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價值研究

2021-03-25 08:55李樹新
民族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諺語文化價值

[摘要]中華多民族諺語指的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或“一族多群”的諺語系統,它既是一個多元的結構,指稱組成中華民族成員的眾多民族的諺語形態,又是一個集合概念,是在一定數量基礎上對中華諺語一體性和共通性的綜合和概指。中華多民族諺語內容上具有經驗性、哲理性和科學性的特征;形式上具有口語性、異變性、藝術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使用功能上具有俗傳性、權威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傳承與擴布,顯示了其創作主體多元性與歷史悠久性,其自身發展的輻射性與吸納性以及調適性和變化性。中華多民族諺語具有文化認同價值和多民族共有精神的建構價值,潛沉在中華多民族諺語這一載體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品質和民族精神特性是推動中華文化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財富,是具有文化價值的“中國經驗”。全方位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理與研究,對保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發揮語言文化引領風尚使民族文化血脈薪火相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華多民族;諺語;文化特性;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C9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91(2021)02-0041-11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多民族諺語研究”(16ZDA178)的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李樹新(1958-),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化語言學。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我國諺語源遠流長,歷代人民創造了浩如煙海的諺語,這一歷程中也形成了大量豐富的諺語研究成果,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v觀國內外諺語研究的歷史及成果,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學科建設的發展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研究工作深刻地改變并進一步深化了人們對諺語的認識,也為中國諺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中華諺語研究對象大多局限在漢族諺語或某一少數民族諺語內部,未形成帶有全息式的“中華多民族諺語觀”,學界尚缺乏對“中華多民族諺語”這一研究對象的明確界定、對“中華多民族諺語”特性和屬性的科學總結、對“中華多民族諺語”系統的準確描繪,對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多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和中華多民族諺語蘊含的重要人類文化價值和群體價值認識不足,對中華多民族諺語文化系統的結構層次研究尚不夠完善。鑒于此,本文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理論框架下審視中華多民族諺語,深入揭示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特性和諺語中蘊含的獨特文化價值。

一、“中華多民族諺語”概念的提出

在各民族語言文化中,諺語擔當著重要角色。諺語研究一般是從單個民族、幾個民族或民族間的比較角度展開的,我們認為,中華多民族諺語的研究應該在中華文化的視閾下來開展,既要研究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多元性,也要研究中華多民族諺語的一體性、整體性。要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理論框架下審視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性質,必然會涉及到“中華多民族諺語概念”的提出。

(一)關于“諺語”名稱的辨析

對于諺語研究來說,首要的問題是劃定界說,而諺語的界說,乃是一個自古而今眾說紛紜的問題。美國諺語學家阿徹·泰勒在1931年出版的《諺語》中認為要給諺語下定義是不可能的,是某種“不能言傳的特性”使我們認定某句話是諺語,某句話則不是諺語,因此只好把諺語視作一種“民間流行的俗話”[1]。20世紀20年代,古典文學理論家、語言學家郭紹虞發表《諺語的研究》認為,諺語之所以在民間文化中能流傳下來,不僅在于它內容方面的幽玄、深遂,也在于它形式的奇峭、警拔、整齊而流麗。郭紹虞特別指出:“諺語描寫的世態人情極為深切而顯著。它能暴露一時代社會的真相使無所遁其形;而于這精細刻畫描寫的中間又含有人生處世于某一時代可以奉行的真理;所以諺語雖是很簡單的形式而亦常具較復雜的內容?!盵2]大型諺語資料型工具書《中國諺語集成》對諺語的界定是:“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盵3]鐘敬文主編的《民間文學概論》指出:“諺語是勞動人民用精練的語句,總結生產斗爭、階級斗爭以及各種社會生活經驗的語言藝術結晶。它是一種有教育意義、有認識作用或含有哲理的民間傳言?!盵4]1989年版《辭?!氛f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流傳于民間的簡練通俗而富有意義的語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爭的經驗……諺語也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北本┐髮W中文系《現代漢語》說:“諺語和歇后語是在廣大人民群眾口頭上流傳的成語。大部分是以現代的詞匯按照現代語法規則造成的固定詞組?!盵5]諺語的這些定義界說在文字表述上大同小異,只是在語義內涵上各有側重。

就少數民族諺語的名稱、范圍、界限方面,學人們也有過不同的見解。蒙古族表達漢族“諺語”這一概念,郝蘇民認為對應的語詞是,可以包括“諺語”“格言”等。[6]藏語中諺語稱作“丹慧(gtam bde)”,是語言或話語的意思。維吾爾語稱諺語為“m aqal-m sil”,意思是“民眾創造并廣泛流傳的、結構精練的、有教育意義的語句。是維吾爾族智慧的積淀與結晶,是維吾爾文化的濃縮和精華?!盵7]彝族諺語乘坐“爾比”,是“彝族人民非常喜愛的一種口頭文學。它形象生動,想象豐富、詞句精煉、短小精悍、音韻鏗鏘、旋律和諧、句式整齊、吟詠上口,易于理解,又易于記誦。因而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千百年來,一直廣泛流傳在彝族人民之中?!盵8]苗族諺語苗話叫“Hseid lul hseid ghot”,指的是“古話古語”。[9]

諺語界說眾說紛紜,各種提法都指出了諺語的一些特點,但不足以覆蓋諺語的全部特征,不論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諺語定義,迄今還沒有哪一個能令人完全滿意,也還沒有哪一個定義能使我們行之有效地判別一個句子是否是諺語。但不論怎樣定義,諺語是在群眾口語中廣泛流行并世代口耳相傳的通俗而簡練的語言單位這一基本特性是確定的,旨在找到更為確切定義的探索工作,毫無疑問會繼續下去的。就目前來說,以上文提及的大型諺語資料型工具書《中國諺語集成》對諺語所作的界定來討論諺語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二)“中華多民族諺語”概念的界定

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諺語,也有每個民族諺語的界說,那么,怎么來認識中華多民族諺語并給予界定呢?我們認為,界定中華多民族諺語的理論前提要從中華民族說起,中華民族的概念是界定中華多民族諺語的理論基石。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在發展和演變的漫長歲月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民族群體,而且各個民族群體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中逐漸凝聚為一體,形成了中華民族。1988年11月,費孝通在香港中文大學作“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演說,提出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民族實體,“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盵10]這一說法明確肯定了中華民族是由歷史上多個民族群體凝聚成的民族共同體,是一個民族實體。

“中華多民族”是與“中華民族”概念密切相關聯的一個概念。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中華多民族”是指中華、中國的多種民族,而從民族學的角度來看,“中華多民族”是指對中國各民族、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合稱,這是基于過去漢族和少數民族關系而言所提出的一個概念,“中華多民族”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一統性”和“包容性”,它“代表對象的開放,體現著在敘說中國文化的民族構成時對過去一元的‘華夏論和二元的‘漢與非漢模式的突破。其次,它顯示出主體的多元,從而超越了‘各民那樣的數量羅列,為表述上的多向交流拓展出對話空間。再次,由于“多民族”所構成的是互動和互補整體,從而為從族群與地緣傳統的多樣性角度考察古往今來的‘華夏和‘四夷(乃至周邊的東亞與東南亞地區),提供了整體性的論述視點?!盵11]朝戈金在《“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三題》一文中提出了“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概念,他認為,以多民族文學為出發點,“我們就可以說,漢族文學與諸多少數民族文學的關系,不能簡單地處理為以一對多的關系,而是充分強調其多層面交織的、疊加互滲的關系。簡單說來,就是不把漢族文學傳統與少數民族文學傳統看成是1對55的關系,而是看成這55中的每個1,都是與漢族的1平等的關系,當然,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流和對話。地域的、族群的、方言區的、以及其他以特定文化尺度標示出來的文化限閾,都各有內在的生命運動軌跡,當然也都應當得到足夠的尊重和平等對待?!盵12]

明確了“中華多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概念后,我們就明確了“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概念。中華多民族諺語,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或“一族多群”的諺語形態和系統,它既是一個多元的結構,指稱組成中華民族成員的眾多民族的諺語形態和系統,又是一個集合概念,是在一定數量基礎上的綜合和概指,指稱中華多民族諺語的一體性和共通性。

目前,在中華諺語研究過程中,人們對“多元”的論述比較多,認識比較充分,但是對“一體”認識不足。使用“中華多民族諺語”這一概念的好處是對過去“大漢族”和“少數民族”概念的消解,意指中華多民族不是由“大”的、“多”的“1”和“小”的、“少”的“55”來作對比的,數量意義不是簡單的數量相加。有了“多”將一般抽象性的“中華民族”的概念有了更準確更具體的定位。也可以反過來說,這樣界定的好處是既體現了“一體”,又強調了“多元”。

二、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基本特征

諺語有多重屬性。怎樣看待中華多民族諺語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或“一族多群”的諺語形態和系統的屬性即基本特征呢?這需要在一般諺語屬性和特征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概括。

關于諺語特點的概括,前人的著述很多。武占坤與馬國凡《諺語》從修辭、詞句使用、語法結構等方面對諺語做了詳細的研究,其后,武占坤《中華謠諺研究》提出諺語的六大特點:內容的廣泛性和周遍性、思想性、科學性、情感性、權威性、時代性和地方性[13];李耀宗《中國諺學若干問題譚要》一文認為,諺語“兼具語言、文學、語俗及百科文化載體等四性”[14];還有學者提出諺語具有知識性、行業性、人文性,內容上富有教育意義,形式上言簡意賅、精練形象;也有人指出諺語具有群眾性、通俗性、哲理性、穩固性、廣泛性、教訓性、民族區域性等特點。

我們認為,郭紹虞《諺語的研究》里關于諺語特性的觀點、武占坤提出的漢語諺語的六大特點以及李耀宗《中國諺學若干問題譚要》一文關于諺語特點的總結,可以作為我們探索中華多民族諺語基本特征的出發點。概括起來說,中華多民族諺語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從內容看,中華多民族諺語具有經驗性、哲理性和科學性的特征

經驗性是諺語語義的基本特點。諺語所傳授的知識包括自然知識、社會知識,以及概括和總結這兩方面的哲學知識。它們“或源于直接感知,或兼含間接推理,或反映成功,或總結失敗,無不是體驗或觀念的經驗性結晶”[14]。中華多民族諺語覆蓋范圍廣泛,涉及現象、知識、道理、規律、文化、思想、風俗等各個方面,可謂包羅萬象。用武占坤的話來說可以說是囊括宇宙,被覆八極,“舉凡大千世界的林林總總,方方面面,事事物物,現現象象,大至天體的運行,小至昆蟲的生態,人們眼下的一見一識,心中的一情一理,大都在諺語中得到反映?!盵13]

諺語富有哲理性。諺語能“直接或比較直接地從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來揭示真理,概括規律,反映了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反映了‘真、善、美的思想意識?!盵15]諺語總是升華帶規律性的經驗,洞察事物的本質,從而能夠十分準確地表達出某種深遂而又閃光的見解,具有令人折服的說理性和訓誡性。漢族諺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蒙古族諺語“水滴積多盛滿盆,諺語積多成學問”,彝族諺語“黃牛不入水牛圈,水牛不同黃牛牧”這些至理真言,生動揭示了諺語哲理性的魅力。

諺語具有科學性。諺語反映了事物本身內在的實質,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性,及自身發展運動的規律性,對指導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都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人們日常生活上角角落落的一些小見識,旮旮旯旯生活經驗的點點滴滴,也往往在諺語中得以呈現?!爸V語概括的知識總結的經驗,都是廣大群眾在生產斗爭或社會斗爭中直接得來的,并經過群眾不斷豐富,不斷修正,并且反復驗證了的東西、都是科學的真知卓識?!盵13]

此外,中華多民族依存于中華民族的社會生活,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思想和道德觀念等密切相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狀態等,帶有鮮明的人文色彩。中華多民族諺語生長于特定的環境和時代背景之中,蘊含著特定時空的密碼與信息,時代特征鮮明。有西晉八王之亂,封官過濫,才有‘貂不足,狗尾續的諺語,有南北朝的駢儷文字流行,才有‘博士買驢,書券二紙,未有驢字的諺語?!盵13]而“天宇出頭夫做主”與“婦女能頂半邊天”則鮮明反映出新舊兩個時代的社會風貌,至于大量自然諺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文明同步,記錄著人類生產力、尤其科技文明發展過程,其時代感更加鮮明。諺語一般為“民風土著論議”,因此還具有地域特色。北方人說“丑媳婦總要見公婆”,廣東人則講“丑新捕總要見家公”,北方人講“一個蘿卜一個坑”,上海人則講“一個蘿卜一個汪”,這是諺語的地方性的明顯表現。農諺的地方性在諺語中表現得更為突出,由于不同地區的氣候,土鑲和基他種植條件不同,因而諺語的說法也不大一樣。斯大林說:“語言作為人們在社會中交際的工具,同樣地替社會一切階級服務。在這一方面語言表現出對社會各個階級是一視同仁的。但是,人們、個別的社會集團、個別的階級對于語言遠不是漠不關心的,他們極力設法利用語言為自己的階級服務,把自己的特別的詞、特別的術語、特別的用語強加到語言中去?!盵16]魯迅也說:“粗略的一想,諺語固然好像一時代一國民的意思的結晶,但其實,卻不過是一部分的人們的意思?,F在就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來做例子罷,這乃是被壓迫者們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而壓迫者是不算在內的?!盵17]不同的階級總是極力設法利用語言為自己的階級服務,旗幟鮮明地把自己的意識注入語言之中,諺語同樣如此。

(二)從形式看,中華多民族諺語具有口語性、異變性、藝術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口語性。中華多民族諺語是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是一種在民間以口頭形式傳承的藝術形式,口語化程度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毫不晦澀,便于記憶。

異變性。語言變異是指偏離語言常規的語言形式。中華多民族諺語在不斷發展和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某種形式的變異。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也說成“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案觳舱哿送渥永锊亍庇终f成“胳膊只折在袖子里”“胳膊折在袖內”。

藝術性。中華多民族諺語是中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節律感較強、富有知識性、短小精悍的精辟語句,常見的形式是由兩句構成,也有一句、兩句、三句、四句的。這種藝術性突出表現在結構凝練、短小精干,用詞形象生動、質樸明快,發音鏗鏘有力、音調和諧、韻律優美,修辭手法多樣、含蓄雋永、形象生動。如“勤儉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是明喻,“困難是石頭,決心是榔頭”是暗喻,“老鷹爪子大,但捉不住蒼蠅”是借喻,“一鍋煮不下兩個公羊頭”為借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押首韻,“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是押腳韻,“見人短命,見貨添銀”是押腰韻,“姑口煩,婦耳頑”是押首腳韻,“少不離鄉是廢人,老不離鄉是貴人”是押首腰韻,“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是押首腰腳連環韻,諺語的韻律使得諺語具有了音樂性和可接受性的特點。中華多民族諺語的藝術性是諺語的生命力所在。

民族性。中華多民族諺語因其構成,往往具有深刻的民族意識和獨特的民族特征、民族氣派、民族風格,諺語體現的是民族性的深層的心理、信仰、認知模式、精神觀念、集體記憶。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魯班門前弄大斧,夫子門前弄孝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反映漢文化的傳統,具有漢文化的特點。蒙古族諺語“朋友多的人像草原一樣遼闊,朋友少的人像巴掌一樣狹窄”就表現出了濃郁的草原民族特色。朱介凡認為不同的民族個性、生存條件、生產生活特質均在其民族諺語中反映充分,他在《中華諺語志》中指出“蒙古人的佛性,沙漠曠野的生活,以及對于事事物物的樸質見解,與西南的苗瑤諺語,大異其趣,一如其地土風光之不同。于此,蒙古民族、宗教、政治、經濟、鄉土社會生活的特性,皆有充分顯示?!盵18]體現為具體諺語如“羊可憐,狼也可憐”“眾人口是圣人,眾人眼是神仙”“成人由小,成馬由駒”等。藏語諺語有“天上的太陽月亮,人間的達賴班禪”“出藏的大臣,進貢的喇嘛”“漢人飯飽肚,藏人水飽肚”“蠻丫頭出不得關”,朱介凡指出“西藏高原地帶,多在雪線以上,有了此種生活背景,其諺語品質,與我國其他邊疆地區所表現者不同,是須得注意的?!辈卣Z諺語還有“不要因怕麻雀而不種青稞”“自己偷了獵把,把糟耙袋扔給他人”“內部勇氣不消失,哪怕外面格薩爾兵”“夏六月的鹿茸,冬十月的察香”這些諺語里的青稞、措把、糟耙袋、格薩爾、鹿茸、察香,都是藏旅人民和其社會生活中所獨有的?!昂谝苟撞黄疳笞拥墨C人,就打不著罕達犴(駝鹿)”“只有登上沒人走的路,才能打到更多的野物”反映的是鄂倫春族的狩獵文化,“早晨霧蓋地,陽驕好曬田”“雨落四月八,田埂粘巴巴”等諺語是壯民族的稻作文化寫照,“漢人敬官,彝人敬火”是彝族諺語的文化鏡像,這些諺語凸顯了民族特性。諺語的民族性使諺語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從使用功能上看,中華多民族諺語具有俗傳性、權威性和教育性的特征

俗傳性。中華多民族諺語是中華民族非常喜愛的一種口頭文學形式。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普遍而深刻的群眾基礎,深受人們的喜愛。

權威性。諺語大都是由前代人那里傳承下來的,在人們心目中,諺語的思想內容具有公理性和權威性,常常被人們奉為圭臬,誨人或律己,閃爍著內容上的權威性之光。彝族、藏族人民發生糾紛和爭訟時,調解人引用數段恰當的諺語即可平息爭端,就是嚴重的冤家械斗,有時也可以借此暫時得到解決。諺語是人們處理問題的依據,辨別是非的準繩,扶持正義,譴責邪惡,反剝削反壓迫斗爭的有力武器,起著道德規范和習慣法的作用。

教育性。諺語最初始的功能就有傳授知識和經驗的功能,在某種程度上諺語就是道德箴言。從社會交往到個人修養,從家庭生活到社群關系,從天文歷法到生產勞作,諺語都是一部祖先的哲學和智慧之書,規范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有很強的引導性、訓誡性,發揮著巨大的教育功能。

三、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傳承與擴布

中國諺語寶藏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然而,究竟‘源于何時,如何‘流長,卻因鮮見確鑿之依據而一語難詳。諺語的起源雖不可得知,但推想它的所由成立,應該與現在流行語的成立一樣,是經由輾轉傳布而來的?!爸V語的成立,亦是基于一輩人選擇出來淘汰出來的雋語。一個社會中間定有幾個多閱歷、廣見聞、通達人情、擅長修辭、并且具有奇警的才能底人,因于這些人觀察經驗的結果,歸納出幾則當時的所謂真理,很美麗的宣之于口,于是流俗競相引用,即競相傳布,諺語遂以成立?!盵2]縱觀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中華多民族諺語是中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產物。

(一)創作主體多元性與歷史悠久性

從中華多民族的角度看,諺語的創作主體具有多元性。中華多民族諺語是由中華各個民族的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是廣大勞動者多年來對大自然、人類生活習性等諸方而悉心的觀察和高度的概括。它們或來源于人們長期的社會實踐,或來源于人們長期的生產實踐,其中不少來自農業生產或對氣象的預測,或來源于寓言、神話、名著及格言。就諺語產生的歷史來看,諺語的源頭應該在口頭。但由于口語有著稍縱即逝的特點,絕大多數諺語無法追溯真正源頭,所以我們只能借助文獻記載,找到諺語較早出現的文獻來源和文字形式。

就漢諺來說,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的諺語,先秦諺語是中華諺語的源頭,研究先秦諺語對于認識中華諺語的起源和性質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早期的諺語,在先秦時期的《易經》《詩經》《左傳》《尚書》以及諸子著作等諸多文獻典籍中都有保留。有的文獻還明確提到所引為“夏諺”或“周諺”,說明這些諺語具有十分古老的歷史。秦漢以降,諺語內容及應用范圍在不斷豐富和擴大。由宋至清,諺語的發展變化更是異常顯著,數量驟增,應用廣泛,文人輯錄諺語的工作也是逐漸興盛,出現了大量的諺書、諺典。蒙古民族民間文學廣博豐贍,如許多諺語和格言散見于多種典籍中?!睹晒琶厥贰分芯桶素S富的箴言、格言和諺語。敦煌石窟藏有《松巴諺語》等藏文書卷,說明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當藏文面世不久,便有人開始了對諺語的搜集和記錄。大約產生于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或者更早一些的藏族民間英雄說唱史詩《格薩爾王傳》里就出現了大量的諺語,千百年來在藏族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成書于十一世紀后葉《突厥語詞典》收錄了近三百條維吾爾族諺語。11世紀喀喇汗王朝時期用回鶻語(古代維吾爾語)寫成的長詩《福樂智慧》中引用民間口頭流傳的格言、諺語200多處。其他少數民族也都有各自諺語產生發展的歷史淵源。

中華多民族諺語的來源是廣泛的,我們應該重視中華諺語來源的多元性和歷史由來的研究,應該注重從中華諺語的來源、文獻記載和產生方式來揭示諺語生成的理據和原因。

(二)輻射性與吸納性

諺語是一種有深刻內涵的語言文化現象,從古至今,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傳承擴布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傳承就縱向來看,是一種歷史的繼承和發展,很多諺語原封不動傳承至今?!稘h書·五行志》顏師古注:“諺,俗所傳言也?!睗h語諺語“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出自《國語·周語下》,“遠水不救近火”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出自《戰國策·趙策一》,歷代都在反復引用,至今說法依然不變?!肮糯回手V語,從收入《突厥語詞典》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近千年的時間,均能以不同的方式流傳至今,充分顯示了民間口承文學的頑強生命力以及它們的永恒價值?!盵19]

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傳承就橫向來看,是一種彼此借鑒和交流,形成一種諺語內涵在空間上的伸展。當今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但她的悠久歷史,處處都閃爍著自古以來多族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創造力;在時空交錯的格局里,族群間你來我往的互動,總體上歷史地結成了彼此相依的命運共同體。由于文化的交流,中華各民族諺語之間存在著交流借鑒、彼此影響的情況,這種交流借鑒、彼此影響在不同的時代或隱或顯,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這里面既有漢諺對少數民族諺語的輻射,也有少數民族諺語對漢諺的逐漸滲透與吸納?!熬S吾爾族人民長期居住于絲綢之路的要沖,在與東西方各民族的長期廣泛的交往中,他們一方面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文化,一方面也受到了各種民族文化的不同影響。反映在諺語中,就是在繼承和創造本民族諺語的同時,也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諺語,買買提祖農與阿不都克里木編著的《維吾爾民間文學基礎》一書中列舉了不少外來諺語(見該書417-418頁),就是證明。因此,各民族間的文化交往也是彼此豐富諺語寶庫的一條途徑?!盵19]陳世明在《維吾爾諺語中的漢語借詞考》一文中也說,“維吾爾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和漢族人民或密切往來,或雜居一處,在長期的語言接觸和文化交流過程中借入了大量漢語詞語,使漢語借詞在維吾爾語詞匯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從而豐富了維吾爾語詞匯?!盵20]陳世明具體舉例說,維吾爾語中“”(樹要經常修剪才能成檁,書要經常讀才能長知識),這里的lim是借詞,借自漢語“檁”。再如“”(官老爺一有事,太太就尿急)中的“”借自漢語的“太太”一詞。從藏語諺語“(“教”源于印度,“律”源于中原)“可以看出藏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與周邊民族交流文化的過程”[21],這句諺語說明語言與文化在漢藏之間有著很好的交融。更有說服力的是,“在藏族民間,至今仍流傳著一些諺語,比如:‘天上一對日月,地上一對舅甥‘茶葉離不開鹽巴,藏漢兩族是一家之類。這些諺語,有的直抒胸臆,謳歌藏漢友誼?!盵22]滿族在發展過程中,與漢族接觸并交融,也受到漢族語言與文化的影響。這些影響對滿族語言與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在滿族諺語中也有相應的反映?!霸谇宕?,滿族文化和漢族文化迅速融合,出現了各取所長的局面。這在滿族諺語中,表現尤為突出,即漢族諺語逐步被譯成滿文,在滿族民間得到廣泛流傳,這些諺語隨時間的流逝,都賦予了本民族的特色。例如,漢族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樂不可極,志不可滿‘人無遠慮,必有近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等在滿族民間被當作諺語而廣泛流傳,譯成滿語后既順口,又具滿族諺語的韻律特點?!盵23]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同雜居的地方,少數民族不但被中原的漢文化所影響,同時各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也存在彼此影響的情況。如“北方其他少數民族,如蒙古、錫伯、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族的文化,與滿族的文化也有相互影響和吸收的現象,尤其是在他們中間流行的諺語,大有族屬難辨之情況,需要我們深入去研究?!盵23]

當然,由于諺語的體量小、口語性強,很難有文獻記載其出處和傳播路徑,我們也無需對每一條諺語都進行一番苦心研究,以對其傳統性進行驗證。但從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內容上可以觀察到,從國家時政到經濟生產,從人際交往到生活情感,從文化教育到人生價值,從思想情緒到生活情感、生理健康、對立統一、自然氣象等,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情感、家庭、個人修養、思想意志、世間百態、農業、自然、氣象、風土人性,以及其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諺語存在著許多相通和一致的地方,多民族諺語間的局部交融和整體交融從未間斷過,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客觀存在,多元互補、多向互動、分進整合、多元一體,是中華多民族諺語發展的規律性特征。

(三)調適性與變化性

作為一種民間口頭傳承,諺語經過人們反復引用,世代相傳,一部分保留下來了,一直不變,沿用至今,另一部分發生了程度不同的變化,或結構上發生變化,或意義發生變化,有的甚至脫胎為新的變體,還有的經篩選被歷史淘汰了,不再被使用。如一些反映天命、征兆、禁忌、算命、相術、鬼神的諺語,像“水繞鑒湖弦,吉水出狀元”“窮痣臉上貼,福痣腰中別”“狗來進財,貓來帶孝”等,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已不為人所知,逐漸消失了?!拔覀冊浭煜ざ页S玫拿晒咆懼V語,如:‘有佛之地鬼怪多,有福之地罪孽多‘雨過處有露水,佛過處有風水‘供起來是佛,玩起來是泥‘癩瓜兒的籽多,壞喇嘛的經多等形象又生活、諷刺又趣味的蒙古貞諺語在我們的生活語言中越來越陌生了?!盵24]另外一些宣揚消極、頹廢、享樂主義人生觀的諺語,像“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也在逐步縮小了其使用范圍。凡此種種都體現了諺語的調適性與變化性。

四、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價值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創造了言簡意賅,富含哲理,風格鮮明、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含蓄雋永的諺語。充分認識和挖掘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價值,全方位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理與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工作者特別是諺語研究工作者應有的作為與擔當。

(一)文化認同價值

所謂文化認同就是指特定個體或群體認為某一文化系統(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內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結構中,并自覺循之以評價事物、規范行為。諺語看似是一種微小的可有可無的東西,但它往往是幾千年不變的套語或文本模式(template)的表述,是某些思想體系在歷史中形成的一種框架、態度、評價。彝族諺語,“前輩不說諺,后輩無理據”,諺語是人們自覺循之以評價事物、規范行為,表達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智慧的手段,是塑造一個人人生態度或一個時代的生活氣質,傳播文化和理念的利器。

諺語的這種文化認同價值在諺語的日常運用上,特別是諺語的引用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齊如山曾說:“凡學者,一切的觀念和評判都以經書上的語詞為標準;至于讀書甚少,或未受過教育之人,大概都是以這些諺語為準繩:凡辦理一件事情之前,必先引用語,作為辦理該事之標準;或談論一件事情之后,亦必引用一語,作為此事之評判??傊?,這就是國民心理中的經典,國民心理中的法條,國民心理中的格言。就如同學者心理中的經史,教徒心理中的經典,有人一提這種語詞,大家便不能駁辯,且是心服口服。大致是全國不讀書,或讀書不多的國民的思想,都不能跳出這些諺語的范圍的,所以他在社會中的勢力比任何經史的格言,及小說、戲劇、大鼓、小曲等等力量都大得多。凡在社會中有聲望的人,都記得這些諺語,非常之多;誰記得比較多,誰在社會中聲望就比較大。久經世故的老人,腦子里頭總有一二千句,其次也有一千來句,最少也有幾百句,若再少則是平常人了。蓋平常人也要記得三二百句?!盵25]

中華各民族都有崇尚經典重視引述的文化傳統。自古以來,漢族人習慣使用“俗話說”“常言道”“古人云”“老話講”作引辭,這種引述行為是群體的有規律的連續性文化現象,是一種語用習俗,其實也就是一種文化認同?!耙粋€人可以不借助他人的語言和思想而清晰地表達自己,想必這種能力古今如一,但是為什么古人卻還要如法炮制呢?我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上的認同現象,一個人稱引《詩》并不是因為他不能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而是借助《詩》的時間管道來升華個人的精神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在《詩》這一經典語言和不能一瞬的個體生命之間結成了一種關系,個體借助不朽的語言為現場注入時間的元素,成為生命中一個閃光的瞬間,讓未來可以沿著韻腳丈量過的記憶一次次返回這一時刻;同時,語言正是在這種不停地出場中,逐漸樹立起永恒的身軀,與時間和大地融為一體,變成一座令后來人仰望的豐碑。而這樣一個互相憑借的過程,就構成了文化的血脈?!盵26]筆者曾在《政治人物引諺話語模式的文化審視》一文中提出,在構成文化血脈的引述活動中,不單是民間有引諺的傳統,廟堂人物對維護引諺口傳文化傳統是有相當影響的。古往今來,從帝王將相到至圣先賢,從領袖哲人到文章里手,莫不在文章寫作中,引經據典,引用諺語。當今政治話語生活中,政治人物引諺話語模式也是當代中國話語表現出的一種特殊的語用現象,是與文化傳統相契合的有規律的連續性的相當有影響的語用習俗現象。我們可以這樣說,“俗話說”“古人云”“常言道”“子曰詩云”建構了一個充滿內在張力的而又富有影響力的話語模式,政治人物引諺的話語模式強化放大了話語的影響力,強化放大語言文化習俗的傳承功能。這種話語模式既體現并維護了漢民族口傳文化特征,延續放大了用典文化傳統,同時有力地說明了作為人民口頭文學基本形式之一的諺語的文化功能和作用,說明了諺語的權威性和文化認同價值。

(二)民族共有精神的建構價值

在以口語為基礎的社會中,諺語是處理和保存知識形成文化認同的重要的方式?!拔覀兛梢詮闹袊闹V語中看出,盡管諺語開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民口語文化的‘小傳統的例證和傳遞者,但后來卻與‘大傳統同步發展并相互影響?!盵27]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使用口語的歷史上,中華多民族諺語擔當了負載傳統知識和價值觀的角色。

一個社會有多少團體和組織,便會有多少集體記憶。集體記憶可以通過一首詩、一首歌、一個故事、一篇文章、一個映像、一個地方、一個場景、一幢建筑物表達出來。我們認為,諺語同樣是中華共有文化精神的最好記憶,中華多民族諺語構建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

中華多民族諺語體現中華共有文化精神是十分明顯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中華多民族諺語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多元族群交融生活實踐中所逐漸內生且不斷聚合成的一種共識性價值與共鳴性情感,那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如漢語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國破家必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盡忠報國,盡孝守家”“國亂國亡,國亡家亡”“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失去家人,痛苦一生;失去祖國,痛苦萬代”等反映愛國思想的諺語,哈薩克族有“大地養活人民,英雄保衛祖國”,柯爾克孜族有“離開祖國的人,象離開花園的布谷鳥”的諺語,說明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早己把自己個人、家庭的前途和命運跟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維吾爾諺語也一樣。阿布力克木·達吾提在《論維吾爾民間諺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一文中提出,維吾爾語中有許多愛國思想的諺語,“花卉的名貴在花叢中,國家的精英在民眾中”表達了維吾爾族人熱愛家鄉和人民,把一切獻給人民的觀念,“大丈夫時刻為祖國著想”“愛祖國的人前途無量”反映的是要珍愛祖國,保衛祖國的思想。對維吾爾族來說,“自己生長的祖國、家鄉是無比廣闊,任何人都應該情系家鄉和祖國,使其繁榮富強: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只要熱愛國家和人民,為國家和民族奉獻自己,為保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國家和民族也就會對他敞開懷抱,使其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盵28]

團結是一個民族群體意識和行為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精神狀態。人們在處理諸多事務中,彼此尊重相互協作互相配合、聯合或結合。漢語很早就有反映團結精神的諺語,如,“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人心齊,泰山移”“一箭易斷,十箭難折”“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一根線容易斷,萬根線能拉船”“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柴多火旺,水漲船高”“人多山倒,力眾海移”。這些諺語講的都是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中華各民族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反映團結友愛的諺語,如維吾爾族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蒙古族的團結諺語有“齊心的螞蟻能夠啃掉角鹿,合力的喜鵲能夠趕跑老虎”“雁怕離群,人怕掉隊”“風調雨順的地方,花草茂盛;團結和睦的村莊,生活興旺”藏族“格薩爾《霍嶺大戰》就有包含了崇尚團結與和睦的諺語,從諺語中“能窺見看齊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政治意識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的萌芽狀態?!盵29]納西族諺語在表現民族關系民族團結方面別有特色。納西族有“藏族卜線牌,白族卜海貝,彝族卜骨紋,傈僳卜竹片,璐魯卜雞骨,久阿卜做拉,納西做三百六十種卜法”“藏族煨茶葉,納西熬骨頭,納西藏族不分家?!薄安刈宸毖艿淖訉O愿多如樹上的葉子,白族繁衍的子孫愿多如地上的青草,納西繁衍的子孫愿多如天上的星星?!钡确从撑c周圍的藏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民族相處的諺語,這些諺語體現了他們互相依存、互助互愛、親密無間的關系。此外,水族有“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塊磚頭砌不成墻”,烏孜別克族有“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傣族有“箭裝滿袋大象踩不斷,團結起來的力量勝過大象”,赫哲族有“兩個協調的力量,可以分十個人的力量”,藏族有“百根柳條能扎笤帚,五個指頭能握拳頭”,達斡族有“修剪的樹木,生長得又直又高;齊心的人們,團結得又牢又固”,壯族有“篝火能把嚴寒驅散,團結能把困難趕跑”,哈薩克族“團結的可貴,在敵人面前才會深知”,這些諺語體現出來的團結精神深深地印在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中,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心靈之中,成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人與人友好相處的牢固紐帶。

鄰里關系是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關系。中國傳統的社會形態的鄰里關系是多種多樣的,但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傳統那就是都十分注重鄰里關系的和諧,中華各民族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反映鄰里關系和諧的諺語。漢語“遠親不如近鄰”“千金買鄰,八百置舍”的諺語,反映出鄰居關系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也許多重視鄰里關系的諺語。如藏族諺語說“吹倒鄰人的大風,不會繞過自家的帳篷”“沒有木柱支不起帳篷,沒有鄰居難過好日子”“近鄰不可斷,遠親不可疏”“近鄰即使不和,也能勝過遠親”,維吾爾族諺語說“鄰居平安,自己也平安”“鄰居即便作壞事,你也不要做蠢事”“和睦能結鄰家”“房屋像麩子一樣便宜,鄰居比金子貴重”,薩克族諺語說“有借有還是鄰居的規矩,有來有往是使者的慣例”。蒙古語關于鄰里的諺語有,“兩輪成一車,兩戶成鄰居”“若只庇護自家狗,定與鄰里不和睦”“選好房屋,莫如選好鄰居”。白族、瑤族、彝族、苗族、哈尼族、壯族、侗族、回族、朝鮮族關于鄰里關系的諺語也不少。白族諺語有“十家遠親比不上三家近鄰”意謂與鄰居友好相處,關系會比親戚還親,關系疏遠的親戚再多,也比不上和睦相處的街坊鄰居?,幾逯V語有“做刀把要選好木頭,蓋房子要選好鄰居”意謂做刀把一定要選擇質地優良的木頭,蓋房子一定要選擇好人來為鄰居。彝族諺語有“鄰居的狗不能打,隔壁的貓不能愛”意謂不要傷害鄰居家的貓狗,不要對鄰居家的愛物產生貪占之心。遠親不如近鄰,與鄰居友好相處是一大樂事。苗族諺語有“弟兄齊心鄰寨樂助,弟兄疏心鄰寨恥笑”,哈尼族諺語有“禍福同受,近鄰勝似雙親”,壯族諺語有“親要幫親,鄰要幫鄰”,侗族諺語有“樹栽多年成林,鄰居多年知心”,回族諺語有“親幫親,鄰幫鄰,親鄰團結一家人”,朝鮮族諺語有“花三兩錢買房子,花千兩銀擇鄰居”。中華各民族關于鄰里的諺語不單數量多,而且廣為流傳,有的甚至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為中華各民族人民做人處世的準則,體現出中華民族與鄰為善、以鄰為伴,親誠友善的文化的理念。

誠信諺語承載了中華各民族的誠信文化傳統和誠信文化精神。漢族諺語強調“人心要誠,火心要空”“人要實心,火要空心”“為人處世,信用二字”“奸詐是萬惡之端,忠誠是百善之源”“人靠心好,樹靠根牢”“人是實的好,姜是老的辣”,都在講誠信是道德的根基,誠信是人格的完美與完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蒙古族歷來把誠信視做一種美德,諺語有“好馬奔馳千里,好人一片忠誠”“好馬走路平穩,好人說話真誠”“牲畜的品種肥壯的好,人的品質是忠厚的好”“良馬不會改變速度,好人不會違背諾言”“真誠的人,即使坐牛車也能攆上兔子”“真誠厚道能長久,奸詐狡猾難持久”等,體現了蒙古族對誠信品格在方方面面的要求。白族諺語有“高價買不到良心,信任價值千金”,納西族諺語有“你誠我信是立友誼的橋梁,你坑我騙是樹仇敵的門檻”“做人要正直,當家要節制”,這些諺語,都將誠信作為人的基本品格和首要要求。

思想認識、道德規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深層的價值釋義,中華多民族高度體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意涵,蘊含中華民族精神品質和民族精神特性的諺語是多方面的,除上文所述外,還有民本理念、和合思想、包容特征、責任意識、創新精神、人倫情懷、人格修養、高尚氣節、社會美德等。從這些豐富多彩語義趨同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發現,“多元一體”的中華多民族諺語系統承載了中華文化價值觀,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和理念,推動著民族共識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的維系,在構筑社會主義新倫理道德的同時淬煉著多元主體共享的價值規范與共通的心理旨趣?;蛘呖梢赃@樣來概括,中華多民族諺語是承載中華各民族歷史記憶的主要憑借物,是沉潛中華多民族文化內涵,反映和記錄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態勢的共有精神文化財富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是中華民族歷史形塑的精神引領與民族國家價值訴求的社會表達。

五、全方位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沉在中華多民族諺語這一載體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品質和民族精神特性是推動中華文化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財富,是有文化價值的“中國經驗”,全方位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理與研究,這對保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中華民族這份難得的優秀文化遺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對發揮語言文化引領風尚的功能,使民族文化血脈薪火相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挖掘中華各民族諺語中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和思想精髓,全方位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理與研究應該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體觀和系統觀為主要指導思想開展研究,注重對中華多民族諺語特性的整體關照。諺語研究不僅要關注漢語諺語,也要充分關注各少數民族諺語的研究,尊重每一個民族的諺語特性,挖掘各個民族自在的諺語特征和諺語文化,總結各民族諺語語言特征的藝術性,內容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把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理與研究還原到“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語境之中,站在“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高度來開展比較研究和綜合研究,力求全面、客觀、科學地展示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整體面貌,挖掘中華多民族諺語研究的重要社會意義和獨特學術價值。

第二,全面系統搜集、整理中華多民族諺語的語料,有效增加中華優秀文化產品的供給,把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優秀諺語文化加以總結和推廣,讓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和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充分占有語料的基礎上,構建一套框架清晰、層級分明、體系嚴謹、方便實用的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

第三,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韻律與節奏特性、句法特性、語體風格和修辭特性的研究,全面總結中華多民族諺語在語義、句法、節奏、韻律、語體風格、修辭方面的藝術特性。

第四,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文化特性、文化價值研究,重點挖掘蘊藏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中華共有文化精神和文化價值,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積極貢獻。

總體而言,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綜合研究,將會促進各民族諺語研究以及少數民族文學、語言學科內部的對話、交流,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加強各民族之間語言、文化、文學、歷史的了解,加深全社會對各少數民族諺語文化重要性的認識,共同審視我們的文化遺產,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這對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同時,中華多民族諺語蘊含著最持久的觀念意識和最深層的共有文化精神追求,包含了對共有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共有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開展中華多民族諺語的綜合研究,有助于弘揚民族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在創造有特色的中華民族新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現了諺語研究和運用的認識論意義。

參考文獻:

[1]Taylor,Archer. The Proverb[M].哈佛大學出版社,1931.

[2]郭紹虞.語文通論續編[M].上海:開明書店,1949.

[3]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諺語集成總序[M]. 中國isbn中心,1989.

[4]鐘敬文.民間文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5]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6]郝蘇民.蒙古族諺語散論[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01).

[7]華錦木.維吾爾諺語鏡射出的維吾爾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0(6).

[8]沙馬拉毅.論彝族諺語[J].貴州民族研究,1987(04).

[9]楊世章.苗族諺語試論[J].貴州民族研究,1989(03).

[10]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J].北京大學學報,1989(04).

[11]徐新建.“多民族文學史觀”簡論[J].民族文學研究,2007(02).

[12]朝戈金.“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三題[J].民族文學研究,2007(04).

[13]武占坤.中華謠諺研究[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14]李宗耀.中國諺學若干問題譚要[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04).

[15]武占坤,馬國凡.諺語[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6]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7]魯迅.南腔北調集·諺語[M]//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18]朱介凡.中華諺語志[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

[19]廖澤余.維吾爾諺語源流淺說[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86(02).

[20]陳世明.維吾爾諺語中的漢語借詞考[J].民族語文,2004(03).

[21]益西拉姆.藏語諺語的語言特色及文化內涵[J].西藏研究,2015(03).

[22]李雙劍,曲尼.從藏漢諺語比較看藏漢民族的友好關系[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01).

[23]賀靈.滿族諺語概談[J].滿族研究,1988(04).

[24]李艷麗.蒙古貞諺語流失的原因及傳承保護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1).

[25]齊如山.諺語錄[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7.

[26]黃亞平.典籍符號與權力話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7]羅圣豪.論漢語諺語[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1).

[28]阿布力克木·達吾提.論維吾爾民間諺語中的愛國主義思想[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0(06).

[29]多杰東智.談格薩爾王傳奇《霍嶺大戰》中諺語來源問題及其內涵價值[C].//中華諺語研究論集.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諺語文化價值
被人情綁架的鄉村酒席——記憶鄉村文化
中國傳統義利觀下的市場經濟主體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承德外八廟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策略探析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二)
24節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