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雅兼備與文化認同
——平地瑤《富川婚俗詩》研究之二

2021-01-17 09:31劉永紅
賀州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富川婚俗民間文學

劉永紅

(賀州學院 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廣西 賀州 542899)

《富川婚俗詩》是一部在民間婚禮中使用的婚儀寫本,主要流行在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的“東五源”地區①。這部主要記載平地瑤婚禮儀式的寫本是目前筆者所見的最古老的瑤族民間婚禮儀式文,形成于清代,現收藏于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此部婚禮儀式手抄本約7 千余字,內容包括了當地十幾個婚禮儀式中使用的各種詞文?!陡淮ɑ樗自姟芬虮4娌簧?,前文和后文都有少部分軼失,但文本基本保持完整,所記載的儀式內容也基本完整?;樗變x式文歷史較為久遠,具有文學屬性、生活屬性和儀式屬性,《婚俗詩》具有極強的文學性特征,但其功能是民俗生活中一種重要的婚俗儀式文本和通俗日用類書書儀。

一、民間文學的屬性

婚俗詩是民間婚禮中使用的儀式文,它的功能是幫助人們順利完成整個婚禮儀式?;樗自娨彩敲耖g文學中的一類,是婚禮這一民俗生活的詩意化呈現,其民俗文化的本質決定了婚俗詩的民間性。如果不論婚俗詩的功能,從文本形態來分析,婚俗詩是民間文學的創作,在婚俗詩中體現了民間文學的集體性、口頭性、傳承性和穩定性等特征。

首先,婚俗詩是一個地區或民族的集體創作。盡管在婚俗詩中,融入了地方“精英文化”即文人的一些創作成果,但整體上婚俗詩是集體創作、集體傳承的?;樗自娭腥谌肓舜罅康拿耖g文學體裁如民歌、贊詞、吉語、咒語、祝福語、俗語等內容。這些內容是地域化的、民族化的集體精神財富。它們并不屬于某一個人,而是屬于平地瑤群眾。在久遠的歷史發展中,一個民族創造的精神財富,被濃縮到婚俗詩這一民間儀式文本中,成為當地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婚俗詩是一個口頭創作、口耳相傳的民間文學作品。最初的婚俗儀式文都來自口頭,這些儀式文或多或少地受到文人創作的影響,但是在民俗生活中的婚禮中,婚俗詩是口頭唱誦出來的,即使有記載婚俗詩的文本存在,但這些文本還是要回溯到婚禮儀式中,并以口頭的形式或吟誦或歌唱出來?;樗自姷奈谋静煌谧骷覄撟鞯奈膶W文本,其功能并不是在案頭閱讀、欣賞,而是口頭表演、口頭呈現。盡管有文字記載的書面文本,但婚俗詩的傳承并不主要依賴于文本,而是通過主持婚禮的司禮者一代代口頭傳承,對于婚俗詩,一個優秀的婚禮主持者大多爛熟于心,都能脫口而出。很難想象,一個婚禮主持者會在婚禮現場,手中拿著一本婚禮儀式書的書面文本,照本宣科地朗誦出來?;槎Y儀式文本只是婚禮主持者輔助其精確記憶的手段而已。因此,富川婚俗詩是婚禮口頭儀式文本的書面載體。

再次,婚俗儀式文具有傳承性的特點。這個文本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形式,都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富川婚俗詩記載了明清以來民間婚禮儀式文,這一儀式文雖然與當代富川瑤族地區有些婚俗不完全一樣,但其中一些核心婚俗仍然被保留下來。

最后,婚俗詩有穩定性的特征。一個地區或一個民族的婚俗,都有一個核心的儀式結構,其中一些儀式可能會在文化變遷中轉型、消失,但其核心的儀式有較強的穩定性。例如,“撒帳”儀式,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唐代很是普遍,直到現在的婚俗中還能經常見得到。民間文學以口頭文學為主,創作中以即興創作為主,但口頭性的特征有一個弊端,即很容易時過境遷,不易保存。當文字作為記錄信息的工具出現以后,書面文本可以克服這一缺陷。

婚俗詩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是婚禮的儀式文,也是民眾喜愛的喜歌。對于喜歌的整理與研究,也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中最早的內容之一。喜歌的搜集與整理最早由北京大學《歌謠周刊》發起?!陡柚{》自第五十六號(1924 年5 月25 日)始,連續推出四期“婚姻專號”,在較為系統地介紹全國各地婚俗的同時,也賦予與婚慶儀式密不可分的喜歌以全新的學術意義。此一時期的喜歌整理與研究,其價值有三:一是引起人們對作為儀式歌的婚嫁喜歌的重視;二是以實錄的形式,保存了相當珍貴的喜歌資料;三是對喜歌所反映的極為豐富的民俗事象,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討論。其缺點是有欠系統、深入、全面,沒有對喜歌的源流進行細致地梳理,沒有結合傳統禮制對喜歌的功用進行深度解讀,沒有在傳統文化心理等層面,對喜歌進行全方位地觀照。1949年以后(主要是近30 年),各地陸續啟動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搜集、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原生態喜歌,一些區域性的哭嫁歌專集、婚俗與婚禮儀式歌著作(主要是少數民族地區)相繼問世。

二、清新自然

婚禮儀式文或喜歌的民間文學特性,體現了這一文學體裁語言清新活潑、自然純樸的特點?;樗變x式文本中常用民間雙關、重疊、諧音等修辭手法,內容也具有民間生活的特點。如在形容祝福美好婚姻的時候,詩文中這樣說:

好男好女好風光,好女今宵配好郎,

好日好時好生子,好親好養好鴛鴦。

這四句詩中,連用了11 個“好”字,來形容新人幸福美滿的愛情與婚姻。在文人作品中,一般忌諱重復性表達,但民間創作中,重復的巧妙運用,強烈地表達了對新人的贊美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在婚俗詩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民歌,如《茶詩曲》八首,拜謝親人的七言,民間生活中常見的贊詞、吉語、咒語(表達祝福)等民間文學體裁。其中有些內容看起來似乎是讀書人的作品,實際上是民間常見的口語表達,特別是在一些七言詩中,例如新人拜謝親人的詩句:

拜父母:父母生成恩愛深,感蒙撫養得成人。從今已遂成家室,拜謝雙親父母恩。

拜姐夫:拜謝姐夫恩義深,外弟今日結成婚。請來當堂禮拜謝,多謝姐夫勞了神。

拜舅爺:舅爺恩情似海深,外甥今日得成人。今日成婚當拜謝,飲水思源謝舅恩。

這些內容是民間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吉語,在民間口頭流傳,成為一種表達程式,與文人創作的作品相比較,大多運用了生活語言,雖不像文人作品那樣辭藻華麗,但清新雅致,與文人作品相比也不相上下。

三、雅俗共賞

一般情況下,民間的語言是渾厚天成、不事雕琢的,但民間語言也并非完全追求拙樸而擯棄文采。尤其是婚禮司儀在表演時,在盡可能讓觀眾聽得懂的前提下,也在推敲詞句,也在追求語言的優美。不可否認,民間的婚禮儀式歌中不乏古典雅致的詞句,其文學化的語言是“民間本天成”,還是“精心細雕之”呢?答案應該是明確的,婚禮儀式歌中那些修辭性很強的語言很大一部分是得之于文人的文人作品。

在文人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被“深加工”和“重修葺”的婚禮儀式歌,明傳奇《玉鏡臺記》第八出《成婚》中的拜堂歌即如此。歌曰:

竊以窈窕佳人,委實蘭芳之秀。象賢庶士,乃為席上之珍。邇者神相其成,天作之合。一雙兩好,綢繆宜合于瑟琴;二姓百年,燕婉喜諧乎伉儷。噦噦兮桐岡之風,關關焉河上之鳩。于以采藻,于以采蘋,克謹蒸嘗之薦。載弄之璋,載弄之瓦,早膺莞簟之祥。伏愿姑嫜交慶,家室攸宜。螽斯秩秩,麟趾振振。

在《富川瑤族婚俗詩》中,也有拜堂儀式文:

伏以,禮重婚姻,道說人倫之大義,結成佳偶,首言廟見之當儀。謹運真香,虔誠啟請,本音堂上□□□氏門中,歷代先親男女,老幼伯叔姑嬸,一派宗親等眾,滿堂香火,眾位高真,有酒在壺,開壺酌獻,今有堂下嗣孫□□伏為□男□□媒禮娶□□□女為妻,及今合巹新郎轉新婦齊參拜。一拜喜,喜成雙,顯來堂上配鴛鴦;二拜鳳,鳳求凰,香火祖宗降真祥;三拜貴,貴非常,上天產生狀元郎;四拜壽,壽無疆,齊眉天地一般長。恭拜已畢,禮亦周隆,恭賀新人夫婦,齊眉百年偕老,螽斯蟄蟄,瓜瓞綿綿,早生貴子,連中三元。

這兩段拜堂儀式文辭藻華麗,形式整飭,滿紙化用《詩經》語意,華章儷語,典雅精致。優美的語言,恰切的蘊意,非飽學之士而不能為。雖為婚禮儀式歌,但在精雕細刻中充滿著文人氣,這在“稍遜風騷”的民間婚禮儀式歌中是很難見到的,明顯有文人作品的特征。文人對婚禮儀式歌的加工潤飾無須贅言,文人作品中的婚禮儀式歌對民間婚禮儀式歌的啟發和影響肯定存在,而且意義非凡。當初婚禮儀式歌在被文人納入其作品時,不存在原封不動地照搬,其間或多或少地經過了整理和加工。經文人潤飾后的婚禮儀式歌如同一位穿戴一新的村姑,由蓬首素面而容光煥發,由此也贏得了民間歌者的青睞,他們爭相借此來為“略輸文采”的民間婚禮儀式歌增色。

文人作品中的有些婚禮儀式歌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素養,信手拈來古人詩句連綴成篇,構成一首渾然天成的婚禮儀式歌。在富川瑤族不少婚禮儀式歌中,亦有很多“雅化”的內容。這些內容很少出自民間歌手,而是他們從文人作品中“拿來”的結果。

民間創作的婚禮儀式歌如同一塊未加琢磨的“毛石”,雖為美玉,可“才美不外見”,但它們卻成了一些慧眼識珠的文人爭相采納的素材。進入到文人作品中的民間婚禮儀式歌,經文人的精心打磨和纖毫描繪后,由拙璞變為剔透玲瓏,一旦它們回歸民間,無疑又成了歌者們的至寶。文人作品采納民間婚禮儀式歌為素材,民間婚禮儀式歌亦吸收文人作品中的婚禮儀式歌而自用,就在這種雙向交流互動中,婚禮儀式歌在一定程度上由樸實無華轉變為富有文采。這種轉變意味著婚禮儀式歌內容的雅化,這也是婚禮儀式歌變遷演進中的一個主要特征。

當然,因為婚禮儀式歌是婚禮民俗中運用的儀式文,盡管有“雅化”的傾向,但整體上仍以民間文化清新自然的面貌為主。毋庸置疑,婚禮歌的初創者是生活在民間的廣大民眾,與其他民間歌謠一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槎Y歌在流傳擴布的過程中,經歷了一代代人的加工潤飾,甚至是再創作。在民間沿承中漸成氣候、日趨成熟的婚禮歌,其日益提升的影響力引起了文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少文人將之作為一種素材運用于自己的相關作品中。而這些經作家生花妙筆修飾過的婚禮歌又反過來影響著民間創作,民間的婚禮歌在不斷汲取其中營養的過程中體式更趨完臻,內容愈發綺麗。

翻開中國文學的長卷,不同時期的文人作品中總能找到民間婚禮歌的精彩篇章。尤其是唐以后的文人作品里,婚禮歌在各種樣式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如《全唐詩》中的催妝、卻扇諸詩,司空圖的《障車文》,宋元明清話本、擬話本、戲曲、小說中的撒帳歌、拜堂歌等。不同文學樣式中的這些星羅棋布的婚禮歌,雖是零星點綴,卻明顯帶有“草根文學”的特征,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1]36。

元雜劇《山神廟裴度還帶》(第四折)中,狀元裴度與參知政事韓延干之女韓瓊英成婚時,山人撒帳時云:

好撒東方甲乙木,養的孩兒不要哭。狀元緊把香腮揾,咬住新人一口肉。又撒西方庚辛金,養的孩兒會賣針。狀元緊把新人守,兩個一夜胸脯不離心。再撒南方丙丁火,養的孩兒恰似我。狀元走入房中去,趕的新人沒處躲。后撒北方壬癸水,養的孩兒會調鬼。狀元若到紅羅帳,扯住新人一條腿。再撒中央戊己土,養的孩兒會擂鼓。一口咬住上下唇,兩手便把胸前握[2]38。

這首撒帳歌語言淺近平實,風格樸野粗獷,與民間撒帳歌如出一轍。加之形式上遵循“以東、南、西、北、上、中、下為開頭,后面跟上兩至三句歌詞的范型,關漢卿筆下的這首撒帳歌幾乎搬運了當時民間現成的撒帳內容[3]5。

再如著名的“臨川四夢”之一的《紫釵記》中有一首拜天地歌,也飄散著民間的草根味:

拜天地。天地交通泰,水火倒既濟。今年生個小蒙童,明年生個大歸妹。拜老夫人。拜謝金王母,領取碧霞君。今年封內子,明年長外孫。夫妻交拜。今日成雙后,富貴天然偶。一個附鳳攀龍,一個祝雞養狗[4]51。

以上元雜劇和明傳奇中的撒帳歌,比《富川瑤族婚禮詩文·撒帳》更為民間化:

伏以,交杯已畢,結鏡周完,申撒帳之儀。一撒帳,榮華富貴,再撒帳,金玉滿堂,撒帳東,喜蔥蔥(沖沖),紅羅帳下舞春風。撒帳南,喜洋洋,榮華富貴萬年長。撒帳西,鴛鴦禮,芙蓉如面柳如眉。撒帳北,鼓琴瑟,閉月羞花傾國色。

《紫釵記》中的這一《天地歌》,雖是“臨川四夢”中的作品,但其民間特征要比富川婚俗詩更為濃厚。這首明代傳奇作品中的拜天地歌,其拜堂序次、祝福內容以及調侃話語完全脫胎于民間的拜堂歌。精英文學中的這些草根內容,是婚禮歌成為作家文學素材的主要見證,更是文學源于生活的生動說明。

在富川婚禮詩文中,有大量的五言詩、七言詩和《西江月》《鷓鴣天》等詞牌,無疑是來自于文人的作品,蘊含著濃厚的文人氣息與中國古典文學的美感。在拜堂儀式文中的四句“青鸞對舞千秋合,彩鳳和鳴百世昌。彩筆喜題紅葉句,華堂欣讀采蘋章?!痹凇队仲澬聥D一吉言》“花生玉燭照新房,天賜新人享吉祥。良夜熊羆來葉兆,詩歌麟趾頌三章?!痹娢膶φ坦ふ?,辭藻華美,意境渾然天成,并大量用典,寓意吉祥。民間歌手無疑不具備這樣的創作能力。

婚禮詩文中的一些詞牌,也和七言詩句一樣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文學性與藝術性。如下面一首《西江月》:“向曉雀屏報喜,今宵花燭筵開,嫦娥謫降廣寒來。還了人間夙緣,此是前緣配定,這般天似安排,雙雙搖手上瑤臺,夫唱婦隨隨相愛?!庇捎谶@些詞牌的格律與句式對于民間婚禮司儀來說非常陌生,所以在斷句時常出現一些錯誤,民間抄本中常將詞牌格律弄錯,原來固定的長短句格式也弄錯了。

婚俗詩文和其他民間文獻不同的一個特點,是婚俗詩中“雅”與“俗”的融合,形成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特征?!把拧笔恰拔幕ⅰ彼鶆撟鞯奈娜嗽娢淖髌?,“俗”是民間歌手所編創的民間作品,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雅中有俗、俗中有雅的藝術美。因此,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來看,婚禮詩文既有雅的成分,也有俗的因素,是雅與俗的結合,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在中國文學長河中,無論詩經、楚辭和唐詩,還是宋詞、元曲,都來自民間文學,這是不爭的事實。民間詩歌實為精英文學、雅文學的基礎,它構成了雅文學的底色。民間文學與精英文學、雅文學另一個不同點是民間文學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其生活屬性反映了民眾“俗民”生活的民俗特征,因此更具有活力。民間文學在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靈活性、修辭手法的多樣性、藝術表現力以及形象的鮮明性等方面與雅文學相比毫不遜色,當雅文學、精英文學陷入低谷徘徊不前時,總要向民間文學汲取營養?;槎Y詩文為富川瑤族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樗自姷摹把拧迸c“俗”的結合,造就了其藝術美與生活美。民間文學清新自然與中國傳統詩詞的古典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體,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

四、多樣化的修辭藝術

在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上,婚俗詩的謀篇藝術、修辭藝術和語言藝術也頗為高超,與精英文學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在婚俗詩文中運用了中國傳統詩歌中的賦比興的手法。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即被提出。最早的記載見于《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焙髞?,《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逼渲汹w沛霖在《興的緣起》中將“興”的起源的歷史概括為:物象→觀念內容→習慣性聯想→興象→外化為形式→興→意象。他認為就文獻上說,作為藝術形式和藝術方法的“興”,最早見于《易經》,如《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薄吨墟凇ぞ哦罚骸傍Q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币笾苤H“興”的形式和方法不但已經普遍運用于詩歌,而且它的起源時的宗教痕跡在《周易》的歌謠中即已蛻除[5]97。

“賦”即是“敷陳其事而言之也”,指直接寫景或抒情而不用起興。在一些婚俗詩中,運用大量美好事物的鋪飾,以呈現婚禮中的場景,表現新婚的喜慶場景與幸福的氛圍。如在“攔門”儀式中,房內侍娘與門外詩客的一段問答:

伏以,房里侍娘,借問門前詩客,你知道天臺洞里,今宵無限風光。來到此門之下,你知寶鏡臺前,幾對香燈蠟燭?鴛鴦燭下,幾番棉被蓋龍床?桌上幾盤食味,幾雙筷子排筵?幾對花壺美酒,幾壺美酒馨香?幾斟幾盞交杯酒,幾拜幾時相見?但對此言,早將金鎖放開。

這段文字,將洞內的擺設一一描摹出來:明光熠熠的寶鏡臺,紅彤彤的燈籠和龍鳳蠟燭,床上的五彩錦被,桌上的雕花酒壺,壺中的馨香美酒,用敷陳的方式一一將洞房中精心布置的器物擺在人們眼前,從而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想象,通過想象復原了洞房喜慶吉祥和幸福美滿的情景。

“比”是索物以托情,“比”就是比擬、比喻,通俗地說就是打比方。用“比”是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在婚俗詩文中也大量運用了這種藝術手法。在婚俗詩中,“比”的手法有暗喻和借喻,明喻比較少見。由于婚俗詩的“雅化”的特點,明喻這一較為直白的手法相對而言藝術水準不如暗喻或借喻,所以明喻運用較少。借喻是將主題轉換為另一事物表達出來,借喻一般只有本體和喻體,而喻詞被省略。這一藝術形式在婚俗詩中較多。如:“風流駙馬少年春,二八佳人喜氣新;今日結成鸞鳳友,榮華富貴萬年春?!薄岸思讶恕币话憬柚改攴绞拿铨g女子,這里比喻年輕漂亮的新娘,這是一個借代加暗喻的修辭手法。再如“天高地厚媒人恩,才子佳人得成婚;果然已遂宜家愿;鐘鼓笙樂喜盈門”。中國國傳統文化中常將“才子佳人”指代為般配的男女,一個胸懷萬卷書,一個美貌俏佳人,這是指代的修辭手法,將新郎比喻為“才子”,將新娘比喻為“佳人”,同時又是借喻的修辭手法。再如“相請嫦娥入洞房,洞房花燭美爭香;少頃桃源會仙郎,百年恩愛并天長?!鄙裨捴械逆隙鹗侨藗兤毡檎J為最為漂亮美麗的仙子,這里借嫦娥的形象比喻新娘也有天仙之姿色,嫦娥之美貌,宛如天上神女。

“興”是民歌中最為常見的藝術手法。在婚俗詩中,“興”的手法運用頻率最高?;樗自姟堕_席文》說:“筵開玳瑁,羅列傍邊酒斟滿,云前古今婚禮重,陰陽配合兩相宜。如夫婦,眾乾坤,一來一往莫畄停。詩是唐宋之詩,文乃孔夫之文,愧我小生開筵口,偕老夫妻享萬春?!鼻耙痪浼礊槠鹋d,“筵開玳瑁會佳賓,羅列旁邊酒斟滿”描述了婚禮場景中賓客滿堂、酒香撲鼻的婚宴場景,再進一步說明婚禮的文化意義,接著提議大家盡興享受主人的美味佳肴。在婚俗詩文中運用“興”的手法最多的是民歌體的儀式文,如在《茶詩曲》八首中,每一首開頭都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

一盞高燈照子臺,鳳凰飛去亦飛來。秀金插花花一朵,花不逢春不亂開?;ㄊ欠甏赫前l,鳥是交春正是鳴。齊鬧洞房花燭夜,果然正是賀新郎。(《茶詩曲》一)

廣西街上買紅紙,廣西街下買墨磨。磨起墨來別濕筆,把筆修書請待娘。(《茶詩曲》二)

一盞高燈照子臺,爺娘上席來安排。擺臺椅凳多齊整,四圍故事滿壁光。(《茶詩曲》三)

道州橋頭起間鋪,亦賣甘草亦賣茶。肚饑來吃蘆金飯,頸渴來喝道州茶。(《茶詩曲》四)

風吹階前楊柳樹,石灰粉壁好吟詩。壁上言詩是四句,上世人傳下世人。(《茶詩曲》六)

一般在民歌編創中,歌手在表演前無暇做深入思考,就把眼前的景物、事物、動植物等凡能進入眼簾的東西都用來作為起興的內容,長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編創的詞匯庫,這在即興演唱中比較普遍,歌手隨便以任何一事物起興而不需要深思熟慮,就能很好地表達感情。起興的內容或與后面要表達的主旨無關,或與后面表述的內容或感情相嵌合。在婚俗詩中,比、興和賦的手法不僅可以單獨運用,還可以結合在一起使用,例如比、興就經常結合在一起,興中有比,比中有興,比興兼賦,賦比兼興,賦比興手法的聯合運用使婚俗詩達到較高的藝術高度。

其次,在婚俗詩中,運用了多樣化的修辭手法。譬如排比、用典、夸張、比喻、諧音、指代、對偶、比擬、重復等修辭手法都可以見得到。

婚俗詩中最為常見的,但也是最有中國古典文學氣息的是大量典故的運用。這些典故包括部分民間神話傳說故事,集中體現了婚俗詩“雅化”的特色,例如“嫦娥神話”“劉阮天臺的故事”“桃源洞的傳說”“錦鯉傳書”“天仙配”“月老的傳說”“三青鳥的故事”“鹿門采藥的傳說”“梁山伯的傳說”等等。典故包括了中國歷史故事的內容,如“高唐神女”“紅葉寄詩”“弄玉吹簫”“舉案齊眉”“朱履客”“熊羆入夢”“孔子的傳說”“堯舜的傳說”“伯夷、叔齊的傳說”“蘇秦的傳說”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創造萬物的傳說;還有中國古代一些信仰,如三星在戶、南斗星、北斗星的信仰,麒麟送子的信仰等,不一而足,非常豐富。這些在民間流傳了近千年的神話、典故、傳說、故事融入到婚禮儀式文中,儀式歌因為有了這些內容而顯得生動有趣,并富有知識性。例如在婚俗詩中,多處提到“高唐神女”的故事,這個典故出自戰國宋玉《高唐賦》,后遂用為男女幽會的典實,后來又化為“巫山云雨”“高唐神女”“云雨之會”等。再如“熊羆入夢”,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后來民間把夢見熊羆作為吉祥之兆,宜男之兆。儀式文中用“熊羆入夢”祝福新人早生貴子。有些詩文中連用典故,如“花燭輝煌似月明,三千朱履集如云。昔日似夢巫山女,今日桃源洞神仙?!痹谒木浠槎Y詩文中,就運用了“三千朱履”“巫山神女”和“桃源洞”三個典故。這些典故每一個都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

在婚俗詩中還有夸張的修辭手法,例如在婚俗詩中,將參加婚宴的嘉賓稱之為“三千朱履”,這也是一個典故。紅色的鞋為古代貴顯者所穿,《史記》載:春申君門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后因以稱權貴的門客為“朱履客”。朱,通“珠”,也寫作“珠履客”,亦省作“朱履”。宋張元干《滿庭芳·壽富樞密》詞:“文彩風流瑞世,延朱履,絲竹喧闐?!碑斎幻耖g婚禮的參加者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鄉里鄉親,鮮有功名富貴者,“三千朱履”不過是通過典故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這是夸張手法的運用。

在婚俗詩中,比喻的修辭手法也比較常見,這在上面已經做了分析。排比的運用主要在“攔門”的問答中,通過一系列相似句式提出問題,以鋪陳的方式來提問和回答:

伏以,門外詩客,并答房中侍娘。我知道世上螢火蟲無煙,硯水無魚,畫山無石,枯樹無根,仙人無婦,玉女無夫,土牛無犢,木馬無駒,孤雄無雌,賢為男子,愚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空城無官,小人無字,東為左,西為右,南為表,北為里,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夫,月為婦,風從蒼晤,雨從郊施,云出西方,霧從地起,天地相去相來,從東到西九千九萬里,從南過北八千八萬里,對得此言,便開全鎖。

大段排比句的運用,凸顯出一種海浪般的氣勢,一波高過一波,形成一種逼人的氣勢,洶涌而來。

詩文中也運用了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如“主人有請承有意,看心青子有家情”,此句是將“情”字拆開來形象化地表達?!翱葱那嘧印笔侵钢魅诵闹杏星榱x,系用了雙關的表現手法,將情字的“心”字旁和“青”字拆開來,分別表達了兩個意思,進一步表達感情與情義之“情”。

綜上,雅文體中的賦比興手法,用典、對偶、借代和民間文學中常見的夸張、諧音、排比、比喻等表現手法的聯合運用,使婚俗詩呈現了雅與俗的結合,古典美與民間美的結合,婚俗詩因此有了高度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其內容也包羅了民間知識、歷史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五、文化認同與民族共同體文化構建

《富川婚俗詩》既有民間文學“清水出芙蓉”的清新自然,也帶有古典文學辭藻華麗、典雅細膩的品格。賦比興手法的運用,賦予其藝術美和形式美,多種修辭手法的融入,特別是大量的典故、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成為《富川婚俗詩》的一個特色,成為瑤族文學與民俗文獻的經典之作。以瑤族民間文學或口頭傳統為核心,吸收漢族儒家文化的經典——古典詩詞,從而形成了俗中帶雅、雅俗共賞的風格。

瑤族與漢族交錯雜居,文化上互相影響,交匯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幾鍤v史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特別是瑤族的支系平地瑤,在明代已經被納入中央王朝版籍管理。賀州五源瑤族聚居地區,在清中葉就建立了“五源書院”,瑤族子弟普遍接受儒家文化,心向往之并樂意接受漢族精英文化——儒家文化。一些優秀子弟也參加科舉考試,成為儒家文化的精英?,幾逶谪S富的口頭傳統上,將儒家文化與民間文學相結合,實踐于諸如婚禮等民俗活動中,并形成了固化的民俗儀式文本,如婚俗詩。如果我們把這一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過程納入漢族和瑤族的民族發展史,抑或是中華民族發展史的視野之下去觀察,婚俗詩的形成充分印證了漢族和瑤族對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的認同與精神體系的高度一致性。從瑤族婚俗詩推而廣之,廣西銅鼓、山歌、各民族音樂與舞蹈、風雨橋、干欄建筑等,都是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容并蓄與情感上的互相親近,從而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構建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注 釋:

①關于《富川婚俗詩》與“東五源”等內容,參見劉永紅:《儀式寫本與民俗生活——平地瑤〈富川婚俗詩〉研究之一》,《賀州學院學報》2021 年第2 期。

猜你喜歡
富川婚俗民間文學
濟慈長詩《拉米婭》中的民間文學“母題”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讓新“婚”尚為愛減負
楊萬里撰并行楷書《故富川居士羅子高行狀》
“慢”城富川,臍橙與豐年
《神話與民間文學
——李福清漢學論集》
對聯與高校民間文學實踐教學
富川詩社年會得句
民間文學中關于“箭垛式人物”“武圣”關羽的分析
少數民族婚俗旅游價值分析及開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