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認同視角下彼得·海斯勒作品中的中國形象話語建構

2021-01-16 11:19祁國江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海斯涪陵文化

尹 萍 祁國江

(黑河學院 a.通識教育學院;b.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話語體系具有豐富的闡釋性,因為文學不僅僅是表意符號,而且還是一種具有文化、政治和性別訴求等蘊涵的話語。因而作家采用不同寫作策略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具有再現生活﹑反思自身,以及表達訴求等功能。 彼得·海斯勒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其撰寫的紀實文學《江城》更成為美國人了解中國的必讀書目,數月位于美國暢銷書榜首?!督恰贰都坠俏摹贰秾ぢ分袊肥呛K估占o實文學三部曲,這三本書橫跨了中國的10年——從1996年至2007年,這10年正是中國快速發展時期。海斯勒以局外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客觀再現了普通中國人在推動歷史進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海斯勒的敘事話語不做宏大的分析,從社會關系的角度和具體事件出發講述中國巨變的推動者——走向城市的農民、邊學邊干的企業家、知識分子。

一、文化二元對立的枷鎖

“一切形象都源于對自我與‘他者’、本土與異域關系的自覺意識之中。事實上,形象是對一種文化現實的描述,通過這一描述塑造或贊同、宣揚該形象的個人或群體揭示出并表明了自身所處的文化、社會、意識形態空間?!盵1]海斯勒自身所屬的西方文化,讓他在初來中國四川涪陵時,不可避免地帶有身處異域文化時的困頓和惆悵。街道擁擠混亂,道路狹長崎嶇,環境嘈雜喧鬧,自然環境的不適宜到人文關懷的過度熱情讓海斯勒不知所措。海斯勒記憶猶新的是,在他們上班后不久,學校所有的人都在大門口集合參會。全校師生隆重集會,迎接從涪陵步行到延安即將返回的師生小分隊。這支小分隊是為了紀念長征60周年一系列活動的重要部分。在整個學期,為了紀念長征的重要意義,學校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但徒步1000多英里走到延安是整個紀念長征活動中最重大的一項。海斯勒頗感意外,自己的外國人身份,原本在人群中看熱鬧,竟被叫到了主席臺與市長、校領導坐在一起,更讓他感到尷尬的是其他人都是衣著整齊的正裝,而他和另外一個外教穿著都是比較隨意的大短褲。在臺上,海斯勒感到尷尬與忐忑,而長征徒步行的隊員和干部們臉上顯得極為自豪。海斯勒心中升起了政治敏感性,讓他覺得歷史從未遠離。外教亞當(與自己一起來四川涪陵當志愿者)在一次英語課上,當著全班同學夸班里的一個女生凱勒,說她的雀斑真好看,這時凱勒馬上低下頭,班級里突然變得一片沉寂。亞當突然意識到文化沖突讓他在這里犯了一個禁忌,一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反映過來后急急忙忙向同學解釋。事實證明,在中國情況完全不一樣。幸運的是,中國學生還是能換位思考的,并且也理解這位外籍教師。一個學生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有一次,在課堂上,其中一位美國教師犯忌了。不過,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他們對中國日常生活常識的了解增多,這種尷尬也是可以避免的?!盵2]21海斯勒與輔導其中文的漢語老師本來相處融洽,可一遇到中美之間的敏感話題,兩人就針鋒相對。比如,石油和籃球問題,海斯勒在這兩個問題上有著美國人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是主導者,這引起了廖老師的極大反感,兩人的關系因此一度陷入尷尬?!白鳛橐粋€外國人,要在涪陵這樣的地方生活絕非易事。那里的種種壓力令人心力交瘁——別人對我無關宏旨的關注,我極力掙扎著要弄明白一個外國人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盵2]208文化背景的不同讓海斯勒在人際交往中承受一定壓力。

二、文化認同中的接受

泰勒(Ed-ward B. Tylor)從民族學角度認為“文化或文明是一種將全社會所接受認可的知識觀點、行為信仰、藝術活動、法律和傳統習慣等融合為一體的無形體”[3]。海斯勒由最初路人對他大吼大叫甚是不愉快,不過隨著接觸的深入,他知道中國人對外國人總會有些好奇和迷戀,一旦交談起來,他們往往比一般人對我要好得多。這讓海斯勒放松了很多,不再充滿敵意和心存芥蒂,這也與海斯勒不斷培養的耐心和信任有關。海斯勒在中國生活的10年間將四川涪陵稱為自己在中國的第一故鄉,在這里他與涪陵師專附近的面館老板黃小強一家相處得比較親密。黃小強一家人靠著吃苦耐勞、敢闖敢拼、勤勞果敢的特質為家里賺取了一套五居室的房子,以中國的標準來看,這絕對算是一個大房子。面館既有學生和江東居民的惠顧,也獲得了他們的尊重。黃家人的慷慨、善良更贏得了海斯勒的尊重。無論前方的道路是鮮花還是荊棘,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幸福的腳步,盡管他們的世界很小,但他們精心呵護。中國人有個特點,人們每時每刻都在談論錢,但海斯勒不覺得中國百姓有多貪婪,他在涪陵認識的所有中國人都極其豪爽真誠。如果我跟某個人一起吃飯,付錢的總是對方。事情總是這個樣子,而我總是對此無可奈何。這與西方的利己主義完全不同,中華傳統文化講求人應該達到“仁”的完美境界,以及社會活動應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的最高層次。這些人生最高原則或者道德標準同時又與中華文化的社會“和諧”觀完全吻合。這種為人處世的最高理想與西方文化以個人自我為中心的道德觀相比,便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利他/她”“利社會”的集體主義、當代社會所需要的特性和本質。北京懷柔的三岔村是海斯勒在中國的第二故鄉,在這里他與魏子淇一家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在魏子淇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全村人對他的疑慮徹底打消了。海斯勒第一次真正地牽扯進了當地村民們的生活,他的做法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困難時,親人、朋友的關心和付出,村民們的慷慨解囊溫暖了彼此的內心。

三、文化認同中的贊賞

海斯勒對中國的歷史古跡充滿向往,在其很小的時候,翻開中國地圖,“心里就會默念,沿著這道城墻,穿越整個國家,多么神奇??!”[4]4作為美中友好志愿者的海斯勒,一有時間就穿行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在涪陵教學的第一年暑假,他乘車到中國的革命圣地陜北一帶去旅行,他對一段在一片沙漠中間蜿蜒穿過的長城頗感興趣。這段距離陜西省榆林市中心八九十公里遠的明代要塞,在沙漠里往東西兩個方向延伸。往西一直延伸到甘肅北部大山深處的嘉峪關。往東,一道道廢墟延伸到了黃海之濱的山海關。這兩個關隘之間的距離長達2400公里,而榆林正好是中間點。萬里長城早已超越了其當初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現在不僅僅意味著偉大,已經變成新興的開放中國的主要盛景,幾乎每位外國政要、每位游客都會到北京附近的長城參觀游覽。與其說長城是一道城墻,還不如說是一座橋梁,其讓外來者僅憑一道壯麗的景觀就領路到了中國的無尚榮耀。幾年后,海斯勒在有文物古跡的村子里停留時,總會問有沒有人了解當地的歷史,他獨自一人駕車沿長城遺跡在西部旅游時,到達山西北部的一個叫寧魯堡的小村時,河谷中綠油油的禾苗,黑黢黢的灌溉水管透著生機,有一種簡單而質樸的美感。在古代,漢人為了防御游牧部落的侵襲,修起了一道道城墻,最早的防御工事修筑于公元前656年。此后兩千多年的時間里,許多朝代都修筑了類似的防御工事,其中有兩個朝代,尤以修建長城聞名。長城的壯觀,再次讓海斯勒發出這樣的感嘆,“車窗外,長城依舊,氣勢雄偉。我越往前走,這樣的建筑就越震撼著我,既因為它們的美麗,也因為它們的堅守?!盵4]106海斯勒從東到西,從北到南的縱貫駕車旅行中,領略到東部攝人心魄的景色與令人迷惑的產品;西部層巒疊嶂中的煙波浩淼;北部廣袤無垠,人煙稀少,南部小橋流水,碧波蕩漾,走在發展的最前沿。沿途風光讓海斯勒心曠神怡,贊嘆不已。在人文關懷上,海斯勒也越發喜歡中國人的處事方式,由最初與教其中文廖老師之間的爭執,隨著接觸的深入,他開始喜歡上并十分贊賞廖老師的言行。廖老師在學習上對海斯勒要求比較嚴苛,在生活上給予海斯勒無私的關懷,當海斯勒進步時,總是先與廖老師分享,這種十分正式的師生關系讓海斯勒感覺十分自在。廖老師有很強的自尊心,她的這種自尊、自愛、自強成功地傳遞到了海斯勒身上。

四、結語

海斯勒成功突破了中國及中國人形象在西方文學作品話語建構中的刻板印象,使其呈現出新的姿態。海斯勒非虛構性的文學創作描述了當下中國現實,通過接觸其身邊的人,以感受周圍的環境為切入點,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正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征程闊步前進。

猜你喜歡
海斯涪陵文化
有機氟工業(2022年3期)2022-09-30
涪陵榨菜
有機氟工業(2022年2期)2022-09-09
涪陵:工業大區打開綠色新場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潤的容顏
賈哈娜·海斯:激勵“處于危險”的學生改變人生
總覺得別人的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