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芭蕉香火龍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機滲透

2021-03-13 21:47潘祖賢
人物畫報 2021年12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潘祖賢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不僅要求數學教師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與素質能力。數學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將芭蕉香火龍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在對廣西非物質遺產文化“芭蕉香火龍”傳統文化的研究基礎上,深刻分析了如何將其有機滲透于小學數學當中的策略,希望具有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芭蕉香火龍;有機滲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中占據重要的主體地位,小學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關鍵的成長階段,能否為未來打下良好的學科基礎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從《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學科都要對民族精神進行弘揚,充分挖掘書本中豐富的民族精神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元素有效運用到學科的教學中去,讓學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進而培養出學科文化素養,使得德育與智育雙重發展。數學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化課程卻能夠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兩者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數學與藝術進行有效融合,能夠讓學生在感受數學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激發出數學智慧,讓學生學會用藝術的角度對數學進行審美,收獲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芭蕉香火龍相關概述及教學意義

1.1芭蕉香火龍相關概述

自古以來,龍就是中華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國人民心目中神奇威嚴的吉祥象征,我國各地都有不同形式宣傳龍的文化,而芭蕉香火龍就是其中一種,它是一種源于壯族民間祭祀的古老文化現象,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芭蕉香火龍活動就是在每逢節日慶典的時候人民采用本土原生態芭蕉樹塑造龍,插上香火載歌載舞祭祀龍王,逐漸形成一種舞龍文化,歷經三百多年,藝術生命力原來越頑強,多次在廣西藝術文化活動中獲得榮譽,逐漸形成一種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力度越來越大,渠道越來越廣,走出了壯族,走出了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1.2芭蕉香火龍滲透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民族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創新與發展,否則就會逐漸失傳,這就賦予了新時代接班人重任,讓學生學習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當前教育的當務之急。習總書記強調:弘揚和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要從娃娃抓起,尤其在中小學校,要逐漸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為此,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芭蕉香火龍”文化走進校園,通過有效的數學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想象力與判斷力,培養學生團結奮進、積極向上、創新合作的精神,從而更好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不斷樹立樹立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二、芭蕉香火龍在小學數學中的滲透現狀

盡管芭蕉香火龍是一項流傳千百年的民俗活動,但是專業的人才并不多,尤其是相關的教練員、舞者、指揮者嚴重缺乏,在表演過程中的舞姿十分簡單、造型呆板,比賽形式單一、參與者較少,表演者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芭蕉香火龍國內與國際的發展。延伸到教育領域,從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的傳統文化并沒有很好地與課堂進行有效融合和滲透,教師無法迅速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內容單一、呆板,加之,應試教育下的壓力,小學數學教師壓力較大。從對目前小學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改革現狀來看,對學生在數學知識考核中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相對較少,學校、學生及家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足,認識不到位,對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缺乏認知。

三、芭蕉香火龍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機滲透策略

3.1充分挖掘芭蕉香火龍與數學的結合點,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在制定小學數學課本的時候,要將芭蕉香火龍這一傳統文化融入進相關的課程案例、習題及注釋當中,充分體現優秀文化的內涵。作為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尋找數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在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對其進行德育培育。

3.2穿插進入課程案例,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統計”為例,教師在講解統計的過程中,要與芭蕉香火龍緊密結合,向學生傳達合作、競爭的精神,比如在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請大家看圖片上班級參加芭蕉香火龍比賽的人數有多少?”“每個芭蕉香火龍隊有幾個學生?”“如果班級有45個人,可組成幾個芭蕉香火龍隊”類似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有所了解。

3.3 利用數學實踐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

在進行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組織四到六年級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舞龍比賽,并不定時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大型表演活動或比賽,成立一支優秀的舞龍校隊,讓學生在舞龍的過程中,驗證數學答案,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秘??傮w而言,在滲透的過程中,要把握過程性、反復性、系統性等原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學習、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穿插進入課程案例,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利用數學實踐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及傳統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 熊妍茜,張輝蓉.數學與藝術融合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途徑探析——基于《藝術與數學》的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 2015(04):88-91.

[2] 鄭 瑞.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合分析[J].文化教育,2019(06):63-64.

[3] 耿淑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研究[J]. 創新教育, 2019(09):219.

課題名稱:廣西非物質遺產文化“芭蕉香火龍”傳承教育的實踐研究——青秀區長塘鎮中心學校為例,編號:C類 2019C795號。

2813501705366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數學教學中的互動教學策略探究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優化例題呈現方式夯實數學教學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