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動物模型建立及評價

2021-01-15 10:57崔立紅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年12期
關鍵詞:動物模型造模蔗糖

賀 星,劉 衛,唐 郡,朱 斌,李 超,鄭 巖,崔立紅

1.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一醫院消化內科,安徽 合肥 230031;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消化內科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其主要癥狀是反復出現的與腹痛相關的排便異常[1]。IBS的發病機制復雜多樣,胃腸動力和感覺異常是其病理生理基礎[2],其發病與腦-腸軸功能改變有關[3],是一種生物-心理-社會障礙,因此構建動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困難。IBS的分型中腹瀉型IBS(diarrhea-predominant IBS, IBS-D)最常見[4-5],相關動物模型研究也最多[6],但目前仍無法完整的復制該疾病,缺乏完美的IBS-D動物模型。本研究結合相關報道和課題組前期經驗,采用急-慢性應激結合的方法構建IBS-D大鼠模型,通過精神和軀體雙重應激改變大鼠的腸道動力和敏感性模擬IBS-D的發病,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選擇20只SPF級雌性Wistar大鼠為實驗動物[7-8],體質量(160±10)g,購自北京科宇動物養殖中心,平衡飼養3 d后用于實驗。實驗前1周使大鼠適應實驗環境,大鼠均被安置在獨立代謝籠內。實驗過程中,除非特殊干預,一直供應大鼠標準飲食及自來水,溫度控制在(22±2)℃,并保持12 h/12 h照明/黑暗節律。將20只大鼠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模型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模型組:接受急-慢應激法構建IBS-D大鼠模型,對照組:正常飼養,不接受任何干預及處理。

1.2 實驗儀器及試劑光源實時控制儀(CHNT);電熱恒溫培養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DH5000);動脈夾(北京合理科創,DMJ-1.6);水平振蕩器(金壇市城西崢嶸實驗儀器廠,SHZ-82);電子天平(METTLER、TOLEOD);大鼠固定器(北京搏貝科技有限公司,BB-500GB);自制AWR閾值檢測儀器(血壓計、導尿管、灌胃針及無菌手套);全封閉組織脫水機、組織包埋機型號、切片機、顯微鏡由我院病理科提供;10%水合氯醛(河北藍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戊二醛(北京天悅基因有限公司,200 ml);二甲苯、石蠟、Ehrish蘇木精、10%甲醛、伊紅酒精染色劑、中性樹膠等由我院病理科提供。

1.3 造模方法急-慢應激法[9]:給予Wistar大鼠以下刺激,夜間連續照明12 h,45 ℃悶熱的環境中5 min(見圖1A),禁水24 h,4 ℃寒冷的環境中3 min(見圖1B),夾尾1 min(見圖1C),水平振動(120次/min),40 min(見圖1D)和食物剝奪24 h。每周按照隨機順序給予模型組上述刺激,每連續2 d給予的刺激順序不能重復,避免大鼠能夠預知刺激的發生,連續3周,然后休息1周。再給予紙帶束縛前肩、前上肢、胸部,限制前上肢搔抓頭面部,但不限制其活動(見圖1E),束縛時間為1 h。

圖1 急-慢應激刺激圖示 A:悶熱刺激;B:冷刺激;C:夾尾應激;D:水平震蕩;E:急性束縛應激; F: 避水應激Fig 1 Acute-chronic stress A: stuffy stimulation; B: cold environment; C: tail clamp; D: level vibration; E: acute restraint stress;F: water avoidance stress

1.4 檢測指標

1.4.1 大鼠體質量:使用電子天平對兩組大鼠進行稱重并記錄數值(g)。

1.4.2 蔗糖水攝入量[10]:在模型制備前,對所有大鼠進行1%蔗糖水攝入訓練,訓練方法:連續48 h給予大鼠自由攝入1%蔗糖水,然后24 h的禁水處理,最后測量1 h內1%蔗糖水攝入量(ml)。

1.4.3 1 h排便量:采用避水應激法[11]測量大鼠排便量(見圖1F)。實驗設備由透明有機玻璃容器(45 cm×25 cm×25 cm)和固體平臺(10 cm×8 cm×8 cm)組成,平臺置于玻璃容器底部,玻璃容器中裝入室溫水,高度為距離平臺頂端1 cm,將大鼠置于平臺上,使其對水產生心理應激反應,促進大鼠排便。觀察記錄其1 h排便粒數(干便)或次數(稀便)。于實驗28~30 d連續記錄5次數值,取平均值。

1.4.4 稀便率:通過濾紙印記判斷濕便次數[9],記錄24 h內大便總次數、濕便次數,根據濕便次數及大便總次數計算稀便率。稀便率=濕便次數/大便總次數×100%。于造模后記錄模型組、對照組大鼠稀便率。

1.4.5 腸道敏感性:采用檢測大鼠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壓力閾值(mmHg)的方法檢測大鼠腸道敏感性(見圖2A)[12]。大鼠禁食12 h,不禁水。將大鼠置于固定器內,石蠟油潤滑后將氣囊插入肛門約6 cm,膠布固定防止滑脫。蘇醒后適應20 min,血壓計恒速向氣囊注氣加壓,當大鼠出現腹部肌肉收縮(AWR評分2分)(見圖2B),此時壓力為疼痛壓力閾值[13]。

圖2 AWR壓力閾值檢測方法(A)及AWR評分示意圖(B)Fig 2 Detection method of AWR pressure threshold(A) and AWR score diagram(B)

1.4.6 HE染色觀察結腸組織結構[14]:處死大鼠后,收集遠端結腸,沖洗并固定在10%甲醛。然后經連續清潔和脫水處理結腸組織,并包埋在石蠟塊中。最后將結腸組織切成薄片并進行標準HE染色。由病理科專業人員使用奧林巴斯光學顯微鏡放大40倍觀察大鼠乙狀結腸黏膜上皮的完整性,有無組織缺損、糜爛、水腫及潰瘍。

2 結果

2.1 兩組大鼠1 h排便量和濕便率比較造模后,比較兩組大鼠1 h排便量,模型組(7.14±0.84)?;虼?h明顯高于對照組(0.82±0.42)?;虼?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281,P=0.000);模型組大鼠濕便率(12.15±0.85)%明顯高于對照組(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202,P=0.000)(見表1)。

表1 兩組大鼠1 h排便量和濕便率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defecation number and wet feces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of rats

2.2 兩組大鼠造模前后疼痛壓力閾值(AWR 2分)、糖水攝入量及體質量比較造模前,模型組與對照組大鼠疼痛壓力閾值、蔗糖水攝入量及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造模后,模型組大鼠疼痛壓力閾值、蔗糖水攝入量及體質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23,P=0.000;t=7.600,P=0.000;t=9.434,P=0.000)(見表2)。

表2 兩組大鼠造模前后疼痛壓力閾值、蔗糖水攝入量及體質量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pain pressure threshold, sucrose water intake and body weight between two groups of rats before and

2.3 兩組大鼠腸道組織HE染色光鏡下結果HE染色光鏡下顯示,兩組大鼠結腸黏膜均未見明顯水腫、糜爛、潰瘍、出血,固有層內無中性粒細胞浸潤,間質無明顯水腫(見圖3)。

圖3 兩組大鼠結腸黏膜光鏡下表現(HE染色,40×) A: 對照組; B: 模型組Fig 3 Intestinal mucosal structure under light microscopy (HE staining,40×) A: control group; B: model group

3 討論

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在人體內的病理生理學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通過動物模型成功鑒定IBS癥狀改善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對于其臨床前和轉化研究十分重要[15]。目前研究常用的動物模型主要針對IBS-D,包括束縛應激模型、母嬰分離、避水應激模型、多因素精神應激模型、結直腸擴張、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post-infectious IBS,PI-IBS)動物模型、理化刺激模型及轉基因模型[16-19],均從一定程度上構建出IBS-D的內臟敏感和動力異常特征,但仍無法完整復制疾病特點。本研究采用的應激方式涵蓋睡眠、飲食、運動、感知及情緒方面,旨在通過反復中小強度的多因素刺激使大鼠通過“腦-腸軸”達到一種應激與適應相對平衡狀態,即IBS-D狀態,從而短暫模擬人類IBS-D患者病理生理。結果發現,通過28 d的慢性應激+1 d的急性應激后,所有大鼠均無死亡,模型組大鼠在排便次數、稀便率、蔗糖水攝入量、體質量、疼痛壓力閾值等方面出現IBS-D樣變化,效果明顯且安全可行。

造模完成后,課題組首先分析兩組大鼠1 h排便量和濕便率,對應IBS-D癥狀中的排便次數增加和稀便。本研究采用避水應激方法檢測1 h排便量,可以模擬IBS-D在應激時排便增多的特點,主要反映大鼠的腸道動力和敏感性;采用的濾紙印跡法可以精確反應大鼠濕便次數,濕便率升高與腸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礙有關。研究發現,模型組大鼠1 h排便量和濕便率均高于對照組,該結果提示從癥狀角度,IBS-D大鼠模型構建成功。但本研究的IBS-D大鼠濕便率并未達到IBS-D定義的25%[20],該結果考慮與本實驗采用判斷濕便的方法(濾紙印記)以及大鼠本身的生理特征有關。

其次,為了直觀地觀察大鼠腸道敏感性,本研究使用目前公認的AWR評分進行判斷[21]。觀察大鼠疼痛壓力閾值,發現IBS-D大鼠AWR 2分壓力閾值明顯低于正常大鼠,提示IBS-D大鼠腸道敏感性低于正常大鼠,從腸道敏感性角度提示大鼠造模成功。

另外,為明確模型組大鼠情緒狀態,課題組對兩組大鼠的蔗糖水攝入量進行研究。蔗糖水攝入量是判斷大鼠抑郁情緒的一種手段[9],蔗糖水攝入量降低代表大鼠快感缺失。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蔗糖水攝入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大鼠,提示模型組大鼠存在情緒障礙,體現出腦-腸軸在IBS-D發病中的作用。

本研究同時分析了大鼠的體質量動態變化,發現兩組大鼠體質量均呈升高趨勢,但受到應激刺激的大鼠體質量增長幅度較小,造模成功后體質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考慮與大鼠處于應激狀態及排便量多有關。體質量方面的差異與人類IBS患者特點有所差異,原因可能大鼠是適應應激方面與靈長類動物尚存在差距,提示動物模型還有待完善。

本研究重點對兩組大鼠顯微結構進行了觀察,結果通過40倍光鏡下觀察并未發現水腫、糜爛、潰瘍、出血以及炎性細胞浸潤,符合IBS-D腸道組織無器質性病變的特點[22],從該角度分析造模成功。

綜上所述,急-慢刺激后的大鼠在腸道癥狀、動力及感知、情緒障礙、顯微結構方面與IBS-D發病特點一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IBS-D造模方法。

猜你喜歡
動物模型造模蔗糖
高乳糖飲食疊加水平臺法脾虛證模型研究與評價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誘導的腸纖維化模型小鼠結腸中的動態表達特點
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三氯蔗糖中1,1,2-三氯乙烷含量的研究
金禾實業:具備成本及產業鏈優勢
蔗糖濃度對微型月季花誘導的影響
兔急性骨骼肌損傷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確定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評價的比較研究
以大豆油與玉米油為原料的“液體皂”的制備
類風濕關節炎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膝關節滑膜炎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