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方式研究

2021-03-14 01:33師秀芳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生活元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難點、重點學科。隨著學段的上升,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出現了抵觸心理。這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要想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融入生活元素的重要意義,并總結了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元素;融入方式;教學研究

作者簡介:師秀芳(1965.11—),女,甘肅省蘭州實驗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2008年獲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多次獲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獎。

一、前言

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數學也是人們通過觀察客觀世界而得出的抽象理論、方法和知識[1]。數學中的各類原理和規律在現代生活與生產中都有廣泛應用。數學學科的發展也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巨大便利。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師直接為學生講解,不利于他們理解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將數學學科與生活內容相結合,降低數學教學難度,讓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活學活用。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融入生活元素的重要意義

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內容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生活中的各類元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教材,而數學中的各類理論和方法也在學生的生活中有所體現[2]。在小學數學階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因為這一時期的數學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隨著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他們擁有了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時,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用數學原理和知識探索生活的奧秘,再利用趣味化的生活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之養成樂于思考的好習慣。生活元素其實也是一種數學教學素材,教師將之應用到數學教學中,能夠讓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從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思維開發程度不足,加之課堂內容缺乏趣味性,因而學生無法對知識產生深度的理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要求來增設生活化元素,使教學活動變得趣味、生動。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的方式

(一)利用生活情境,展現數學魅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能力培養放置在首要位置[3]。很多學生抵觸數學學習,因為數學知識比其他學科更加復雜、抽象。學生難以將抽象的符號化作形象直觀的內容。教師如果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數學教學中,則可以有效減少這種情況。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生活化的情境來為學生營造出豐富、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例如,在“公頃和平方千米”的相關知識教學中,如果教師讓學生直接來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那么他們很難在頭腦中形成直觀感受。此時,教師不妨將生活引入問題中,如“學校操場有多少平方米”“我們的城市有多少平方千米”等,利用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利用拼圖、繪畫等方式來呈現平方千米、公頃的概念,用趣味的方式為學生換算公頃和平方千米。在初學時,學生可能會混淆長度單位。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教師要耐心進行引導,多給學生一些用到長度單位的例子,并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使他們在測量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測量單位的區別,并熟記于心。生活化的例子能夠拉近學生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學習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進而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4]。

(二)優化教學目標,與學生生活結合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材是主要基點,是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5]。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離不開教材。要想讓生活元素更好地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數學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和調研工作,把握好生活元素應用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使之能夠與教材內容進行高度融合,引發學生主動思考[6]。例如,在對“垂直與平行線”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前,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困惑,并為這些困惑的解答做好準備。在開始授課前,教師可以先不講解理論,而是通過微課、圖片等方式來為學生呈現物體的垂直和平行關系,如“黑板與地面之間是垂直的”“墻角的兩條線是平行的”等,再讓學生自行總結相關實例,思考生活中還有什么類似的例子,通過這種方式,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做到深度結合。

(三)利用生活化問題,驅動深度思考

要想學好數學,學生必須要深入思考,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之所以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成效不理想,其癥結就是因為學生的主動思考動機不足。雖然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不足,但是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也比較活躍,因此教師要利用這些特點驅動學生進行深度思考[7]。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為學生設置生活化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他們的數學思考動機,使他們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從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關于“圓的認識”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在新課導入環節為學生設置問題:“為什么汽車輪子、自行車輪子都是圓形的,而不是橢圓、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通過這些生活化問題的引入,學生很快就會對這一內容產生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常見圓形物品,如硬幣、碗、杯子等,帶領學生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再為學生講解原因,即要想讓汽車和自行車跑得又穩又快,那么我們必須用圓形的車輪。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用圓規來畫圓,通過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四)創新評價活動,調整教學模式

要想確保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在課下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在簡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8]。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評價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內容。一節完整的課程,既要有科學的教學目標,完善的設計和實施,也要有科學的評價和反饋環節。小學數學教師要高度重視評價的作用和價值,在融入生活化理念的基礎上,根據教學要求來調整評價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予以準確評估。在評價上,教師也要從生活化角度來進行創新,讓評價能夠更加全面,在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和問題的同時,引導他們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創設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數學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能使其深刻地體驗數學知識的意義。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一些數學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結合課堂內容來促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以此來使其深刻感知數學知識思維魅力[9]。例如,在“比例”相關知識的講解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生活中的比例問題來導入課堂內容,如可結合地圖與實際生活中兩地的距離,給學生講述比的意義以及比例尺的應用。在學生對比例知識有了整體的認識后,教師再結合課堂內容創設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計算旗桿的高度。這時學生會紛紛地思考旗桿的高度如何通過比例計算。一些思維敏捷的學生會立馬想到太陽下旗桿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成比例,而自己的身高正好也與旗桿高度成比例。教師可鼓勵學生將其想法和數學原理講解出來,同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補充,并結合實際提供一些測量工具,如卷尺。在學生的測量和計算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指導和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學生準確掌握比例相關的知識。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還要就這次教學活動和學生做總結,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內容來創設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六)運用生活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教育即生活”是數學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其與“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結合起來,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給學生授課,并利用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培養其問題解決的能力。例如,在“分數的應用”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中最常見的分蛋糕問題,并結合實際場景來引發學生思考。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講述分數的基本運算以及其與小數、百分數之間的轉化問題,然后順著分數的實際應用給學生導出相應的分蛋糕場景:小明過生日時,邀請了四個同學,并將蛋糕分成了四份,然后在準備吃蛋糕時,又來了兩個同學,他又將自己的那一份分成了三份,然后問小明一共吃了原來蛋糕的幾分之幾?最先到達的同學比小明多吃了多少?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并讓他們和其他學生商量討論,或查書上例題尋找解題方案。在引導學生解決此問題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化問題,如小明的媽媽看到又來了兩位同學,于是重新買了一份蛋糕平均地分給七個人,然后問:每個學生各自吃了多少蛋糕?教師結合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和了解分數的具體應用,并從不同角度結合分數的計算、應用等知識讓其充分理解數學知識,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問題呈現課堂內容,能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另外,教師要在教學的第一步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新課堂的教學形式,將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思想結合起來,以趣味性的內容來輸出課堂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然后,教師在開展有趣的教學方式時,要保證課堂教學持續有趣,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找規律”一課教學時,在課前,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案,注重趣味性和數理性,讓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下學習數學知識。上課時,教師可先就課堂找規律內容給學生做一簡單的介紹,并從簡單案例中找到規律的特點,如最為簡單的1、2、3、4…或2、4、6、8…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后,教師可詢問學生是否愿意玩游戲,相信全體學生都會給出愿意的答案。這時,教師可將教材內容給學生做一梳理,將其中的例題、知識點以及學習要求等內容融合起來。然后,教師可以將題目由簡及難地給學生呈現出來,并注意給學生進行分組,讓不同小組的學生開展“找規律”闖關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不斷地結合課堂內容進行闖關,也要給其滲透找規律的技巧和方法,保證學生在具有較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最后,教師還要就闖關比賽中的題目給學生進行統一的梳理和講解,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知識框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給其滲透數學知識,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潛力,為后續的學科學習奠定基礎。小學生處于認知發展中的不成熟階段,對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生活元素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小學生的自控力比較差,注意力也容易分散,為了讓學生自主積極地接納數學,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本身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引入生活化內容,讓學生了解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其能夠應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通過循序漸進的滲透方式,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中。

【參考文獻】

梁蘭蘭.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19):308.

顧鳳飛.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子(理論版),2017,(007):72.

馬林.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9(34):75.

曾彩英.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智慧,2020(07):8.

李東石.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神州,2015(12):94.

李星云.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審視與改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06):23-24.

王久梅.巧設情景,激發興趣:情景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意義與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 2017(17):90-91.

陳靜. 淺析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的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05):34-35.

劉繼華.新時期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培養[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5(04):25-28.

猜你喜歡
生活元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淺談
利用電子白板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應用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關于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兒童觀察畫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