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數教材中閱讀材料的教學策略

2021-03-11 21:17馬夢穎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閱讀材料數學文化教學策略

馬夢穎

摘要:本文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中以“你知道嗎”為標志的數學文化內容為研究對象,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嘗試從數學文化角度看待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教材,試圖在概括小學數學教材中閱讀教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材料;數學文化;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應滲透在整套教材中。那么注重體現數學文化,主要以“你知道嗎?”為標志展開,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的價值。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小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又做到“不浮夸”又“潤物細無聲”呢?筆者認為小數教材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數學文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深入挖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的內容時,需要教師圍繞教材,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靈活處理,使得數學文化地傳遞更加充分。

如在六年級上冊學習百分數中,介紹“恩格爾系數”(人們把一個家庭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率稱為“恩格爾系數”)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到家中,向自己的父輩祖輩了解不同時代的生活情況,在實際調查中去搜集數據,進而得到十年前的恩格爾系數,然后回歸課堂,將話語權交給真正去實踐、去調查的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交流自己的體會,如此一來,學生收獲的就不單單是冰冷的數學概念了,而是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到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不知不覺便培養了嚴謹認真的調查研究態度,得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這樣一舉多得的“省事”之事,教師應該多多進行嘗試。

二、引經據典,沉淀濃郁人文味道

有一種現象,值得引起小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一個學生也許可以說出許多文學家的名字,但問及所知道的數學家,能說出人的卻寥寥無幾。難道是數學文化不夠豐富?不足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印記?當然不是這樣,《課標》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所以《課標》中對數學文化的滲透要求也對每一位執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有自己對數學文化的理解,能夠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能夠將數學文化作為滋潤學生心田的良藥,做出有品質感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

片段一:

師:孩子們,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特征就是從邊和角兩個方面研究的,圓確實具有大家說的這些特點。知道古人是怎么說圓的特征的嗎?

(板書:圓,一種同長也)

師: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一中”指什么?

生:(搶著)一個中心點。

師:(笑著)什么同長?

生:(爭搶著)半徑的長度都是一樣的!直徑的長度都是一樣的!

師:(反問)圓,是有這個特征嗎?

(學生們認可地點頭)

師:(若有所思地)難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它們不是“一中同長”嗎?

(學生么沉默、緊張地思考著,片刻,學生的手陸續舉起來)

片段二:

師:“圓,一中同長也”,是墨子說的。墨子的發現比西方人早了以前多年……

生:(驚嘆地)哇——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份自豪,試著以古人的樣子讀一讀這句話。

生:(搖頭晃腦、學著古人讀書的腔調)圓,一中同長也——

(大家被該生的樣子和腔調逗笑了,也為他的勇氣鼓起章來)

生:(也學著古人的樣子)圓,一中同長也!

師:(微笑著)嗯。另一位古人!

上述兩個片段選自華應龍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僅僅一句“圓,一中同長也”,不僅讓學生了解到圓的性質,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上數學文化的歷史厚重感。相信每一位小數執教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將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二者結合起來,也能讓小數課堂鮮活靈動起來。

三、完美融合,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能否意識到具體目標背后蘊含的那個最高的目標的價值追求,可以區分一個教師究竟是真正的教育者還是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毙嫡n堂應該教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筆者在閱讀特級教師王俊“平行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一教學課例時,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片段三:

師:圓的周長和面積的確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人就曾借助它們之間的關系來闡釋人生的哲理。瞧,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一天,他的學生對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您已經非常有學問了,為什么還要學習呢?”芝諾隨手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回答說,“大圓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顯然,我的知識比你們多。但是,這兩個圓的外面就是我們無知的部分。大圓的周長比小圓長,那么大圓與無知部分接觸的邊緣就多。這就是我要不斷學習的原因?!蓖瑢W們,你們在學習時,有沒有體驗到知識越多越困惑呢?

最好的教育風景在教室,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講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如阿基米德面對敵人,說出“不要破壞我的圖”;祖沖之潛心研究圓周率……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家對于真理的不懈追求。

但課余生活中,教師是不是可以帶領學生玩一玩數學游戲?24點、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等,這些都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幫手,學生既然喜歡,教師又可以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將魔方玩具轉起來,數學模型做起來,數學小報畫起來,數學讀物讀起來,真正讓數學知識用起來、活起來。

筆者認為,我們小學數學老師也應與學生一起挖掘數學中的文化內涵,感受其中文化底蘊,認同數學的文化價值,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時,數學定會更加平易近人,學生學習數學也定會興趣盎然,數學教育定會在文化層面取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衛紅.“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新教材中的編寫設計與實驗調查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數學與財經學院,2004.

[2]劉令.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其課程論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8.

[3] [21] 華應龍.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223、195~196)

[4]肖川.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02

3484501908268

猜你喜歡
閱讀材料數學文化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談農村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設計與安排
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探微
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數學文化融入高?,F代數學教育
數學課堂中的文化滋潤策略
如何構建有文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