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在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2021-03-17 03:29譚玉春陳雁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1年16期
關鍵詞:個體化股骨康復訓練

譚玉春,陳雁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山東平原 253100)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由于骨折處血運豐富,極少發生不愈合的情況。目前,臨床針對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采用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由于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故多數患者都傾向選擇手術治療[1]。手術治療后的功能鍛煉對患者的康復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常規康復訓練通常安排患者進行統一的鍛煉,但部分患者受術后疼痛等因素影響導致依從性不高,不利于患肢功能康復,因此需加強臨床干預[2]。個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是基于患者的個體差異,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鍛煉原則,指導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有助于提高康復效果,加速骨折愈合,減少不良結局的發生[3]?;诖?,該研究選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該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患者為對象,探究個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X線或CT檢查確診;均于該院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質性疾??;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合并精神疾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28~76歲,平均(54.3±3.1)歲。對照組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6~75歲,平均(55.1±3.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訓練:術后,醫護人員指導家屬為患者進行患肢按摩;術后2周,醫護人員輔助患者進行關節被動屈伸訓練;術后1個月,指導患者進行坐位訓練、床旁站立訓練,之后在病房和走廊進行步行訓練。共干預2個月,并進行6個月的隨訪。

觀察組進行個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具體如下:(1)術后1 d:術后6 h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即可進行患肢的主、被動訓練,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背伸、臀肌舒張與收縮等,每個動作保持10 s,重復5~10次。(2)術后1周: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髖關節屈伸活動,以患者輕微感到疼痛為宜,5~10 min/次,1次/d。(3)術后2周:指導患者在床旁進行髖、膝關節的伸屈運動,囑患者在可耐受范圍內持續用力,達到最大承受值后保持15 s,5~10 min/次,2~3次/d。(4)術后3~4周:在髖膝關節活動的基礎上加入下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15~20 min/次,2~3次/d。檢查患者的骨痂形成情況,若恢復情況較好可開始嘗試完全負重站立,并逐漸增加訓練時間。(5)術后1~2個月:指導患者進行強化訓練,延長訓練時間至20~30 min/次,同時增加動作數量。要求患者均勻用力,切勿過量訓練。每次訓練后需穿戴防旋鞋,保持髖關節外展中立位。共干預2個月,并進行6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1)康復效果:于隨訪6個月后,評估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判斷標準[4]:優:骨折愈合良好且無內外翻畸形、患肢短縮等不良結局的發生,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良:骨折部分愈合,髖內翻≤5°,仍有疼痛感,患者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差:骨折雖愈合,但髖內翻>5°,患者縮短>2 cm,疼痛明顯,患者生活不能自理。(2)康復指標:分別于術前及干預2個月后評估兩組患者的各項康復指標。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患者疼痛越劇烈。②采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HHS)評估患者的髖關節功能,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好。③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運動功能越好。(3)不良結局:干預后隨訪6個月,記錄患者不良結局發生情況,包括內固定松動、斷裂,內、外翻畸形,肢體縮短等。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如性別、康復優良率、不良結局發生率等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如年齡、VAS評分、HHS評分、FMA評分等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康復優良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VAS評分、HHS評分及FMA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的VAS、HHS、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HHS評分及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HHS評分及FMA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VAS評分、HHS評分及FMA評分比較[(±s),分]

?

2.3 兩組患者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結局發生率為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 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生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且反應速度變慢,即使輕微碰撞也可能摔倒,從而造成骨折[5-6]。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也隨之提高,多數骨折患者采取手術治療能夠獲得理想效果[7]。但術后康復訓練作為術后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患者的功能康復有著較大影響。

常規康復訓練采用統一的訓練方案,但因患者存在個體差異,其對疼痛的敏感性不同[8],因此對于訓練的配合度也有較大的差異。部分患者的訓練依從性較差,會影響術后功能康復;還有部分患者擔心預后不佳,強行、超量訓練,可能導致內固定斷裂、出血等情況發生,不僅會增加疼痛感,甚至還會引起內外翻畸形、患肢短縮等不良結局,影響預后[9]。因此臨床應探究更加有效的術后康復鍛煉措施。

個體化漸進式康復鍛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能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指導其循序漸進地開展康復鍛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并避免其因過度鍛煉而引起內固定松動、脫落等情況[10-11]。在術后早期的康復訓練中,需增加縱向應力,有助于骨折愈合,降低患肢短縮的發生率[12]。訓練強度由輕到重,動作數量從少到多逐漸增加,能夠逐漸提高患者下肢肌力,穩定關節,促進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提高其運動能力,從而盡早恢復正常生活。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康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后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HHS評分、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不良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妭€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隨著患者骨折愈合情況的逐漸改善,逐步增加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能夠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康復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個體化漸進式康復訓練能夠提高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緩解術后疼痛,提高患者髖關節功能和運動能力,減少不良結局的發生,值得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個體化股骨康復訓練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小兒厭食癥患者中的應用
個體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應用研究
獼猴脊髓損傷康復訓練裝置的研制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股骨近端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進展
對比股骨開窗技術和大轉子延長截骨術在股骨側翻修術中的療效
氣壓差減重步行康復訓練系統設計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組配式與一體式股骨假體聯合轉子下短縮截骨治療Crowe Ⅳ型DDH的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