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的實踐探究

2021-03-10 20:44張瓊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程主題學習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的實踐探究基于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以及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把“生活主題閱讀”融入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之中,它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要求,引導學生圍繞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將學科理論知識和生活現象有機結合,廣泛進行主題閱讀,從而將道德與法治的生活經驗體驗,寓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接受之中,達到增強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進而實現教育的有效價值。

【關鍵詞】主題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

作者簡介:張瓊(1971.1—),女,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初級中學南煉校區,中學一級教師。

一、進行本研究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們的教學研究給予了很大的啟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币虼恕霸从谏?、寓于生活和服務于生活”的生活化教學理念得以凸顯,其目標旨在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培育和法治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教育價值的認同和內化。

“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培養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被谥黝}學習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的實踐研究正是以此為目標,以道德與法治的必修課程為基礎,以生活主題閱讀的方式,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教材的設計比老教材更加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但目前一些課堂教學中仍然有些閱讀資料過于陳舊和教條化,讓學生感覺政治課“高大上”,對其缺乏興趣點和信任度。如何讓學生改變這種刻板印象,讓政治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基于這個目的,筆者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中出現的若干個學習主題,在教學中努力開發與之相關的生活閱讀資源,幫助學生借助日常生活經驗理解所學內容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努力使課程學習不僅貼近學生當前的生活,更為學生未來的生活服務。

二、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中主題的確定

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主題閱讀主要是基于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及道德與法治教材,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確定若干主題,例如“孝親敬長”“集體主義”“親社會行為”“傳遞情感正能量”,再如“憲法是國家根本法”“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民主”“綠色發展”“中國夢”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具體內容如下列表所示:

三、生活主題閱讀素材的來源和種類

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與發展需要,圍繞生活熱點問題,進行廣泛閱讀。閱讀資源可以來自師生共同收集的新聞,也可以來自精選文章。學生通過閱讀將道德與法治的生活經驗體驗,寓于對教材的理解和接受之中,從而增強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效果,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識。

資源素材首先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圈,包括同學、朋友、家長、教師等。種類也不僅限于閱讀傳統文字,也可以是學生們更喜聞樂見的各類新聞圖片、漫畫和音視頻資料。例如在《孝敬父母》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播放了由家長錄制的音頻資料《孩子我想對你說》,在《法律伴我們成長》一課中,引用了學校舉辦的法治講座案例等。

其次,主題閱讀可以結合優秀的文藝作品。如布置學生觀看優秀的影視資源并結合所學知識寫觀后感。推薦學生賞析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國慶片《攀登者》寫觀后感,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結合《探問生命》一課推薦學生觀賞墨西哥電影《尋夢環游記》,引導學生探究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短暫和永恒、生命的接續等問題。結合這兩年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認識勞動的價值,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與實干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責任與角色同在,增強責任意識。

最后,主題閱讀可以與學校社團活動相融合。筆者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同時還兼任了學校社團活動指導老師,在社團活動設計中便有意識地結合思政課堂內容開發學習資源。例如結合傳統節日,設計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動,例如端午節包粽子,學做彩袋鴨蛋,中秋節自制冰皮月餅、桂花糕,清明放風箏,學畫京劇臉譜,畫扇面,漢服展示會等。通過這些系列活動,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于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文化認同。

四、基于主題學習的生活主題閱讀素材在各年級的課堂實踐探索

七年級,圍繞“成長中的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播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視頻及文字資料,引導學生明確正確對待挫折、培養耐挫折能力的現實意義和方法;分析河南高考生志愿被篡改案案例,啟發學生探究隱私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克服競爭中的嫉妒心理,了解情緒的雙重作用,學會調節情緒,養成健康心理。

圍繞“培養法治意識”的主題,播放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中有關章瑩穎案件的訪談資料,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并通過分析社會熱點新聞——“龍哥被反殺案”,讓學生了解關于正當防衛的知識。通過各類鮮活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學會依法辦事,樹立法律信仰,捍衛法律尊嚴。

八年級,圍繞“交往中的品德”主題,筆者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一起回顧暑期難忘的事件,播放港獨分子制造騷亂、飯圈女孩聯手反擊戰等視頻資料。布置學生、寫關于暑期回顧與感受的作業,使學生懂得了個人離不開社會,學會關注社會生活。第二課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優秀的作業作品。有的同學分享了去青海旅游的經歷,草原騎馬,篝火晚會,感受生活的美好多彩;有的去農村奶奶家幫助干農活,體會家人的辛苦付出;有的分享了看到香港動亂視頻的感受,懂得了和平來之不易,明確了年輕人應該有正確的選擇就是要做愛國守法的公民。

第二課時的學習重點是學習親社會行為的含義、意義和方法。學生交流自己在街頭、影劇院、萬達樂園、常州動物園等地游玩的體驗感受。有的看到善待他人、幫助他人的場景,有的經歷不愉快的事件。不同經歷從正反兩面論證了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使學生懂得了親社會行為有利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遵守社會規則,塑造健康人格,培養耐挫折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被他人和社會接受。親社會行為要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培養,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參與社會發展的過程,這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八年級《合理利用網絡》第一課時中,布置閱讀材料題:“如果你愛他,送他去網絡,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愛他,送他去網絡,因為那里是地獄。如何理解這句話?”通過課堂討論,學生得出結論: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又有弊。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網絡,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恪守道德和法律,做有責任的網絡參與者。

在第二課時筆者引入“中學生騎車碰壞私家車留言字條”的南京本地新聞,提問:為何字條引發了朋友圈熱議和廣泛轉發?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從而認識到要傳播網絡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培育健康向善的網絡文化,做誠實守信、有責任的公民。

圍繞“遵守社會秩序與規則”主題,結合社會熱點新聞分析“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女子攔車高鐵車門延誤開車事件”,探究規則的種類及作用,讓學生思考應該怎樣遵守社會秩序與規則。

在學習“法不可違”主題時,將熱點新聞導入課堂,利用動畫視頻加文字,回顧無錫高架橋側翻事件,先激發起學生探究事故原因的興趣,再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最后結合這一事件,談談對規則的理解。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事故原因為貨車司機超載,橋梁設計缺陷,交通監管不力等;得出了啟示:法律是人們行為的底線,要學法懂法,樹立法治意識,做一個守法公民。那種“我又不殺人放火,法律和我無關”的思想是危險的,生活在現代社會,在法治中國,我們一生都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方方面面都要和法律打交道,所以一定要對法律心存敬畏,自覺尊法守法,才能防范侵害,用法律保護自己。

在教學“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這一主題時,結合相關案例,課堂上組織遞進式討論:“人們常說‘違法犯罪,是否犯了語意重復的語???違法與犯罪有何不同?違法與犯罪之間有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兩者有何相同點?嘗試畫出兩者關系圖?!币龑W生在生活案例的閱讀和法律條文的解讀中,發展理性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逐步樹立法治觀念。

在教學“國家利益至上”主題時,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收集相關人物故事,課上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交流展示。通過回顧在革命戰爭時期,無數人民英雄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流血犧牲,以及在和平年代許許多多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無私奉獻的事跡,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使學生樹立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明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當著眼長遠、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教學“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時,通過薩德事件、釣魚島事件、中印邊界沖突、福島核廢水等圖文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

五、生活主題閱讀實踐效果

實踐證明,生活閱讀素材的開發與運用,大大激發了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活力,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每堂課前,教師發動學生搜尋并分享與主題學習相關的閱讀資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敝挥杏H身體驗的知識才是深刻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知識才是真正可信的知識。教師要從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開始,到結合生活經驗拓展閱讀,再到抓住時事熱點閱讀社會,還要開展專項系列實踐活動等,努力引導學生將課堂變成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陣地,在實踐中真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道德品質、責任意識、法治觀念等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2]李文龍,回歸生活世界,優化政治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9):43-45.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題學習
淺析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功效的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教學
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實踐探討
新課程理念下補充型主題學習淺探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綜合訓練》微課體系設計探討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級管理探究
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模式和結構組織與管理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