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

2021-03-11 23:37陳素梅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解題能力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陳素梅

摘 要: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開發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數據分析、綜合運算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幫助學生正確的形成審題、解題的習慣。因此,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當設立正確的問題討論環境,指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數學難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诖?,文章就學生數學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解題能力

引言:

小學二年級涉及一些簡單的推理過程,需要學生在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形成數學解題邏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思維。在此期間,教師需引導學生清晰的理清各類應用題中條件和結論的關系,結合所學習的知識點展開思考,從而解決各類數學難題。另外,教師也應對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匯總,幫助學生自行理解梳理知識點脈絡,形成科學的解題習慣。

一、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重要性

二年級階段數學問題大多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展現,學生僅需提煉出應用題型的重點,抓住問題的題干,才能正確的理解問題。學生應當具備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在實踐探討中掌握問題的分析思路,再結合混合運算模式找到問題的解法。因此,教師應當側重開發學生的審題、解題思維,在整理題目信息的過程中形成做題思維,有利于讓學生在強化讀題、解題期間掌握問題的考察實質。同時,教會學生精讀各類數學問題,也能幫助學生明白題目所敘述的要點,可在開發學生審題習慣期間教會學生解題方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

1. 側重數學概念引導,夯實理論基礎

數學教學滲透期間,教師應當整理所學習的知識點內容,要求學生結合數學問題展開思考,分析與題目相關的運算技巧和運算方法,從而提升學生對運算方法、運算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側重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指導學生從數學問題出發,整理出可使用的數學條件,方便解決各類數學難題。例如在人教版《混合運算》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說明常見四則運算、括號的知識點內容,說明乘除法、加減法、括號的運算等級,加深學生對運算等級知識點的理解。此時,教師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指導學生理清題目中的條件元素[1]。①二年級(4)班共有48名學生和8名任課老師,“元旦節”活動要求本班的師生參與演出,每6名學生共同表演1個節目,每1名老師表演1個節目,試問本次元旦節文藝會演本班要完成幾個節目?整個題目是關于簡易數學問題的混合計算,需要學生理解“人數”和“節目”的關系,并找到其中的數量關系。學生A則想到這個問題使用了除法和加法兩組運算,并提出“每6名學生要表演1個節目,所以學生們要表演48÷6=8(個)節目;每1名老師要表演1個節目,所以老師們要表演8÷1=8(個)節目,那么本題文藝會演需要表演8+8=16(個)節目?!蓖ㄟ^指導學生自行羅列出題干和問題的關系,并指導學生在理清問題邏輯的同時進行數學計算,可幫助學生在鞏固學習期間掌握數學解題方式,也能幫助學生解決審題過程的失誤。

2. 明確發散性思維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期間,教師可指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展開探討,分析各組問題的內涵,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融入特定的探究情境,要求學生根據情境中的提示展開思考,審清題目中所包含的條件內容,可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研討各類問題。例如人教版《圖形的運動(一)》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運動多媒體設備展示出生活中多彩的物體形象,如天安門、客用飛機、蝴蝶、雙喜窗花、汽車、手機、水杯等元素,讓學生細致感受各類物體的特征。在此期間,教師可提出問題,“在上面所提到的物體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理解該問題期間,學生需自主聯想各類物體的構造方法及構造特點,嘗試畫出展示物體的樣貌。其中,學生B利用客運飛機的平面模型圖進行了探究,探究中他發現客用飛機的左右兩邊的構造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還想到戰斗機的左、右兩側也是一模一樣的,于是他將這兩個圖像進行了對折,發現兩張圖中均有一條折痕,而折痕左、右兩側的形狀是相同的。此時,他分別將其他物體進行了對折,發現本題的考察要點是“軸對稱”,那么保持圖形左右兩側完全重合的線就是對稱軸,滿足這個條件的有天安門、客用飛機、蝴蝶、雙喜窗花和汽車;但是手機和水杯模型對折后的圖形無法重合,原因正是手機的只有左側有攝像頭,而右側沒有。通過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問題思路并解決問題,發現與對稱軸相關理論要點,得到了“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點,也能讓學生根據問題想出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2]。

3. 結合生活化情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巧用生活化問題提出與數學課程相關的問題,指導學生根據實踐問題提出解題思路,提升學生對數學難題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創造各類生活化情境,教會學生快速抓住問題中的條件和提問考察的方向,快速處理所提及的數據。例如人教版《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即“一、十、百、千的有什么關系?”指導學生觀察以下空間中發生的故事?!斑\動會需要使用體育館,試著想想觀眾席可以容納多少人?”在本問題的探討中,學生審題后發現考察的是“人的總數”這一問題,于是展開了問題設計。其中,學生C提出“觀眾席的座位數可以一個一個數,加起來就是容納人數?!睂W生D則提出:“觀眾席的座位數是固定的,所以我只用數出有多少排,有多少列,再使用乘法運算就可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體育館有35排,29列,所以一共可以容納35×29=1015(人)”在探索中學生還發現“十個1就是十,十個十是一百,那么十個100,就是一千?!笨傊?,為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教師可營造出不一樣的生活情境,指導學生自行想象,將它們列式計算,得到問題的結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小學生審題、解題能力培養期間,教師應當設定科學的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在審題期間自主掌握問題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邢麗娜. 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才智,2019(07):24.

[2]張帥. 淺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J]. 中國校外教育,2019(04):17-18.

3688500338252

猜你喜歡
解題能力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淺談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