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本價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實踐與創新

2021-02-08 04:10李曉娟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

李曉娟

摘 ?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深刻把握這一理論體系的價值內涵,通過文獻和史實的梳理,體會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實踐與創新,既是新時期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根本要求,也是結合黨史學習進一步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價值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始終堅持和踐行這一根本價值,尤其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在理念認識上和戰略目標上實現了由“經濟現代化”到“人民現代化”的全面升華。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本價值;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D6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5-0065-03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其中的根本價值和總問題就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提出,馬克思主義就是人的解放學。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和踐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根本價值,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群眾史觀的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明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尤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為了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中國共產黨人順應人類歷史的潮流,朝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不斷奮斗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人民現代化的根本認識和實踐方向,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本價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

縱觀歷史,19世紀40年代工業革命的相繼完成,使得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用機器化的現代生產方式代替了手工操作,文藝復興和科技革命的完成推動了人類現代化的潮流不斷加快。與此同時,政治條件、思想條件、階級條件的不斷成熟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基礎。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表,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將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盵1] 《共產黨宣言》宣告了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更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根本價值。

與此同時,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的中國在“天朝大國”的迷夢中逐漸落后于時代。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中華民族陷入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開始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直到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世界上高高地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大旗,開始在中華大地上書寫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新篇章。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地位的基礎上,始終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活的靈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根本價值指引下,始終把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立足于中國實際,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飛躍,開辟了理論的新境界。從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鄧小平同志提出“做工作必須考慮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到江澤民同志提出“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錦濤同志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努力創造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2]。

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從“經濟現代化”到“人民現代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和近代以來的主題,提出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國必須走現代化的道路[3]。從此,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始終沿著現代化方向不斷前進。不斷深化對于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斷提升現代化建設的水平。

(一)“經濟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黨和政府必須把經濟發展擺在首要的地位,“把中國由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為現代的工業國”是當時建設的首要目標。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應當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現代的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從這時起,思考、設計、探索、實踐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就成為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醞釀提出“一化三改”的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總路線。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9月,黨的八大提出“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毛澤東強調,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大力推進中國的現代化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為此,應當采取“兩步走”的發展戰略,使中國的經濟走在世界前列。在具體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正確認識總結國內社會主要矛盾,在黨的八大明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原則,強調進一步滿足人民的需要,解決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

(二)“人民現代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逐步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由“經濟現代化”到“人民現代化”的提升和轉變[4]。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在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十二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進一步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面展開。

1987年,黨的十三大上,中共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并提出了“三步走”的中國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盵5]“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使得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國共產黨在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人民根本利益地實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鮮明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歸根結底要反映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進一步深化了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1997年黨的十五大,中國共產黨再次對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步驟進行了部署,強調要為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塑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6-7]。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404億,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商品短缺的狀況基本結束。在此基礎上,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這個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所包含的價值更加豐富,包括經濟、政治、科教、文化、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也更符合滿足人民物質和精神需要歷史條件。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現代化總任務正式概括為:在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6]。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深刻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就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不斷接近實現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系統認識。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部署同時,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更加重視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著力解決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與時俱進,不斷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實際上就是不斷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實現了從“經濟現代化”到“人民現代化”的發展思路的變更,發展過程的提升。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踐行馬克思主義根本價值的充分體現。

三、發展與創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同時也是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共產黨人謀劃事業的兩個基本出發點[8]。國際層面,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難以消除,西方所主導的自由主義秩序出現衰落的趨勢,地緣格局深刻變化,大國關系分化重組,尤其2020年,疫情深刻影響國際關系與世界經濟,國際社會進入動蕩期。國內層面,當前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戰略機遇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克難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矛盾風險明顯增多。在統籌國際國內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定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歷程中更加重視人民的利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視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更加關注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這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價值的現實寫照,進一步拓展了其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圍繞深刻認識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深化對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在世情國情的深刻變化中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明確國家發展的時代方位,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推動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期間,中國通過自身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推動人類文明的交流與借鑒,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人類世界而努力。在實踐中形成了現代化就是人民現代化的根本認識和實踐方向。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價值的基礎上升華出的對于人類發展命運的終極關懷,更是馬克思主義根本價值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實踐中形成的歷史性飛躍。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9.

[2]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黨務書編寫組. 中國共產黨章程匯編(一大——十八大)[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九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241-242.

[4] 胡鞍鋼,鄢一龍,唐嘯,等. 2050中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4.

[6] 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1949 — 2019)[M].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9.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8]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17-10-27).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薦稿人:吳玉敏,中共青海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
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生導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若干問題與思考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的新認識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