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在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中的應用

2021-03-19 07:18聶儒雅朱俊余滋中李國義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骨膜鼓室乳突

聶儒雅 朱俊 余滋中 李國義

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是治療中耳膽脂瘤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的常用手術,但手術遺留的大乳突腔可能導致術后干耳及術腔上皮化時間長、術后需定期清理痂皮、與溫度變化有關的前庭功能紊亂、繼發術腔感染和隱形助聽器佩戴不方便等問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了解決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后一系列術腔問題,耳科醫生一直在不斷探索各種材料填塞乳突腔的方法及療效;近年來在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中采用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行乳突腔填塞,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十堰市太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5例(45耳)中耳膽脂瘤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7~73歲,平均39.9±14.9歲。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耳內鏡、耳部CT、純音測聽(以0.5、1、2 kHz的平均氣導聽閾為聽力評價標準)、聲導抗和聽覺誘發電位等檢查,評估病變范圍及術前聽力狀況。

1.2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單側耳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其中40例采用耳后帶蒂肌骨膜瓣和外耳道皮瓣復合瓣行乳突腔填塞,5例因膽脂瘤破壞范圍大,除采用上述帶蒂復合組織瓣外,增加了顳肌瓣共同行乳突腔填塞。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耳后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于切口上方切取顳肌筋膜(圖1);在切口前方約0.5 cm處切開骨膜(圖2),分離肌骨膜瓣,暴露乳突骨皮質、外耳道后上壁(圖3),分離外耳道后壁皮膚,距鼓環約0.5 cm處橫行切斷外耳道后壁皮膚,在顯微鏡下完成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

根據術腔大小行改良耳甲腔成形術,用11號刀片自耳前切跡處斜向后內刺穿耳部軟組織(圖4),此時注意方向,保持耳后肌骨膜瓣與外耳道組織相連,緊貼耳甲腔軟骨弧形向下切開直至耳甲腔底部(圖5),盡量不要切開耳甲腔軟骨膜;在該切口正中位置垂直剪開外耳道皮瓣(圖6)及耳后肌骨膜瓣(圖7),用電刀自蒂部修薄外耳道皮瓣,使外耳道皮瓣皮下組織及肌骨膜瓣與外耳道皮瓣遠端相連接以提供血供,可根據需要對組織瓣進行適當塑形。若乳突腔巨大,需切取帶蒂顳肌瓣與帶蒂肌骨膜瓣和外耳道皮瓣聯合進行乳突腔填塞;術腔覆蓋含抗菌藥及地塞米松的明膠海綿后以碘仿紗條填塞,分層縫合耳后皮下組織及皮膚,加壓包扎。圖8為帶蒂復合組織瓣放置好后的外耳道口效果圖。

1.3術后隨訪及療效評估 術后隨訪6~12月,口服2周左右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1周撤除碘仿紗條及大部分明膠海綿,同時拆除皮膚縫線,開始使用雙氧水洗耳和自制氯霉素潑尼松滴耳液滴耳,并囑患者每周復查清理術腔1個月后每月復查一次,3個月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半年后復查純音測聽及耳部CT,之后每半年復查一次。術后復查主要觀察術后干耳時間、聽力恢復情況,觀察是否存在面癱、外耳道狹窄及術腔感染等并發癥。

2 結果

45例(45耳)術后平均干耳時間為25.6±7.4天;患耳平均氣導聽閾由術前的63.2±14.9 dB HL降低至術后的38.1±12.3 dB HL,平均氣骨導差由術前的22.4±7.2 dB縮小至術后的11.8±3.2 dB,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1耳因術腔感染導致傷口延遲愈合、組織瓣壞死,考慮與抗菌藥不敏感有關,后予以敏感抗生素、耳內鏡下切除壞死組織瓣及加強換藥處理后創面最終成功愈合。全部病例均無面癱、外耳道狹窄及病變復發等。

3 討論

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是治療中耳膽脂瘤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其旨在徹底清除病灶,達到促進病灶引流、干耳、避免顱內外并發癥的發生;但術后往往遺留一個大的乳突空腔,可能引發一系列術腔問題,如術腔上皮化時間延長、乳突腔自潔能力降低,且由于乳突腔創面肉芽增生導致愈合時間延長,術后需定期清理痂皮[1],延長了術后恢復時間,同時可能出現病變復發、繼發感染等問題。此外,外耳道作為聲波傳導的通道,對某些頻率的聲波有增壓作用,研究表明,人的外耳道共振頻率峰值在2.5 kHz,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后如果不進行乳突腔填塞就可能會引起外耳道共振頻率發生改變[2]。有研究證實,大多數乳突腔填塞術后的患者生活質量較前改善[3,4]。因此,乳突腔填塞對提高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后療效非常重要。

目前用于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中乳突腔填塞材料常用的有局部組織瓣、自體或異體游離組織及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中自體材料因取材方便而被廣泛應用。研究表明[5~9],局部帶蒂軟組織瓣的優勢體現在其柔韌性使其能夠充分填塞乳突腔的各個角落,同時良好的血液供應可使其避免組織瓣壞死、萎縮,甚至感染,有助于乳突腔重新上皮化和減少死腔的形成。帶蒂顳肌瓣填塞主要適用于乳突根治術后術腔寬大的患者[10],本研究中40例患者采用耳后帶蒂肌骨膜瓣和外耳道皮瓣復合瓣填塞乳突腔,5例因乳突腔臣大加用帶蒂顳肌瓣行乳突腔填塞,均獲得了良好的術后效果,術后平均干耳時間25.6±7.4天,與馮國棟等[5]報道的干耳時間大致相同,而較蔣勁松等[11]報道的干耳時間明顯縮短;且本組病例術后聽力均較術前明顯提高。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Portmann等就提出中耳乳突術腔的氣流量(V)與接觸氣流的術腔面積(S)之間存在一定的比值關系,兩者成正相關,強調了外耳道口大小應該與乳突腔大小相匹配。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后術腔較大,研究表明,只要控制好中耳乳突術腔的氣流量與接觸氣流的術腔面積的比值,就能夠有利于術后引流通暢,從而獲得干耳以及降低病變復發率[12,13]。本研究在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中采用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填塞乳突腔,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術腔面積,同時根據術腔大小行保留耳甲腔軟骨的改良耳甲腔成形術,術后外耳道口較經典的耳甲腔成形術小,從而控制了術腔的氣流量,既保證了術腔的引流與空氣交換,又大大降低了手術對美觀的影響。

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耳后動脈、顳淺動脈和枕動脈,各分支血管形成有吻合交通的血管網,保證了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的血液供應,避免出現組織瓣壞死、萎縮甚至感染的問題。此外,從本研究結果看,術后一段時間抗生素的使用、雙氧水洗耳、自制氯霉素潑尼松滴耳液滴耳及術后定期清理本腔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術腔感染及組織瓣壞死,加快了術腔創面的愈合,有利于快速干耳;本組44例(耳)手術創面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因術腔感染導致傷口延遲愈合、組織瓣壞死,而該患者有多年哮喘病史、對多種抗生素過敏,故術后予以克林霉素預防感染,但術后仍出現術腔感染及組織瓣部分壞死;考慮與抗菌藥不敏感有關,后予以敏感抗生素、耳內鏡下切除壞死組織瓣及加強換藥處理后患者傷口最終成功愈合。

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聯合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行乳突腔填塞的操作要點是:①在能徹底清除病變的前提下盡量少磨除骨質,不需要術腔完全蝶形化;②注意組織瓣蒂部大小要適當,同時適當對組織瓣進行塑形,使鋪放時不需要壓迫就能很好地貼附于乳突腔;③術前注意預估術腔大小,制備不同大小的組織瓣,若乳突腔較大,則加用帶蒂顳肌瓣進行填塞;④一般情況下可行不去除耳甲腔軟骨的改良耳甲腔成形術;⑤制備外耳道皮瓣時注意保持外耳道皮膚的完整性,研究表明,完整的外耳道皮膚不僅有利于耳后肌骨膜瓣及鼓膜移植物等組織的穩固與生長,而且還能夠恢復外耳道干燥、自凈的生理功能[11]。

綜上所述,在開放式乳突切開+鼓室成形術中聯合耳后帶蒂復合組織瓣行乳突腔填塞,消滅了手術遺留的寬大乳突腔,恢復了外耳道的自凈功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聽力改善效果,且耳道較寬大,利于術后的觀察和處理,術后干耳時間短,并發癥少,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骨膜鼓室乳突
分泌性中耳炎后遺疾病的手術策略及療效分析*
中耳炎乳突根治術的圍術期有效護理干預模式分析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電子器件制備及應用研究
骨轉移瘤針狀骨膜反應的影像學特征分析
自體骨粉、帶蒂肌膜骨膜瓣在改良式乳突根治術中的應用
嬰幼兒肌性斜頸的家庭療法
兩步緩解頸肩痛
鼓室注射甲強龍聯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強龍治療重度以上突發性耳聾的效果觀察
應用鼓室穿刺及注藥對分泌性中耳炎治療的價值分析
骨膜在牽拉成骨過程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