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思路研究

2021-01-23 21:44張仁開王慜超
科普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科學普及十四五

張仁開 王慜超

[摘? ?要] 加快培育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普人才隊伍,是新時代上??破帐聵I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笆濉币詠?,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人才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高層次人才缺乏、人才發展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笆奈濉睍r期持續推進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應堅持能力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增強科普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業務能力,加快提升面向新時代的科普基礎服務能力,助力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科學普及 科普人才隊伍 十四五

[中圖分類號] N4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1.06.006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1]??茖W普及與科技創新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創新發展的社會基礎性工程,科普人才是科普事業發展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關鍵支撐和核心力量。實施新一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培育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普人才隊伍。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破帐聵I發展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水平長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上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24.30%,位居全國第一[2];同時,上海高層次科技人才集聚,在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也進行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實踐探索。通過總結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的基本情況和成功經驗,研究上?!笆奈濉睍r期進一步推進科普人才隊伍的思路舉措,對在全國層面如何持續加強專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普人才培養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十三五”以來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進展及成效

“十三五”以來,上海高度重視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取得明顯成效。

1.1科普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擴大

衡量科普人才隊伍規模大小的指標主要包括人才總量和每萬人擁有科普人員數量。前者反映科普人才隊伍的總體規模情況,后者反映科普人才隊伍的相對規模情況。從科普人才總量來看,“十三五”期間,上??破杖瞬抨犖槌尸F穩步壯大、穩中有升態勢,據統計,2019年,上??破杖藛T總數達5.8萬人,較2016年增長7.2%(見圖1)。從每萬人擁有科普人員數量來看, 2015—2019年上海每萬人擁有的科普人員數量逐年遞增,由2015年的20.8人/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24.04人/萬人[3](見圖2)。

1.2科普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

按照人才學的基本理論,人才結構主要包括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職務結構、城鄉區域分布結構、專業職業結構等。其中對科普人才隊伍而言,學歷、職稱職務以及專業職業結構至關重要,因此,本文重點考察上??破杖瞬抨犖榈膶<媛毐壤?、崗位職業構成和學歷職稱情況。2016—2019年,上海專職科普人員占科普人員總量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5%左右,顯示專職科普人才隊伍比較穩定,有利于科普事業持續發展。從學歷職稱情況來看,擁有中級職稱以上或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普人才占比逐步提高,2019年,專職科普人員中,中級職稱或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為74%,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兼職科普人才中,中級職稱或本科學歷以上人員占比為64%,比2015年提高6個百分點。從崗位職業情況來看,科普管理、科普創作和科普講解人員所占比重相對比較均衡,科普管理和科普講解人員占比均約為38%,科普創作人員相對較少,維持在24%左右(見圖3)[3]238。

1.3科普人才事業平臺進一步拓展

“十三五”以來,上海持續加強品牌化、樞紐型和功能型科普平臺建設,為各類科普人才發揮作用、成就事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是持續推進科普基地建設,打造地標性科普場館,目前,上海已建成上??萍拣^、中國航海博物館等55家示范性科普場館,東方綠洲等230家基礎性科普基地,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29家,社區創新屋83家,集聚了一批科普展覽設計、科普活動策劃、科普體驗和創意制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二是加大科普產業培育力度,匯聚創業型科普人才,“十三五”以來先后建設了氪空間徐家匯社區、智慧灣科創園區、方糖小鎮3家科普產業孵化基地,集聚了一批專業從事市場化科普服務的機構和團隊。三是打造在線科普平臺,以項目資助的方式,培育了“上??破赵啤薄捌崖暋薄翱泼让取薄叭ぶt”“創新WOW”等專業化互聯網新媒體科普平臺,匯聚了一批從事新媒體科普的市場化人才。

1.4科普人才獎勵機制進一步健全

堅持政府引導和社會力量協同聯合,設立科普類獎項,加強對優秀科普人才及團隊的表彰獎勵,激發科普人才創意創新活力。一是率先在政府科學技術獎中設置科普獎,201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新增“科學技術普及獎”獎項,引導提高社會公眾整體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形成崇尚科技創新的社會氛圍,這在全國是首次。二是充分發揮大眾科學獎、上??破战逃齽撔陋?、上海市科學技術新聞獎等社會化獎項的激勵作用,鼓勵科技社團等民間力量強化對科普工作者的獎勵。例如,上??破战逃饡?012年設立的“上??破战逃齽撔陋劇?,是國內首個由社會組織主辦的綜合性科普獎項,設有科普杰出人物獎、科普貢獻獎、科普成果獎、科普傳媒獎、科普管理優秀獎、科普志愿者獎、健康科普獎、青少年科技勵志獎8大類獎項,每年頒獎一次,截至2020年底,已有褚君浩、張文宏等13位院士、專家被授予“科普杰出人物獎”,鄒世昌院士等近500名專家和科普工作者獲得上??破战逃齽撔陋劦母黜棻碚?。三是積極推進在滬優秀科普人才和團隊申報國家級獎勵,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上海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等國家級表彰獎勵的科普工作者累計達200多人次。例如,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共有3個科普項目獲得二等獎,其中2個來自上海。

1.5科普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

支持高校、科技場館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普人才,2012年教育部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啟動培養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試點工作后[4],華東師范大學即與上??萍拣^共同實施了科學傳播碩士的培養工作,聚焦科普教育、科普產品創意與設計、科普傳媒3 個方向,培養高端、專門的科普人才。持續舉辦科技藝術展演、科普講解大賽、社區創新屋創意制作大賽、優秀科普圖書和優秀科普微視頻評選活動,發現了一批優秀的科普工作者,搭建了科普工作者展示交流的平臺。依托上??萍脊芾砀刹繉W院等專業培訓機構,面向科普管理者、科普講解員、街鎮科普干部、中小學科技老師等專兼職科普工作者,定期開展能力提升培訓?!笆濉逼陂g,僅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就主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參與培訓的專兼職科普工作者近2 000人。

2“十四五”時期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形勢與需求

2.1國際科學傳播和科學傳播人才發展呈現新趨勢

從國際上看,科學傳播日益呈現出內容綜合化、主體社會化、手段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科學傳播人才隊伍也相應地呈現出專業化、職業化、復合型、高端化的發展趨向。

一是科普人才能力要求的專職專業化。專業化的科學傳播者隊伍是提高科學傳播質量和水平的核心要素[5],為此,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非常重視專業化科學傳播人才的培育,科學傳播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例如,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科學傳播的機構,有100多名擁有自然科學和新聞專業雙學歷背景的專職傳播者,向社會傳播CSIRO的研究動態和新成果,并負責出版該機構的多個學術和科學傳播刊物,每年發表大約300篇科學傳播文章,備受社會公眾歡迎[6]。美國科學作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NASW)的會員除自由作家外,大部分是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的編輯、記者,其有47%的人全部或絕大部分時間從事科學寫作,51%的人全部以寫作收入為生[6]。

二是科普人才培養的學科建制化。近年來,將科學傳播教育和人才培養納入學校正規教育序列已成為國外科學傳播發展的重要趨勢,許多國家的著名綜合性大學都成立了科學傳播院系,開設了各種層次的科學傳播專業或課程,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設置了專門的生命科學傳播系,培養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專業科普人才。

三是科普人才需求的復合高端化。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培育受到廣泛重視,國際上一些知名的自然博物館和科技館都非常重視高學歷、復合型傳播人才的配備和培育;許多著名大學都設立了科學傳播碩士專業,以培育高層次科學傳播人才,如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華威大學、謝菲爾德大學與卡迪夫大學等高校均設立了科學傳播相關碩士專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有“地球與環境科學新聞”的雙碩士學位課程,培養既掌握科學知識又具有新聞能力的研究生。

2.2持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對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新要求

作為科普活動的組織者、科學技術的傳播者,科普人才是促進科普事業發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根本保障和核心力量。自《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印發實施以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但與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比,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存在總體水平偏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科學精神弘揚不夠充分、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等突出問題。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全面提升全民科學素質,這就要求加快推動科普人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大力培育高層次科普人才,促進科普人才隊伍能級提升[4]。唯有依靠大規模的高層次科普人才,才能培育造就高素質的社會公眾,對此,國務院發布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要求“加強專職科普隊伍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普專門人才培養力度”[7]。

2.3上海打造全國科普高質量發展標桿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新需求

實現科普高質量發展,核心是提供高品質的科普服務,高層次的科普人才則是提供高品質科普服務的關鍵支撐。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上??破帐聵I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渡虾J薪ㄔO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構建城市科學文化,打造全國科普高質量發展標桿”,力爭到2025年“形成完備有效的科普供給體系,科普服務創新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優質科普內容和服務供給更加充分, 科普設施結構布局更加合理,科普體制機制更加優化,唯實、理性、求新的科學價值取向成為社會的普遍風尚”。上??破帐聵I長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科普人才一直是一個短板,因此,加快培育集聚一支多元化、高素質的科普專業人才隊伍,是“十四五”時期上海深入推進科普事業“補短板”、深化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著力點。

2.4上海豐沛的科技人力資源為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奠定新基礎

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上海擁有極為豐富的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為壯大科普人才隊伍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是科技人才隊伍宏大。據統計,目前上海共有兩院院士178人,居全國第二,入選領軍人才“地方隊”培養計劃人才1 617人、東方學者1 027人、曙光學者1 338人、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1 157人、青年啟明星計劃3 065人?!叭蚋邔哟慰萍紝<倚畔⑵脚_”集聚高層次專家57萬余人,在滬工作的外國人數量為21.5萬(占全國的23.7%)[3]135。

二是人才集聚能力較強。上海具有優良的創新創業氛圍,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也比較強,連續8年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成為全球科學家在中國事業發展的首選城市,2015年以來共引進各類優秀人才超過35萬人[8]。

三是后備人才資源充沛。上海擁有諸多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每年畢業的研究生近5萬人,在讀研究生常年保持在20萬人左右[3]238。

3“十四五”時期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面臨的突出問題

3.1科普人才總量相對不足

“十三五”以來,上??破杖瞬趴偭侩m然持續增加,但相較日益增加的新知識新技術普及任務和社會公眾的科普需求,全市科普人員總量明顯不足,目前,上海專兼職科普工作者約有6萬人,注冊科普志愿者人數不足10萬。與上海豐富的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相比,科普人員數量明顯偏少。從各?。ㄗ灾螀^、直轄市)橫向對比來看,上??破杖藛T總量也不具優勢,與上??破瞻l展總體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不太相稱?!吨袊萍冀y計年鑒2020》顯示,每萬人擁有的科普人員數量,上海為24.04人/萬人,低于北京(30.8人/萬人)、浙江(29.1人/萬人)和青海(25.22人/萬人)[9]。

3.2科普人才隊伍質量亟須提升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科普人才隊伍建設質量的高低。一是職業化專業化程度,一般而言,專職化程度越高,說明科普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越好。二是人才的學歷和職稱情況,學歷和職稱越高的人才通常專業水平也比較高。從上海的具體情況來看,目前上??破展ぷ髡叩膶B毣?、專業化程度還比較低,根據統計資料測算,專職科普工作者比重不足16%,擁有中級職稱以上或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普人才占比也只有65%左右[3]237??破談撟?、科普講解、展覽設計、活動策劃、產品開發等專業從事科普內容開發的科普研發人員明顯不足,專業素質需進一步提升。

3.3高層次專業化科普人才匱乏

總體上看,上海在科普方面的將帥型人才比較匱乏,對科普領域有深入研究并具備實操經驗的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難以滿足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10]??破諞Q策咨詢機制不完善,科普領域的高級專家匱乏。原創性科普內容開發人員嚴重不足,優質的科普內容供給與社會公眾需求相比明顯不足。面向基層的科普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的人才不足[11],導致每年的科普活動簡單重復,形式主義嚴重,科普效果難以體現;高素質的活動策劃和組織人才缺乏,導致科普活動的創新性不夠。

3.4科普人才發展機制不健全

科普人才評價體系不完善,科普工作和科普作品在傳統的職稱評定制度中很難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科普工作者的技術能力和學術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確認,嚴重影響了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的熱情[12]。激勵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的機制不完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等能熱心從事科普工作的人數不多,其中能夠勝任的人數更加有限,科研成果需要大量專業人員進行科普化加工。

4“十四五”時期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的思路及對策

新時代進一步加大科普人才隊伍建設要有全新的思路和舉措。要堅持以能力建設為導向[5],以增強科普人才隊伍業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等為重點,加快提升面向新時代的科普基礎服務能力,助力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

4.1注重人才培養“滿天星”,多措并舉壯大科普工作隊伍

進一步完善多渠道培育、專兼職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科普人才培養體系,多措并舉培養集聚各類科普人才,著力建設一支具有現代科學理念和傳播技能,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科普人才隊伍。

一是持續壯大專兼職科普人才隊伍。加快培養集聚高端科普人才,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設科普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科普創作與設計、科普研究與開發、科普傳媒、科普產業經營、科普活動組織策劃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培養。依托培訓機構、科普場館、科普企業等,建設科普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利用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等科普場館設施資源,圍繞科普場館的建設與運行管理,重點培養緊缺的科普展覽設計開發、科學實驗、科學講解和表演、科普場館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二是多渠道充實科普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總隊作用,探索依托重點科普場館、科技園區等建立科普志愿者分隊,完善遍布全市的科普志愿服務網絡。多渠道、高標準選拔科普志愿者,依托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等組織,鼓勵和支持老科技(教育、醫療)工作者、在職科研人員、高校師生、中學生、傳媒從業者加入科普志愿者隊伍。動員社會知名人士參與科學普及,注重利用名人效應開展科普工作,著力增強科普的社會影響力。在大型主題科普活動和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動中,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的作用,為其提供參與科普實踐的機會。

三是匯聚充足的后備科普人才資源。健全在校學生參加科普工作的組織機制,吸引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等積極參與科普志愿工作和科普培訓活動,培養學生對科普的興趣,拓展和充實科普后備人才隊伍[13]。

4.2強化人才集聚“引力場”,打造專業化科普人才“蓄水池”

人才理論研究和國內外人才發展經驗表明,培育專業化高層次人才的關鍵在于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用武之地”,用良好的事業平臺才能匯聚和成就“精兵良將”?!笆奈濉睍r期持續推進上??破杖瞬抨犖榻ㄔO應把拓展人才的事業平臺作為核心,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場館和科普機構,用高水平的事業平臺吸引和集聚一批高層次的專業科普人才。

首先,打造一批高品質科普場館,匯聚多樣化職業化科普人才。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科技館,打造上??萍拣^、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三館合一”的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有產業、領域或學科特色的科普場館,支持各類科普場館充實和豐富展教內容,開展人員培訓,促進國際、館際、館校、校際等多種形式的人才交流,提升業務能力。

其次,培育發展科普產業,匯聚市場化創業型科普人才。圍繞展教具、圖書出版、影視、玩具、游戲、旅游、網站等領域,催生具有科普功能的新業態,培育一批具有較大行業影響力的科普企業及市場化團隊。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集聚、培養一批愛科普、懂市場、會經營的科普經營管理人才。

最后,建設高端科普智庫,匯聚科普決策咨詢專家。探索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科技社團建設科普決策咨詢研究平臺,集聚科普理論和政策研究人才。圍繞國內外科普發展動態、科普基礎理論和規律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加強科普工作規律性研究和科普統計分析,培育和發展科普智庫。開展科普人才需求預測、信息監測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掌握科普人才成長規律。完善涵蓋科普創作、活動策劃、決策咨詢等各領域專業人才的科普專家庫,匯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

4.3堅持人才使用“一盤棋”,促進各類人才投身科普事業

堅持科普與科技創新、文化藝術等融合發展,通過完善機制、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吸引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專業人士投身科普事業,充實科普人才資源,提升科普服務的品質、吸引力和認可度。

一是完善機制,推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成為高素質科普人才。加快完善科技人員參與科普工作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資源優勢,探索建立健全高級科技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兼職做科普、帶頭做科普的組織形式和有效機制。實施青年科普導師計劃,以項目資助和構建工作室等形式,發掘、培育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員和中小學科技教師成為科技傳播專家。鼓勵和引導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科技社團利用社團本身人員素質較高、設施優越等有利條件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壯大科普力量。

二是促進融合,吸引文化、藝術、體育等各類人才開展科普宣傳。加強科普與文化、藝術、體育等行業的融合,吸引文藝界、體育界專業人士投身科普事業,豐富科普活動和科普服務。例如,可以吸引和鼓勵文化藝術創作等方面的人才關注科普題材的創作,組合、壯大和更新科普創作力量,使科普作品的表現形式出新與多樣。

4.4構筑人才服務“生態圈”,充分激發科普人才創意創造力

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需要良好的政策、機制和培訓等方面的綜合支持?!笆奈濉睍r期,上海應聚焦人才政策、人才培訓、人才評價激勵等重點環節,營造良好的科普人才生態系統,充分激發科普人才創意、創新、創造力。

第一,完善科普人才支持政策。完善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立法保障和頂層設計,在制定、修訂上??破展ぷ鳁l例、科技進步條例、科創中心建設條例、公共服務條例等過程中,將科普人才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同時,將科普人才發展納入全市科技創新、科普事業以及人才工作等規劃,強化規劃對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作用。在具體政策方面,積極探索在學科學術帶頭人、啟明星等市級人才計劃中,加強對高層次科普人才的支持。根據科普創作、科普講解、科普活動策劃、科普研究等不同類型科普人才的具體特點和能力要求,研究制定科普人才專業能力等級標準體系,推動其與其他專業技術職稱序列相互銜接。

第二,加強科普人才培訓實訓。依托培訓機構、干部學院、科普場館、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各類機構建立健全科普培訓體系,針對不同層次的科普人才開展不同規模和程度的科普技能培訓,為科普人才量身定做科普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升個體的科普技能。重點開展面向科普基地管理者、科普講解員、社區創新屋工作人員、科普志愿者等專兼職科普工作者的能力提升培訓,全面提升專兼職科普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

第三,強化科普人才宣傳表彰。建立健全科普工作和科普人才獎勵制度,對在科普事業發展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給予表彰和獎勵。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引導有關機構及企業設立科普人才獎勵制度,加大對優秀科普人才的獎勵力度。完善社會化表彰激勵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第四,優化科普人才評價機制。把科普作為科技工作者年度考核、職稱評定、項目驗收和人才評選的重要指標,如在職稱評定、年度考核中,將科普作品、科普文章視同科研論文和科技著作。在各項人才考核指標中增加“科普”貢獻權重,讓更多科學家擔起科普責任。以優化科技評價制度、實施績效工資為契機,將科普工作納入對科技人員的業績考核和職稱評定之中,解決好科研人員參與科普的動力和利益問題,營造出有利于科普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12]。例如,把科研人員結合本職工作所撰寫和發表的科普文章列入工作量統計中,與論文同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專業技術職稱的重要參考內容。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出席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1–09–28)[2021–11–2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9/ 28/content_5639868.htm?jump=true.

[2] 沈湫莎. 24.30%!上海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繼續領跑全國[EB/OL]. (2021–01–27) [2021–11–20].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01/27/390091.html.

[3]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上??萍冀y計年鑒[M]. 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2020.

[4] 李正風,朱洪啟,王京春. 新時期推進高層次科普人才培養的思考[J]. 科普研究, 2021,16(4):87-91.

[5] 王大鵬,李振道. 關于科普人才科普能力建設的幾點認識[J]. 天津科技,2021,48(6):1-4.

[6] 曹宏明,李健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戰略與上??破帐聵I發展新思考[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7]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 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 中新網.上海連續8年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EB/OL].(2020–11–08)[2021–11–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777514056493529&wfr=spider&for=pc.

[9] 國家統計局. 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20[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10] 任福君,張義忠 . 科普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J]. 科普研究,2012,7(1):11-18.

[11] 任嶸嶸,鄭念,孫紅霞. 我國科普專職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 科普研究,2012,7(5):70-76.

[12] 鄭念. 我國科普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科普研究,2009,4(2):19-29.

[13] 董毅. 人才培養質量視角下高層次科普人才培養模式探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7.

(編輯? 顏 燕)

猜你喜歡
科學普及十四五
中國區域發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區域發展展望
淺談“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職管理會計教育發展現狀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十四五”規劃研究的新坐標新方位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廣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動效果調查研究
構建區域內科普共同體的研究
民國時期科普教育的開創與探索
公共圖書館現代科普教育思考
利用大數據開展科普工作的設想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