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

2021-03-25 14:36賴亞輝孫維琦李詠梅關守寧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醫學教育公共衛生課程體系

賴亞輝,孫維琦,李詠梅*,關守寧

( 1.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2.長春中醫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長春 130117)

當前,全球范圍的新冠病毒病疫情爆發,使整個社會面臨著各方面的考驗,也對醫學衛生事業發展、醫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面對新要求,針對突發疫情下公共衛生應急和傳染病防治中暴露出的各類問題與短板,如何培養醫學生,尤其是提升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知識和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醫療新需求,成為醫學教育中思考與改革的重點方向。面對“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要求,面對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發,SARS、人禽流感、新冠病毒腦炎等新型急性傳染病突發等的社會需求,我國醫學衛生行業、醫學教育界的改革正在不斷深化[1-2],臨床醫學教育中加強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研究也較多[3-4],在學習與借鑒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教學改革探索和當前疫情的發展變化,提出對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

1 臨床醫學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的現況

隨著現代科技、醫學和人類健康需求的發展,全球范圍內的醫學教育標準也在不斷更新,2012年版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都在要求世界各地醫學院校培養的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醫學教育的目標中,體現出更多的全球衛生(global helth)的理念,在《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中將“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列為醫學生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并對能力范圍做出了詳細界定;2010年WFME參與啟動了“全球醫學院校社會責任共識項目”,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醫學院校與社會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滿足病人與社會的衛生需求。

針對全球化的醫學教育發展形勢,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參照醫學教育全球標準,修訂我國臨床醫學的專業教育質量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致力于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培養能在相關崗位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5]。結合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將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滲入到醫學領域中,醫療衛生服務由以診治疾病為主的個體醫療服務逐步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的綜合性醫療服務,兼顧全體、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臨床醫學工作職能基本要求。但在我國目前還是存在著重醫院、重醫療的情況,更多的社會資源還是投入到醫療行業中。臨床醫學教育也面臨著這類問題,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數占較大例,課程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所占比重較少,缺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教育內容,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目標處于研究階段[6]。當面對“非典”“禽流感”“新冠病毒引發肺炎”等新發傳染病時,凸顯出臨床醫學人員缺少預防醫學技能的不足,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不足的情況,暴露了臨床醫學本科教學中預防醫學知識和技能缺陷的短板。在這次疫情中主要表現為早期對突發傳染病的認識不到位,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的脫節,對健康人群的教育保護不及時,醫務人員的自身防護工作不到位,院內感染控制不嚴格、專業人員力量不足等情況。從側面也反映出臨床醫學教育的“精英化”,教學中重視“高大上”的治療與技術,缺少基層衛生實際需求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健康教育和人群保健、防疫能力方面強調的少,對突發性、區域性傳染病防控不重視等。

當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仍是“老三大衛生”和流統課程為主,教學上仍是以教為主模式,課程設置不科學、不系統,實驗與實踐內容少,知識條塊化,知識的學與用很難得到有機融合,學生深入實際或實踐機會少[7],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不利于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臨床教師與臨床學生都不重視預防醫學課程,課程與學時數少,新知識與技術不能及時引入進課堂。因此,對面社會新需求、崗位工作新要求以及現階段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臨床醫學專業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教學目標的研究、課程體系建設應成為臨床醫學教育和預防醫學教育共同的課題。

2 臨床醫學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就要求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重點前移,以健康保護和疾病防治為重點,這次突發重大疫情的防控中更是要求,防更重于控。因此,在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改革中,通過對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體系優化、整合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培養學生掌握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健康教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疾病預防和篩查,包括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識別、應對等有關知識,能夠對病人和公眾進行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國家衛生政策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重新構建臨床醫學專業教育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知識與能力課程體系,以適應新時期健康中國建設對醫學人才的需求。

2.1 改革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模式

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與觀念。引入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國家臨床醫學專業教育標準,完善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目標,強化預防為主的思想,明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方面的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知識、技能要求,調整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針對各類院校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辦學定位,強調面向基層,滿足基層醫療單位的需要,防治合一,具備促進健康、預防疾病以及應對突發應急事件醫學處理、指導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融入到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之中,形成系統的教育體系。二是強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知識在臨床醫學專業知識結構體系中的地位。教學中既要突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的系統性的主干課程教學,又要重視其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知識有機融合,針對醫療保健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醫療實際,開設相關整合課程,形成較完善的課程體系。三是強調以“學”為中心,改革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增加學生的實踐與技能訓練,以增加職業責任感及防治能力水平的提高。四是通過多學科融合與整合,培養多學科知識和技能、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發揮學科交叉優勢,拓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內容,建設若干高專業水平、高素質的教學團隊。

2.2 整合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建設,這是臨床醫學專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根據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目標和臨床醫學的專業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培養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預防戰略和公共衛生意識”為出發點,建設與開設“理解健康問題的起因、分布和后果及社會經濟、人口、文化等決定因素”的課程;整合教學內容,將現有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課程進行改革調整,根據當前健康事業新發展、民眾的健康保健與就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需求,按實際崗位勝任需求知識與能力設定課程內容,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分別按知識、能力和技能培訓目標整合,優化重組后的課程體系主要有六個模塊,包括:1)環境有害因素與疾病防治、健康影響教學模塊;2)環境健康有害因素檢測、風險篩查與生物效應教學模塊;3)非傳染性慢性疾病防治教學模塊;4)資料與衛生信息收集與處理教學模塊;5)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與教育教學模塊;6)綜合科研創新能力實訓實踐教學模塊。根據課程體系內容,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形成完整而科學的整體,必修課、選修課、實踐教學環節、課外教學活動等。

2.3 強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學實踐環節

在明確實習和實踐目標的要求的基礎上,強化早實踐、多實踐,合理設計實驗課程和實踐課程學期、學時、時間。一是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針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與學習,如近期可以將新冠病毒肺炎爆發的防疫技能(消毒、防護用品使用等)、流行病學調查、病人的救治等做為教學內容,現場實習與實驗室測定結合,以人群的流行病調查、健康評價等實踐技能訓練為主,突發傳染病事件、案例等以討論、研究、現場模擬等形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建立相應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所、職業病防治院、結核病防治院、社區衛生機構為主的實踐教學基地。學生通過短期實習、專項宣傳教育日、各類專業志愿服務或調研項目,專業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項目培訓等多方式的實踐活動,提高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三是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內容,提高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感,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實戰經驗。四是校內預防醫學、臨床醫學教師與各類實踐基地教師要加強教學與學術交流,打造高水平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

2.4 注重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

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健康問題和實際存在問題如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典型案例等為中心,開展PBL、CBL方式進行討論學習,將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課程與預防醫學課程內容相整合,建立常見慢性病、重大傳染病、食源性疾病、環境與職業損傷等為主要內容的整合課程[8]。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發傳染病、環境污染等主要內容的案例式、問題式、情景式教學方式,小組討論式、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開設慕課、微課、仿真實驗教學等為輔助[9],如及時將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引發的疫情防控教育引入課堂,從肺炎病原學、病理學到傳染方式、臨床治療方法、控制措施等給予引導與思考,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將基礎醫學知識、臨床治療知識融入預防醫學教學中,培養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與探究,提高學習效果。

2.5 改革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課程考核方式,完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醫學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也不斷增強,重大傳染?。ㄐ滦凸跔畈《痉窝祝┑南嗬^出現,給予醫學教育提出了諸多挑戰和任務,以健康為中心、提高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培養高素質適應崗位勝任力要求的臨床醫學人才,是臨床醫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因此,在醫學人才培養及學生評價等諸方面應該以綜合、全面、全程為基本原則,教育過程中堅持以素質評價、能力評價為核心,采用不同的考試與評價方式、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增加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評價和創新能力的評價(綜述、調查報告、醫學志愿者活動和創新項目等)作為考核評價改革主攻方向,將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參與、操作情況,相互合作、服務民眾情況的作為考核評價主要內容,建立以課程理論考核、實踐能力與拓展能力評價相結合的學生評價體系。

猜你喜歡
醫學教育公共衛生課程體系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醫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