的節點走向和情節發展。二是節點數量多,作者有條件將文本總容量擴大。最明顯的體現為其中塑造了眾多個性獨特、形象立體的人物:為追求自由、擺脫家族控制而放棄優質生活的蕭世,出身平凡卻始終堅持自我、不因外界動搖的江磊,因跛腳受到不公平待遇卻始終對世界充滿善意的葉梓晴,為證明自己能力不輸任何男性而努力工作的姜淼……以上只是幾個主要人物以及他們在必讀節點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情節各異的故事節點。讀者在鏈接處做出不同選擇,可能看到更多人物以及人物展現出的不同面孔。除了在人物上有所體現,大量節點也使每個人物都延伸出多種可供閱讀的故事,表達多元話題,成長、學業、親情、愛情、人性、社會等都在作品中以各式各樣的事件得到呈現。作品運用節點描繪不同的人生面貌,建構豐富的可能人生。

在大量、豐富的節點之上,作品運用鏈將各節點連接,并與橙光的特色交互元素——選項、分支相結合,共同作用于情節走向,讓讀者在選擇、改變中獲得審美體驗。分支是橙光作品中常見的文本設計。讀者在選項處進行不同的鏈選擇,便會導向不同節點,各節點連接成分支。在《人生重啟》中,讀者扮演角色做出的選擇會影響人物屬性、事業進程、可攻略人物對自己的好惡感受,根據不同的選擇進入不同的分支?!度松貑ⅰ分屑嬗小爸苯臃种А保ㄓ脩暨M行某種選擇后,后續劇情因為用戶的選擇而直接發生改變)和“數值積累”(作者日常屬性積累形成屬性數值變化,后續劇情發生改變)。⑤初入作品確定身份時,讀者選擇“豪門貴公子蕭世”或“奮斗小青年江磊”,是最大程度改變人生軌跡的直接分支;主人公在報考大學時,選擇國內還是國外,是在特定階段內改變人生經歷的直接分支。作品中,直接分支處的選項設置往往簡練清晰,兩條鏈走向具有明顯差異,隨讀者選擇后續劇情直接發生改變,具有較強代入感。數值積累則有所不同,選項并沒有明顯優劣之分,也不一定出現具有明顯差異的鏈走向。它更適用于作品中的長線情節發展,支持更新穎的文本設計。在主人公各自成長階段內,需要進行多重數值積累。成長期每次出現學校的平面地圖,可以點擊地點,觸發相應事件:去圖書館學習、去體育館鍛煉、去教學樓幫助老師等。到了假期,可在眾多活動中選擇:在家寫作業、出門打球、和同學約會、進行社會實踐等。主人公在面對其他人物時,做出不同選擇,傳達主人公的態度,同時也影響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好感度。在以上行為中,讀者對鏈進行選擇,也在零散、細小的分支中積累智商、情商、體魄、容姿、好感度等數值。數值高低決定分支走向,也影響主人公今后的成就高度。直接分支和數值積累不僅各有其功能,二者也經常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比如,蕭世作為有錢人家的少爺,在出校時經常遭遇劫匪,這時產生了“戰斗”或“逃跑”選項,這些選項形成了直接分支。選擇“戰斗”便評估蕭世的打斗值——高于劫匪可以順利脫身并提升打斗值,低于劫匪則會被綁架,提前進入“在劫難逃”結局。選擇“逃跑”,也有一定概率逃脫失敗。這處在表面的選項設置上是直接分支,在讀者進行選擇后又體現了數值積累的作用。綜觀整部作品,讀者在選項處進行鏈選擇,便沿著鏈去往不同的故事節點,鏈的運用歸根結底都在直接分支和數值積累這兩類之中,它們盡可能適應作品的形式,作用于每一個選項,以此達到其表現效果。

每一條鏈都將兩個故事節點組織起來,作品中所有鏈結合所有節點、分支,最終建構起一個多結局、具有整體性的超文本故事網絡?!度松貑ⅰ穬蓷l主線各自擁有多條分支,每條分支都有較長、較為豐富的敘事,且都需要緊密貼合故事發展軌跡,符合作品整體設定并具有故事性。節點、分支中的人物、事件通過鏈建立聯系,互相交織成為一篇敘事完整的作品。組織故事網絡一般利用分支,用直接分支判斷讀者意愿,用數值積累判定讀者是否達到進入某條分支的要求。作品中將不同的傾慕女性角色作為不同支線,在每條支線上展開眾多細小分支:在蕭世主線的成長篇,分出兩條人物支線,一條是門當戶對葉梓晴的路線,一條是同學陸蕓的路線,在大學篇又出現一條梁錚路線,即在社會篇前共出現三條支線;進入社會篇后,在葉梓晴這條支線出現了伴生人物韓露菲,梁錚支線出現了伴生人物荊柔,每個人物構成各自支線劇情。同時利用數值積累,使每條人物支線衍生出更多走向,從而形成多結局故事網絡。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即主人公沒能進入任何一條可攻略人物的支線,這又會走向幾種不同的結局,雖不能獲得愛情結局,但會獲得事業結局等其他人生結局?!度松貑ⅰ愤\用節點和鏈在一定程度上為讀者提供了能夠影響情節發展的自由度,而網絡的運用將這種自由度按照一定的邏輯組織起來,從不同的分支展現事件的不同視角,呈現故事的整體面貌,以保證情節的流暢度、連貫性,使讀者更好地融入劇情,也能為二次或多次閱讀作品增添樂趣。

總而言之,《人生重啟》運用超文本節點、鏈、網絡三要素并與橙光的選項、分支等交互元素相結合,充分發揮超文本技術的特性,三要素彼此交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運用節點呈現豐富的故事,運用鏈使零散的節點之間具有關聯,最終運用網絡將紛繁復雜的親情、愛情、人性、社會融入主人公的人生經歷中,建立起《人生重啟》的藝術世界,它試圖表達的不僅是某一種情感、某一個話題,也是運用超文本的網絡在故事中實現各種情感的碰撞、各樣事件的交錯、各類人物的邂逅……最終交匯成人生百態。與超文本繁復的結構一樣,各種可能的人生建構,同樣紛亂、難以預測。

二、數字藝術性:超文本三要素生成出的美學效果

作品對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是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呈現出不同于傳統文學作品的美學效果——數字藝術性。此處的數字藝術性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節點中聲音、圖像等多種符號輔助文字表達,多符號復合建構 “復合符號文本”⑥;此三要素使敘事不再局限于完成狀態的固定文本,形成允許讀者參與其中的“交互性敘事”⑦;在三要素的運用之下,各節點、分支中的故事互相影響,產生了“存在互滲”的審美效應。

在《人生重啟》中,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建構了復合符號文本,盡可能再現現實人生面貌。在諸多符號形式的運用中,作品仍然以語言為中心,或者說語言在集中符號生產中起“定調”作用。語言的使用形成了類似于劇作的腳本⑧,具有畫面感和舞臺性:用過渡或總結性語言呈現幕、場的切換;有大量對白;對白前面的括號里描述人物動作、心理、神態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氣氛等。而從作品整體來看,多種符號在節點之中復合作用傳達信息,形成復合符號文本。每次點擊界面,文字符號都發生變化,其他符號如人物立繪、背景圖像、背景音樂、動畫特效等,將配合文字進行符號轉變。在整部作品中,人物情緒波動時,面部也會呈現相應神態,如臉紅、流淚、噘嘴等。天氣變化時,背景圖像會隨之閃爍、晃動或是增添下雨、閃電等動畫效果。氣氛轉變時,背景音樂也隨讀者點擊而切換。這個世界中的人物、場景、行為等都在節點中被模擬,以接近實物的圖像狀態呈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可以根據不同場合更換衣著,配飾、煙花、車輛等具體的物件也根據情節需要以圖像形式出現。多符號復合作用可以調動讀者多重感官,優化視聽效果。讀者不僅能讀到人物的行為動作、喜怒哀樂,更能看到他們的神態變化甚至是衰老過程、聽到符合氣氛的音樂音效。例如從開篇來看,作品封面伴隨著優美的背景音樂,以奪目吸睛的亮紫色為背景,畫面兩側分別為兩位男主人公的人物立繪,中央是鐘表以及“人生重啟”幾個大字,字體硬朗,字形扁方并略傾斜,配合背景中的斜線,整體時尚而富有運動感。點擊“開始”進入序章,音樂改舒緩為歡快,畫面切換為蔚藍天空背景,年幼的主人公一只手舉著紙飛機,配上白底藍邊與背景色彩相近的主題語,充滿童年氣息,可見復合符號為文本的呈現提供支持。

《人生重啟》中也有許多有待提升之處,如:在圖像上,所用人物、背景圖像多出自不同畫師之手,質量參差不齊,與文字的匹配度稍受限制;在音樂上,許多背景音樂出自橙光素材庫,會與橙光其他作品共用音樂,如《人生重啟》進入某人物矛盾激烈的節點時,會放出一段力度漸強的小快板節奏音樂,這也是橙光高人氣作品《女寢皆是修羅場》的開場音樂,很有辨識度,在《人生重啟》中也使用這段音樂極可能讓部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出戲。盡管如此,《人生重啟》已經成功運用超文本三要素將文字、音樂、背景、立繪、特效等融合,使橙光作品這種超文本文藝創作完全不同于傳統文學作品,在視聽效果等方面,較早期超文本文藝有了顯著進步,讀者在超文本的故事網絡中將欣賞到多種符號相互作用的效果。多符號互相呼應,與文字緊密貼合,實現多重感官刺激,使作品的表達效果比單一語言符號文本更加直觀,體現的人生經歷也形象、可感。

《人生重啟》運用節點、鏈、網絡形成交互性敘事,增強了主人公人生經歷的真實感,為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審美體驗。作品中,“非線性或多線性、能動選擇性、文本的不確定性”⑨等超文本諸多特點都有充分展現。非線性體現在作品由多節點構成,節點被閱讀的順序以及能否被閱讀都受讀者影響;能動選擇性體現在讀者通過直接分支或數值積累進行鏈選擇,通往不同的節點;不確定性體現在不同節點之間,運用鏈構成眾多支線,最終達成的結局各不相同。超文本的以上各個特點又都聚焦于交互性敘事上。具體表現在,各節點的出現、片段之間的銜接、情節的走向,都有難以預測的發展空間,讀者能夠參與到更深層次的文本再生產(此處伴隨的是物質性文本的再生產,不同于現象學美學等理論所說的在作者完成固定文本條件下頭腦意識進行的文本“填空”),從而與不在場的作者共同實施敘事行為。盡管《人生重啟》中作者設定了51種結局,數量有限,無論讀者如何發揮創作靈感,都只能與作者設定好的結局相對應,但即使幾輪閱讀達成的是同樣的結局,各節點的閱讀順序也絕不完全一樣。因交互性敘事導致節點被閱讀的順序不同,增加了組織作品的難度,也會出現組織起來的故事不夠清晰的情況——情節重復甚至邏輯顛倒,幾個節點之間產生混亂,這也是很多橙光作品都存在的問題,不過這種情況偶爾出現對于作品整體并沒有太大影響?!度松貑ⅰ返慕换バ詳⑹赂嗟厥棺x者獲得身臨其境的“融入”⑩式審美體驗,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聯想空間。讀者不僅能在虛擬世界中以某一主人公身份展開探索,也能與其他角色產生交集——與他們成為同學、同事、朋友、戀人等,即讀者擁有一個主人公身份,并能夠與其他角色建立聯系。節點內容、結局數量有限,無法完全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于是催發出自主創作熱情,為喜愛的人物創作音樂、詩歌、繪畫等各種同人作品,這也為藝術的大眾化、生活化做出貢獻。

由此可見,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在作品中形成交互性敘事,貼合現實人生,助力文藝作品突破傳統媒介束縛。作者在超文本創作平臺發布作品,讀者通過點擊、選擇體驗不同支線,實現“人—機”交互;讀者的評論反饋到平臺,作者依據讀者建議,對作品進行實時修改,實現“人—人”交互。交互性敘事也是大部分橙光作品都具有的審美風格,對比其他作品,《人生重啟》的獨特之處在于節點數量多、結局多,節點的排列重組使文本空間成倍擴大,交互體驗的豐富性遠遠超越其他作品,因此成為中國超文本文藝中一部代表作。

在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下,節點、分支之間相互影響,能夠產生“存在互滲”的美學效果,這在《人生重啟》中有突出表現。所謂存在互滲(ontolepsis,也被翻譯為“本體互滲”),“指小說本體層面的不同世界(許多平行的可供選擇的世界)之間的共時性存在及其所發生事件之間的相互關聯、所產生的文學信息之間的互相滲透;從接受的角度說,則是讀者對一個文學世界故事的閱讀必然會受到另一個世界發生事件的影響,從而形成多種可能世界和故事情節的相互牽制、互相建構的奇特審美效果”11。也就是說,在超文本中存在互滲可發生在可供選擇的兩個故事情節中,也可發生在讀者拋棄已有路徑、返回前文選擇另一條鏈接之時,還可發生在不斷重新排序的閱讀路徑中。12在《人生重啟》中,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使讀者交互行為不斷發生,節點的出現及節點出現的順序都受讀者過往行為影響,上述幾種存在互滲的情況往往在幾個鄰近的節點之間混合發生,甚至可能同時發生。

我們可以截取一個可以代表作品整體模式的片段進行具體分析。主人公江磊進入事業期,會出現一大一小兩公司供其選擇,小公司門檻低,但薪資待遇差。如果是初次閱讀,在此處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數值積累不滿足應聘條件,直接進入結局“混跡社會”;第二種是數值積累足夠,大小公司任選;第三種是數值積累稍差,只能進入小公司。第一種情況下,只能重新閱讀,但已經結束的第一輪閱讀永遠存在,并對第二輪閱讀甚至之后幾輪閱讀的文本產生影響——為避免過早進入結局,將改變鏈選擇,調整故事走向,并注意積累數值,導致讀者發現一些之前從未閱讀過的節點。正是第一輪閱讀的存在,使讀者的行為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之后的文本,讀者在第二輪及之后閱讀中發現更多新劇情,獲得新奇體驗。在第二種情況下,讀者面對的兩個選項有優劣之分——應聘大公司或小公司明顯存在兩種鏈走向。根據已有信息,大公司有明顯優勢,讀者初次閱讀多會應聘大公司,也會因自己積累了足夠高的屬性數值感到慶幸和滿足,但小公司作為一個明顯的劣勢選項必有其存在的特殊原因——新人物姜淼的出場。在小公司中,主人公有機會和他的上司姜淼成為戀人,收獲一段珍貴的感情。讀者如果先進入大公司,只會專注于攻克職場難關或是延續之前的感情線;但如果先進入小公司,知道姜淼的存在,再回到大公司就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因為讀者知道自己錯過了新角色、錯過一段感情,期待情感體驗的讀者會產生缺憾感受。如果在前文中沒有積累其他女性角色好感度,那么到了大公司基本只有日復一日的工作任務,那么這種缺憾感受也將逐漸被放大。在第三種情況,敘事中有重復遞進式的設計,作品對閱讀的主導性增強,但三要素的作用仍然存在。進入小公司后,如果工作之余去茶水間休息將觸發偶遇姜淼的節點,第一次出現偶遇節點是對讀者的提示。此后,再去茶水間還會幾次閱讀到完全相同的偶遇節點——偶遇姜淼,她向你點頭示意,而后離開茶水間。這幾次節點出現的作用完全不同,讀者將好奇此節點重復出現的用意,并產生期待。以上每個重復出現的節點都是獨立的,但它們被鏈組織起來后,便相互影響,產生了互滲。一般情況下,這一節點重復5次后,將在后文陸續出現新節點,幫助姜淼修打印機、聽到姜淼與姜父的對話、姜淼為主人公開歡迎儀式等,二人逐漸建立友誼。如果主人公是單身,之后可以和姜淼一起外出,互表心意,成為戀人關系。每一個節點中的姜淼都是獨立的,即一個節點中存在一個姜淼,另一個節點中存在另一個姜淼,但在閱讀時候,節點通過鏈組織起來,讀者便認為每個節點中的姜淼都是有聯系的,主人公和姜淼逐漸變得熟悉。

這樣,各節點之間互相牽制,又反過來對讀者行為、對文本產生影響……這種持續不斷的互滲,形成獨特的美學效果:發現新節點、產生期待感、為后續情節發展做出預判。這種模式使我們體會到有些事件原本就不可能僅通過一種方式存在,它們之間互相影響、相互牽制,而這一切在傳統平面印刷文學藝術中是很難實現的??梢哉J為,存在互滲是超文本文藝最能體現其特色和最具魅力的審美屬性。

三、可能人生的探索與重啟

《人生重啟》運用超文本的節點、鏈、網絡,在作品中打造各種人生經歷,并通過數字藝術性的各個層面加以實現:通過復合符號文本,盡可能多方位、多角度展現人生面貌;通過交互性敘事使讀者通過自身主觀意愿,控制角色的人生走向;通過存在互滲,使得讀者在不經意間將自身的偏好、取向帶入作品中,展現出更加多重多維的可能人生。

具體來看,《人生重啟》每一輪敘事即一次人生歷程,讀者在這一次次人生體驗中能夠看到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存在。作品運用鏈形成分叉敘事,每個分叉抵達的節點呈現兩個或多個平行世界,匯聚成人生之網,打造了一個多世界系統,實現對量子理論“多世界解釋”的文本詮釋,表達關于人生的主題。人生雖是一個難解之謎,但《人生重啟》在藝術世界中做到“重啟”人生。人們在體會作品的過程中,超越現實的生存狀態,可以走進多種、多維理想人生歷程。

從作品整體來看,超文本三要素的運用,使讀者體驗到現實世界中無法親身體驗的眾多人生可能。正式進入閱讀后,眾多人生經歷可能逐漸顯現。作品首先設置了蕭世和江磊兩個不同出身的人物,讀者任選一位作為自己的身份,經歷從幼兒期到成年期、從學業進步到事業發展,體驗不同的經歷,欣賞不同的風景。作品圍繞成長、職場、愛情三類題材展開。一是成長題材,蕭世和江磊代表著不同階層的兩類人,卻都映射出青年的成長,二人將經歷不同的人生,但必須擁有同樣的生活態度——努力、奮斗,才有機會實現理想。二是職場題材,《人生重啟》設置了具有一定生存難度的職場情境,反映職場人普遍經受的歷練和境遇,展現特定群體——職場新人、職業精英的生存狀態。蕭世是家族企業的最高決策人,江磊只是他所在企業中的一個小職員,二者定位不同,發展向度不同,有各自的職業素養和生存方式。讀者在感受職場拼搏、人際交往、放松娛樂的同時,也體悟到職場人士的不同素養和品格,為相似處境下的他們帶來情感上的撫慰和激勵。三是婚戀題材,作品就此呼應社會熱點,通過眾多女性人物展現不同的愛情模式,既呈現超越世俗的浪漫愛情,也揭示囿于現實的婚戀問題。在刻畫浪漫愛情上,最具代表性的是蕭世主線中女主角葉梓晴的番外篇“忽而白首”,該篇敘述蕭世去世兩年后愛人葉梓晴的生活狀態。故事時間推移到幾十年之后,將愛情放在死亡面前接受考量,豐富人們對生命和愛情的感知。除刻畫浪漫愛情外,作品也就婚戀這一熱點話題拋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如:陸蕓婚后因家庭壓力太大導致暫時性不孕,遭受公婆打壓,陷入盲目自卑和罪惡感;梁錚是一位外表普通但極具個人魅力的職業女性,卻因未婚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簽,折射出當代女性焦慮、迷茫等消極心態;林以晨遭遇性侵后對男性產生心理障礙,但她勇敢面對生活,逐漸逃離犯罪者的陰影,傳遞積極態度的同時,也為讀者敲響警鐘。以上三類題材,所涉內容廣泛,可以滿足不同讀者口味,總有相應的話題、事件與身份、生活環境、生活狀態與不同讀者發生關聯,使之在綜合性的超文本文藝形式之上,開拓出廣闊的展示空間,展示多重的人生可能性。

在超文本三要素構筑下,多重人生的可能世界遍布作品各處,讀者可以不斷以重啟的方式走向這些新可能,超越現實生存狀態。量子理論認為,“宇宙是由無數平行世界構成的”13,在文藝作品創作中“將多種可能性并置的寫法稱為‘平行宇宙敘述’,它被看作是‘世界構筑’的寓言”14?!度松貑ⅰ芬宰x者扮演的主人公為每個世界的中心,每一次選擇都對世界運行的軌跡產生影響。具體來說,一條鏈之后、多條鏈之后、一輪敘事之后,都可出現人生的新可能。首先,人生的新可能最具體的體現為每一次鏈選擇所產生分叉世界。在平行的分叉世界中,存在著無數個蕭世、無數個江磊,他們都是各自所處世界中的主角,上一刻面對著相同的場景,下一刻卻做出不同的選擇,從一處選擇便分離出幾個平行的世界。其次,有時需要多次鏈選擇才能分出不同的平行世界。這些平行世界由多節點鏈接而成,每個世界將因主人公的選擇發生變化,其中的故事、人物形象、結局往往有明顯差異。最后,每一輪敘事完結后都有作者設定好的人生結局與其對應,讀者對人生的每一次重新選擇,都按照不同的支線發展前行,達成各樣人生結局。作品中還有多樣人生等待讀者發現,每一次選擇或大或小,都對所處世界產生影響,抵達未知的可能世界。在現實生活中,受各方面客觀因素制約,人能夠親身體驗的生活場景極其有限,而在《人生重啟》呈現的眾多可能世界中,“重啟”為讀者提供了不斷走向人生新可能的方式,滿足讀者的審美理想。讀者主要通過橙光的存檔、讀檔功能進行重啟,回到過去,改寫已經選擇的鏈。比如參加運動會卻沒有拿到好名次,于是重回初入校園之時,在新的人生中注意提升運動能力、積攢數值。比如成年后獨立生活需要買房,發現根本沒有足夠的存款,于是重啟回到大學時期,打工掙錢、省吃儉用、攢下存款。再比如面對心儀的女性角色說了不合時宜的話,被對方厭惡,從此以后再無交集,于是重回與她交談那一刻……如果不知道需要返回何處,大可直接重啟新的人生,即回到起點重新開啟一輪敘事。作品中時間可逆,空間可變換,時間和空間固有的軸線被消解,這種理想狀態下,主人公可以隨時、隨地在作品中穿越時空,改寫敘事,走向新可能。在不斷走向新可能的過程中,作品通過大大小小的選擇表現人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時的整體感受,以此傳達主題:如果人生是一張網,那么這張網上的每一個空隙就喻示人生種種可能性,而正是知道有多種可能性,人才愿意去改變、沖破這張人生之網。

如上可知,《人生重啟》運用超文本三要素實現了重啟人生這種理想模式,它的確超越了人類現實的生存狀態,但二次重啟甚至多次重啟以后抵達的人生新可能,一定優于第一輪敘事中的人生嗎?必然比最初的人生更加美好嗎?也許并不盡然。

作品運用超文本三要素模擬了人生可能,啟示我們認真把握人生每次抉擇,在這一積極主題之下,還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意蘊,即人可以無限地接近人生理想,卻不一定能夠徹底抵達。超文本三要素運用之下,形成的是一個復雜的超文本結構,在作品中經歷一次人生已經具有難度,重啟即進入二次或多次,讀者行為必定發生改變,人生軌跡——閱讀到的節點及閱讀順序等也全部隨之改變,因此往往會出現更多未知因素,讀者將面臨從未經歷過的抉擇。其一,在同一界面的場景中,人生具有許多未知可能性。成長期、成年期活動范圍為校園內外,事業期活動范圍為工作地附近,每個活動范圍都會提供該場景的地圖,有十幾個地點可以前往,而主人公每輪只有數量有限的幾次行動機會,每時每地出現的人事物都不一定相同,即使重啟也不能保證每一次選擇、行動都達到理想效果。其二,在縱向的故事時間進程中,能否改變人生走向更是未知的。讀者在返回前文存檔點之前已經歷過大量選項點,做出了影響劇情走向的各樣選擇,僅改變一個存檔點并不一定使結局發生巨大改變,如果直接重啟敘事,對新的人生進行選擇,卻可能在一個接一個到來陌生事件之下變得茫然無措。更有一些讀者帶著目的去重啟,渴望在新的人生中達成圓滿結局。他們重啟之后盡力平衡主人公的感情、事業、學業,解決人生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卻“如履薄冰,錯一步就要推倒重來……不由得怨氣沖天”。15《人生重啟》在超文本三要素建構的人生模式之下表現出深刻的意蘊,人們對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認知,永遠受到未知因素的限制,切實體會到自己面對世界時的渺小。理想的人生模式使人的精神有所寄托、超越現實,而其中不確定性,也讓我們對人生的新可能有所反思?!爸貑ⅰ辈⒎菍⑾嗤娜松M行重復,而是不斷帶來新的可能,這個新可能或好或壞,不可預測,都是對人生的探索。

人總是在期待和想象更多的生活可能性,《人生重啟》不僅僅為眾多讀者呈現人生理想,同時也是超文本文藝對文藝理想的新式表達。傳統印刷作品往往固定在紙張等物質載體上,《人生重啟》等超文本以動態性和開放性突破了傳統印刷時代建立起來的藝術理念,為數字化時代文藝作品表達文藝理想提供新可能。超文本三要素所發揮的作用是一個無限的、動態的生成過程,《人生重啟》雖然已經完結,但作者如果有意愿,完全可以繼續加入新的節點和鏈,組成新的超文本網絡,這部作品可以永不終結。人類作者的創作是有限的,但我們已經看到了超文本能夠為文藝作品提供一種理想的存在狀態——無限可能、永不完結。它提醒我們,面對超文本文藝等新興文藝作品,需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進行解讀和思考,這在今后也能夠為相關文藝作品或文藝研究等提供借鑒。

超文本的節點、鏈、網絡可以到達的地方是廣闊的,但《人生重啟》單獨一部作品畢竟還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出現在很多地方:在難以計數但一定有限的節點之中、在作品有限的字數中、在作者設定好的51個結局中、在《人生重啟》的超文本網絡中……只要讀者敢于選擇或是運氣好,完全可能閱讀到所有節點。但也有部分讀者認為作品設計繁瑣,他們放棄探索,直接購買大量屬性數值,或是直接放棄閱讀。這與讀者的閱讀心態甚至人生態度有關,他們不愿體會探索的過程,只想快進到完美的人生結局,這背后還有更多的原因需要去思考。作品總有難以抵達之處,但人的思想和生命體驗是無限的,假如再給你一次開啟人生旅程的機會,你將會如何?而對于新媒介文藝研究而言,從超文本三要素的使用,到數字藝術性的建構,再到多重人生可能性的開啟,我們層層深入地挖掘出了超文本文藝的特殊價值和獨特魅力。

注釋:

①George P. Landow, Hypertext 3.0: Critical Theory and New Media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6,p.2.

②黃鳴奮:《電腦藝術學》,學林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101頁。

③黃鳴奮:《超文本詩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頁。

④⑥⑦⑩單小曦:《媒介與文學——媒介文藝學引論》,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第106—108頁、第105—106頁、第189頁、第224頁。

⑤參見橙光《劇情分支介紹及設計技巧》,http://www.66rpg.com/course/details/t_92/189.shtml,2021年7月12日閱。

⑧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可以在復合符號文本中單獨討論語言符號所構成的部分,從形式上將這部分看作劇本,但暫時無法反過來完整地將其還原、書寫成一個劇本,因為節點、鏈、網絡的運用使文本復雜、龐大,無法僅用語言符號呈現。

⑨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本體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頁。

11單小曦:《萊恩·考斯基馬的數字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5期。

12[芬蘭]萊恩·考斯基馬著,單小曦、陳后亮、聶春華譯:《數字文學——從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6—100頁。

13吳飆:《埃弗里特和他的多世界理論》,《物理》2020年第11期。

14鄒濤:《敘事記憶與自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219頁。

15參見《人生重啟》精品評論,http://www.66rpg.com/game/590940,2021年7月10日閱。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新媒介文藝研究”(項目編號:18ZDA28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 ?佘? ?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