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夜里的微光

2021-03-24 10:53劉莉
地火 2021年1期
關鍵詞:復活油田文學

劉莉

讀完《海色》的最后一頁,不知不覺中,天已經黑下來了。索性坐在暗色里,不想開燈,也不想說話。呆坐了半天,又去翻書。再看出版時間,2004年,已經過去了16年。

《海色》是李學恒的第一部作品集,出版的時候他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彼時的他正擔任大慶油田文聯主席之職,肩扛油田文化發展建設之大任,但作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或作家而言,在文學“后浪”們迅猛的出書潮中,似乎有些尷尬。出版以后,作為文友,我得到了一本簽名版,這本老來得“子”且頭生“子”的《海色》,我知道應該認真拜讀。但只看了前面幾篇,就放下了。心想,他們那一代人是讀著楊朔、劉白羽長大的,那種抒情方式不經意間就流露出來。但依我對作者的了解,雖然不認為是虛假的,但確實已經過時了。見到作者本應該談談對作品的感受,但又不敢說出實情,就一直回避?,F在想來,不是作品過時,而是當時的我太浮躁,讀書寫作都憑感覺,淺嘗輒止,不肯扎扎實實下功夫。

2020年初夏,再次與《海色》邂逅,我已經超過作者出書時的年齡,而此時的我,也經歷了一些坎坷,特別是三年前的一場大病,讓我懂得了許多,也發現了許多。我開始補課般地閱讀。在讀到托爾斯泰的《復活》時,心想要是青少年時期讀到這部作品就好了,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我了;當重讀《安娜·卡列尼娜》時,發現當時都白讀了?,F在讀到了《海色》,也有同樣的感受,幸虧是現在讀到,16年前讀,也是白讀。

讀了《海色》才知道,原來對李學恒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大家已習慣了他作為文學活動者或組織者的身份——年復一年忙忙碌碌為大家張羅出書、參加比賽、組織征文等活動。每次見到,他總是苦口婆心地勸你要多寫、快寫,磨叨得都讓人膩煩。他總說咱們大慶本土的文學地位與自己的經濟政治地位不匹配,必須奮起直追。他說得對,數一數其它油田各領域的“大咖”,都是一座座高峰,是要追,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對他的“攀比”常常不以為然。也許就在這日復一日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中,李學恒的文學創作被他的文學組織者或活動者身份埋沒了,也被大家忽略了。

有人說,經歷是作家最寶貴的財富,那么李學恒就是擁有一座寶藏的人。他所遭受過的一切,在平日的交往中從未聽他提起,原來都藏在文字里。讀《海色》知曉,上世紀60年代初期,上小學的他,和母親及弟弟妹妹從富拉爾基來到大慶,和由第一重型機械廠來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的父親團聚。那時的油田開發蒸蒸日上,生產生活熱火朝天。沒想到幾年后,一場“文革”浩劫席卷而來,他父親因早年參加過國民黨青年軍而遭受冤屈,拖家帶口被遣返山東原籍。這飛來的橫禍讓一家9口人欲哭無淚。李學恒是家中長子,身下還有6個弟弟妹妹,在本就貧窮的魯西北老家,盡管有親戚接濟,但還是難以糊口。為了生存,一家人曾回油田要求落實政策,但在熊熊的烈火中,希望終成灰燼。在一處近乎垮塌的廢棄民工房里,一家人有一頓沒一頓地度過了1967年的春夏秋冬。一家人衣食無著,前途無望,在極端的困苦中,李學恒卻收獲了文學的饋贈,走進大小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拜倫、斯湯達、歐·亨利等世界一流文學大家的世界。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幾乎鐫刻在了李學恒的大腦中,在那些“有飯吃的早晨和無飯吃的夜晚”,他貪婪地讀著。書是要還的,他就把好句子、好段落抄下來,在64開筆記本上抄了100多頁,成為日后照亮他人生之路的一束光:“那書的光明和燈的光明一起走進我的心扉,伴我走出少年的歲月?!庇辛诉@束光,不管現實如何慘淡,“春天照舊是春天”。

《海色》中的一些篇幅深情地記述了作者和家人后來到額爾古納河畔的莫爾道嘎林區謀生,他在糧食局扛過麻袋,在林業生產隊當過人力運材工,在知青點上過楞,當過瓦工等經歷,干的全是苦力,在一次伐木作業中還差點喪命?!爱斘液沽鳑驯硠诶鄱鴼w、面對空墻四壁的時候,常常從行囊里摸出《復活》的摘抄本……卡秋霞,一個柔弱的女子,竟然沒有被苦難的風暴摧倒,在走出生活之路的同時,還能結出思想的果實,難道我一個正值年輕氣壯的男子漢,就屈服躺倒在命運之神面前一蹶不振嗎……占有是財富,失去也是財富,享受是財富,苦難也是財富……當苦難的財富蓄滿我青春的枯池,我在無羽的心靈飛翔中尋找上帝的蹤影?!保ā逗I分稄?復活>到復活》)讀到這一段,想起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的一句話:“人在苦難中才更像一個人?!碑斎?,誰都不愿意經歷苦難,但苦難能使一個人精神的密度加大、思考的能力加強、靈魂的分量加重,變得堅定、內斂、持重,同樣的道路,他們留下的履痕都要格外深刻。

我有點羨慕李學恒了——他就是那個在青春年少時期讀過《復活》的人。這本被他奉為《圣經》一樣的書,真的把他變成了不一樣的人。是啊,在莽莽林海中,他是一個另類,身陷苦難,精神卻富有;地位卑微,心靈卻高傲。在超強的體力勞動中,他又有機會被《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學甘露滋潤,使他精神的土壤愈發變得肥沃起來。1976年的10月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粉碎“四人幫”是國家的轉折點,也是億萬個人的轉折點。人心沸騰,希望復活,李學恒滿懷激情地開始嘗試著創作,陸續有詩歌作品發表在林區報紙和《呼倫貝爾》雜志上,文學帶給他的這束光,似乎更亮了。青春一旦和文學相遇,不論在哪里,都會感染身邊的人,成為惺惺相惜的好友。這個時期,彼此建立起深情厚誼的大興安嶺林區的文學摯友,是作者情感世界的青松白樺、山泉小溪,這其中有同甘共苦的知青同類,也有林業局宣傳部等部門的機關干部,以及貯木場、林場小工隊的合同工人,而《林海日報》的文學編輯萬以誠,不但在1976年12月刊用了李學恒的首發詩歌作品,而且給作者寫了熱情洋溢的信,讓一個青年的生命從此和文學不離不棄?!逗I肪褪沁@樣記錄著在那些大雪封山的日子里,一群守著罐頭盒制成的柴油捻燈徹夜長談的人,他們談論共同閱讀過的作品,談論他們的詩和遠方。與這些朋友之間的友誼,就像大興安嶺密林深處悄悄醞釀的春天,成為他們相互取暖、共同抵抗“生命嚴冬”的力量。

讀《海色》也是讀作者的屐履之痕,更是心路歷程。文革結束以后,作者的父親終于得到平反、落實政策,全家又回到了油田。也許是上帝覺得他經受住了考驗,應該讓他過好日子了,1983年,13年流浪漢般的生活終于結束了,32歲的他在油田物資供應處參加了工作。他身上不一樣的氣質和才華,讓他在工人隊伍中脫穎而出,一年后就進了二級單位機關,又一年后到省城哈爾濱念了兩年成人大專,畢業回原單位工作一年多上調油田總部機關,成為局宣傳部新聞科的一名干部。在我看來,他接下來如沐春風般忙碌的好日子,不是上帝的眷顧,而是他讀過的《復活》《靜靜的頓河》《一個作家的道路》等等一系列著作,在他生命中發酵、靈魂中開花的結果。

李學恒的文字是經過歲月打磨,又被書卷浸淫過的,日子雖然粗糲,但文字異常溫暖細膩。他的語言極富歌唱性,有一種如詩般的音韻,可能與他愛唱歌有關?!逗I分卸嗵帉懙阶髡呦矚g的前蘇聯歌曲,這和俄羅斯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可以想見,在森林、在河邊,當他唱起《小路》《卡秋沙》的時候,會讓那些與他一樣心頭有傷、胸中有痛的人感到慰藉。他的行文里還有一種宗教般的虔誠,他寫自己生活在低處,和低處里人性的光輝以及大自然的美,寫那些好人在他最艱難的時候向他伸出的手臂,寫那幾場靈光乍現卻銘刻在心的愛情,寫那幾次命運向他露出笑臉卻因他的倔強又把他拋棄……一篇篇、一幕幕,讀來令人動容,真誠的文字,永遠蘊藏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手捧《海色》,望著窗外零星的燈光,似乎也讓人變得堅定、持重起來。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理想的讀者,相信這些帶著生命體溫的文字,不會被歲月的塵埃遮蔽,像書的名子一樣,茫茫人海之中,自有她的顏色。如今這位年至古稀的石油文化老人,看到油田文學事業繁榮的今天,應該感到欣慰,而當年被他苦心勸說、熱情鼓勵過的油田文友們,更不應該忘記他。

猜你喜歡
復活油田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碳中和油田的未來之路
我國海上油田新發現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黑足雪貂復活記
冷凍人復活后會怎樣
被人痛罵后如何滿血復活
在低滲、低壓油田實施油田整體壓裂的探討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