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西廂弦索譜》版本考

2021-01-23 07:32
中國音樂 2021年1期
關鍵詞:卷上工尺西廂

一、《北西廂弦索譜》作者考辨

《北西廂弦索譜》之作者,“國圖本”署“西湖音叟沈遠子曠父校輯”③王力:《王力古漢語詞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676頁?!案浮弊?,音“fǔ”,意為“對男子的美稱,多用于人的字”。,而“京大本”中,并未注明作者。據陳蕾士猜測,“京大本”之所以未注明校輯者沈遠之名,蓋因此譜在當時已風行,世人皆知沈遠,故未署名。④張世彬:《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i”,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因流傳于今之沈遠著作中,僅有《北西廂弦索譜》一書,故而現今對沈遠的了解僅僅停留于“浙江秀水(鴛水)人,生活年代為明末清初”這一階段。筆者通過材料搜集,對沈遠的事跡進行補充,主要從其籍貫、友人查繼佐視角兩方面進行介紹。

(一)關于沈遠的籍貫

“國圖本”中沈遠自序“小引”明確指明,其為“鴛水音叟今作西湖友”,當為“鴛水”人。而在楊蔭瀏等人著作中,卻指其為“秀水”人。個中理由,無人指出。

“秀水”一名,明萬歷年間《秀水縣志》載:“秀水,古檇李之地,故屬吳… …秦分郡,屬會稽,為長水縣,即今嘉興郡。地舊志載,郡郭外有秀水?!雹荩勖鳎堇钆嗟刃?、黃洪憲等撰:《秀水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7頁。這說明,“秀水”有兩種指代,其一為地域性名稱,其二為特指名為“秀水”之河流。在《秀水縣志》的序中,作者指出:“余邑以秀水名,乃在吳西南垂,而肘幾枕于越,前代沿革不概見。入我朝至章皇帝四年,禾郡揃剽分為七邑,始割嘉興之半為秀水?!雹尥ⅱ?,序。這明確告知,“秀水”至少在洪武四年(1371年)后,已從當時的嘉興縣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區縣。

在“國圖本”中,有列“鑒訂同社姓氏”十六人次,且附有籍貫,均屬浙江省嘉興縣周邊區域人氏,如錢塘、杭州、華亭(古松江)、嘉興等。由此不難判斷出,沈遠的社交范圍是以嘉興為中心的,而秀水正處于嘉興近郊。這便極大地增加了沈遠為浙江秀水人這一推斷的可能性,那么,“鴛水”又做何解?

筆者查閱《嘉興府志》,其秀水縣境內山川部分,載有“鴛鴦湖”一則,曰:“檇李,澤國也。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計百有二十頃… …其禽則鸝鹥舂鋤,鵁鶄洿澤而多鴛鴦,故名鴛鴦湖… …今以其居于南方,又謂之南湖?!雹撸矍澹菰S瑤光:《嘉興府志》卷十二,光緒四年刻本,1877年,第16頁。蘇東坡在《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中寫道:“鴛鴦湖邊月如水,孤舟夜傍鴛鴦起?!闭f明此處在北宋時已聞名遐邇。鴛鴦湖時有簡稱“鴛湖”,如與明末清初名士查繼佐合著《九宮譜定》之“鴛湖逸者”,又如名為“鴛湖曲”“鴛湖棹歌”之詩詞體裁。是否沈遠之號“鴛水音叟”所指即為“鴛湖”?

筆者搜集資料過程中,注意到《鴛水聯吟社研究》一文,其中介紹到:“鴛水聯吟社是清代道光年間活躍于嘉興鴛鴦湖畔的一個文學社團,歷時三年,并有社集《鴛水聯吟集》行世。鴛社有成員173名之多,大多為嘉興府籍士人,其次為蘇州府籍,此外杭州府、湖州府等也有少量分布?!雹嗤踔緞偅骸而x水聯吟社研究》,2013年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文提要。這就足以證明,鴛鴦湖、鴛湖、鴛水三者,其實同指一處,即浙江嘉興秀水縣。也就是說,沈遠所號“鴛水音叟”,即為“秀水音叟”。故而,說沈遠為“秀水人”或“鴛水人”都不無過錯。

(二)查繼佐與沈遠

在“國圖本”與“京大本”中,都署有“查繼佐伊璜氏鑒定”,這是兩種版本在著者信息方面唯一共同點,可見查繼佐對于此書不可替代之意義。且查繼佐不同于沈遠,查氏為名士,相較于沈遠,留存于世之著作、筆記甚多。筆者查閱查氏相關材料,得出了幾則有助于我們更深入了解沈遠其人的材料。

查繼佐,原名繼佑,字伊璜,浙江海寧人氏,生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⑨查氏生平信息所據者為《清史稿·查繼佐列傳》《査繼佐年譜》《罪惟錄》,其生卒年學界有多種說法,如前文楊蔭瀏認為其卒于康熙十六年。。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在史學、曲學方面著有《罪惟錄》《九宮譜定》等。性耽音律,曾組織專門“女樂”,號稱“十些班”,享譽江南;工于書畫,所題或署釣史、釣玉。又因其所居近東山,故人稱東山先生。

首先,筆者認為,在“國圖本”第一篇未署名,或因年代久遠而損毀署名之序文,為查繼佐之手書。理由有三,其一:從筆跡上看,查繼佐存世之書法作品不多,但在可搜集到的手書中,筆者發現一份查繼佐書札。(見圖1)⑩此圖來源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1999年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部分,拍賣品名稱為“清初查繼佐、笪重光、陳奕禧三家書札”,筆者截取屬查繼佐部分。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1240034/,2020年3月1日。

圖1 查繼佐書札

在這份書札中,有“矣”“問”等幾字可以與“國圖本”序文相比較,尤其書札中,明確提到“子曠”二字,筆者列表如下:(見表1)

表1 查繼佐書札與“國圖本”序言筆跡對比表

從這種筆跡對比來看,“國圖本”中序文為查繼佐手書之作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誠然可以說,此乃筆者的主觀推斷,但是另有旁證亦可將此序文作者指向查繼佐。

其二:從行文風格上看,查繼佐在《九宮譜定》序中,討論到口耳之間關系時,有這樣的表述:“且聲音之道,總□□□出其口,又入其耳,而勞逸殊耳口,求之愈刻,則口之應之益宜工,耳之享之不厭多,而口之給之又妙于獨,所以舊譜乃貴新聲?!?[清]查繼佐:《九宮譜定》,清金閶綠蔭堂刻本,序。(因原刻本多出模糊,故引用時,不可讀之字以“□”示之。)在“國圖本”序文中亦有類似表述:“口為兼司,與耳對治,出諸此而入諸彼。夫兼司□□,而不見以為勞。天地之□,逸者逸之,勞者勞之,自然不可問也。顧口之所資□,而續以為口功?!?[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查繼佐序。這兩段文字,都論述了在音樂實踐中口與耳之間的“勞”與“逸”之間的關系。從行文風格上看,有出自同一人之手可能。

其三:“國圖本”著者信息為:東山釣史查繼佐伊璜氏鑒定、南屏逸史嚴恭天度氏參閱、西湖音叟沈遠子曠父校輯、白岳山人程清章玉氏參著、何全熺昌文、程家麟圣符同訂。而“國圖本”序文部分,嚴恭、程清、何全熺、沈遠俱有署名序文,獨缺查繼佐,這應能旁證,未署名序文出自查繼佐之手。

其次,從查繼佐門人劉振麟、周驤所撰《東山外紀》?《查繼佐年譜》作者沈起于《年譜》之末解釋道:年譜“舉(查氏)七十六年中之大者… …余詳《外紀》中”??梢姟稏|山外紀》所記諸事應較可靠。和《九宮譜定》序中可以得知,沈遠在曲學方面的造詣較高。嚴恭在《北西廂弦索譜》序言中寫道:“夫(伊璜)先生,圣于曲者也。學貫天人,音達權輿,阮嗣宗以后一人,非近代所概見?!?[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嚴恭序。足見查繼佐在當時曲人看來,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沈遠得到查繼佐怎樣的評價呢?《外紀》載:“如沈子曠、宋遂聲、宋彥兮、蔡令斐、汪受先、陳瑞初、徐秀之,諸音律皆臻至精,先生曰:‘此數子可以不負有口?!?[清]沈起、陳敬璋:《查繼佐年譜 查慎行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3;128頁。查氏認為,以沈遠為代表的幾位友人,在音樂方面技藝甚精,“不負有口”的評價,更是強調了其在歌唱方面具有高水平的發揮。這在《九宮譜定》序中也有表述:“余友沈子曠、宋遂聲、宋彥兮相依數十年,子曠每有特解,而數子歌最工,又時時得從陸君揚、陳瑞初、汪異先、陳素如、蔡令斐,揚扼音調,互有發明?!?[清]查繼佐:《九宮譜定》,清金閶綠蔭堂刻本,序?!跋嘁罃凳辍北硎静槭吓c沈遠等三人的交情久遠,而在他們的交流中,沈遠“每有特解”,這說明沈遠在查氏一眾友人中,對音樂或曲辭的理解具有獨特的見解。這也使得查氏對沈遠青睞有加,“與客沈子曠搜古調,悟出原委,嗣有《北曲宮譜》?此《北曲宮譜》在書中未見其他表述,但查氏與沈遠俱參與之“北曲譜”,目前來看,僅有《北西廂弦索譜》。故筆者推測,此處《北曲宮譜》所指即為《北西廂弦索譜》。之刻”?[清]沈起、陳敬璋:《查繼佐年譜 查慎行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123;128頁。。

至此,筆者可以對沈遠作出以下判斷:沈遠,字子曠,號鴛水音叟,浙江秀水人。生活年代為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詳。在曲學方面,得查繼佐指點,創作《北西廂弦索譜》;在歌唱方面,深得時人褒揚,是一位創作才能與演唱技能俱佳的音樂家。

二、《北西廂弦索譜》版本比較

現存兩種《北西廂弦索譜》分別藏于國家圖書館與日本京都大學,筆者對這兩種譜本逐字逐句進行比對,發現二者的差異較大,于譜前信息而言,“國圖本”詳盡,而“京大本”僅存目錄;于譜本內容而言,兩種版本的音高、節奏、記譜法方面存在不同之處。

若要對“國圖本”與“京大本”進行比較,首先需明確的是二譜出版時間的先后。筆者認為,“國圖本”為“京大本”的母本,前者刊印時間早于后者。理由有三:其一,“國圖本”全稱《校定北西廂弦索譜》,“京大本”全稱《新鐫增定古本北西廂弦索譜》,從名稱上看,“京大本”之“新鐫”“增定”二詞,說明了其是在舊有譜本基礎上所刊刻。其二,據陳蕾士的考據意見:“之所以(京大本)未注明校輯者沈遠之名,蓋因此譜在當時已風行,世人皆知沈遠,故未署名?!?同注④。其三,“京大本”作者信息處寫有“東吳逸史袁于令籜庵氏參著”。袁于令乃東吳人士,其“逸史”之稱,則源于其被罷免荊州知府之后。據王琦《袁于令研究》中“袁于令年譜”所考,袁氏于順治十二年(1655年)年正式去職荊州知府,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返回蘇州老家。?王琦:《袁于令研究》,2006年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第132頁。此后,方有“東吳逸史”之號,而“國圖本”于1657年已刊刻出版。有此三條,足可證明“京大本”的刊刻時間晚于“國圖本”。有了這一前提,后文凡論及二者區別時,皆以“國圖本”為母本,而“京大本”所不同之處皆以增、刪示之。

(一)譜前信息

“國圖本”譜前信息完整,總共有七部分內容,按順序分別為:“序言”“凡例”(二十二條)、“鑒訂同社姓氏”“目錄”“弦徽字式”“宮調唱法”及“三弦子考源”?!熬┐蟊尽眲t僅有“目錄”一項。

序言部分共包括查繼佐、程清、嚴恭、何全熺以及沈遠本人在內所撰寫的五篇序文,其中既有對《北西廂弦索譜》的創作背景的介紹,亦不乏有對沈遠所作的一些評點。如何全熺評價沈遠道:“余偶從子曠沈師游,談以宮商,若進觀大海,而江河不足道矣?!?[清]沈遠、程清:《校定北西廂弦索譜》,順治十四年刻本,何全熺序。這五篇序文,交代了查繼佐、程清、嚴恭、何全熺與作者沈遠亦師亦友的關系,從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沈遠本人的相關信息。在此譜背景材料極為稀少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凡例”包含了幾方面內容:其一,介紹此譜中所用各類板式,如底板、慢板、正板、贈板等;其二,介紹譜中所用變體,如“又一體”“么”“么篇”等;其三,宮調唱法、曲牌的特殊使用;其四,工尺譜字與三弦演奏符號的使用;其五,音韻、襯字等格律內容。

“鑒訂同社姓氏”則羅列出了沈遠在創作《北西廂弦索譜》時所交流的人群,前文已有交代,此不贅述。

目錄是“國圖本”與“京大本”在譜前信息方面唯一所共有的。二者區別唯有卷下第七出,“國圖本”書“報捷”而“京大本”書“捷報”,字面意思看來無差別。目錄的特點是,在每一出的名稱下皆書此出所使用宮調,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一出僅用一宮調,如卷上第一出【奇逢】為“仙呂宮”;其二,一出使用兩種以上宮調,如卷上第二出【假寓】為“中呂宮附正宮、般涉調”。在目錄中,皆為二十出,但實際上可分為二十一出。因卷上第五出【寄書】又可分“寄書前”與“寄書后”兩部分,前為“仙呂宮”,后為“正宮附般涉調”,二者皆符合獨立一出。

“弦徽字式”與“三弦子考源”這兩部分是《北西廂弦索譜》較之其他曲譜最具特色之處。此譜題名雖書“弦索”,但所指為“三弦”,即將“弦索”等同于“三弦”?!跋宜鳌边@一類樂器作為北曲的伴奏樂器,常被視為北曲的標志性特征之一。但沈遠顯然并沒有將它作為一類樂器看待,僅以“三弦”作為代表。在“弦徽字式”中,沈遠介紹了此譜所用宮調的四種定弦方式,并與簫調對應。以簫笛定調的做法常見于南曲,從此亦可推斷,沈遠深受南曲的影響。在“三弦子考源”中,沈遠認為三弦為古代樂器,其前身為方響與阮,在宋代以前為“五胡之樂器”。關于三弦的起源,學界多有探討,但沈遠這一表述未見有相同者。

“宮調唱法”是延續元代燕南芝庵所著《唱論》中所提出的“宮調聲情說”所做的說明,沈遠在此部分沿用了芝庵的觀點,認為“宮調聲情”有其合理性,但可做靈活變動。

總體而言,“國圖本”在譜前信息方面完整且對此譜中的關鍵信息做了必要的說明,為讀者能夠較為準確閱讀譜中內容提供了方便。而“京大本”譜前信息的缺失,則導致譜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如工尺譜字的錯誤使用,還使得后人在譯譜中出現偏差,這在張世彬所譯《北西廂弦索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二)譜本內容

兩種《北西廂弦索譜》,在譜本內容上呈現出了許多不同之處,這體現了“京大本”的“新鐫”“增定”之意。筆者將兩種版本的不同之處歸納為兩類:一為增刪之處,主要包含了“京大本”對“國圖本”中節奏型、板、過文、演奏法等方面的增添刪減,其中尤以節奏型與板的增刪最為突出;二為音高改動,主要包括八度的置換以及改寫音高。

1. 增刪之處

“京大本”對于“國圖本”的增刪出于何種目的,現已不可考。筆者現分列增刪之處如下:

(1)節奏型的增刪

這里的“節奏型”指的是“國圖本”“凡例”中所言“三字一直于傍者,因贈字多,故疊以湊板。二字一直,乃一滾。不直者,乃慢一彈也”。所謂“三字一直”“二字一直”“不直”,在譜本中體現為在工尺譜字旁添加一豎線。如第一出【賞花時】:(見圖2)

圖2 卷上第一出【賞花時】

“因此上”三字乃贈字,字體小于正文,配以“工工”三音,右邊以一豎線將三音相連,此為“三字一直”。同理,“夫”字下配以“工工工”,后兩“工”為“二字一直”?!耙粷L”則是借用了古琴中“滾拂”的演奏手法,即手指向外連續彈奏兩音。從譜面上可看出,使用到“滾”之處,往往以兩個相同或相鄰的兩音,這與“滾”的實際使用是相一致的?!安恢薄眲t為一般工尺譜字,相對其他兩種,則是為“慢一彈”。

“京大本”在這個方面,以刪減為主,尤其是在“過文”?“國圖本”中“凡例”言:注工尺等字于字上,乃過文,不必配音。所謂過文,實為兩句之間交接處,既不屬于譜字又不屬于曲文部分的小過門。如圖1-3中,“子母孤孀途路窮”一句前,有“工”二音,此為“過文”。處,刪減明顯。如卷上第一出:【賞花時】“子母孤孀途路窮”前、【混江龍】“才高難入俗人機”前、“空雕蟲刻篆”前等,“京大本”都將譜字旁豎線進行了刪減。此外,在非“過文”處,亦有刪減。如卷上第二出【朝天子】“好事兒從天降”中“天”、【哨遍】“你不合臨去也回頭望”中“望”等。除了刪減,增添或者說補錄節奏型亦存在。如卷上第一出【么】“萬般旖旎”中“旖旎”,“國圖本”作:工、工凡工,“京大本”增補為:工、工凡工。

總體而言,在節奏型的增刪上,并不能體現“京大本”太多“新鐫”“增定”之意。因為根據上下文判斷,所有需要“一直”之處,字體均會作縮小處理。故而加與不加這一豎線,均不會影響譜本的正常閱讀。相較之,“國圖本”的“一直”使用得更加完備,而“京大本”則沒有在譜本中完整保留“一直”的記譜方法,時有時無。

林石城在《工尺譜常識》中曾提出:“近四十年來,在工尺譜的直行式書寫中,除了點注板、眼符號和注意音字之間的距離與音字字體的大小外,還有在音字左側或右側加用縱線來幫助說明一拍內各個音字的時值的… …最早見用這種記法的是《瀛洲古調》;后來在劉天華的作品中,就使用得更加完備了?!?林石城:《工尺譜常識》,北京:音樂出版社,1959年,第17-18頁。楊蔭瀏則認為這種在工尺音字的旁邊加用豎線,是用來表示需要加速唱奏?楊蔭瀏:《工尺譜淺說》,北京:音樂出版社,1962年,第29頁。。據此可推斷,《北西廂弦索譜》的二字、三字一直的方式,已具備以直線示意節奏的基本形態,但其未被運用于同時期及之后的譜本中,如《太古傳宗》《納書楹曲譜》等,筆者將另行撰文論述相關內容。

(2)板的增刪

對于中國古代曲譜而言,向來有“死板活腔”一說,即板為定數,眼則無定。故而在曲譜中,往往只點板,不點眼?!都{書楹曲譜》“凡例”中言:“板眼中另有小眼,原為初學而設。在善歌者,自能生巧。若細細注明,轉覺束縛”?[清]葉堂:《納書楹曲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凡例。,其意在此?!侗蔽鲙宜髯V》中,遵從慣例,只點板。其中共有五種板的標記,即,與晚其百余年出版的《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凡例”所示之五種板標記完全一致。在《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這五種標記分別表示“頭板”“襯板之頭板”“腰板”“襯板之腰板”“底板”。但在《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僅注明:“陽點,乃贈板也”,并未對其他板作說明。按照《九宮大成》“凡例”說明,“”為“襯板之頭板”,而“襯板”與“贈板”本為一物,所以此處“陽點”指的便是“”,后文簡稱“贈頭板”。在“京大本”中,以“、”(頭板)、“”(贈頭板)、及“-”(底板)的增刪最為明顯。

1)頭板與贈頭板

如卷上第一出【混江龍】“蠹魚般不出費鉆研”中“鉆”字,“國圖本”為“、工上乙乙乙”,“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工上乙乙乙”:(見圖3)

圖3 “國圖本”(左)與“京大本”(右)卷上第一出【混江龍】片段比較?以下涉及兩種版本比較,均以左為“國圖本”,右為“京大本”。

從這一例可以看到,“京大本”中“費鉆”兩字中僅在“費”字點板,一直延續到“研”字。從此曲前后來看,其點板位置均為四個(組)工尺譜字后,在“鉆”字處,理應出現的頭板,“京大本”卻將其刪減了。

又如卷下第六出【新水令】“慘離情半林黃葉”中,“國圖本”中“慘”字配以“六六六丁?按:“國圖本”此處“丁”旁有一豎線,疑為刻工誤刻。六六五六五”,“京大本”刪減為“六六六丁六六五六五”:(見圖4)

在這一例中,頭板與贈頭板交替出現,而“京大本”中“慘”字從前一個贈頭板后,一直延續到“離”均未出現板的標記。理應在“丁”處出現的贈頭板,“京大本”將其刪減了。

圖4 卷下第六出【新水令】片段比較

較之刪減,“京大本”在這一方面的增補則顯得更為合理。如卷上第三出【拙魯速】“您便似鐵石人”中“人”字,“國圖本”為“工 工 扌”,“京大本”將其增補為“工、工 扌”?!拌F石人”三字中,“鐵石”二字已盡一板,則“人”字需另起一板,“京大本”將其增補:(見圖5)

圖5 卷上第三出【拙魯速】片段比較

除增刪外,還有頭板與贈頭板互換的情況,如第四出【新水令】“香煙云蓋結”中“蓋”字,“國圖本”作:“上、上上四合合”,而“京大本”作:“上上上四合合”。

這一片段中,頭板、贈頭板以交替反復出現的形式貫穿整曲,“京大本”在“蓋”字處將贈頭板改為頭板顯然是有誤,因其前后均為頭板;又如同一出中【駐馬聽】“見他時須看一個十分飽”句,“須”字處應為贈頭板,“京大本”將其改為頭板。

2)底板

所謂“底板”,《九宮大成》里的解釋為:“即截板拍于音乍畢也?!?[清]周祥鈺、鄒金生等:《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凡例。楊蔭瀏與林石城二位先生則將其解釋為散板結束時之標記?同注?,第7頁。同注?,第4頁。。在《北西廂弦索譜》中,“-”這一符號則與這兩種解釋均有不符之處?!敖匕迮挠谝粽М叀迸c“散板結束時之標記”強調的是“停頓”“散板”,而在根據張世彬與楊蔭瀏二位先生的譯譜來看,“-”在《北西廂弦索譜》中所體現出來的,則是“延續”之意,而表示“延續”的腰板符號,亦有“-”的標記方式。且在譜中,除三首特意注明之“慢詞”?譜中“凡例”部分言:“書作‘慢詞’,不用諸板,正用底板”,即為散板。外,每一曲中均有點板。所以筆者在未能考究其意之前,先根據張、楊二位先生的意見,將“-”解釋為腰板。

在“京大本”對“-”的增刪,常見于三弦演奏符號后。在《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記載有三種三弦演奏符號:“扌”(掃)、“卜”(分)、“丁”(打),這三種符號在譜本中使用得非常頻繁,而“-”往往會附加在其后出現,所以這部分的增刪數量亦是較大。

如卷上第三出【調笑令】“也不恁般撐”中“撐”,“國圖本”作:“合、合合 合 扌 -”,“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合、合合 合 扌”:

如上所示,“撐”字上點板于“合”,再加其后的“合合 合”,一板以內拍數已盡,在“扌”處應再次點板,“京大本”刪去了“-”,使得此處無板可依。

同樣,“京大本”亦有對“國圖本”增補之處,如卷上第八出[紫花兒序]中“夢兒中的相逢”一句,“相逢”二字共用一板,于“逢”字第二個“工”處板盡,“扌”需另起一板,“京大本”在這里作出了正確的增補:(見圖6)

圖6 卷上第八出【紫花兒序】片段比較

總體而言,在點板部分,顯而易見的遺漏,“國圖本”較少,而基本上在“京大本”中已經將其補充完整。同時,“國圖本”中依然存在很多錯誤在“京大本”中有所沿用,比如本應交替使用的頭板、贈頭板連續出現(第四出【駐馬聽】“紗窗外定為… …”句)等。這使得我們對“京大本”的“新鐫”“增定”之意不免產生疑問。

(3)過文及演奏法的增刪

除以上兩種增刪較為突出外,另有過文及三弦演奏法的少量增刪,筆者亦將其列于下,以供參考。

1)過文

《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言:“注工尺等字于字上,乃過文,不必配音”,在譜本中的體現則為:雖為工尺譜字,但從書寫上,它并未列于工尺譜中,而是書寫于曲文中。其作用是用于填補演唱的間隙,“凡例”中言“不必配音”,實際上體現出的是“不必配字”。如圖2卷上第一出【賞花時】中,“子母孤孀途路窮”前及“血淚灑杜鵑紅”前,分別有“工”“工工”列于曲文前。

如卷下第二出【斗鵪鶉】中“忘食(餐)廢寢”?按:此處“國圖本”作“忘食廢寢”,“京大本”作“忘餐廢寢”。兩種版本中曲文差異極少,此處為其一。前,“國圖本”中,“忘”字上方有“尺尺”兩字,而“京大本”將其刪減:(見圖7)

圖7 卷下第二出【斗鵪鶉】片段比較

如上例所示,“著床”與“忘食(餐)”之間,若是少了“尺尺”,則“著”字處所點一板中將會缺少一拍?!熬┐蟊尽睂⑵鋭h減,卻并未進行添補。

筆者認為,“過文”在《北西廂弦索譜》中是承擔著“過渡”的作用的,從全譜本看來,并無一處休止,凡曲停處必有過文相接。在兩種版本中,“國圖本”全本均有“過文”,并無遺漏之處。所以,“京大本”對于“過文”的刪減,應該說是沒有必要的,有錯刪之嫌。

2)演奏法

前文提到,《北西廂弦索譜》“凡例”中展示了三種三弦演奏法,分別為“扌”(掃)、“卜”(分)、“丁”(打)。這種將樂器演奏法與工尺譜并記的形式是非常少見的,相近的《太古傳宗琵琶調西廂記》也僅是記錄工尺譜字而已。

“京大本”中對演奏法的改動很少,筆者比對后,僅發現一處。第四出【斗鵪鶉】中“多情卻被無情惱”一句,其中“惱”字,“國圖本”作:“四、四四上 上 扌 -”,“京大本”將其刪減為“四、四四上 上”。

在這里,“扌”是作為新的一板開始,“京大本”將其刪減后,“惱”字一板完成與后文“勞攘了一宵月兒”前“過文”間空出了一拍的位置,這與刪減“過文”一樣,使得曲中出現不必要的休止,且讓后曲無板可依。

“京大本”對“國圖本”的增添刪減即如上文。體現的是:“京大本”并沒有展現太多“新鐫”“增定”之處,反而對“國圖本”原有合理之處進行刪減。在后文音高的改動中,則更能體現“京大本”的譜本不完整性及修改的不合理性。

2. 音高改動

《北西廂弦索譜》使用了共21個工尺譜字,分別為:低音六字,、 、、、、;平音十一字,、、合、四、一、上、尺、工、、六、五;高音四字,乙、、、。對于音高的改動,與這21個譜字有很大的關系,在譜本中體現出的是兩種形式,其一為對音高進行八度的置換,其二則是對音高的改寫。

(1)八度置換

在《北西廂弦索譜》所列工尺譜字中,本就存在八度的不同書寫方法,如-四-五,彼此間為八度關系,-四書寫上又相近,難免時有錯寫;且此譜本為三弦演奏譜,如若對三弦之定弦方法不甚了解,亦會錯將弦“外”之音寫入工尺譜中。這兩個方面在“京大本”的八度置換中均有體現。

如卷上第三出【么篇】中,“亂紛紛落紅滿徑”的“滿”字,“國圖本”作:“、合四四四”,“京大本”將其改為:“、工合四四四”(見圖8)

根據上例所示,“落紅滿徑”四字所配工尺,自“落”字后,音高均位于“上”之下,而“京大本”卻突然將一高八度的“工”置換進來,不符合演唱(奏)的習慣。在“凡例”中,“工”與其低八度的“”書寫極為相似,若解釋為刻工誤刻之,也未不可。

圖8 卷上第三出【么篇】片段比較

如果說上例為刻工之誤,那么另有一處是不能作此解的。卷上第五出(寄書后)【滾繡球(二)】?按:因本出有兩首【滾繡球】,此處筆者引第二首,故以(一)(二)區分。中,“戒刀頭近新來將鋼醮”的“醮”字,“國圖本”作:“合、”,“京大本”改為:合、工 工,將“凡”與“工”的八度均置換了。

在卷上第二出【石榴花】一曲中,“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四?!?,國圖本作:“合、尺上”,“京大本”則疑似根據音的走向,改為:“合、”。若是單看旋律進行,則“京大本”這樣級進下行是優于“國圖本”中從“”到“尺”這種的七度大跳的。但是第二出所用“中呂宮”,其定弦最低音為“”,根本無法演奏“京大本”所改“”。所以,這是一個明顯的誤改。

“京大本”對“國圖本”中個別音進行的這種八度置換,除了以上所列出來的問題外,仍有幾處置換是非常合理的。如卷上第四出【沉醉東風】中“惟只愿存在的人間壽高”,“壽高”兩字“國圖本”作:“上上五”,“京大本”則改為:“五”?!皣鴪D本”中,“”后接“上上”,形成了一個九度的大跳,繼而又往上六度大跳。經過“京大本”修改后,變成了一個下行級進的旋律進行,更符合演奏(唱)的習慣。又如卷上第八出【天凈沙】中“咭叮當敲響簾櫳”,“敲”字“國圖本”作:“、尺”,“京大本”則改為“工工尺”,亦是一種以級進代替跳進的改動。

綜合以上,“京大本”對“國圖本”的音高改動,在八度置換上體現出來三種問題,其一,疑似刻工不精所導致的書寫錯誤;其二,改寫者未能正確使用工尺譜字而造成音高認知出現偏差;其三,未能考慮到三弦定弦所帶來的局限性而造成錯誤。但不能否認的是,“京大本”仍然做出了一些正確的改動,使得旋律進行更為流暢。

(2)音高改寫

“京大本”所作的音高改寫,根據筆者統計分析,共有四種情況。這其中,既與樂曲的規律性有關(如五聲性),又與詞曲、音韻結合有關。此外,仍不乏有因刻工之誤而導致的不必要音高改動。

其一,將“國圖本”中疊音的進行變為級進,或級進變疊音;

疊音與級進的更改是“京大本”對“國圖本”音高改動中最多的情況。如卷上第二出【二煞么】“臉兒淡淡妝”中,“淡淡”二字本就為疊字,在“國圖本”中,配以“五五六”,使得兩個“淡”字被明顯區分開來;而“京大本”中,將此處改為“五五五”,使得工尺與疊字在音韻與音高上保持統一,兩個相同的字使用兩個相同的音高,但這并不符合人們說話的方式。通常在讀到疊字詞時,會將后一個字作輕聲處理,音調亦會低于前一字。所以,在“淡淡”二字的處理上,“國圖本”可以說更優于“京大本”所作的修改。

又如卷上第七出【月上海棠】“而今煩惱猶閑可”句中,“煩”字“國圖本”作“工六”,“京大本”將其改為“工工”;“可”字“國圖本”作“工、工六五五五”,“京大本”改作“工、工工五五五”。這兩字都是將原本級進的旋律改為了疊音。當然,也有“國圖本”用疊音,“京大本”將其改為級進的例子。如卷下第二出【小桃紅】“酸醋當歸浸”中的“歸”字,“國圖本”作“上上上”,“京大本”改為“上上尺”。但相較于級進改疊音,則數量少許多。

其二,為保持樂曲的五聲性;

陳蕾士在《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中寫到:“《北西廂弦索譜》,既已標明屬北,而又滿眼凡乙譜字,正符合北曲標準”?張世彬:《沈遠〈北西廂弦索譜〉簡譜》“序ii”,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1年。。但在《北西廂弦索譜》中,不但有“滿眼凡乙”的北曲正宗,還有一些“不見凡乙”的典型南曲風格。這也正是此譜被人詬病為“名北實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卷上第十出【普天樂】一曲中,體現的便是純粹的五聲性:(見圖9)

圖9 卷上第十出【普天樂】

在這一曲中,共有兩處出現了五聲以外的音,第一處是在“又把妝盒兒按”的“按”字,配以“一、四四合 合 扌 -”;第二處是末句“改變了朱顏”,出現了“”??傮w而言,該曲仍然為五聲調式?!熬┐蟊尽庇诘谝惶帉ⅰ鞍础弊炙涔こ吒臑椋骸肮?、四四合 合 扌 -”,這樣一來,該曲就僅有末句出現五聲之外的偏音,使得其五聲性體現得更為明顯。

其三,根據音韻改動音高;

在音樂創作中,尤其會注意到將音樂與唱詞的音韻結合起來,即為“依字行腔”?!熬┐蟊尽钡木幾胝唢@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所有的音高改動中,有一處體現得最為明顯。

在卷下第二出【魯帶綿】中,有“口兒里慢沉吟”一句。其中“口兒里”在“國圖本”中配以“工 尺 工”;而“京大本”將其改為“工 六工”,筆者將兩種情況的音高走向與“口兒里”三字的音調走向,以圖形的方式對比繪制如下:(見圖10)

圖10 “口兒里”三字音調與兩種版本音高比較圖

顯然,“京大本”的改動更為符合“口兒里”三字的音韻。然而,在筆者整理后發現,“京大本”這種修改僅有這一處,但也足以體現此編纂者具備這樣的專業修養,非隨意改動。

其四,疑似刻工誤改;

這與前文所述八度置換中所存在的情況是一樣的。在“京大本”的音高改寫中,經常將“國圖本”的“工”改為“上”或“”,其數量多達十余處。如卷上第六出【朝天子】“耽擱了人性命”中的“命”,卷下第一出【離亭宴帶歇拍煞】“拂墻花影動”中的“花”等。另外,還有將“五”改為“上”“工”,“工”改為“五一”?按:在上卷第十出【朝天子】“瘦的來是實難看”句,“實”字“國圖本”為“工、五五”,“京大本”改為“五一、五五”。在“京大本”中,“五一”兩譜字以疊寫的方式,卻并未添加豎線表示“二字一直”。且“五一”的旋律走向不合演唱(奏)的習慣,加之“五一”疊寫又與“工”相似。故而筆者將此例亦歸為刻工之誤。等情況。工尺譜字中,寫法相近的除八度外,還包括“上”“工”“五”三字。在當時的出版條件下,書籍需要通過刻工之手將字刻于木板上,而刻工素質有高低之分,且不一定懂得工尺的正確書寫。故而出現這種情況也就難以避免。

3. 其他

除以上增刪、改動之處外,“京大本”對于“國圖本”的一些明顯錯誤,亦進行了保留,未作修改。如卷下第八出【耍孩兒】“國圖本”排版無故留空,“京大本”同樣留空:(見圖11)

圖11 卷下第八出【耍孩兒】片段對比

又如卷下第三出【寄生草】,“忒稔色”的“色”,少頭板,“京大本”未增補;“身強”的“強”字,缺頭板標記,兩譜均無。卷下第五出【端正好】中,“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句,“曉”字前一句“北雁南飛”的“飛”點為頭板,至“曉”字應點贈頭板。然“國圖本”于“曉”字所配工尺“四”字處畫了一個小圓圈,應是刻工在刻寫贈頭板時失誤所致,“京大本”亦從之:(見圖12)

圖12 卷下第五出【端正好】片段對比

此外還有將曲牌名錯寫處:如卷下第九出【天凈沙】曲牌,“國圖本”寫為【天凈紗】;卷下第七出【金菊香】寫成【金菊花】等。

小 結

《北西廂弦索譜》是浙江秀水人沈遠現可知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部著作,其出版于1657年,是現存可見最早的《西廂記》工尺譜?!侗蔽鲙宜髯V》現存兩種版本,其一藏于國家圖書館,以楷體書寫;其二藏于京都大學文學部,以宋體書寫。另有一曬藍本藏于南京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版本復制件。

從分析比較可知,兩種版本的區別較大,“京大本”因署《新鐫增定古本北西廂弦索譜》,加之其作者袁于令稱“東吳逸史”時已是1657年后,故“國圖本”應為“京大本”之母本,而“京大本”在其母本中作出增刪,進行修改。

從“京大本”的增刪看,增添處遠少于刪減處,且增添處往往較為合理。經過分析后可以發現,其并未以同一標準進行刪減,其刪減處并無明顯規律可循。從音高改動看,“京大本”的編纂者并非深通音律,熟知工尺之人。音高修改中,既有修改的音高,三弦根本無法演奏的錯誤出現,又有保持五聲性、根據音韻修改等合理性因素出現。加之刻工技藝所導致的某些人為因素,使得“京大本”整體呈現出的質量偏低,不符合書前所署“袁于令”在戲曲界之赫赫名聲。

針對《北西廂弦索譜》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見,而對現存的兩種版本進行比較則近于無。通過以上比較后可以發現,“京大本”從質量上看遜于“國圖本”,錯、疏漏處多見。但不可否認其中所作出的一些修改具有曲學與音樂學上的價值。綜合二者,我們可以盡可能地還原此譜原貌,為今后對于此譜的研究提供一個較為完善的譜本。

猜你喜歡
卷上工尺西廂
西廂故事
上海將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工尺App” 以數字化為抓手助力工程管理增效
“西廂”瓷畫及其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兼論《西廂記》的早期西傳
淺析工尺譜
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工尺譜集成》(第一輯10卷)
放風箏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考釋
卷上珠簾 不如你
LETTERS
《王西廂》與《董西廂》中引用辭格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