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多民族諺語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碰撞及耦合

2021-03-25 08:55王沖
民族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時代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傳統文化

[摘要]中華多民族諺語是擁有歷史深度和現實廣度的民間智慧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作為全人類應當追求和樹立的目標與意識,不論是從歷時角度還是共時角度看,都與中華多民族諺語在很多層面存在相似的特征。和合共生、義利合一以及天下一家思想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本內涵。而大量反映和諧、義利以及包容思想的中華多民族諺語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本內涵實現耦合。同時,中華多民族諺語又以其獨有的詮釋力、延伸力以及傳播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外延的擴大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傳播廣度和影響深度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通過中華多民族諺語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進行深入解讀和弘揚,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和價值。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多民族諺語;傳統文化;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C9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91(2021)02-0052-0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多民族諺語研究”(16ZDA178)的中期成果。

作者簡介:王沖(1980-),男,黑龍江省黑河市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文化語言學、古代漢語。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中華多民族諺語作為一種民間文化,其擁有的承繼性將歷史中人類所創造的生產經驗、生活體驗一代代傳承。而在現實生活中,諺語又能憑借其多樣性的特征不斷地豐富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內涵??梢哉f,中華多民族諺語是擁有歷史深度和現實廣度的民間智慧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作為全人類應當追求和樹立的目標和意識,不論是從歷時角度還是共時角度看,都與中華多民族諺語在很多層面存在相似的特征。將中華多民族諺語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結合,不難發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同維度與側重點在中華各民族諺語中均有類似的反映,這也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于傳統文化中早有體現,于各民族文化中亦有表達,因而通過中華多民族諺語來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進行深入解讀以及大力弘揚,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和價值。

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研究非常廣泛、全面和深刻。大體上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基礎的考察,主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形成的中國古典哲學基礎以及西方哲學的影響來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意蘊,陸衛明、孫喜紅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義利合一的利益觀,不僅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深厚的中國智慧,也深刻地體現了它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通性。[1]而王苗、王志建從馬克思“個體主體——群體主體——人類主體”的主體結構中發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也蘊含著“人民主體——國家——民族主體——人類主體”的邏輯結構。[2]第二類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意義的考察,高雁、尹亞沖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緊密切合主要體現在價值原則共通、發展目標一致以及邏輯建構切合三個方面,這為建構中國獨特的話語體系,彰顯中國特色具有重要意義。[3]李步云也提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中國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重要體現,同時也為世界人權發展、推動人類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與方案。[4]第三類則是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某一現象結合,并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文章,例如,鄭長忠談到,后疫情時代,只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克服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為人類社會發展贏得更多機遇。[5]黃瑤也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支撐和平、擱置爭端的理論資源進行論述,為探索創新國際爭端的處理打開了新思路。[6]這類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一種理論指導,以期解決所論述的核心問題。第四類是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某一文化體系或者學科相結合,以此來探索學科和文化發展的新路徑,例如王曉曉、高偉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到來為教育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新課題。[7]吳曉燕也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可持續安全原則以及合作共贏原則亦在促進新的國際法的發展。[8]目前看來,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的結合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在梳理中發現,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民間文化相結合的研究,學術界目前還未能形成全面和系統的研究網絡,而有關諺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從更廣泛的視野去探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悟與踐行,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根柢出發,對中華多民族諺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一性進行研究,探尋其與中華多民族諺語相互接觸與碰撞的表現與價值,不論是對諺語文化的傳承還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及其生成的傳統文化根柢

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萌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發軔于2013年10月24日中國周邊外交工作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提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盵9]2015年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亞洲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同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于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中進行了以“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10]為標題的重要講話,這也意味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首次出現在全球視野當中。特別是在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對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什么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明確的闡發,由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走向成熟階段,并成為中國的新外交理念為世界所關注。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部分指出,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盵11]這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自然是與經濟發展、國際關系等分不開的,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體現的共同觀念、大局觀念和長遠意識背后的文化根基,自然與中華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與中華多民族諺語緊密相關。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前提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有其適配的社會交往方式,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存在的現實性意義的表達,但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又是在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滋養下應運而生的,其內部所蘊含的不僅是各地區人民幾千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成果,也有多民族文化中,不同民族獨有的文化底蘊和民族風情??梢哉f,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叭祟悺焙汀懊\”四字所具有的超越空間和時間的意義,又賦予了“共同體”一詞以更為深邃而廣闊的內涵,雖然是近些年來全新的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代名詞,但其中更是包含并超越了國界、時間、空間和種族。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僅僅是一種期許和未來,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體現與中國文化自信的表達。

(一)和合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的共存性原理

“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以單字形式出現,之后的《國語》《管子》等典籍中將其合并使用。而將“和合”概念上升到哲學高度則是在秦漢時期?!秴问洗呵铩び惺加[》明確提出“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12],天地合和,是萬物生成之根本。西漢時期的《淮南子》以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13]為思想基礎,以陰陽二氣化為萬物為理論依據提出“陰陽和合而萬物生”的觀點,和合觀點的提出,是人類早期對于統一、協調、和諧和秩序的理想性表達,將“和合”上升到哲學高度,也是先民對于理想社會的期盼與憧憬。真正作為一種理論樣態出現在學術視野則是在張立文學者的《和合學概論——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一書中,該書的發表,最終確立了“和合學”。和合學“主要研究自然、社會、人際、人自身心靈以及不同文明中存在的和合現象與以和合的義理為依歸,以及既涵攝又超越沖突、融合的學問。和合學亦即新生命哲學、新結構方式說,即生生哲學。[14]和合學的構建不僅將古代有關于“和合”的觀念進行了明確的類聚,同時也為之后很多關于和諧、發展等相關理論的構建,注入了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營養。

“和合”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和統一性的概念,它是人們現實生活和歷史發展各個層次、各種現象在認識層面的不斷摸索與提升。人類在提升自我的同時,逐漸發現個體能夠發揮的力量遠不及集體力量,部分只有歸于整體才能更快發展,而要想集體發揮真正的力量,就必須首先打破“無政府狀態”,這種打破就需要秩序和規范來實現。傳統社會中的道德觀念、風俗風化均是這種秩序于社會群體中的適用,或者說是和合現實化、社會化的產物。隨著人類需求的攀升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發現無規矩不成方圓,幾乎所有的活動必須要一定的條件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所以秩序化、程序化以及規范化的種種要求,更準確來說是需求,不斷產生,最終形成一整套的社會秩序與道德規范。將這些社會秩序與道德規范分門別類后,最終可歸納為是以人為中心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相處秩序。由此看來,和合最終所形成的,就是這種能夠很好地促進人類發展的、人與萬物關系的和諧狀態。

“和合”作為中華民族的普遍意識和共同追求,在中華多民族諺語當中亦有反映。并且在數量巨大的諺語中,和合觀的內涵被不斷地縱深挖掘,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諺語都有追求和諧、平衡的類似表達。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本原理中,其中最為基礎的也是對和諧的追求,從這一點看來,也恰恰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更深層次的和合的一種追求,或者說,是一種追隨。也是在這一層面,也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華多民族諺語存在相似性的典型特征?!昂秃稀敝刑N含著事物向前發展的必然性原理,也蘊含著人們在互動之中不斷磨合最終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共存狀態,而這也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于全人類的現實與未來發展樣態的描繪。

(二)義利合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的中和性原理

中華傳統文化中義和利是分不開的。人們在社會秩序的規約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中獲取不同的權利,而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又是在社會秩序制約之下形成的?!岸鴥然癁槿说牡赖碌男睦淼牧x則從工具轉化為目的,經由道德主體的自由抉擇和理性自律,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以實踐普遍公認的正確言行為終極目的,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成敗?!盵15]從傳統文化中探知,關于秩序的規約逐漸與人們所追尋和樹立的價值觀走向融合,由此,最終確立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觀念。

義利之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經典話題。崇尚天命論以及禮樂制度的儒家學派認為義在利先,甚至摒棄利的存在,也是在儒家學派的指引下,中國封建社會對商業、商人一直都沒有足夠的重視。而真正崇義尚利的是墨家學派,這也是墨家學派遭到儒家學派反對的原因之一?!赌印ど匈t》曾提出“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盵16]不仁義的人不能讓他富貴,不仁義的人不能與之親近,可見,墨子是十分肯定“義”在社會交往行為中的地位的。同時墨子也認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盵17]由此看來,墨子也是重利的。墨子對于義的追求是他作為君子想要達到的人生理想,而對利的重視亦是墨子對當下生活的重視和現實主義、實用主義的一種體現。在此基礎上,墨子也將這種崇義尚利的思想與社會集體相聯系,他也提出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沖突時,個人利益必須及時調整甚至作出必要犧牲的集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傲x,志以天下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盵18]義,就是要把天下之事當成是自己的分內之事,而不必要去考慮自身是否能夠得到重用。墨子將個體對義和利關系的處理上升到個體與集體甚至是集體內部應該要如何處理義利之關系的高度,這使得集體在處理“利”的關系時,有了“義”作為前提,“義”的存在也使利益分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證。

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也能夠明顯的體會到各民族對“利”和“義”的態度。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受到過墨子思想的影響,但各民族對“義”和“利”的冷靜處理亦是與墨子“義利合一”不約而同的契合。由于利益關系的處理也即利益共同體亦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所以必須以義作為前提,在利益分配過程中發揮其中和的作用才能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得到更為有效的實踐?!傲x是利的精神體現,利是義的物質基礎?!盵19]二者始終不可分割。

(三)天下一家: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的整合性原理

“天下一家”的思想為古代大多先哲所接受,國家的統一意味著天下的太平,百姓生活的安定,所以《禮記·禮運》有“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盵20]是講圣人將整個天下看成是一個完整的家?!稌x書·劉弘傳》也有“天下一家,彼此無異”[21]。中華文化中很多思想表明,中國人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民族情懷與國家、與天下聯系在一起,而這種兼濟天下的情懷正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文化基因。

天下一家,賦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以濃濃的人情味,它用特別的方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友愛,也以最溫情的方式對實現天下太平做了一個具有整合性意義的解釋。它將每個“個人”的獨立生命體整合為一個具有更大的有機體的“家”,而“家”的構成也最終促進了“共同體”的實現。張載《西銘》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盵22]中華民族的天下一家正是這種民胞物與思想生生不息的宇宙視野和人道關愛。這種思想所體現的是一種真正的人文的、文明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中華文明的文明性所體現的統一性,是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在保留著獨特地域文化與獨特民族風情的文明,這種統一性是包含著不同和允許差異性存在的統一,并不是一刀切的同一,這是具有著巨大包容性的和諧的中華文明,這一點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體現尤為明顯?!爸腥A文明的底色是‘和諧文明,其傳播的本質是‘和諧傳播,其終極目標是構建‘天下一家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盵23]以中華多民族諺語為媒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依托,將中華文化置于全球文化當中,將中華文明置于人類文明當中,我們依然為人類智慧的多樣性喝彩、為文明的多樣性喝彩。

二、中華多民族諺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原理的契合與互動

于國內,各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實現祖國國家安定、社會和諧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要求。于國際,世界和平穩定,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往來亦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訴求??梢哉f,“人類”“命運”和“共同體”三個關鍵詞所反映的是對中華民族以及人類永續發展的希冀和期盼。中華多民族諺語中各民族關于“和諧”“義利”與“包容”的諺語更是比比皆是,這也證明,中華多民族諺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理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契合與互動關系。

(一)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和諧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社會的秩序已經不能為現代社會所吸納,最終諸如等級觀念等封建產物被淘汰,但“和合”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觀念在適應社會發展中,逐漸出現了新的元素,即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是一種協調、融合、無沖突的狀態,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和合共生的共存原理相一致的表達。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關于和諧的諺語數不勝數,不論是關于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人與社會的互動之道以及人與自然的共處之道,在諺語中都能夠找到類似的表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中華多民族諺語進行了更為基礎和細致的劃分。

人的成長始終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因而人在適應社會時也必須遵守和諧所要求的各種規律。中華多民族諺語作為經驗的總結,將千百年來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不斷地進行細化,所以它既像是一面能夠窺探歷史的鏡子,又像是指導未來的航標。譬如人與人之間,中華多民族諺語就有家庭和諧類諺語,如“夫妻和合魚幫水,兄弟和合水幫魚”“家庭和睦,蔬食盡有余歡,骨肉乖違,佳肴亦減其味”“金銀財寶不是真富,團結和睦才是幸?!保ňS吾爾族),“夫妻和睦,一個錢頂一千個,夫妻不和,一千個錢頂一個”(哈薩克族),“妯娌遇事同商量,一家就成一股繩”(白族)。也有“若只庇護自家狗,定與鄰里不和睦”(蒙古族),“十個遠親,不如一個近鄰”(瑤族),“十家遠親比不上三家近鄰”(白族),“田里涼亭常有,為田爭吵則無”(傣族),“一家和睦得安樂,一寨團結能御敵”(彝族)的鄰里關系的處理。還有“親戚和睦常來往,朋友和睦耐久長”“友好勝親家,友斷勝冤家”“水深魚樂,情深人知”(毛南族),“不怕人多,只怕心多”(瑤族),“誠懇的朋友比兄弟還親,不和的兄弟比仇敵難處”(白族),“六個人鬧意見的話,抓到手的俘虜也會跑掉”(柯爾克孜族),“五指不齊,人心難同”(維吾爾族)等對親朋好友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見解。而人與社會的和諧中,亦離不開人與人的和諧,因為人是社會的中心和主體。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能夠促成的是更大的、能夠推動社會生產的力量。漢族人常說“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蒙古族人民亦有“眾人不和睦,就有人會從中撈油水”。將這種團結關系置于人命運共同體思想中,不僅是對“人類”這一對象所發揮的作用的肯定,更是對“共同體”這一名詞的最好詮釋。人類在追求卓越與自我發展中,對命運共同體的觀念和視野也在不斷地開放和擴大,人們開始注意到除了人之外以及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之外的其他生物,即為人類提供營養和能量的客觀自然環境。常言道“保護環境,利在當代;造福子孫,功在千秋”,保護環境一直以來為各民族所重視,甚至是我國基本國策之一。維吾爾族諺語中“有森林就有錢花,過日子甜美如花”“沒有樹木就沒有生命,有了生命也難以生存”的諺語;壯族諺語“保土保水如保命,治土治水如保家”“造林保水源,挖墻久養魚”;烏孜別克族也有“地如果喝不足,人也會吃不飽”,各民族對于愛護環境和保護家園的諺語都證明了,人與自然也是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一環,愛護環境也是人類永續發展極為重要的條件。

(二)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義利觀”

“義,利也?!盵24]義和利之間,本身是不矛盾的,“義”是事物合理性、公平性劃分的標準,在“義”的前提下,“利”的劃分會更加合理。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義”的概念和范圍逐漸擴大,并且上升為衡量人品質的高度。不論是墨子的義利合一,還是儒家的義在利先,都被中華多民族諺語所吸納。二者都具有公平的、平等的存在維度和合理性。漢民族經常講“交易不成仁義在”“仁義值千金”“仁義之師,天下無敵”,這些諺語都提現了人們對于“義”的重視,當然也會有人說“仁義長,財義短”。這種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將義和利對立起來。而在今天,市場經濟發展活躍,人們交流與交往頻率逐漸增強的時代,人們本能的趨利思想甚至部分人的唯利至上,是需要有“義”來及時糾正的,當然利也不能被摒棄。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諺語,其中包括對忘恩負義、貪圖名利的批判和對誠實守信等優良品質的弘揚。門巴族有句諺語“忘恩負義的人,誰敢做他朋友?沒有收獲的土地,哪一個農夫愿來耕耘?”藏族也有“惡人假借為別人謀利益,其實干些損人利己的事;聰明人自己不會去上當,惡人的詭計怎么能得逞?”“人若只圍著自己轉,就像馬圍著樁子跑”①“獐子還在林間竄跳,麝香已在市上議價”②。哈薩克族有“都為自己打算的人群里,不會出英雄”。滿族也說“別貪圖眼前的錢財,要顧到往后的禍災”。維吾爾族有“只顧個人利益的人,一定會變成瞎子”。蒙古族有“枯干的呆樹,妄想摘取大甜梨;圖名利的人,妄想做出好成績”“只為個人利益打算盤的人,就象一把塵土,既骯臟又沒有價值”等。在中國傳統道德倫理中,誠信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誠信觀的源遠流長不僅表現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同時也表現出了中華民族對優良品質的集體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因而誠信已經不僅僅是某些圣賢、智者等個體的道德與精神追求,而是發展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整體的思想傾向和行為準則。直至現代社會的法律體系當中,誠實守信依然是民法中的“帝王條款”,由此看出,不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誠信無疑已經成為了一種具有內控自制的歷史慣性運動。漢民族諺語中提到“人要實心,火要空心”“劃船槳要硬,為人心要誠”“真金不怕火煉”。蒙古族也有“正直以誠為貴,尊老以德為先”“人是老實的好,畜是肥壯的好”“善良到頭如奶汁,邪惡結局是污血”;藏族人民也說“一言失信,千言無用”“說話要真,喝水要清”“金錢可以量輕重,語言可以量人品”。這些諺語都表明,在利益面前,不可以被利益牽著走,而應該要將做人的原則,即“義”的部分提到與利益同等的位置,這也是利益共同體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提的重要原因。

(三)中華多民族諺語中的“包容觀”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僅包含和要求和諧,同時也明確重視到了差異性的存在。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所體現的,是以和諧為前提,不同事物之間相互促進的一種“共同”而不是“同一”發展的局面。這也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身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在大的整體環境中,承認和允許個體之間的不同;二,這些各具特色的個體又能夠很好地做到彼此協調,最終實現良性互動,這也正是“共同體”所體現出的獨有的包容觀。實際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包容觀正是一種“接受”觀,這種接受不僅體現出中國作為大國的接受力,也體現出中華文化的接受力。藏族人民說“待人,肚量要大;騎馬,韁繩要長”,意謂用聰明才智去戰勝敵人,用忍讓去克制自己的沖動,做人要有智慧,有理智,心胸開闊,寬容大度。哈薩克族也有“大地承受不住的東西,胸懷可以容納”,烏孜別克族亦有“忍耐后面有黃金”,維吾爾族人民也說“肚里能放一座山,才算英雄漢”“制服猛虎非英雄,抑住脾氣真好漢”“好漢肚量能裝世界”?!吧僬f一句不輸,多講一句不贏”(侗族),“心胸狹窄的人不能做官”(黎族),“肚子只有碗口大,卻能裝下萬擔糧”(白族),“敢干是英雄,能忍是賢哲”(彝族),蒙古族“鞋小了腳要受苦,心窄了人要受罪”“好人經得住話激,蕎面經得起水和”③,這些諺語都體現出包容對于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重要性,而將其置于人類觀之下,這種包容觀體現的更是一種魄力和境界,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終極目標的智慧選擇。

“樹大成蔭鳥來宿,虛懷若谷人來聚”④(壯族),在包容中,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博采眾長,最終實現共贏的局面,因而在包容中,有利于促進合作共贏局面的實現。鄂倫春族有這樣的諺語“四只蹄子踩不倒青草,四十只蹄子壓成茅道;一個獵人捉不來活鹿,四十個獵人能圈養群鹿”,這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能更有作為?!叭瞬煌献?,土地不會把寶獻出來;人不揮刀奮戰,敵人不會跪下來”(哈薩克族),“合作起來同勞動,沙土里面出黃金”(維吾爾族),“困難的時刻要和衷共濟,享福的時刻要分享歡樂”(蒙古族),“只要能擰成一股繩,紗線也能捆住牯?!保缱澹?,“針離不得線,線離不得針”(佤族),哈尼族有“飄散的樹葉難抵風吹,茂密的森林不怕雨打”“成把的稻草爛得快,成繩的稻草格外牢”,拉祜族也有“蚊子如果一齊沖鋒,再兇的者虎也會被降服;人們要是一心一意,天大的困難也會被克服”,布依族也有“協力石成玉,同心土變金”,這些諺語均體現了合作的重要性。最終想要達到的人類命運的共同體,一定是經過合作與協商之后的共同體,這也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夠實現。

三、以中華多民族諺語為滋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

中華多民族諺語是在中華民族千年歷史中沉淀而成,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養料,中華多民族諺語的詮釋力、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的延伸力以及中華多民族諺語模因的傳播力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著巨大的幫助作用。

(一)中華多民族諺語的詮釋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華多民族諺語是各民族積累下的豐富的諺語文化成果的總和。它包羅萬象、富有哲理。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創造主體和使用主體是全國各族人民,各民族雖在生產和生活中各有差異,但在中華多民族諺語中,卻能夠感受到差異和不同之外的中華民族共有的經驗、智慧以及共通的深厚的民族情感。它所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在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樣態,反映的是中華文明在歷史中的各種變革與不斷發展;蘊含著中華民族在實踐中所體悟的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精神文化信仰;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中華民族從未停止過的對一切美好的刻苦追尋。

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在生活和生產中不斷積累、聚合所形成的具有共識性、共鳴性的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世代沿襲的精神引領。在這種共同體意識的框架內,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形成的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構成了中華民族內部的社會關系網絡,也構成了中華民族整體的民族意識的網絡,因而在中華文化的基因中,共同建設家園是中國人不約而同的共同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首先提出,那么在中華民族內部必將首先踐行,中華傳統文化中以情感和優良品質所聯通的利益相通和自覺,中華民族也必將成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先鋒者,而中華多民族諺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的耦合,也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理得到了更為有力的詮釋。

(二)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的延伸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是以中華多民族諺語語義為基礎打造的諺語編排體系⑤,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分為三級,第一層級包括五類,分別是“生產生活”“精神意識”“國家社會”“教科文衛”以及“客觀自然”,下設“日常生活”“物質生產”等21個二級類目,之下再設121個三級類目。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整體呈樹狀結構排列。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將所收集的各民族的諺語全部網羅其中,并使諺語得到了最為妥帖的安置。

在將諺語分門別類、有效地歸置后發現,在“精神意識”類下設的“優良品質”類中,下設的第三級類目⑥是最多的,這不僅說明,這些優良品質是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品質,同時也說明了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在對諺語進行整理的過程中弘揚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具有前瞻性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原理的背后,是更為深厚的民族品質的體現。它的基本原理既然能夠由諺語來表達,也說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是與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所擁有的內在之間是存在緊密聯系的,那么在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之中接受中華多民族諺語滋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將在義類體系的延伸力和延展性之下實現內涵的擴大和意義的擴充。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所設置的類目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應該擁有的最基本品質,更是一個國家是否為其國民、為全世界信任的保證。

(三)中華多民族諺語模因的傳播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華多民族諺語之所以經久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諺語模因本身的強大。模因一般被定義為能夠通過廣義上稱為模仿的過程而被復制的信息單位。[25]模因的命名源起于人們對基因的理解,基因是支撐生命體基本構造和各種機能的基礎,模因與基因相似,但模因更側重于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傳播,基因靠遺傳相互復制,模因靠仿擬進行傳播。諺語模因本身具有的傳播力和適應性為中華多民族諺語能夠為人民廣泛使用和喜聞樂見提供了必要保證。

而在諺語模因發揮作用的前提下,不僅能夠使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的傳播更為廣泛,同時也能夠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影響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核心思想是超越自我,實現全人類的共享。共享體現的是一種共贏的發展理念,這也離不開中華多民族諺語模因的助力?!叭祟惞餐w以公共德性為其倫理基石,強調在共同福祉基礎上的共贏共建和合共享,這為人類展開了一個超越私人倫理,超越個人主義,超越唯利是圖的新型的公共倫理空間?!盵26]共享是一個具有辯證性意義的互動過程。首先,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目標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這一理念體現的是一種擔當、責任與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的是一種關懷,這種關懷是一種互相幫助與互相扶持,在幫助他者時亦能促進自我發展的一種智慧型關懷,使利益之間原本沖突的因素實現調和。其次,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的世界和平、生產發展是人類發展所必須的,也是人類共同創造的,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果也理應由全人類共享。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開始爆發,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防控阻擊,共同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系列迅速、高效的防控措施體現出黨和國家對人民的負責,而全國人民的積極配合更加體現出中國人團結一致的愛國之心。在此次疫情中,不少國家也向中國施以援手。同時,在對別國疫情防控和物資方面,我國亦向別國施以援助。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27]。特別是日本,韓國等較為嚴重的受災國家,在疫情面前,中、日、韓三國加強團結合作,日本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傳遞對中國的支持,中國亦有“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慷慨。在危難面前,全國各族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相互幫助和友好互動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于2020年3月2日就軍隊支援地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時說:“中國漢字中‘人字是一個相互支撐的架構。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當中國全力抗擊疫情之時,許多國家和軍隊向我們提供了真誠的幫助和支持。中國軍隊也將積極開展國際軍事合作,與世界各國軍隊一道,攜手抗擊疫情?!盵28]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享理念,是基于全世界人民的訴求而提出的,西方哲學家柏拉圖的烏托邦,中華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均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表達,由此看來,以共享為最終目的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是人類始終堅持的共同目標,也必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人類已經進入到更高級的文明時代,這一時代應當是彼此之間共同解決國際爭端、愛好和平的時代,是謀求共同團結與共同富裕的發展時代,是以合作代替競爭,以共有共享取代獨有獨享的時代,是共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新階段。

四、結語

任何一種能夠運用哲學思維思考和闡發的理論與學說,它最崇高的目標也即其本身的終極目標便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規律與發展方向的探尋和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包含的傳統價值觀、傳統哲學思維正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在實踐中探索出的民族哲學思維,這種長期的沉淀彰顯了中華民族對于人類終極問題的獨特見解。作為獨特的民族哲學思維,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亦在不斷地適應民族的發展與變化,而中華多民族諺語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亦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華多民族諺語本身所擁有的豐富內容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基本內涵的詮釋,以中華多民族諺語為對象構建的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外延的擴大以及中華多民族諺語模因的傳播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傳播廣度和影響深度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都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承載的是中華民族對人本身、對世界乃至宇宙萬物的一種終極關懷,內里蘊含與凝結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對于無窮、普遍、存在與價值的思考。

注釋:

①意謂一個人如果只圍繞著個人利益去行事,永遠會在個人主義的小圈子里打轉,就像馬圍著樁子轉圈跑一樣。指自私自利的人脫離不了個人主義的小圈子。(《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編寫組編.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②意謂獐子還在樹林中跑跳,沒捕到手,麝香的價錢已經商議好了。喻指人貪婪心急,事情沒開始,已盤算好利益了。(《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編寫組編.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③意謂心胸開闊、度量大的人,有涵養,頭腦冷靜,能經得住各種語言的刺激;蕎面粘性較大,能經得起水和。指人要心胸開闊,寬容大度,頭腦冷靜,遇事不慌。(《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編寫組編.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④意謂一個人如果胸懷像山谷那樣深而寬廣,謙虛待人,就會有許多人聚集在他身邊,就像樹木高大綠蔭如蓋一樣,眾多的鳥會飛來棲宿。指心胸寬闊謙虛的人能團結眾多的人共同前進。(《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編寫組編.中國少數民族諺語分類詞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⑤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體系是以樹狀結構為基本框架,以中華多民族諺語的深層語義為依托構建的諺語分類體系與《中華多民族諺語義類詞典》的目錄編排方式。

⑥包括“勤勞付出”“慷慨大方”“勤儉節約”“善良美好”“知恩圖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堅強勇敢”“樂觀豁達”“孝敬孝順”“珍惜時間”“團結友愛”“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文明禮貌”等15類。

參考文獻:

[1]陸衛明,孫喜紅.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優秀傳統智慧[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7):79-86.

[2]王苗,張志建.論馬克思主體結構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0(4):45-50.

[3]高雁,尹亞沖.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和傳播路徑[J].學習論壇,2020(8):80-85.

[4]李步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4):15-21.

[5]鄭長忠.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J].當代世界,2020(7):28-33.

[6]黃瑤.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的和平擱置爭端[J].中國社會科學,2019(2):113-136.

[7]王曉曉,高偉.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比較教育哲學[J].當代教育哲學,2020(7):3-8.

[8]吳曉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中國國際法學新發展[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8(2):13-19.

[9]習近平.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EB/OL].(2013-10-25)[2019-01-05].http://www.gov.cn/ldhd/2013-10/25/content_2515764.htm.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攜手共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EB/OL].(2015-09-29)[2019-01-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9/c1024-27644905.html.

[11]習近平.習近平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EB/OL].(2017-10-18)[2019-10-01].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530.html.

[12](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覽第一)[M].北京:藍天出版社,1999:66.

[13](春秋)老子著.道德經(德經·第四十二章)[M].陳陽,張曉華,注譯.成都:天地出版社,2017:175.

[14]奚潔人.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67.

[15]賈晉華,黃晨曦.義務和權利:從理智到古典儒學的義利觀及其現代啟示[J].孔子研究,2019(6):28.

[16](戰國)墨翟.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墨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3.

[17]孫中原.墨子鑒賞辭典(文通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294.

[18]墨子[M].(清)畢沅,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78.

[19]郭妙丹.墨子的義利觀與當代中國誠信危機[J].中共陜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學報,2007(4):49.

[20]周殿富.禮記新編六十篇(白文版)[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75.

[21]《多功能成語大詞典》編委會.多功能成語大詞典(修訂版)[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7:827.

[22]蔡向陽,孫棟,艾家凱.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8:224.

[23]謝清果.天下一家:新時代人類文明交往觀的中國氣派[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

[24]邵長婕.墨子研究論叢[M].濟南:齊魯書社,2016:153.

[25]王沖.模因論視閾下中華多民族諺語的傳承與嬗變[J].內蒙古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版),2020(2):159.

[26]鄧玉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9:96.

[27]中國外交部評中日抗疫互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EB/OL].(2020-02-21)[2020-02-25].http://www.hkcna.hk/content/2020/0221/810142.shtml.

[28]吳謙.中國漢字的“人”是相互支撐的架構,[EB/OL].(2020-03-02)[2020-03-05].http://www.chinaqw.com/sp/2020/03-02/247451.shtml.

猜你喜歡
時代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傳統文化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