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困難和對策

2021-02-04 07:57李曉寒
決策探索 2021年2期
關鍵詞:風控普惠金融鄉村振興

李曉寒

【摘要】數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資源城鄉間的雙向流動,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問題。本文在分析數字普惠金融的內涵和惠農效能的基礎上,總結了金融機構以數字普惠金融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和實際面臨的困難,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風控;創新

金融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廣大農村地區發展中面臨的短板之一,數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與數字金融的融合發展,是中國金融領域廣受關注的新方向、新領域,金融機構面向“三農”全面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不僅有助于實現金融資源配置的公平與合理,而且能促進金融扶貧的精準性,全面釋放金融資源服務“三農”的價值。

一、數字普惠金融的內涵和惠農效能分析

本文認為數字普惠金融主要是利用信息處理、數據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普惠金融理念相互融合,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更加有效地提升信息共享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滿意度以及信息化服務水平,使人民群眾方便、低成本地享受金融產品和服務。因此其效能主要體現為:

(一)提高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

金融業出于降低成本等考量,近年來不斷消減農村地區的物理網點,抬高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門檻。優化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是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之一。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首先能夠滿足現階段人民群眾對便捷、安全、低成本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務人民的能力。其次借助信息手段整合、優化業務流程,可以顯著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既讓利于消費者,也積蓄了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動能。最后數字技術能夠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管理風險,完善風控體系、提升風控能力,降低融資貸款的難度,讓金融服務覆蓋更廣泛的人群。

(二)增加多樣性,釋放金融發展的減貧效應

實踐表明,互聯網的普及減少了中國農村的貧困度?;ヂ摼W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的普及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推動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傳統業務模式下,金融資源向農村地區的輸送必須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并且要投入相應的人財物成本。但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既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機構的業務成本,又可以全面發揮金融惠農的作用,增強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

(三)優化發展格局,推動包容性增長

近年來,金融發展“脫實向虛”的傾向弱化了實體經濟服務,受限于制度設計不合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等原因,傳統的金融服務缺乏包容性。數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緩解小微企業在農村地區的金融約束,有利于優化金融發展格局,以“包容”促成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二、在農村地區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金融機構業務定位的局限和問題

國有商業銀行是發展“三農”事業、響應國家金融扶貧號召的主力軍,但在實際運作中,網點、業務下沉不夠,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未能充分釋放;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在發展定位上將農村作為主戰場,以“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但其規模和實力有限,對小微企業、貧困人口等的服務意識仍需提升;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優勢是小額、分散的資金,但法律、政策地位尚不明朗,經營中易受公司性質、放貸資金來源、外部監管環境等的制約,業務能力、服務范圍受到掣肘;螞蟻金服、百度金融、京東金融等新型互聯網金融公司迅速發展壯大,不僅品牌、資本實力、獲客渠道、風控體系等成長較快,而且都很重視開拓農村市場,基本將傳統金融機構難以觸及的群體或業務納入了自己的服務范圍。然而,我國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監管尚不完善,從業者良莠不齊,在合規經營、發展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二)風控格局復雜,合規經營面臨多元挑戰

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崇尚嚴格的風險控制,金融風險、信息化風險使數字普惠金融面臨著傳統風險和新型風險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成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而且,信息技術還可能改變金融風險呈現的形態,甚至加劇金融風險。尤其是在農村等基層地區,監管滯后、監管盲點問題較為突出,金融機構開展數字普惠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風控挑戰更大。

(三)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困難

第一,以互聯網理念為內核的數字普惠金融,其產品和服務設計、風控體系、業務流程等與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差異較大,導致商業銀行在轉變經營理念時面臨較大困難。第二,商業銀行內部組織架構嚴密,信息技術只是一個組成部分,嚴謹的層級分工決策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規律。第三,“互聯網+金融”的新型業務的開展需要全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開發新系統,整合對接歷史數據,實現與傳統業務的融合,不僅投入大、成本高,而且還會存在各類新型風險。第四,人才是開展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既要掌握扎實專業的金融知識,又要精通現代信息技術,許多傳統的金融機構尚不具備這類高素質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三、數字普惠金融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

(一)金融機構應盡快完成理念革新、系統再造

實現“互聯網+金融”,不是簡單地將金融與互聯網疊加,金融機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也不是局部的、個別的技術創新或者服務延展,而是經營理念和風控理念等的全面革新,是業務、風控、服務等系統和流程的再造。國有金融機構應積極發揮優勢、調適業務策略,著力讓農村資金留在農村,同時引流城市資金服務鄉村振興。同時,各級各類金融機構應嚴格按照業務分工、監管制度,在理念、系統等層面積極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充分釋放數字普惠金融便捷、低門檻的優勢,滿足農村社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金融需要。

(二)創新風控理念和技術,打造智能化風控體系

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既有傳統的金融和信息技術風險,又有兩者結合后滋生的新型風險。因此必須充分全面運用現代技術,創新風控理念和技術,優化對業務模型的風險評估和動態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機構的風控水平,增強風險預警的前瞻性和及時性,提高實時監測、阻斷風險的能力。

(三)政策引導,激勵金融機構深耕細作“三農”市場

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重在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但同時也不可忽視政府領導的作用?,F階段,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深耕細作“三農”市場,圍繞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農村基層的實際需要,研發高效能、低成本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共享改革紅利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J].社會主義論壇,2019(07):4-6.

[2]尹應凱,侯蕤.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邏輯、國際經驗與中國貢獻[J].學術探索,2017(03):104-111.

[3]相天東.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對城鄉收入差距門檻效應的實證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43-47.

[4]張含宇,姬宸宇.互聯網的普及能減緩中國農村貧困嗎?[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14-25+38.

[5]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J].社會主義論壇,2019(07):4-6.

(作者單位:英國諾丁漢大學)

猜你喜歡
風控普惠金融鄉村振興
新監管框架下銀行的風控和內審體系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寧波P2P網貸發展問題研究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銀行雙錄的現狀和問題
論小微企業融資的風險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