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生命的日出
——《登泰山記》研讀

2021-02-24 02:32姜靈妍
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 2021年12期
關鍵詞:泰山登山成果

何 烜 姜靈妍

《登泰山記》是一篇短文,448 字;也是一篇名文,它不只是姚鼐的代表作,更是整個桐城派的扛鼎之作。泰山不僅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同時它也是一座文化之山?!段墨I通考》中說:“東岳,以其處東,北居寅丑之間,萬物始終之地,陰陽交泰之所,為眾山之所宗主也?!薄兜翘┥接洝肥且黄斡?,主要記敘了作者不遠千里,登山覽勝,坐觀日出,追尋泰山之巔的朝陽的經過。是什么原因讓作者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月丁未”,即農歷十二月二十八)、特殊的天氣(風雪交加),義無反顧登臨險象環生的泰山?泰山之巔雄奇壯美的日出盛景中又寄寓了作者怎樣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讓我們一起循著姚鼐的足跡,再一次登上泰山,去仰望屬于姚鼐的一場生命的日出。

一、理登山之蹤

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帶領一群從未來過泰山的北京游客,進行“重走姚鼐泰山路”的文化之旅,你如何向游客介紹當年姚鼐登臨泰山的過程?(用《登泰山記》原文)

學習成果

來泰安的行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的路線:“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登臨泰山的過程: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老師說】

對來泰安的行程,作者接連用了五個動詞——乘、歷、穿、越、至,著力表現了作者乘風冒雪,跨越千山萬水,歷經艱難,寒冬歲末趕到泰山的迫切心情?!肮艜r登山,循東谷入”,而作者卻是由南麓,循著中谷登山,可以看出他沒有走尋常路。登山過程中,千難萬險,但作者仍然毅然前行;上到山頂,回首登山之難,必定是感慨萬千,而作者僅用一句“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概述了登山的過程,風輕云淡。這樣的選擇和表達背后又有作者怎樣的心路歷程和精神追求呢?讓我們跟隨姚鼐的腳步,繼續攀上泰山之巔,從泰山盛景中去尋覓答案。

二、品泰山之景

(一)依據《登泰山記》,你準備向游客介紹泰山的哪些景致?請為每一處景致寫一段描述詞,介紹該處景致之美。同學們互相交流作品,互相學習品評,推薦優秀作品。

【學習成果】

泰山夕照:登上泰山之巔,極目遠眺,群山像一個個巨人背負著皚皚白雪,遼遠蒼茫、澄澈圣潔;遒勁的蒼松上綴滿了銀條,像一個個身著素服、須發蒼蒼的長者。銀裝素裹的群山,明亮的雪光映射著南面的天空,天地渾然一體,干凈圣潔;晚霞鋪在群峰之上,給白雪覆上了一層淡紅的縹緲的輕紗。半山的云霧像絲帶,在山間纏繞,像輕歌曼舞的女子的水袖。山光雪色互映,日光城郭交融,好一幅壯麗優美的山水畫。

滄海日出:冬日清晨,天色微明,姚鼐與好友靜坐日觀亭,風雪擊面,足下云霧漫漫繚繞,仿佛登臨仙界。連綿的遠山在霧氣中若隱若現,挺拔魁梧的身姿,像威嚴的將士。極目遠眺,海天之間浮出一條彩線,像是在前沿偵查軍情的探馬。一眨眼,絲絲縷縷的彩線,變為絢麗多姿的彩帶,彩帶慢慢擴大為紅色的海洋,紅光搖曳著,洶涌著,托舉著太陽,緩緩地,從海平面上升起。一瞬間,火紅的太陽,一躍而上,放出萬道金光,云彩像被火燒紅了。此刻,天地一片光明艷麗。

(二)本文寫景部分語言非常簡練,內容十分豐富,藝術感染力極強。試完成下面表格,探究、學習其寫景技巧。

?

學習成果

示例 技巧及效果用詞 蒼山負雪。負,背負,擬人手法,不說蒼山覆蓋著皚皚白雪,卻說蒼山像一位強健有力的巨人背負著白雪。用詞新穎,形象生動,又化靜為動,寫出了冬日泰山銀裝素裹的壯美與澄澈。修辭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比喻手法,把站在泰山之巔看見的周圍的山峰比作立起來的長形而末端尖銳的樗蒱,不僅寫出了山峰佇立的挺拔和陡峭,同時,座座立起的山峰也是作者正直不屈人格的寫照。描寫手法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色彩點染。五鼓時,日出的背景是云氣彌漫在足下,天色還是晦暗的。然后陽光在天邊云彩中撕開一道裂縫,射出一道金光;接著陽光刺破云層,剎那間光芒四射,五彩斑斕;然后太陽升起,紅彤彤的,輝煌壯麗。色彩的變化,形象生動地寫出泰山日出的雄渾壯美。

【老師說】

學習散文作品,關注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點,表現景物的獨特之美是一個學習的重點。分析寫景的藝術技巧,我們一般從用詞、修辭、描寫手法三個方面入手。

三、探幽微之情

姚鼐筆下的景既是自然之景,也是人文之景,他領略恢宏壯觀、震撼人心的泰山日出盛景的過程,也是他心靈跋涉的歷程,是他生命的日出。結合資料,知人論世,揭開一場生命的日出。

(一)閱讀以下資料,簡要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姚鼐?

姚鼐《阜城作》(《登泰山記》同期作品):仆昔弱冠歲,始竊鄉曲名。(姚鼐二十歲鄉試中舉,名動鄉里。)充賦(湊數,被官吏薦舉給朝廷的謙辭)自南來,意氣頗縱橫。謂當展微抱,庶見康民甿(庶見:庶,或許;見,助詞,得??担菏箘?。甿:同“氓”)?!晔¢w(省閣,中樞機構,此指朝廷)內,回首竟何成(慨嘆為官一事無成)?!夜蕰r裘,浩歌出皇京。旁觀擁千百,拍手笑狂生。

姚鼐《晴雪樓記》:余駑怯(愚鈍怯弱)無狀,又方以疾退,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嘀畞硪?,大風雪數日,崖谷皆滿,霽日照臨,光輝騰映,是樓之名,若獨為余今日道也,然則樓之記,非余而孰宜為?

姚鼐《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節選):……攀空極險才到頂,夜看日出嘗如斯……孤臣羈跡(在外漂泊做官的行蹤)自嘆息,中原有路歸無時。此生忽忽俄(忽忽、俄都表示時光匆匆、短暫)在此,故人偕君良共喜……男兒自負喬岳身(喬:大。岳:山,此應指泰山。身如喬岳般巍峨),胸有大海光明暾(剛出來的太陽)。即今同立岱宗頂,豈復猶如世上人……馭氣(用典,指無官一身輕,自由自在,莊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終超萬物表,東岱西峨何復論。

人生履歷表基本經歷 1731年出生,1815年去世。1750 鄉試中舉1750—1757 五次應禮部試,皆不第1763 殿試名列二甲,授庶吉士1766—1773 歷兵部、禮部、鄉試官、刑部,后受薦入館充纂修官1774 正當壯年,借衰病養親之名辭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登泰山前登泰山后 1776—1815 先后主持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徽州紫陽書院、江寧鐘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江寧鐘山書院 姚鼐主要在江蘇和安徽一帶教學著書,桃李滿天下,后世聞名的有二十余人

學習成果

成果一:我讀出了一個仕途不順、人生失意的姚鼐。

成果二:我讀出了一個剛正不阿、隱退官場、寄情山水、消解愁苦的姚鼐。

成果三:我看見了一個胸有大志、胸懷坦蕩、胸中不平的姚鼐。

成果四:我看見了一個退避官場、潛心教學、著書立說、桃李滿天下的姚鼐。

(二)立足《登泰山記》,結合上文材料,說說姚鼐筆下的泰山風景寄寓了作者怎樣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老師說】

孟子在《萬章下》中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苏撌?,披文入情,同學們要全面而立體的了解一個人,才能揭開文字背后的情。

學習成果

成果一:冬日冷、五鼓冷、高處冷、大風冷、雪擊面冷;自京師乘風雪至泰安、丁未(十二月二十八)登山、五鼓坐觀日出,不顧天寒地凍、山迢水長,除夕將近,登臨泰山,鏡頭前是冰天雪地,鏡頭后的雙眼飽含熱情,內心是熱切的。

成果二:《登泰山記》里的姚鼐,似乎“無動于衷”,顯得冷峻而深沉。文章沒有直接贊美風景,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更沒有直抒人生感慨,但是,字里行間寄托了感情,正如其《晴雪樓記》所云,“浮覽山川景物,以消其沉憂”。姚鼐刻意冷峻地展示泰山之雄偉壯觀,他是借山水自然之美以銷蝕心頭之深沉隱痛。姚鼐對山水之美的再現與沉湎,正和他辭官歸里的思想相應。

【老師說】

姚鼐幾試不第,歷經挫折;仕宦八年,仕途坎坷。他在壯年之時,借衰病養親之名辭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姚鼐辭官實非因病。1773年,清廷開四庫全書館,姚鼐被薦入館充纂修官。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他信奉程朱理學,他的學術理論不被認可,被以戴震為核心的四庫管漢學派排擠。于是姚鼐在1774年毅然揮別官場。姚鼐的決絕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學術的堅持和執著,同時也讓我們窺見了一個正直不屈的靈魂。

辭官后的姚鼐懷著壓抑、不平、不屈和堅守的情感,一路跋山涉水奔赴泰山,他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登山之路,他想看見不一樣的風景,“不走尋常路”,是姚鼐個性和追求的使然。登山之路的艱難,作者雖然只用了九個字“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但常人可以想象,稍有不慎就會命喪黃泉,然而作者僅用短短的九個字,一筆帶過。艱難險阻,“我”可以默默承受,它就像失意的人生中的一個坎坷,選擇扛下,或者不在意,才能平穩地越過去。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币ω镜桥R泰山,并不是一次尋常的探幽攬勝,他是在借此完成一場人生的蛻變。歷經風雪和艱險,登頂泰山,晚日夕照一派沉靜安寧,正是他經歷十三年應舉、八年仕宦的苦苦掙扎,最終做出拋棄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祿、以著述傳學立身于世的人生選擇后,內心淡定從容、圓融自足的物化。戊申日那輪噴薄而出的朝暾,不正是他對辭官后嶄新生活的熱切昭示?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山石方正,山松傲雪,白雪皚皚,群山晶瑩純潔,既顯示了質樸厚重的品格,又透露出傲岸冷峭的骨氣,這不正是姚鼐“鶴骨撐青穹”的生動寫照嗎?正如他所崇尚的宋儒泰斗程顥所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

成果三:來泰安,登泰山,觀日出。在普通人身上,只不過是一次尋常的旅行,而于姚鼐而言,意義卻非同尋常。承受了京師至泰安的千里風雪,經歷了“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的無比艱險,忍耐了整晚“坐日觀亭,待日出”酷寒孤寂,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戊申日,在泰山之巔,姚鼐完成了一場生命的日出。從此,世上再無“姚刑部”“姚纂修”的稱謂。1774年的最后一輪朝暾托舉“惜抱先生”這個名字冉冉而上,長留人間,光芒明亮而又溫潤厚實。正如其《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所言:“此生忽忽俄在此,故人偕君良共喜……男兒自負喬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頂,豈復猶如世上人……馭氣終超萬物表,東岱西峨何復論?!?/p>

四、說人生之道

結合自己了解的一些古代文人的經歷,談談對古代文人人生選擇的看法。(自由漫談,不強求統一的價值標準)

例如:蘇軾、陶淵明、屈原……

【老師說】面對人生的困境,有人選擇了逃避,有人選擇了沉淪,但更多的仁人志士選擇了在困境中自救,在孤獨中義無反顧地踽踽獨行,他們歷經人生的浩劫,承受生活的蹂躪,最后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突圍。姚鼐在泰山之巔,與天地對晤,在日出中,完成了一場精神的跋涉,生命的升華。面對人生的困境,他遵循了自己的內心,不虛與,不委蛇,不茍且,堅守人格,堅持自我。他“胸中有丘壑,眼里存河山”。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庇嗲镉杲淌诔Uf:“路就是書,路外無書?!蔽覀冏穼す湃僳欅E,既欣賞了泰山的風景之美、文化之美,更認識和領略了姚鼐先生獨特的文化人格和他那“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的崇高的人生境界。

猜你喜歡
泰山登山成果
泰山之行
登山
泰山日出
驗收成果
數說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成果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2018數博會4大成果
多用登山杖
一張圖看懂“論壇成果清單”
一次難忘的登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