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課堂有效增強學生中國文化認同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

2021-01-16 16:29武金鎖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英語課堂語言課堂

王 艷,張 帥,武金鎖

(1.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 150080;2.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 100089)

引言

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逼渲信囵B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當今國際大環境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高校外語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增強學生的中華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感,而中國文化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失語現象不利于文化生態教學,不利于學習者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在今天錯綜復雜的國際文化生態環境中,對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顯得極為必要和重要。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將中國文化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情境,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的批判和辯證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體會中國文化的精深與博大中,提升學生的中國文化主體認同感。

一、理論基礎

作為社會文化理論(social culture theory, Vygotsky, 1978)的一個分支,生態給養理論視域下的語言學習研究關注人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強調學習環境創建的重要性,即學習是學習者與社會協商和互動的結果,需要社會環境的參與[1]。語言學習所在的微觀課堂環境、宏觀教育教學環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環境對個體學習有著深刻影響,尤其是社會文化環境更是起著不可或缺的調節作用[2]。Vygotsky(1978)將社會文化視為人類高級思維活動發展的決定因素,所以人類思維的發展是與社會互動和受到社會調節的結果,由社會活動(activities)、社會理念(concept)和文化產物(artifacts)組成[3]。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其學習發展過程就是學習者參與具有語言、歷史背景和文化活動的結果,比如與同伴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學校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等[4]??梢?,社會文化理論框架下的生態體系理論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二、大學英語課堂有效增強中國文化認同機制的必要性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一方面是目標語文化和語言知識的掌握和習得,另一方面外語學習更承擔著傳播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這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外語教學中培養廣大學生的中國文化主體意識已經刻不容緩。而中國文化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失語現象破壞了文化生態教學,妨礙了學習者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和培養[5]。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高校所有課程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是每一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中國文化內容,培養學生的批判和辯證思維能力;在引導學生體會中國文化中的精深與博大中,提升學生的中國文化主體認同感。

三、大學英語課堂有效增強中國文化認同機制的實施路徑研究

本文采用社會文化理論框架下的追源方法(genetic method),在2020年9月大一新生中隨機選擇兩個班級,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將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的實驗教學,并通過問卷、訪談和反思日志、學習報告等形式收集數據。教學環節將通過基于慕課平臺的翻轉學習實施中國文化導入。本文選用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的《中國文化概況》這門課程。此課程分為12個章節,涵蓋中國文化歷史12個方面,如中國古代哲學、中國文學、中國飲食、中國傳統節日及中國科技等方面。學生通過此課程的系統學習,將對中國文化的演變和發展有進一步了解,全面掌握基本的中國文化術語,并在全英語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如何用英語表達介紹中國文化,從而實現學習外語的同時增強大學生中國文化認同意識的教學目標。此共享課程平臺有利于進行翻轉教學。本文所采用的翻轉教學模式將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學生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地增加了課堂容量和信息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度[6]。根據慕課內容和學生個人喜好,收集各自展覽素材,并向師生進行詳細的介紹。小組的劃分以學生的共同興趣為基礎,如對古代思想和文學感興趣的同學為一組。同時兼顧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偏好,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熱情。每個小組課堂展示時間為10—15分鐘。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活動,期末以問卷、反思日志和學習報告等形式來收集數據,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本文主要集中討論大學英語課內外中國文化生態環境的構建如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認同感。

四、構建課內外中國文化生態環境有利于增強大學生中國文化認同感

利用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中國文化概況》這門課程,實施翻轉教學模式,課前學生按教學任務完成相應單元的自主學習,并被要求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相關背景知識,根據個人興趣點和偏好,寫出學習報告,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以小組形式進行匯報??梢?,課堂內外,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保證了課堂內外中國文化的導入和導出,實現了中國文化生態環境的有效構建,保證了在大學英語課堂增強學生中國文化認同機制的有效實施[7]。

(一)學生有機會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客觀評價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文學作品

有多名學生的學習報告涉及中國古代哲學家和他們的思想,特別是孔子的生平及其作品《論語》的影響力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甚至有學生將孔子和他同時代的西方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進行了比較。慕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他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在報告中寫道,孔子與蘇格拉作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很少有人像他們那樣,能夠對東西方文明產生深遠影響。通過比較學生認識到,孔子的哲學思想在今天對當代大學生在治學和做人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同學選擇古代軍事學家孫武進行介紹,并著重分析了他的做品《孫子兵法》在當今軍事和商業企業管理方面的影響,特別提到《孫子兵法》不但是中國兵家的經典,也被全世界視作是智慧寶庫,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40余種語言翻譯出版《孫子兵法》。同時,引用名人的評價來佐證《孫子兵法》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力。

“《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薄毡舅上码娖鲃撌既怂上滦抑?。

此外,還有學生把目光聚焦在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上,特別是唐宋時期的詩詞。比如有學生把蘇軾的生平及其作品展示給大家共同欣賞,在學習報告中指出,東坡先生是一個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是一個真正有“人性”的人。他對生活是充滿愛的,在遭遇人生挫折的時候,他總能找到黑暗中的美好一面,并樂在其中,正是因為這種生活態度,所以他的才學甚高,他的詩詞文章寫得非常流暢、自然,一首定風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Turning my head, I see the dreary beaten track.

Let me go back!

Impervious to wind, rain or shine, I’ll have my will.

道出他坦蕩豁達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人的學習楷模。

(二)學生有機會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重新認識中國科學工作者對世界人類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屠呦呦、袁隆平、錢學森、鄧稼先等我國優秀的科學家都成為學生學習報告中的焦點,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和他們的精神成為學生們努力治學的驅動力。有學生在報告中指出,作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將中醫中藥推向了世界,她將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屠呦呦用諾貝爾醫學獎粉碎了他們對中醫中藥的攻擊,奠定了中醫中藥在世界醫學領域的地位。為了檢驗藥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親自口服藥物,嘗試藥物在自己身上的反應,以保證藥物的萬無一失。屠呦呦與青蒿素之間的故事,體現了科學家們嚴謹治學的態度和以國家為重的奉獻精神。學生們紛紛在報告中表態,自己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都會將屠呦呦的奉獻精神作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精神引領。也有同學在學習報告中坦言錢學森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每一名大學生學習,并立下誓言要向錢老那樣報效祖國,并介紹了錢學森的愛國主義故事。錢學森在美國的20年中,在航空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為著名的火箭專家。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他毅然決定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但是美國方面百般阻撓。美國海軍次長還惡狠狠地說:“我寧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他明白的太多了,一個人可頂五個師的兵力!”但所有這些威脅和困難都沒有阻擋這位愛國科學家報效祖國的決心。他于1955年終于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奉獻出畢生的精力。學生在課堂展示環節甚至激動落淚,其他同學也備受感動,可以說在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們進行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

(三)學生有機會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重新來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和民俗

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背后的歷史故事并不了解,但通過《中國文化概況》慕課的學習,在學習歷史的同時,還掌握了相應的英語對應術語和表達方式。比如,有學生介紹了茶的起源和發展,在介紹過程中,特別強調這種語言學習方式提升了自己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sip這個詞在飲茶、飲酒方面的運用就很恰當,同時還擴大了與茶文化相關的語塊,如茶具(tea set)、茶屋(tea house)等。還有學生介紹了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的由來、中秋節(Mid-autumn)的習俗、春節(Spring Festival)的傳統。在這個學習展示過程中,學生逐漸有意識地注重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語言與文化的交融讓每一名學生體會到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出去是一件激勵人心,讓人感到無比自豪的事情。

(四)學生有機會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重新認知中國傳統醫學

有些學生對中國傳統醫學特別感興趣,比如針灸(acupuncture);還有學生對華佗的醫術和其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貢獻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報告展示中對華佗進行了詳細介紹和評價。華佗是三國時期的著名醫學家。華佗一生都致力于鉆研醫術。華佗經過數十年的實踐醫療,被譽為“神醫”和“外科鼻祖”。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學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用地道的英語把華佗的故事介紹給大家,在學生課堂英文展示中,英文的表達很貼切、恰當:When Hua Tuo was young, he was stimulated to pursue a career in medicine after seeing so many people die of epidemics, famines, and injuries from wars. Hua Tuo has been called the “miracle working doctor” (also translated as divine physician) because of his emphasis on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acupuncture points or small number of herbs in a prescription to attain good results.在這段英語表達中,學生準確運用了短語:pursue one’s career,in relation to,attain good results,以及與醫學相關的詞匯: epidemic傳染??;divine physician 神醫; herb草藥等等。此外,一名來自武漢的學生把鐘南山稱為“民族英雄”(national hero)。該學生寫道:鐘老用他的學識和勇氣拯救了中華民族,讓這場疫情沒有在中華大地造成嚴重的后果(He saved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with his knowledge and courage)。在做完課堂展示時該學生已淚流滿面,可以說每一個主題展示都是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不斷提升,中國文化認同感逐漸增強。

結束語

無論在反思日志中,還是在問卷調查中學生都表達出通過這一學期的中國文化概要慕課學習,每一名學生都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感到自豪。在全英式中國文化概要慕課的學習中,不斷激發自己去探究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不僅自身的中國文化認同感得到了極大增強,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與此同時,學生還表達出對將中國文化融入到高校外語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歡迎,認為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學習中國文化,并通過翻轉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語言輸出的機會,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升??梢?,在高校外語教學中構建課堂內外中國文化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中國文化認同機制,不僅重視文化在課程中的應用,更注重了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這必將成為我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情懷,高校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 既體現了文化的過去與現在相互連接、一脈相傳的本質,也體現了文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著重探討高校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如何激發其語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其學習者身份的構建與轉變。

猜你喜歡
英語課堂語言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讓快樂回歸英語課堂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