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導語

2021-01-28 14:11史安斌
全球傳媒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層面全球化理論

特約專題主編:史安斌

“跨文化傳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在二戰后蓬勃興起的“美式全球化”的進程中得以成熟和普及,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歐美中心主義”和“方法論民族主義”的烙印。它強調的文化的異質性,從實際效果來看,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征服和吸納。在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百年未見之大疫情交織疊加的背景下,其局限性更加凸顯,亟須實現從“跨”到“轉”的理論和范式轉型。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的新全球化時代,異質性的“文化雜糅”和由“西方以外的國家和地區”(the rest)主導的“第三文化”成為全球媒介文化的主流,以TikTok、韓國“防彈少年團”(BTS)等為代表的“轉文化傳播”(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日漸成型。

與之相悖的是,在“抗疫”和“抗議”的雙重夾擊之下,意識形態偏見在一些國家死灰復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勢,部分政客通過污名化和清除“異己”的手段來統合政治和社會共識?!肮Ψ虿《尽薄靶茇埼烈摺钡攘钊朔艘乃嫉奈勖瘶撕灳谷唤柚谝恍╆P鍵性意見領袖(KOL)的力推在社交平臺上大行其道。

皮尤中心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歐美日韓等14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降至歷史新低(24%)。一些政治勢力趁機發動“價值觀新冷戰”來轉嫁國內輿論壓力,我國外宣媒體和孔子學院等文化交流機構遭遇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打壓。

當前我國對外傳播面臨的挑戰和陷入的困局一方面是中美關系和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所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戰略部署中積累的一些結構性矛盾。有鑒于此,我國的對外傳播工作者應當保持戰略定力,化危機為契機,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主動進行調整和重構,以創新思維積極適應后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以“平臺化世界主義”的思路來推動新全球化時代的“轉文化傳播”,是在當下國際傳播生態發生急劇變化的背景下我國外宣媒體和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實現紓困與升維、推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轉型與創新的出路所在。

在此背景下,本專題收錄的四篇論文旨在從不同的維度對這一變局進行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回應。盛陽博士從爬梳全球傳播理論的“政治經濟學脈絡”入手,聚焦于“數字資本和信息網絡”與“文化和意識形態”這兩個層面的全球化議題,通過對傳播批判理論經典“再語境化”的解讀為從“跨”到“轉”的范式轉換提供學理支撐,令人耳目一新。

非洲是近年來中國媒體和文化“走出去”發力的重點區域,但與之相關的效果評估卻寥若晨星。博士生羅晨和王一戎在導師盧嘉副教授指導下完成的論文,以“軟實力”作為理論框架,基于對多國媒介接觸和傳播效果的相關數據解讀,令人信服地剖析了中國對非文化傳播存在的渠道與手段滯后以及在更深層面上存在的價值觀瓶頸,讀來頗具啟發性。

《延禧攻略》和《流浪地球》是近年來我國影視作品和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一定回響的典型案例。雖然它們還沒有成為與日系或韓流比肩的“反向流動”的“全球爆款”,但仍有必要對其海外傳播的效果與策略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和數據化的解讀。張倫副教授和相德寶教授分別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這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超越中餐、中醫、武術等傳統文化“吉祥三寶”的符號定式,以“轉文化傳播”的思維打造“酷中華”的媒介產品矩陣,以好感傳播在以全球Z世代網民為基干的意見和情感市場上贏得主動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疫情時代中國能否跳脫西方設下的“價值觀新冷戰”的話語陷阱,真正將“如果他們走得更低,我們應當走得更高”的理念付諸實踐的關鍵所在。

猜你喜歡
層面全球化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基于選項層面的認知診斷非參數方法*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選擇!
避免情緒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