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輿情搭車現象研究
——以頂替上學事件為例

2021-01-21 09:27張留勛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上學輿情山東

張留勛

1 輿情搭車概念

“輿情搭車”也叫“新聞搭車”,即當網民和公眾把注意力集中到目前比較熱門的輿情事件時,與此地域相關的、以往難以受關注的問題集中爆發出現在公眾視野,舉報人會趁社會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時刻,尋求解決自身問題。新聞搭車成為輿情表達的一種新的方式,并對輿論引導工作產生了實質影響。這一概念最初由喻國明教授提出,此概念的提出源于2015年黑龍江發生的一起槍擊案后出現的針對當地的一系列舉報輿情事件。2015年5月初,黑龍江慶安縣火車站發生一起哈爾濱鐵警“開槍擊斃”乘客槍擊案。隨后,當地官場被集中舉報現“新聞搭車”現象;當地的政府、公安、教育、紀檢等多部門的多名領導與工作人員被舉報,舉報者稱此前在網上舉報不受關注。

輿情搭車現象可以按照地域相關性、時間相關性、性質相關性等進行分類劃分。

2 山東頂替上學事件梳理

2020年6月10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發現16年前的高考學籍被陌生女子冒名頂替。陳春秀隨后與被頂替者就讀的山東理工大學取得聯系,學校表示已將冒名頂替者的學歷信息注銷。該事件引發輿論嘩然。當晚,“@中國冠縣”回應稱,冠縣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責成紀委監委、公安、教體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癅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媒體官微轉發此事,輿情熱度不斷走高。

6月11日,新京報、南方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影響力較大媒體陸續轉發報道及跟進,事件熱度上升。同日縣委、縣政府通報事件進展,曝光頂替者身份且公布頂替者已停職。公眾獲得涉事主體信息及處理情況,熱議不斷。

6月15日,“16年前農家女被頂替上大學”事件持續發酵。多家媒體跟進報道。隨著媒體介入,頂替者的形象也清晰起來:頂替者原名陳艷平,她改名陳春秀于2007年大學畢業,后在冠縣煙莊街道辦事處審計所工作。記者了解到,其舅舅張峰曾任(原)煙莊鄉黨委書記,后調任冠縣審計局工作。另外,頂替者父親從商業局離職后,經營一家商貿公司,還和他人合伙開市政工程公司。

6月19日,據南方都市報披露,最近兩年,山東省內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事件,有14所山東省內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242名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時間為2002—2009年。山東省教育廳表示,正在查詢總體數據,有違規行為堅決查處。

6月22日,在確定自己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后,陳春秀提出重新入學,山東理工大學以“無此先例”拒絕,引起網友激烈討論。6月22晚23:32 @山東理工大學 發微博表示“近日,陳春秀女士通過媒體表達了重新到高校讀書的意愿,我們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愿望?!苯刂?月23日13:30 該條微博下評論已達1.6萬+。

同樣在6月22日,網友茍晶@前世是天使2001發微博稱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山東高考中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其中1997年頂替者為此前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兒,該班主任曾給茍晶寫過懺悔書;而1998年則最終在未填報相應志愿下被錄取至湖北黃岡一院校。

6月29日,山東通報陳春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學問題調查處理及相關情況。因涉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問題,陳艷萍、陳巨鵬等29人被處理;因涉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中專問題,陳偉、陳丙苓等16人被處理,1人已被判刑不再追究。此外,工作專班正對反映山東省“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問題開展調查。對濟寧市任城區茍晶反映的被冒名頂替問題,工作專班正與濟寧市一起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7月3日,山東省紀委監委機關等部門通報了“茍晶事件”調查情況,15人被處理。通報稱,1997年,邱小慧高考落榜,為讓女兒上大學,作為茍晶高中班主任的邱印林,把復讀生茍晶作為冒名的對象。此后,冒名一事分別通過涂改考生資料、上交學生檔案、偽造虛假戶籍、參加工作及更名等步驟達成。

3 山東頂替上學事件輿情搭車現象分析

本來是媒體曝光了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頂替上學的事件,但后續更多被頂替上學的事件被爆出,引發輿情搭車現象。這些被頂替的事件有的是經過媒體梳理發布的,如6月19日南方都市報的披露,最近兩年,山東省內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事件,有14所山東省內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有些是網友自己在網上發帖曝光,以實現自己的表達訴求和個人目的,如網友茍晶@前世是天使2001在微博自述自己曾被兩次頂替的事情:23年前的1997年,出身農家的茍晶高考落榜,復讀后,再次落榜,并被一家并未填報志愿的中專錄取。茍晶回憶,2002年,即將高考的小妹,送來當年班主任邱老師的手寫信,信中承認,邱老師用茍晶的成績,給自己女兒辦了上學。茍老師通過什么方式給女兒辦的上學?茍晶通過在社交媒體發聲,希望尋求一個答案;有的是網友自發揭露曝光:如被很多網友相繼轉發的康輝高考曾險被頂替事件:康輝自傳《平均分》中險“被頂替”的情節提到,當年高考康輝填報的志愿是北京廣播學院(簡稱“廣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當時河北省他和另外兩人都通過了專業、文化課考試,且自己成績最好。但等待許久后,卻拿到了其他高校通知書。后在其父親追查下得知,自己成績被一位競爭者的父親以職務之便瞞報。最終經康輝父親在各高校、相關部門之間奔走,康輝順利進入廣院。

山東頂替上學輿情事件之所以引發輿情搭車現象有以下幾點原因。

3.1 新聞事實本身極具公共性與刺激性

通過對近些年重大公共輿情事件的梳理,可以發現這些事件均涉及社會公共事件和敏感話題。如“河南高考成績疑似掉包”事件,考生家長在微博上單方面的“控訴”極具“爆炸性”,“估分627,實考335”“答題卡有被涂改的痕跡”“作文筆跡不是自己的”等“細節”一旦與高考這一全國關注的公共事件的公平性相聯系,刺激性不言而喻。

另外,事實中包含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種種特殊素質(真實性、新鮮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的總和,即為新聞價值——新聞事實所涵蓋的價值要素越多,新聞價值就越大。山東頂替上學事件不僅涉及到被頂替者被剝奪的教育權利及無法彌補的人生,背后還涉及到教育公平、公職人員的公權私用、失職瀆職等腐敗問題,觸碰到公眾多個敏感神經,事實的公共性和刺激性使得主體新聞事實同時具有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新聞價值因此大大提高。主體新聞事件有了關注度,“輿情搭車” 便擁有了肥沃的“土壤”。

3.2 教育公平觸及民眾底線

近年來,教育輿情多發頻發,輿論關注度高,網民參與度強烈。究其原因,與教育作為民生之基的地位有關,“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系著民族素質和國家未來”。

其次,互聯網普及加上公眾對教育的重視,加快教育話題曝光,相關話題普遍具有傳播快、燃點低、代入感強等特點。

第三,涉及未成年人或者尚未走入社會的大學生,這一群體具有特殊性。第四,社會轉型期間,教育觀念的更新、分化與碰撞等,客觀上加劇了教育類話題的爭議性。此外,市場經濟導向下,也不排除部分人借助大眾對教育話題的關心炒作相關事件。從輿論關注范圍看,校園安全、教育公平、師德師風、教育政策等是大眾最為關心、也是最易引發負面輿情的話題。山東頂替上學的輿情事件觸及了民眾教育公平的底線,是最具網絡動員力的話題,由此看來,其由一件被頂替上學的事件引發輿情搭車現象不足為怪。山東作為重要的教育大省,出現頂替上學事件,有違教育公平,與“孔孟之鄉”的稱號形成極大反差。

3.3 媒體關注促發輿情搭車

在山東頂替上學事件被媒體披露初期,有媒體使用了這樣的標題:《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16年后頂替者被發現,學歷將注銷》。第二天,大量權威主流媒體都對陳春秀被頂替上學一事進行了報道。當高考、農家女、頂替上學等詞匯組合在一起或同時出現在新聞中時,極易引起大家的關注與轉發。

原因在于,首先,教育是國民素質之根本,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興則民族興。而高考被稱為中國最公平的考試,高考考試本身就極具國民關注度,很多人也把高考看作改變命運的機會;其次,農家女則是草根與貧窮落后的代名詞,是一個具有標簽化的詞語;最后,頂替上學詞匯的加持,新聞關注度便會非常高。山東頂替上學事件中,被頂替者的遭遇也引起了大家的同情與憤慨,為迎合受眾,這些因素加起來都會加速媒體對此事件的關注與傳播。在此事件中,媒介是有意識地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以求傳播效果最大化,從而促發了輿情搭車現象。

4 積極應對輿情搭車現象

在山東頂替上學事件中,全國各地的網民圍觀和媒體的監督報道有積極的一面,可以促成頂替上學事件的合理解決,但相關輿情的集中爆發引發的新聞輿情搭車現象也值得我們反思??梢詮囊韵路矫鎭砗侠硎鑼癖娗榫w:

第一,媒體機構肩負著報道真相與輿論監督的雙重責任。媒體更是扮演著社會公眾公共利益的代言人的角色。網民情緒化的發言,對山東政府的污名化攻擊,對山東地區的地域黑等言論對頂替上學事件的幫助并不能形成正向作用,為此,媒體應始終保持中立客觀,與網民保持合適距離,避免一味迎合受眾情緒化譴責。在此,媒體可以從積極做好跟進報道與深度報道處著手,并及時疏導民眾不良情緒,利用媒體優勢,從長遠處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營造理性健康的輿論環境,更好地為民眾公共利益服務。

第二,網絡輿情搭車現象之所以產生,在于政府機關沒有完全履行好政府職責,一旦一件社會不良事件被曝光之后,隨之而來的將是更多負面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被頂替者陳春秀稱在媒體曝光前,她曾到相關部門查詢自己的高考信息時被告知需證明“自己是誰”,她先后向多部門反應情況,均未得到答復。當地政府機關的不作為,是造成此后一系列新聞搭車事件的主要原因,為此,個體對自己權益的捍衛不能僅僅依靠媒體,當地機關部門更應該主動作為,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在事發初期,政府機關需要積極解決權益人合理訴求,避免造成較大社會輿情,若當地部門不能解決,可向上級部門進行求助。另外,一旦發生類似新聞搭車輿情,政府可第一時間傳達權威聲音,表態嚴肅處理,提高公信力。

第三,輿情事件最終還是要回歸事實,民眾的訴求也正在于此,大家在網絡發聲是在尋求被掩蓋的真相。無論輿情事件發生在哪里,當地政府面臨的問題不僅包含線下事件的應對,還包含線上洶涌的輿情,這對當地政府的網絡執政能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在處理好線下事件的同時,當地政府部門也要關注網絡上網民反應的問題。山東地方政府在處理一連串的頂替上學事件時,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內根據法律原則進行判斷,嚴格遵守信息公開條例,盡可能多地為受害者與圍觀網民提供細節信息。另外,山東地方政府應盡可能地本著以人為本,充分考慮網民為弱者發聲的情緒,依據常識、常理審慎回應民眾關切。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化解頂替上學的輿情,疏導民眾情緒。

5 結語

山東多起十幾年前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被翻出,背后折射的是法律紅線被挑戰、教育公平遭到踐踏,強烈沖擊著公眾的樸素價值觀與正義觀,加上歌手仝卓更改學籍身份被調查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熱點疊加之下,輿論聲討自然高漲。因此,相關部門要積極作為,查清查實其中的違法問題,合理回應民眾關切,要推動線上線下問題順利解決,提升輿情引導的時度效。只有這樣,法律尊嚴才能被捍衛,社會公平信仰才能重歸人心。

猜你喜歡
上學輿情山東
山東圖片庫
逆勢上揚的山東,再出發
『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上學啦
山東的路幸福的路
輿情
輿情
輿情
微博的輿情控制與言論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