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思辨能力的途徑

2021-03-10 09:32嵇康
求學·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關鍵詞:實踐途徑思辨能力初中語文

嵇康

摘 要:語文需要學習的內容豐富、觀點多樣、思想活躍,教學生用思辨的思想學習語文,進行語文閱讀,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文章主要闡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思辨能力教學,并對將思辨能力教學融入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闡述和分析,最后從說思結合、引發質疑、突破原知三個方面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滲透思辨能力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希望能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辨能力;實踐途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指向初中生思辨能力提升的整本書閱讀策略”(項目編號:B-b/2020/02/103)的階段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已逐漸被淘汰,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心也逐漸從語文知識的積累,轉變為語文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初中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

一、將思辨能力教學融入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的教學重點在于對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將思維能力融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例如《范進中舉》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科舉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和封建禮教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在閱讀該文后,可獲得以下道理:堅持和努力是獲取成功的唯一捷徑。其次,通過范進中舉前后屠夫對其的態度可以明白,我們只有通過實踐證明自己后才能夠改變別人的看法。

由此可見,只有以辯證的思維對文章進行解析,才能夠明白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和謬誤,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辯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1]。

二、初中語文教學所存在的現狀問題

教參是由教育專家、語文專業的教研人員所編制的重要參考內容,對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但教師若過于依賴教參,不僅會使課堂失去吸引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沒有任何正面意義。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兩點。

1.我國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通常都是以“一言堂”的形式進行,學生屬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且教師在傳教過程中,常以“灌鴨子”的形式,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2.閱讀教學形式化。自新課改以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就由原來的應試教育轉換為閱讀能力的教學。進行小組討論和學習對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存在渾水摸魚的情況,存在講閑話、玩游戲等行為,有些教師在實施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為討論而討論,如此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2]。

三、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思辨能力的途徑

(一)說思結合

對初中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文字內容感受中文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各類存在重要意義的語言故事,例如《皇帝的新裝》《蚊子和獅子》等,教師可以將寓言故事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寓言故事領悟人生的道理。筆者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是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的:?

師: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聽過《皇帝的新裝》這則寓言故事呢?我們現實中有沒有像故事中“皇帝”的角色?有沒有如同故事中“騙子”的角色?

生1:生活中部分員工的角色就如同“騙子”,而老板的角色就如同“皇帝”,部分員工為了升職加薪,在工作時往往會拍領導的馬屁,例如老板的書法寫得就像“鬼畫符”,而員工還在昧著良心連連稱贊。

師:還有其他例子嗎?(教室里一片安靜)

師: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不少“皇帝的新裝”的現象。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在生活中,應當積極接納別人的意見,不應該像“皇帝”一樣,高高在上;另外,我們在生活中還應做一個誠實的人,說了一個謊言,需要用無數個謊言來圓謊,而謊言終有被揭穿的一天。另外,有時候,說好話的人未必是真心誠意的,可能是阿諛奉承,說壞話的人也不一定是壞人,因此,我們應當要有一雙發現真相的眼睛。

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育的過程中,要適當融入思維能力教學,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思考文章所反映的問題。寓言故事是一種哲學教育,學生可以通過寓言故事獲得人生道理,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

(二)引發質疑

將思維能力融入初中語文能力教學,還應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問題意識,進而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進行思考。引發質疑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小組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根據文章的問題,引發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讓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有效提升其語文思維能力。

(三)突破原知

初中生對于游戲、表演的欲望較強,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采用游戲教學、情景教學的方式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例如,筆者在教學《劉姥姥入大觀園》這一課時,就巧妙地引入了情境扮演游戲,讓學生通過分組,扮演劉姥姥、林黛玉、賈寶玉、賈母等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發揮想象,自己編撰臺詞,演繹劉姥姥入大觀園時的情景。筆者在此過程中,僅是以引導者的身份提醒學生注意臺詞的流暢性和協調性,最后讓同學們作為評委,創立“最佳表演獎”。學生通過表演、合作學習,可以感悟到該故事所講述的人生道理,即關系是人類社會網絡的最基本的元素,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夠靠著關系來擺平,而平時的時候卻又對拉關系、走后門之類的行為特別痛恨,甚至給“關系”戴上了不光彩的帽子。有些人一心想著向上攀附關系,有些人本來有關系卻會因為對方發達了覺得高攀不起而慢慢疏遠與他們的關系。這種對關系的理解都繞不開一個“利”字。相比而言,專門奔著“打秋風”借錢去的劉姥姥,她對關系的理解就是親戚間互相幫襯一下都是應該的,不幫也沒有關系,并且不分貴賤。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灌輸知識點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我思考的時間,進行閱讀訓練只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改革,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順應教學體制的改革,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案等進行整改,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對初中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進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思辨的策略[J].甘肅教育,2020(12):171.

[2]劉榮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思辨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3):117.

[3]楊列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思辨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85-86.

3441500338286

猜你喜歡
實踐途徑思辨能力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思辨能力
高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入門教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