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2021-01-15 10:57潘大維何雨芩邱竹箐陳東風杜向禹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球部胃竇漿細胞

潘大維,何雨芩,邱竹箐,陳東風,杜向禹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消化內科,重慶 400042

IgG4相關疾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如胰腺、膽道、淋巴結、肺、胸膜、肝臟、腎臟等,主要表現為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g/L)及組織內大量IgG4陽性漿細胞浸潤,并伴有顯著纖維化[1],臨床表現為相應部位或器官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常與腫瘤相混淆。IgG4相關疾病累及消化道鮮有報道,本文針對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診斷為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的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表現、內鏡、X光射線、CT影像學及病理學特點,以提高臨床醫師對IgG4相關疾病累及上消化道損傷的認識,減少漏診和誤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消化內科確診的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患者共10例。

1.2 診斷標準根據日本2012年發布的關于IgG4相關疾病的綜合分類標準[2]:(1)臨床發現1個或多個器官存在典型的彌漫性/局灶性腫大或團塊;(2)血清 IgG4濃度升高(≥1.35 g/L);(3)組織病理學檢查:① 顯著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以及纖維化;② IgG4(+)漿細胞浸潤:IgG4陽性/IgG陽性細胞比例>40%且IgG4陽性漿細胞>10個/HPF。確診:(1)+(2)+(3);可能性大:(1)+(3);可能:(1)+(2)。排除受累器官的惡性腫瘤以及與IgG4相關疾病類似的其他疾病。

1.3 排除標準部分正常人、自身免疫性疾病、wegener肉芽腫和castleman病引起的IgG4升高。

1.4 方法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清IgG4)、內鏡表現、上消化道鋇餐、CT影像學表現以及組織病理與免疫組化等檢查結果,并記錄患者的治療與轉歸。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10例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3.6±23.5)歲(15~74歲),病程為3 d~8年,中位病程36個月。4例食管受累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其中2例伴有惡心、嘔吐,1例有胸骨后疼痛,曾先后被診斷為食管潰瘍、食管腫瘤、糜爛性食管炎、賁門失弛緩癥等。5例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中上腹痛,2例伴有惡心、嘔吐,2例伴有黑便,1例伴有黃疸,先后診斷為良性潰瘍、胃腫瘤、幽門不全梗阻等,其中黃疸患者曾被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合并胰頭癌,經我科超聲胃鏡下胰腺穿刺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胰頭腫大懷疑胰頭癌行whipple手術后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中上腹痛及黃疸,先后被診斷為胃竇-空腸吻合口潰瘍、胃結腸瘺,借閱胰腺外科手術病理切片及內鏡下潰瘍活檢組織行IgG、IgG4染色后確診為IgG4相關性胰腺炎、IgG4相關吻合口潰瘍。

8例患者血清IgG為(15.85±4.35)g/L(9.1~21.5 g/L)(正常參考值:7.51~15.6 g/L),2例正常;8例患者血清IgG4為(1.99±0.84)g/L(1.45~3.75 g/L),(正常參考值:0~0.86 g/L),2例正常。

2.2 內鏡下表現10例患者均行胃鏡檢查,2例表現為食管下段黏膜充血、腫脹、糜爛,伴有潰爛、潰瘍形成,食管腔明顯狹窄,鏡身通過困難;1例查見距門齒36~39 cm食管下段環周2/3潰瘍灶,底部覆厚苔,邊界清晰,稍隆起,局部可見肉芽增生(見圖1);1例食管中下段食管結節樣隆起改變,管腔無明顯狹窄;1例胃竇小彎側查見一大小約0.6 cm×1.0 cm竇道與十二指腸相通,十二指腸球部見一巨大潰瘍灶,球腔變形,憩室形成;1例胃竇潰瘍合并幽門不全梗阻,有胃潴留;1例十二指腸球部大彎側兩處潰瘍灶,大小約1.0 cm×0.6 cm×0.2 cm、0.5 cm×0.4 cm×0.2 cm,周邊黏膜充血、腫脹,擴張蠕動尚可;1例十二指腸球降交界后壁1.5 cm×1.3 cm×0.4 cm潰瘍灶,底部覆白苔,周邊黏膜充血、腫脹;1例十二指腸球部巨大潰瘍,球腔變形,伴有憩室形成。1例胃空腸吻合術后,吻合口巨大潰瘍(見圖2),結合腸鏡距肛門50 cm結腸脾區查見兩腔,一個腔黏膜為小腸黏膜改變,另一個腔通入胃,兩腔交界黏膜形成巨大潰瘍灶,提示胃吻合口-結腸瘺。均在病變部位行內鏡下活檢。

圖1 食管下段潰瘍;圖2 吻合口巨大潰瘍Fig 1 Lower esophageal ulcer; Fig 2 Giant marginal ulcer

2.3 影像學檢查6例患者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檢查,其中2例食管下段管腔狹窄,黏膜欠光滑,呈鳥嘴樣改變,上段食管明顯擴張,擴張蠕動差;1例食管中下段黏膜粗糙不平,食管無明顯擴張,碘水通過稍緩;2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表現為十二指腸龕影,與胃鏡下表現相吻合;1例胃空腸吻合術后提示胃大彎及空腸吻合,結腸脾區顯影,考慮吻合口周圍內瘺形成,鋇餐灌腸提示:胃顯影,考慮吻合口周圍內瘺形成。

胸部CT檢查4例,2例表現為相關食管下段管壁明顯增厚,均勻強化,厚度約1 cm,考慮食管癌可能性大,但未見周圍及縱膈淋巴結腫大;2例食管下段管壁均勻強化稍增厚,管腔無明顯狹窄。腹部CT檢查6例,3例表現為胃竇部局限性不規則增厚,厚度為1.4~2.2 cm,均勻強化,未見腹腔淋巴結腫大(見圖3);2例表現為十二指腸球部黏膜增厚,黏膜面過強化,肌層纖維化,其中1例同時合并胰頭腫大,周圍可見纖維條索影,伴有膽總管擴張,低位膽道梗阻;1例為胃空腸吻合術后,吻合口周圍黏膜增厚,黏膜面過強化,肌層有纖維化,同時合并不全性腸梗阻。

圖3 腹部CT顯示胃竇壁增厚,黏膜面強化 Fig 3 Abdominal CT showed thickening of antrum

2.4 病理學10例患者病變部位組織取材:4例食管組織;1例胃竇組織;1例胃體、十二指腸組織;2例十二指腸球部組織;1例十二指腸球部及胰頭穿刺組織;1例為吻合口及外院術后胰腺組織。10例患者病理學檢查均符合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纖維化形成。4例食管組織IgG4免疫組化染色示IgG4陽性漿細胞有3例>50個/HPF,其中2例IgG4陽性/IgG陽性比值>50%,1例>40%;1例食管組織提示IgG陽性、IgG4陽性,未做陽性漿細胞計數(見圖4)。1例胃竇、1例胃體、十二指腸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分別為>40個/HPF及>50個/HPF,IgG4陽性/IgG陽性比值>30%。3例十二指腸球部組織IgG陽性、IgG4陽性,其中1例IgG4陽性/IgG陽性比值>40%,2例未計算比值。1例胰頭穿刺組織IgG4陽性漿細胞>50個/HPF,IgG4陽性/IgG陽性比值>40%。上述病例病理學均符合IgG4相關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球部病變。1例吻合口潰周組織IgG(+)、IgG4(+),外院胰頭占位術后組織提示纖維組織增生、慢性炎細胞浸潤,我院進一步免疫組化提示,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IgG陽性,IgG4強陽性,診斷IgG4相關胰腺炎、IgG4相關吻合口潰瘍。

圖4 組織學中大量IgG4陽性細胞浸潤 A:100×; B:200×Fig 4 A large number of IgG4 positive cells infiltrated in

2.5 治療在常規控制飲食、抑制胃酸分泌及黏膜保護劑治療的基礎上,10例患者均接受了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2例醋酸潑尼松龍起始劑量為20 mg/d,5例醋酸潑尼松龍起始劑量為30 mg/d,2例甲潑尼龍起始劑量為32 mg/d,1例甲潑尼龍起始劑量為40 mg/d,維持2周后醋酸潑尼松及甲潑尼龍片以每周5 mg及4 mg遞減。其中3例食管潰瘍及1例食管結節性病變患者,吞咽梗阻癥狀明顯減輕,能夠進食固體食物,未再嘔吐,其中1例復查胃鏡及上消化道碘水造影,食管狹窄減輕;1例食管環周2/3潰瘍患者復查胃鏡潰瘍明顯好轉,肉芽腫消失。1例胃竇合并幽門梗阻患者未再惡心、嘔吐,能夠進食流質,復查胃鏡潰瘍明顯好轉,梗阻減輕;1例胃竇-十二指腸瘺、十二指腸球部巨大潰瘍患者在經激素治療維持5個月后自行停藥,又出現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療,再次激素治療后逐漸穩定;吻合口潰瘍、胃-結腸瘺患者服用激素治療后1周復查胃鏡,可見吻合口潰瘍趨于愈合,繼續低劑量激素維持治療,病情相對穩定。3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在維持治療5~6個月后停藥,復查胃鏡,潰瘍愈合,其中1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膽道梗阻患者黃疸恢復正常。

3 討論

IgG4相關疾病是一種病因不明,與免疫紊亂相關的慢性炎性纖維化疾病,最初是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描述的,它常累及多個器官,如胰腺、膽道、淋巴結、肺、胸膜、肝臟、腎臟等[3]。累及上消化道的病例非常罕見,可累及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男性明顯多于女性,發病年齡以中老年居多,病程往往較長,我科總結的10例患者均為男性,病程長短不一,Lopes和Dumas-campagna等研究者報道從患者癥狀發作到最終診斷的時間分別為6年及10年[4-5],本組病例中病程最長為8年。

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的臨床癥狀表現多樣。若累及食管時,常出現惡心、嘔吐、吞咽梗阻及胸骨后疼痛等癥狀[6],內鏡下常表現為易碎性食管黏膜、食管炎、食管潰瘍、食管結節及食管腫物[5,7-8]。本組4例IgG4相關食管潰瘍及食管隆起病變患者的癥狀也是胸骨后不適、疼痛、反酸、燒心等食管炎的表現,當病程較長時,可出現食管梗阻的表現,如惡心、嘔吐、吞咽困難,但癥狀時輕時重,與食管癌有明顯區別。影像學上,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或鋇餐可表現為食管黏膜粗糙不平,或伴有龕影,食管腔狹窄,有的呈鳥嘴樣改變,狹窄段以上食管代償性擴張。另外從CT影像來看,大都表現為食管黏膜均勻增厚,黏膜面均勻強化,無明顯低密度腫塊形成及縱隔淋巴結腫大[9]。這一類患者往往發病年齡較大,病程較長,又伴有納差、消瘦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表現,內鏡及影像學與食管癌、賁門失弛緩癥等常見食管疾病相似,臨床醫師經驗不足時,往往不能想到IgG4相關疾病可能,造成誤診。血清IgG4的篩查對此類患者非常重要,臨床上食管疾病患者通過長期抑酸、黏膜保護、抗反流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行血清IgG4檢查,再進一步行內鏡活檢進行IgG及IgG4免疫組化染色予以確定[10-11]。但約有50%的IgG4相關疾病患者的血清IgG或IgG4正常[12],此時應多次組織活檢行IgG4染色,獲得組織學診斷的線索或證據。

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累及胃十二指腸時,常常表現為上腹疼痛,可伴有惡心、嘔吐,血管損傷后可繼發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若合并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致梗阻性黃疸時還可出現膚黃、眼黃、皮膚瘙癢。內鏡下征象以胃十二指腸潰瘍為主,形態特點呈隆起性潰瘍,底部胼胝體改變,質地較硬,周邊黏膜炎癥腫脹較輕,胃壁擴張蠕動受限,與常見的酸相關性潰瘍內鏡下表現有明顯區別。CT影像主要表現為局部胃、十二指腸壁增厚,均勻強化,黏膜層過強化、肌層纖維化,有的伴有周圍淋巴結腫大[13]。本組5例胃十二指腸受累患者以中上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疼痛的性質與普通良性潰瘍無明顯區別,也有相應的規律性及節律性,但如果在驅除誘因,并經過正規抑酸、黏膜保護、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足量足療程治療后,潰瘍仍難以愈合,需要想到IgG4相關胃十二指腸潰瘍可能,特別是鏡下符合上述形態特點,同時還合并有消化道梗阻、瘺道等并發癥,CT提示病變有纖維化征象時,應完善血清IgG4檢查及反復活檢行IgG、IgG4免疫組化染色以明確診斷。另外以黃疸為首發表現時,不能僅局限于想到胰腺及膽道疾病,還應常規完善胃鏡檢查明確有無合并上消化道損傷的可能。

關于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的治療,目前糖皮質激素是活動性患者誘導緩解的一線用藥,潑尼松30~40 mg/d幾乎所有患者均可獲得誘導緩解[14-15]。初始劑量應維持在2~4周,之后緩慢遞減,長期小劑量(2.5~5 mg/d)維持3~6個月[16],更有很多日本專家推薦維持3年。但單一激素治療復發率較高,開始治療1、2、3年后累積復發率分別為56%、76%、92%[17]。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6-巰基嘌呤、環磷酰胺、他克莫司和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可作為激素減量過程中的助減量,以及無法減量時的維持緩解的聯合治療藥物,但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聯合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也只有約30%能夠停用激素[18]。利妥昔單抗能去除B細胞,靶向抑制IgG4的表達,有效緩解病情,對激素或免疫治療抵抗者可考慮,單一治療效果也較好。我科10例患者均采用了適量激素治療,初始反應均較好,但有1例胃竇-十二指腸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并出血患者在維持激素治療5個月后自行停藥后出現消化道出血,再次激素治療緩解,這顯示了激素治療對于復發性患者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臨床上如果碰到反復吞咽困難以及難治性的食管炎、食管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例,尤其是常規抑酸、黏膜保護劑、抗反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警惕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的可能,此時應檢測血清IgG4水平。若內鏡下發現上消化道潰瘍周邊炎癥腫脹不明顯,潰瘍底部胼胝體改變,CT影像學病變部位增厚,炎癥樣強化不顯著時,則應考慮IgG4相關上消化道損傷,此時應反復活檢,并行IgG、IgG4免疫組化檢查予以確診,足量、足療程激素治療有效,臨床預后好。

猜你喜歡
球部胃竇漿細胞
床旁胃超聲評估剖宮產者圍術期胃容量的臨床價值
骨髓涂片聯合活組織檢查漿細胞數量對漿細胞骨髓瘤的診斷價值
甲狀腺髓外漿細胞瘤超聲表現1例
先天性胃竇隔膜超聲圖像特征分析
多發性骨髓瘤合并顱內漿細胞瘤的臨床及影像學特點分析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關系的研究進展
經腹胃充盈超聲造影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動力障礙的價值探討
一餓就胃痛其實也是病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腸溶膠囊、鉍劑四聯療法聯用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治療效果觀察
溫度計為何能顯示溫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