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1-01-16 16:29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環境

潘 平

(沈陽音樂學院,沈陽 110818)

引言

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網絡環境、信息技術。網絡環境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積極與消極的影響,還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挑戰。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需要積極尋找改革和創新的方法,提高對學生心理意識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發揮網絡環境的優勢,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

一、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

(一)積極方面

網絡環境對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深遠影響。目前,網絡環境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確了方向、發展目標,還進一步優化了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內容,突破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這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變得更為及時、廣泛。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掌握學生需要解決的實際心理問題,通過網絡的形式幫助學生疏導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目前,網絡環境也能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教師通過挖掘網絡化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和信息內容等形式,引導學生對心理健康有正確的認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網絡環境還具有虛擬、多元化等特點,部分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問題難以啟齒、刻意逃避。而且在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愿意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表達出來,進而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通過網絡環境,能夠對學生的咨詢起到隱私保護、隱藏的作用,這能讓部分學生更愿意袒露自己的心聲、接受心理咨詢。從而切實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不斷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網絡平臺對于學生的心理引導和教育作用。

(二)消極方面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網絡環境具有豐富多彩、多元化的特點。學生對于在網絡環境中學習和發展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同時也造成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在網絡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上網絡信息具有自由性、共享性等特點,也使得一些負面信息和情緒不斷充斥于網絡,這給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觀念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錯誤的認知觀念。目前,大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很難產生共鳴,其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網絡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引導下,學生對于學校所傳遞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產生懷疑態度,不能更好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當前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學生也習慣通過文字、圖片、影像等電子方式進行交往和溝通,這也讓學生面對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變得更少,從而產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感性聯系、直接情感體驗的問題。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溝通,也讓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表達能力、共情能力受到影響,最終造成學生出現不利于自己生活和學習的心理問題。另外,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認為網絡中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而且網絡也可以滿足學生對自我的幻想,進而出現厭惡現實生活、厭惡現實自己的情況,長期排斥人際關系,不利于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還會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二、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受到課堂、指定地點、時間咨詢、講座等因素的影響,通過網絡化的方式能夠讓網絡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變得更為廣泛,推動教育渠道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可以采用線下線上共同教育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自我問題的正確認知,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隨時隨地的線上溝通、交流等。還能結合自己的需求任意觀看教師的網絡課程,提高學生在網絡環境中的學習效率。目前,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選擇心理健康測試和輔導內容,通過與教師之間信息溝通和交流等形式,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理開展。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網絡咨詢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育內容,讓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用性更強,突出其教學的效果。當前,基于網絡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以傳統教學模式和圖書閱讀的方式為主。教師可以運用網絡資源的共享性、信息資源的傳播性等特征,加快學生知識獲取的速度,拓展知識面。同時,還能為學生整合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不斷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資源保障和基礎。

三、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心理面臨的問題

(一)缺失道德觀念

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以通過網絡命名的方式參與網絡互動和交流活動。網絡匿名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更敢于用網絡交流,還會使學生的學習和交流范圍更加廣泛。但是網絡環境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利影響,許多學生缺乏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觀念。部分學生通過網絡評論的方式,占據道德制高點肆意發布不良的語言,這給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朋友甚少、處事唯唯諾諾,但是卻喜歡通過網絡以高高在上的語調參與到別人的生活當中,對于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從而來滿足自身的優越感,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態心理。另外,部分大學生在參與網絡活動時,認為匿名是胡作非為的保護傘,在網絡評價中丟失了做人最基本的素質和道德。這樣不僅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阻礙,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危害他人、影響他人生活的不良行為。部分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缺失道德觀念,不能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培養等工作產生共鳴,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和良好公德。

(二)存在補償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可以將補償心理當作一種心理適應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問題。學生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對自己的樣貌、能力、家境與他人之間形成對比,如果哪一方面出現弱勢,則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出現心理上的壓力或者自卑感。部分學生為了轉移這種情緒,會通過網絡交流和評論的方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試圖尋找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和補償。網絡環境下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過度沉迷其中不僅會讓學生失去自我、喪失生活的動力,還會影響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部分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存在一種補償心理,喜歡通過評論他人、譴責他人的形式來滿足自身的優越感和滿足感,這種方式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識和品格。如果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學習中存在補償心理,就很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對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加強學生補償心理引導是重要的,加深學生對個人能力和自我學習的正確認知,避免過多地否定自己、否定他人,提升自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價值能力,推動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三)具有盲目從眾心理

目前在網絡環境背景下,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典型的盲目從眾心理。部分學生為圖好玩、博眼球,通過網絡發布一些不實消息,更會無意識地輕易相信別人的話,從而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在網絡傳播范圍廣和見效快的環境中,一個錯誤信息可能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飛速傳播效果,進而在網絡空間中散布一些不實的謠言和評論。大學生會通過自我的盲目從眾心理繼續散播虛假信息,加上一些大學生缺乏錯誤信息辨別和識別能力,從而不具有理智的判斷、科學的信息識別能力,不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過于盲目從眾,也很難引領更好的網絡環境和生活,降低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學習和生活效果。此外,一些學生的盲目從眾心理還體現在跟風、趕潮流等方面,喜歡接受網絡中的新鮮事物,甚至還會相信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虛無主義等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帶來不利影響,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人格上的問題。

四、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建設

一方面,積極優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空間和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和平臺的建設力度,不斷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一面展現給學生,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時,積極挖掘網絡教學環境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的因素,通過豐富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加強學生共性、個性能力培養等形式,突出網絡化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征。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環境,引導學生將自己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表達出來,或者采用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定期分享給學生的形式,引導學生強化自己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養。結合網絡平臺加強學生思政觀念、道德習慣、自我約束感的培育,要求學生正確抵御不良網絡信息,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識[1]。

(二)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

素質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構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堅持。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采用動態化的、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和方法的改革。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打造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咨詢的網絡空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的優勢,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咨詢的及時性以及問題引導的合理性。其次,明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特點,建立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學資源的網站。要求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進行自主閱讀、測試、查詢等,有效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網絡環境下,可以創設心理健康知識的論壇,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將網絡環境中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分享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學習中取得良好效果。最后,所構建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還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共同分析教學案例、教學問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心理咨詢和學習的空間范圍,促使學生在網絡空間和環境內了解更多與規范自身行為和形成良好心理意識相關的知識[2]。

(三)完善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管理體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完善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管理體系,可以提升學生管理和心理問題干預的效果。在網絡空間中,教師可以結合開放性、虛擬性、便利性的網絡環境特點,加強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管理體系的創新[3]。教師可以結合時代發展背景和基本特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生心理問題咨詢之間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全面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在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設備,營造具有課堂教學表現力、感染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和思想熏陶,加深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許多大學生在網絡學習和生活中都對社會熱點問題、話題感興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可以結合這些熱點問題和話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意識和能力,為學生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干預。這樣也能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理開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制度

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制度,可以為網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礎和保障。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制度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突破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從學生認知、興趣愛好、關注點等方面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制度,以及調節教學內容。學校也可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結合相關保障制度,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加大學生心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力度,這樣也能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拓展空間。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滲透到校園的多個方面,比如在校園管理制度、教學保障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可以結合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工作,不斷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標語、條幅、制度內容融入到學校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中,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內容等,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這對打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也能產生深遠的影響,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與校園文化環境之間的有機融合。

結束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建設,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需要積極挖掘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建設,能夠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與網絡教學有機結合。還要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干預管理體系,制定保障制度,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心理環境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心理感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