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如是別傳》研究綜述

2021-02-26 01:54劉彭冰
西部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錢謙益陳寅恪

摘要:《柳如是別傳》又名《錢柳因緣詩釋證》,是陳寅恪先生晚年代表作品。1954年3月,陳先生寫作此書時,已失明多年,在助手黃萱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歷時10年,完成初稿?!读缡莿e傳》問世以來,圍繞這部作品的討論產生了諸多有益的見解,將這些論證的文字略作整理,匯成一編,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原著。

關鍵詞:陳寅恪;錢謙益;柳如是;錢柳因緣詩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2-0134-05

《柳如是別傳》又名《錢柳因緣詩釋證》,是陳寅恪先生晚年代表作品。1954年3月,陳先生寫作此書時,已失明多年,在助手黃萱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歷時10年,于1964年夏完成初稿。早在1957年,中山大學歷史系對陳先生這部作品,曾有簡要介紹:“陳寅恪教授的《錢柳姻緣事跡考證》(暫名,約三四十萬字,現已完成一半多)”[1]。1961年7月,吳宓自重慶來廣州探望,陳先生向老友介紹了自己的研究進展。吳宓在日記中寫道:“寅恪細述其對柳如是研究之大綱。柳之愛陳子龍及其嫁牧翁,始終不離其民族氣節之立場,光復故物之活動。不僅其才高學博,足以壓倒時輩也?!盵2]1978年,《學術研究》發表《柳如是別傳》第一章《緣起》[3],介紹該書的撰寫經過與出版進度。198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柳如是別傳》,印數4000冊,此后,陳先生這部煌煌巨著,引起廣泛關注。

《柳如是別傳》(以下簡稱《別傳》)問世以來,圍繞這部經典的討論,產生了諸多有益的見解,筆者不揣谫陋,將這些論證的文字,略作整理,匯成一編,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文本與文獻研究

早在1977年,黃裳撰文論述柳如是,認為大家習見的,是她的風流不檢,掩蓋其下的,則是強烈一貫的政治傾向。此外,也介紹了柳如是作品的版本,以及清人題詠詩文。1978年,黃裳先生讀到《別傳》第一章《緣起》,感慨為“空谷足音”,希望全書能夠盡快出版[4]。稍后,黃裳[5]撰《西泠訪書記》,回憶1957年、1962年(托友人)和1979年,在杭州探訪柳如是《戊寅草》的經過,以及未能一見的遺憾。1978年,周法高[6]發表《柳如是事考》,探討柳如是生平及其反清復明事跡,文末附有柳如是年表。

1982年,余英時比較了1978年第一期《學術研究》刊布的《緣起》,和1980年正式出版的《別傳》,發現前者刪去了陳先生的九首律詩,而這些詩歌,正是了解陳先生晚年心境及其著述宗旨的重要資料。余英時認為,陳先生評論人物十分平恕,并不取理學家的苛刻嚴酷,他寫作《別傳》,既指出牧齋“熱中怯懦”的個性,也運用大量史料,證明其反清復明行動。又如侯朝宗等人之應舉,后世論者予以嚴厲斥責,陳先生則指出其中實有不得已的苦衷。余英時[7]認為,陳先生晚年歌頌“紅妝”,尤其對柳如是傾倒備至,實已遠遠超出理智判斷的范圍,陳先生畢生寢饋古籍,豈能在理智上判定柳如是是中國史上惟一值得他崇拜的作者,因而必須以“金明”號其館,“寒柳”名其堂?陳先生傾服河東君,只有從心理與情感方面,去尋求解釋。周采泉遍訪柳如是手跡及遺物,獲見其手書《題望海樓》聯(常州劉靖基先生舊藏)。陳先生曾就海上交通一事,分析錢、柳二人性格差異,鄭成功收復臺灣,牧齋以為,延平既以臺灣為根據地,遠離抗清前線,此后再無恢復中原希望,遂自白茆港搬回城內舊宅。河東君則堅持留在芙蓉莊,“殆以為明室復興尚有希望,海上交通猶有可能?!盵8]周采泉[9]推測,其時海禁方嚴,望海,有通海之嫌,頗犯時諱,蓋盼鄭成功揮師海上而來。黃萱[10]回憶陳先生寫作《別傳》時,大量搜集時人往來應酬之作,找出復明運動暗中傳遞的信息,發古今未發之覆。另外,清朝初年,遺民們詩酒之會,往往是用來掩護行動,并非為娛樂而娛樂,或借酒消愁之舉,由于文網嚴密,詩詞多用古典來表達今意。何齡修[11]認為,陳先生著述《別傳》最吃力的工作,是箋釋錢、柳,兼及程嘉燧、陳子龍,以及謝三賓等人的詩詞,第四章《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后之關系》篇幅最長,但是,第五章《復明運動》才是全書的主旨所在。

劉夢溪指出,《別傳》熔史才、詩筆、議論于一爐,成為文備眾體的典范。[12]陳先生以“借傳修史”的方式,撰寫了不同往常的明清文化痛史,《別傳》的歷史書寫,不僅是“古典”和“今典”的征引,而且契合著“近典”,“興亡自古尋常事,如此興亡得幾回!”[13]“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盵14]實事求是,追求真知,就是對前賢最大的尊重。胡守為[15]強調,對《別傳》的論點進行商榷,是有益的,也是學術討論的正?,F象,陳先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之下,撰寫這樣一部煌煌巨著,又是新的研究領域,出現為數不多的缺點,實難避免。楊義[16]認為,陳先生雖然沒有寫作通史,卻將寫作通史的卓越才華,為一位奇女子作傳,最終產生這部旁征博引,枝蔓旁出的奇書?!秳e傳》第五章《復明運動》,對清初蔡士英家族進行考察,指出其雖出自明代遼東降將,然漢化甚高,錢、蔡的密切交往,與反清復明運動相關涉。1998年,在山東新泰敖山,發現了有關蔡士英的三通碑記,周郢[17]認為,蔡氏反對清廷海禁政策,及對江南漢族所持之同情態度,有力證實了陳先生對錢、蔡關系的推論。

錢謙益的資料,歷來晦澀難解,真偽莫辨,孫萍[18]認為,陳先生釋證錢柳詩文,“隱諱者表出之,誣枉者駁正之”,探河究源,剝蕉至心,發皇錢柳心曲,還原歷史畫卷。李圣華[19]分析,《別傳》有關黃甫及就是徽州人黃澍的推測,可能有誤。黃甫及本名黃申,淮安人,與黃澍并非一人。黃甫及在明末任職鴻臚寺,明亡后放浪形骸,結交故國遺老,雖有反清復明之志,但其拜訪錢謙益,與反清復明活動并無必然聯系。郭寶光[20]大致認同李圣華的觀點,并補充了丘象升《南齋詩集》、丘象隨《西軒詩集》等相關史料。鄭志良指出,崇禎年間,見黃澍而不見黃甫及其人,順治年間,出現黃澍與黃甫及兩個名字,對黃澍而言,他前奪金正希之命,后掠鄭成功之財,改名換字,狡兔三窟,自在情理之中。陳先生判斷黃甫及就是黃澍的推測,不宜輕易否定。鄭志良[21]據《蘇子后集》稿本(原為翁同龢所藏),以及《旅堂文集》等資料,補充《別傳》的人物考訂。

李越深[22]認為,《別傳》所舉陳子龍詞,悉依王昶輯本《陳忠裕公全集》,與《幽蘭草》《倡和詩余》等原著存在誤差,陳、柳分手的時間,在崇禎八年寒食日,而非首夏。周小英引用清人王綽《霞舉堂集》卷四《徐野君先生傳》[23],以及顧鎮[24]《虞東先生文錄》卷五《周翁傳》,補充柳如是的資料,對《橫山雜作》等詩句的真偽性,間有論及[25]。王啟元[26]依據現存《瞿忠宣公集》,補充瞿式耜對錢柳因緣的看法。張旭東[27]參照盛宣懷舊藏錢遵詩集、鄧之誠藏嚴熊詩集,探討錢謙益藏書去向,以及錢曾自贖等錯綜復雜的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范景中、周書田編纂的《柳如是事輯》[28]及《柳如是集》[29],作為《別傳》附編,可資參考。另外,吳正明、李燁收集整理了諸多錢柳故事,輯成《錢柳說匯》,2013年由廣陵書社出版。

二、文學與文化研究

鯤西[30]認為,傳記通常有《史記》《漢書》的實錄式,以及李頓·史特拉屈(Lytton Strachey)《維多利亞女皇傳》兩種方式,前者盡量如實記載,后者賦予更多想象渲染?!秳e傳》則介乎兩者之間,“蒲團歷歷前塵事,好夢何曾逐水流”。周采泉[31]主張,錢牧齋去世以后,家族債臺高筑,一敗涂地的原因,可能與江南奏銷案有關??娿X[32]感慨:“三戶亡秦愿已空,荒江殘壘怨東風。故人慷慨多奇節,心事朦朧似夢中。老去絳云能補過,當年小草苦飄蓬。一生坎坷歸何處,雙冢虞山夕照紅?!焙喰憔闧33]分析,錢謙益勤力于一代之史,應通曉“君子愛國之心,甚于愛臣節”之深意。李劼[34]主張,中國有帝王將相的歷史,有起義造反的歷史,有民主科學的歷史,鮮有弱者的歷史,靈魂的歷史,或曰人格的歷史,對人格的關懷和張揚,才是《柳如是別傳》最意味深長之處。

蔡鴻生[35]強調,《別傳》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贊歌,較之前期對關隴集團等的考察,陳先生晚年著眼于明清之際的社會變革研究。柳如是兼具俠氣、才氣和骨氣,其經歷可歌、可泣、可頌,《別傳》以錢柳因緣為主軸,勾勒出“三戶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辭”的遺民畫廊?;蛟S有人會問,柳如是堅持復明運動,并未成功,能有多少實際意義?王永興[36]指出,不以成敗論人,是陳先生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劉健明[37]分析,陳先生考訂錢柳因緣,特別重視二人同心復明,共赴國難的義舉。張榮芳等[38]從姓氏制度的角度,考察《別傳》的成就。

譚世寶[39]就《錢柳因緣詩釋證稿》易名為《柳如是別傳》,以及錢柳之抑揚比較,提出疑問,例如,陳先生在改易書題之后,并沒有再對“緣起”及正文,作相應調整;再如,前文簡秀娟所論,錢謙益舍易就難,忍辱負重,并不是他的人生污點,反而是其光掩前人之處,否則,就無法解釋柳如是放棄自盡的行為,終身追隨錢謙益,最后以身殉之。另外,柳如是固然是曠世奇女子,但她終究是錢謙益的賢內助,她的社會影響,憑借后者才能發揮作用。雷戈[40]認為,不讀《別傳》,就不了解陳寅恪;不了解陳寅恪,就不會對當代史學史有真切的認知。

傅璇琮[41]指出,《別傳》“深入到一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察覺他們的歡樂和痛苦,高尚和庸俗,超世和入時。這個時候,我們差不多已經忘記我們所讀的,到底是史學著作還是文學作品了?!北逍⑤鎇42]認為,《桃花扇傳奇》美化了侯、李形象,《柳如是別傳》恢復了錢、柳面目,前者以情節感染人,敘事塑人,不拘于真實,后者以史識啟發人,知人論世,必求真實。鄧平祥[43]主張,《別傳》和《茶花女》主題思想是有關聯的,都是寫妓女的非凡處、動人處。唐韌[44]認為,柳如是的核心性格,概括為一個“狂”字,這是驕傲的狂、抗爭的狂、傷心的狂、才華橫溢而又無可奈何的狂,其思想境界,早已超越三百年前的那個時代。

劉克敵[45]主張,陳先生在箋釋錢柳因緣,彰顯“紅妝”主題之外,對明清易代之際的江南文人,進行了系統考察,剖析他們在歷史大變遷時期,復雜的思想沖突,以及靈魂深處的搏斗。論文分析,陳先生不僅熱情歌頌“紅妝”,對杭州為代表的江南文化,也有明顯的偏愛,究其原因,可能與杭州才女陳端生有關?!稗率徤较鹿嗜硕唷?,可以說,河東君是以風流放誕、不拘禮法為始,以恪守禮法、殉身以從為終。河東君的個人情感,未能始終如一,而其政治理念,卻能矢志不渝。吳正茂[46]認為,河東君追求婚戀幸福時刻的放誕風流,政治抉擇之際的從容絕命,與其獨立自由的精神意志相對應。盧惠龍[47]指出,人性的關懷,不是強者的邏輯,而是弱者的哲學,強者大多注重功利,弱者往往關懷靈魂?!秳e傳》名似艷冶,其實刻板;名曰傳記,實則考證。

陳懷宇[48]分析,陳寅恪先生將前人關注的重點,從錢謙益轉移到柳如是,實在是一個顛覆性的創舉。陳先生對柳如是如此推崇,他認為柳的詩作、書法均勝過錢,換言之,不獨思想境界錢不如柳,文藝造詣也是柳勝于錢。馮尚[49]主張,《別傳》的雜體風格,某種意義上,是對元白體式的強烈呼應。林燕[50]認為,中國的文學批評,不應等同于西方的價值觀念,應該讓歷史文本在當今社會的話語研究中復活,以彰顯其民族性。

據《別傳》改編的電影《柳如是》,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與常熟市政府聯合出品。影片由吳琦執導,萬茜、秦漢、馮紹峰主演,于2012年3月上映。付振華等[51]分析,《柳如是》兼具大眾文藝與江南文化宣傳的特點,并非嚴格意義的傳記電影,明清易代,家國興亡,都只是柳如是愛情傳奇的斑駁背景,影片以或雅或艷的詩酒風流,替換《別傳》的故國之思。電影《柳如是》對這段明清痛史,輕拿輕放,顯示了普通民眾接受經典的娛樂傾向。

三、寫作動機與研究方法探討

唐振常[52]指出,讀《詠紅豆》《題牧齋初學集》二詩,可以大約明白先生箋釋錢柳因緣詩的旨趣與范圍,陳先生佩服錢之學問詩文,而鄙其為人;愛柳之詩文,亦重其行事。先生以一代史學大師,又具文學家的情懷,其情之真,人所不及。卞孝萱[53]從資料甄別、詩詞箋釋、人物關系及復明運動等方面,探討陳寅恪先生的學術個性。卞文分析,《別傳》的寫作方法,是博考慎取、古典今典、發現鑰匙(明末詩詞暗藏姓名),以及傳統考據與邏輯推理的結合[54]。姜伯勤[55]認為,陳先生的心史研究,既恪守傳統,也不乏當代史學理念,避免了以心態史代替一切的弊端。馬楚堅[56]主張,《別傳》發潛德之幽光,讓錢謙益等生平心跡,晦而復顯,還其歷史公道。

劉志偉[57]等論證,陳先生對河東君的探討,兼具同情之心和理性自覺,將家國興亡與思想自由融為一體。鄧瑞[58]認為,陳先生用直書不隱的方式,歌頌民族氣節,延續了司馬遷的史學精神。李玉梅[59]分析,《別傳》用詮釋的手法,通過言志之詩,重建一個人,一個時代。李龍潛[60]認為,陳先生以了解之同情的態度,承繼乾嘉考據的求實精神,實踐元好問、黃宗羲以來,以詩證史,以史釋詩的文化傳統。雷戈[61]主張,從早年的紅豆意象,到晚年的孤憤心態,以及貫穿始終的易代情結,構成《別傳》的主題。

胡曉明[62]把1997年之前的研究,歸納為辨誣說、自譴自證說、復明運動史、頌紅妝的女性史、知識分子人格心態史、明清文化痛史以及自喻自悔說。于傳勤[63]強調柳如是的復雜性,不能因為她出身娼門,以色事人,就歧視她;也不能因為她深曉大義,富有民族情節,就全面肯定她,柳如是也有熱衷功名,攀附權貴的一面,《別傳》既是史學著作,也是詩學著作,其詩學價值,甚至遠在史學之上,同時,《別傳》也有失之繁瑣的考據家通病。

費孝通感慨,陳寅恪這么大才學的人,用這么多時間精力,寫作此書,有點可惜,也許對陳寅恪來說,只能這樣做。費老指出,陳先生是借柳如是的心情,說自己的心思,他們都是前朝人物,都有追求自由的心志,都要找到文化上的歸宿[64]。段煉[65]認為,陳寅恪在風雨如晦的年代,堅持獨立思考,拒絕曲學阿世,《別傳》不僅發歷史之覆,也發文化之覆。

余其彥[66]主張,《別傳》作為亦文亦史的奇書巨著,“以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塑的眼光和精神”,將錢柳因緣詩章展現在讀者面前,最能體現其心理分析特點的,是對半野堂文宴唱和詩的箋釋。胡邦煒[67]認為,陳寅恪寫作《別傳》的動因,主要存在兩個方面,遠因是早年在昆明購得紅豆,近因則是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陳建華[68]分析,《別傳》既堅持嚴密精致的科學考據,也寄托豐富幻麗的抒情想像,就《別傳》而言,陳先生不只是擺脫了德國“歷史主義”的影響,在主題和方法上,它所包含的放逐、懷舊、邊緣、詮釋、互文、碎片等,預示了后現代的多元文化潮流。

朱洪舉[69]強調,研究者大多將《別傳》局囿于史學領域,卻很少關注其獨特的寫作形式?!秳e傳》第一章名為“緣起”,是小說家“楔子”之類的常用手法。陳先生的文體意識,不是單純形式意義的別出心裁,而是自發自覺對民族文化的接受與改造。王則楚[70]回憶了上世紀90年代初,向父親王季思請教,新中國對于《桃花扇》和《柳如是別傳》的價值判斷,以及李香君和柳如是的輿論導向,為何存在令人費解的差異。1957年2月6日,陳先生《致劉銘恕》書信稱,“弟近年仍從事著述,然已捐棄故技,用新方法、新材料,為一游戲試驗?!苯赱71]認為,這是陳先生學術轉折的重要說明。喬福錦[72]主張,《別傳》與《紅樓夢》用游戲筆墨的方式,書寫兒女恩怨與家國興亡,體現了尊王攘夷與春秋大義。

廖可斌[73]指出,《論再生緣》側重“自由之思想”,《別傳》則側重于“獨立之精神”,人在出生以后,由于社會環境的不同,產生貧富貴賤的差別,但是,權重者未必高尚,卑微者也可能閃耀人性的光芒。李鳳鳳[74]認為,《別傳》不僅探究學術,更探究人生,陳先生從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轉向社會生活史的探討,這是他對社會大變動時期,個體生命無奈抉擇的人生感悟。

結語

1997年8月,余英時撰述《試述陳寅恪的史學三變》時,提出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觀點,他認為閱讀《別傳》的讀者,必不可為陳先生的繁復考證所炫惑,《別傳》寫的是一個充滿生命和情感的完整故事,考證雖精,但是,考據的結果,只是為了建立不易撼動的定點,陳先生以此為基礎,憑借歷史的想像力,重新建構易代之際江南社會有血有淚的人間世界。陳先生早年的中古社會研究,能夠取得系列成就,也是由于此想象力的有效運用,《別傳》之前,受到乾嘉考據舊規的拘束,他的想象力從來沒有如此馳騁奔放?!昂銮f忽諧,亦文亦史”,“痛哭古人,留贈來者”,余英時依據陳先生《劉叔雅莊子補正序》(1939)的典故,明白了陳先生寫作《別傳》,是要效法明清放浪才人如金圣嘆者,運用小說家的想象,為后世留下胸中獨具的心史,他好像婉轉地告訴讀者,全書是由想象構成的,不可能一一證實,他也許在有些地方誤解了錢、柳及其詩文,故“焉得不為古人痛哭耶”?

參考文獻:

[1]劉玉遵.中山大學歷史系爭取以更多更好的科學研究成績向國慶節獻禮[J].歷史研究,1957(9).

[2]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76.

[3]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緣起[J].學術研究,1978(1).

[4]黃裳.榆下說書[M].北京:三聯書店,1982:193.

[5]黃裳.西泠訪書記[J].讀書,1979(7).

[6]周法高.柳如是事考[M].臺北:三民書局,1978:60.

[7]余英時.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M].北京:三聯書店,2005:386.

[8]陳寅恪.柳如是別傳[M].北京:三聯書店,2001:1208.

[9]周采泉.柳如是雜論[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75.

[10]黃萱.懷念陳寅恪教授:在十四年工作中的點滴回憶[M]//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11]何齡修.《柳如是別傳》讀后[M].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12]劉夢溪.以詩證史,借傳修史,史蘊詩心:陳寅恪撰寫《柳如是別傳》的學術精神和文化意蘊及文體意義[J].中國文化,1990(2).

[13]劉夢溪.陳詩“明清痛史新兼舊”尋解:《柳如是別傳》歷史書寫的“古典”“今典”和“近典”[J].中國文化,2019(2).

[14]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北京:三聯書店,2015:246.

[15]胡守為.《柳如是別傳》讀后[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6]楊義.中國現代學術方法(三):模式派生[J].海南師院學報,1998(2).

[17]周郢.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中蔡士英事新證[J].泰安師專學報,1999(1).

[18]孫萍.讀《柳如是別傳》[J].讀書,2001(12).

[19]李圣華.黃甫及生平事跡考辨:對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一則重要考證的補正[J].北方論叢,2005(4).

[20]郭寶光.《柳如是別傳》中關于黃甫及身份的一則補證[J].名作欣賞,2014(36).

[21]鄭志良.《柳如是別傳》補證三則[J].中國文化,2008(1).

[22]李越深.《江蘺檻》詞與陳子龍、柳如是戀情[J].浙江大學學報,2007(1).

[23]王晫.《霞舉堂集》卷四《徐野君先生傳》[M].康熙刻本.

[24]顧鎮.《虞東先生文錄》卷五《周翁傳》[M].道光刻本.

[25]周小英.柳如是佚詩及相關事跡[J].新美術,2012(2).

[26]王啟元.《柳如是別傳》札記:瞿式耜與柳如是[J].書城,2015(6).

[27]張旭東.錢曾與嚴熊:《柳如是別傳》錢氏家難章補論[J].中國文化,2016(1).

[28]范景中,周書田.柳如是事輯[M].杭州:中國美術出版社,2002.

[29]周書田,范景中.柳如是集[M].杭州:中國美術出版社,2002.

[30]鯤西.別具一格的傳記:讀《柳如是別傳》[J].讀書,1981(7).

[31]周采泉.“錢氏家難”考索:《柳如是別傳》新證[J].社會科學戰線,1982(4).

[32]繆鉞.再讀《柳如是別傳》[J].文獻,1989(4).

[33]簡秀娟.錢謙益藏書研究[M].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98.

[34]李劼.悲悼《柳如是別傳》[J].讀書,1993(4).

[35]蔡鴻生.“頌紅妝”頌[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6]王永興.學習《柳如是別傳》的一點體會:柳如是的民族氣節[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7]劉健明.《柳如是別傳》的人物評價[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8]張榮芳,王川.《柳如是別傳》與中國古代姓氏制度[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39]譚世寶.錢柳論衡:《柳如是別傳》讀后[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40]雷戈.試論《柳如是別傳》的醒世作用[J].安徽史學,1998(3).

[41]傅璇琮.一種文化史的批評[M]//解析陳寅恪.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218.

[42]卞孝萱.《桃花扇傳奇》與《柳如是別傳》[J].文學遺產,2000(6).

[43]鄧平祥.《茶花女》與《柳如是別傳》[J].美術之友,2004(2).

[44]唐韌.狂女子柳如是:讀陳寅恪《柳如是別傳》[J].名作欣賞,2004(8).

[45]劉克敵.從《柳如是別傳》看明清易代之際江南文人風貌[J].中國文學研究,2008(2).

[46]吳正茂.禮法視野中的錢柳因緣[J].讀書,2009(6).

[47]盧惠龍.著書唯剩頌紅妝:淺說《柳如是別傳》[J].貴陽文史,2013(2).

[48]陳懷宇.《柳如是別傳》之前的錢謙益研究[N].文匯報,2014-07-21.

[49]馮尚.當代文學批評困境舉隅:以《柳如是別傳》為例[M]//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面向時代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

[50]林燕.《柳如是別傳》的歷史話語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7(2).

[51]付振華,曲竟瑋.故國的嬗變與現代人的精神迷思:從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到吳琦電影《柳如是》[J].西部廣播電視,2018(15).

[52]唐振常.重讀《柳如是別傳》憶陳寅恪先生[J].書林,1990(1).

[53]卞孝萱.從《柳如是別傳》看陳寅恪的學術個性[J].文教資料,1994(5).

[54]卞孝萱.陳寅恪先生與《柳如是別傳》[J].古典文學知識,1998(3).

[55]姜伯勤.陳寅恪先生與心史研究:讀《柳如是別傳》[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6]馬楚堅.從寅公《柳如是別傳》看河東君與陳子龍之交[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7]劉志偉,陳春聲.“移情”與史學研究之境界:讀《柳如是別傳》[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8]鄧瑞.從《柳如是別傳》探研陳老的詩證史[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59]李玉梅.《柳如是別傳》與詮釋學[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60]李龍潛.略論《柳如是別傳》的研究方法[M]//《柳如是別傳》與國學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61]雷戈.論《柳如是別傳》在陳寅恪生命史上的創始意義[J].松遼學刊,1997(2).

[62]胡曉明.關于《柳如是別傳》的撰述主旨與思想寓意[J].文藝理論研究,1997(3).

[63]于傳勤.《柳如是別傳》淺識[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8(2).

[64]張冠生.溫舊夢,奇遐思,尋歸宿:費孝通教授近讀訪談(五)[J].博覽群書,1998(8).

[65]段煉.兩種傳統下的文化發覆:讀《柳如是別傳》[J].博覽群書,2001(11).

[66]余其彥.《柳如是別傳》心理分析淺談[J].江淮論壇,2002(6).

[67]胡邦煒.陳寅恪與《柳如是別傳》[J].文史雜志,2003(3).

[68]陳建華.從“以詩證史”到“以史證詩”:讀陳寅恪《柳如是別傳》札記[J].復旦學報,2005(6).

[69]朱洪舉.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的小說筆法[C].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四輯)——中國文論的常與變,2006.

[70]王則楚.閑談《桃花扇》與《柳如是別傳》[J].粵海風,2009(3).

[71]姜伯勤.論陳寅恪先生“新方法”“新材料”之史學“試驗”:陳寅恪先生《書信集·致劉銘恕》解析[J].史學月刊,2009(5).

[72]喬福錦.《柳如是別傳》之“紅樓因緣””考釋[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9(6).

[73]廖可斌.陳寅恪《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的研究旨趣[J].中國文化研究,2011(3).

[74]李鳳鳳.學術研究與人生感喟的合奏:《柳如是別傳》新解[J].珞珈史苑,2013(0).

作者簡介:劉彭冰(1975—),男,漢族,安徽六安人,文學博士,單位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史。

(責任編輯:御夫)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課題“陳寅恪在穗二十年人文價值研究”(編號:2017GZYB78)階段成果

猜你喜歡
錢謙益陳寅恪
陳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陳寅恪致沈兼士——關于《“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的通信
陳寅恪與唐筼的愛情故事
淺析錢謙益與杜甫詩學的關系
錢謙益的鄉居書寫及其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兩朝領袖』錢謙益
陳寅?。何业耐降芤凶杂伤枷?、獨立精神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大學的精魂——重溫《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