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雌激素膜受體與腫瘤的研究進展

2021-03-26 09:39王欣奇郭勝男羅佳楠趙文秀吉林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吉林吉林132013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卵巢癌靶點基因組

何 雪,王欣奇,郭勝男,黎 覬,羅佳楠,陶 然,趙文秀 (吉林醫藥學院:1.公共衛生學院,2.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雌激素主要由雌性動物的卵巢和胎盤分泌。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在人體廣泛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女性生殖系統以及皮膚。雌激素的主要作用為促進性器官成熟以及維持雌性動物第二性特征[1]。雌酮、雌二醇以及雌三醇是天然雌激素的主要成分,三者都是脂溶性激素并且可以從胞膜到達胞質。調節性征發育及性器官成熟主要由分布在細胞核上的雌激素核受體(nuclear estrogen receptors,nERs)介導,表現的是生理調節作用,也叫做雌激素基因組效應[2]。近年來,多種雌激素膜受體(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s,mERs)陸續被發現,包括46 kD ERɑ剪切體、36 kD ERɑ剪切體以及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3種mERs均可結合雌二醇和多種雌激素結構類似物[3]。mERs分布較更為廣泛,除雌激素及因素效應的靶器官外,在骨骼肌、神經元、血管內皮和多種免疫細胞也表達。部分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腫瘤也表達mERs。本文簡要回顧mER結構與分布和非基因組效應信號轉導,重點闡述mERs與腫瘤相關的研究進展。

1 mERs的結構、分布和信號轉導

1.1 mERs的結構與分布

近年來,多種mERs陸續被發現。Razandi等[4]在卵巢細胞中發現nERs還在細胞膜上表達,約占2%~3%。目前為止已被發現的mERs有經典核受體膜性成分、Gaq-ER、ER-X以及GPR30等[5]。GPR30是名實相符的膜受體,cDNA序列的長度為2604 bp,其中包含一個開放閱讀框(其長度為1128 bp),是由375個氨基酸經過7次跨膜轉運的受體蛋白分子,理論分子量約為40 000[6]。GPR30在雌激素作用靶點中呈現出高表達。目前在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等均可檢測到GPR30[7]。在惡性腫瘤、炎癥反應、心血管疾病、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等雌激素依賴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均有GPR30的參與,其在細胞亞定位仍沒有統一的說法。GPR30位于細胞膜、內質網、線粒體及高爾基復合體等,通過電鏡免疫標記觀察發現GPR30分布于神經元的細胞膜和內質網[8]。

1.2 mERs與非基因組效應的信號轉導

雌激素的非基因組作用是由膜型ERɑ或GPR30結合配體(雌激素或結構類似物等)介導。非基因組作用偶聯的信號轉導通路主要包括ERɑ/Mek/Erk、GPR30/PI3K/Akt/mTOR、ERɑ/PI3K/Akt/mTOR等。ERɑ和GPR30還偶聯Src/MEK/Erk和Src/FAK,而ERβ偶聯Src/JNK[6]。PI3K是一種胞漿中近胞膜區域的一種二聚體蛋白激酶,將底物PIP2磷酸化生成PIP3。后者作為第二信使招募Akt至胞膜內側與PDK反應,作用于多種底物,如磷酸化GSK3使其失活,抑制cyclin D1降解,從而使細胞周期向S期進展,促進細胞增殖。PI3K信號通路還可以通過調節上皮細胞間質化作用而促進細胞遷移、磷酸化凋亡相關蛋白BAD,為細胞存活提供幫助等[9]。被異常激活的PI3K/Akt信號通路能夠誘導腫瘤微環境中新血管的生成,導致腫瘤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加劇腫瘤的轉移、侵襲,對腫瘤的發生,發展的作用機制、生物學效應以及轉歸具有深遠的研究意義[10]。張勤等[11]證實異?;罨腉PR30-PI3K/Akt信號通路加劇了乳腺癌細胞遷移的作用,且與乳腺癌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交叉關系,有參與乳腺癌細胞惡性侵襲、轉移的作用。檀軍麗等[12]分析且證實GPR30-PI3K/Akt信號通路與三陰性乳腺癌細胞MDA-MB-468轉移存在著某種交互關系,其具體相關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成冬等[13]發現當與GPR30發生結合,PI3K/Akt-mTOR信號通路可抑制線粒體自噬,進而保護小鼠軟骨原代細胞系ATDC5免于線粒體自噬作用,為治療骨性關節炎提供新的途徑。此外,在子宮內膜癌的進展中,GPR30表達量的降低可以使PI3K/Akt信號通路受到抑制,致使子宮內膜癌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受到抑制,這將為子宮內膜癌治療靶點提出了新的參考依據[14]。

2 mERs與惡性腫瘤

2.1 mERs與乳腺癌

乳腺癌作為高致死率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女性健康,按照ER是否表達,分為激素依賴型(ER+)和激素非依賴型(ER-)。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HER-2)都參與乳腺上皮的增殖和分化。2013年的圣加倫國際乳腺癌上將乳腺癌的Luminal分子定義為4型:三陰性型(ER-PR-HER-2-),HER陽性型(ER-PR-HER-2+),Luminal A型(ER+PR+HER-2-),Luminal B型(ER+PR+HER-2+)。Luminal分子分型是乳腺癌采取激素治療、化療和HER-2靶向治療的重要依據。HER陽性型和三陰性型乳腺癌多采用化療或針對HER-2的靶向治療。表達ER的Luminal A型和B型可按照內分泌以及藥物進行治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作為臨床上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主要使用的第一代非甾體類選擇性ER拮抗劑藥物,是臨床上最早、最多使用的ER調節劑。TAM及其代謝產物4-羥基他莫昔芬,均對ER具有程度不一的拮抗作用。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會使部分乳腺癌細胞產生TAM獲得性耐藥(即繼發耐藥),導致治療失敗。TAM不僅能與GPR30結合,而且還屬于GPR30特異性激動劑。因此,尋找TAM耐藥靶點是對抗乳腺腫瘤,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點。李嘯天等[15]研究沉默GPR30對乳腺癌MCF-7細胞TAM的逆轉作用。通過外源性干擾MCF-7細胞中GPR30表達,發現細胞內Ca2+濃度明顯升高,細胞對TAM敏感性增加,提示沉默GPR30的表達可以逆轉TAM的耐藥性。相關的作用機制與抑制腫瘤細胞保護性自噬有關,為TAM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秦旖璐等[16]討論了GPR30基因表達對人乳腺癌相關成纖維細胞(CAF)有氧糖酵解的影響。在有氧的條件下,腫瘤細胞ATP生成的主要途徑為糖酵解,伴隨著大量的乳酸、丙酮酸等的產生。但氧化磷酸化通常不會增加Warburg效應[17-18]。研究采用GPR30特異性激動劑G1和CAF共同培養,發現GPR30表達上調,CAF細胞中p-PKA和p-CREB的表達量也呈上升趨勢,加速了有氧糖酵解在CAF細胞中的發生。研究GPR30調控CAF能量代謝機制以及相關乳腺腫瘤治療靶點,將為日后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生物學基礎。GPR30在乳腺癌細胞侵襲中扮演著重要作用。CAF在腫瘤微環境中可通過GPR30發揮重要作用,介導乳腺癌的炎癥反應,甚至誘導乳腺癌加劇。余騰驊等[19]通過研究乳腺癌腫瘤相關AF中細胞質GPR30活化對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2,FGF2)的表達調控機制及其對腫瘤細胞侵襲能力的影響,發現可激活CAF細胞質中GPR30/PKA與GPR30/AKT信號通路,在腫瘤惡性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可誘導CAF的細胞質中GPR30依賴的下游PKA信號旁分泌FGF2,進而促進乳腺癌細胞侵襲。但張光君等[20]通過研究不同分型乳腺癌中GPR30 mRNA的表達,發現GPR30 mRNA低表達患者預后更差,提示GPR30有望成為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因子。

亞洲人口廣泛攝取豆科植物為食。豆科植物以及多種中藥材均富含雌激素結構類似物,即植物雌激素。染料木素是來自大豆的植物雌激素,可與ERα、ERβ和GPR30結合。研究表明,染料木素濃度和乳腺癌細胞的受體類型是影響效應的主要因素。環境、飲食、藥物均含有激素類似物,可能引起雌激素的非基因組效應。研究腫瘤發病機制、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時,不可忽視激素及激素類似物對ER+/GPR30+和ER-/GPR30+乳腺癌的影響[21]。綜上所述,GPR30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耐藥過程、治療靶點等方面均有廣泛參與,同時也是影響乳腺癌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

2.2 mERs與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之一。1983年,Bockman提出EC臨床分型:Ⅰ型(雌激素依賴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賴型)。Ⅰ型EC患者伴有不孕、高血脂、絕經晚、肥胖、卵巢或子宮內膜增生等雌激素過多表現,常與內分泌紊亂有關;Ⅱ型患者與高雌激素表達無關,同時無內分泌紊亂的表現??傊?,Ⅰ型EC發病早,進展較慢,預后較好,5年生存率較高;Ⅱ型EC在推薦手術后進行化療[22-23]。研究表明在EC的發生、發展過程中GPR30扮演著重要角色?;罨疓PR30可激活胞內Src激酶,誘導基質金屬蛋白酶的產生,配體與受體發生偶聯,進而下游分子通過級聯磷酸化促進EC細胞增殖[24]。蔡玲玉等[25]發現在EC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誘導和維持腫瘤微環境的關鍵分子白細胞介素-6(IL-6)/轉錄激活因子3(STAT3)兩者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GPR30可以激活IL-6/STAT3炎癥通路加劇EC的進程,并且GPR30特異性激動劑G1也能促進EC細胞對IL-6/STAT3的表達。GPR30的另一條信號通路p-ERK1/2也介導了EC的發生[26]。葉佳等[27]研究并證實GPR30 mRNA及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的EC細胞系中表達量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提示GPR30 mRNA的表達水平與EC分化惡性程度具有一定的關聯。同時肖波等[28]分析了GPR30的表達水平與EC患者預后的關聯性。EC的病理分期、肌層浸潤深度的相關性與GPR30陽性表達有關,對EC預后產生重要影響??傊?,GPR30在EC細胞和組織中廣泛存在,并可以憑借多條信號通路涉及腫瘤的發生與發展,同時GPR30的存在也將是EC治療的潛在新靶點。

2.3 mERs與卵巢癌

女性生殖系統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卵巢癌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伴有高致死率,且術后患者會出現腫瘤復發的現象,嚴重威脅女性健康[29]。在卵巢癌發生發展過程中,GPR30起著媒介作用。GPR30作為橋梁在卵巢癌的侵襲與轉移過程中存在著連接作用,且內分泌治療是卵巢癌的一個治療方向[30]。卵巢細胞的增殖與分化需要雌激素的應答。在雌激素抑制劑治療卵巢癌時,傳統ERɑ和ERβ受到抑制,但仍存在雌激素效應現象。GPR30與雌激素之間存在特定的親和力。GPR30通過雌激素的激活,直接參與細胞的調控,進而發揮應答,同時GPR30作為關鍵因子參與了卵巢癌細胞的侵襲與轉移。在卵巢癌診斷和惡性程度的判斷之中,GPR30可作為一種新型的可靠的指標。劉慧迪等[31]證實GPR30參與上皮性卵巢癌的發生與發展,同時在卵巢癌的遷移過程中具有交聯作用。并且實驗聯合檢測了基質金屬蛋白酶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發現二者具有正相關性。祝彩霞等[32]指出在不同組織類型的卵巢癌中GPR30的表達不盡相同,在低分化的卵巢癌組織中的GPR30表達率高于高分化組,進展型卵巢癌中GPR30表達率高于非進展型卵巢癌,提示GPR30可能是卵巢癌預后的生物學標志物。在卵巢癌的進展過程中GPR30表達具有核聚集現象,提示具有核聚集現象的GPR30可作為新型的治療靶點。綜上所述,GPR30在卵巢癌中有所表達,且可能成為卵巢癌治療的新靶點。

3 結 語

近年的研究揭示了兩種經典雌激素核受體ERɑ和ERβ在細胞膜也有分布,并參與非基因組效應的信號轉導。而新發現的GPR30作為7次跨膜轉運的受體蛋白,被列為G蛋白耦聯受體超家族。膜受體GPR30在子宮、乳腺、卵巢等中均見表達,GPR30與腫瘤微環境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在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發展中,GPR30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對其所介導的信號網絡需要進一步了解。闡明GPR30在惡性腫瘤進程中生物學效應和機制,將為雌激素相關性惡性腫瘤治療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歡
卵巢癌靶點基因組
miR-181a在卵巢癌細胞中對順鉑的耐藥作用
維生素D受體或是糖尿病治療的新靶點
牛參考基因組中發現被忽視基因
腫瘤免疫治療發現新潛在靶點
血清HBV前基因組RNA的研究進展
紫花白及基因組DNA提取方法的比較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卵巢癌脾轉移的臨床研究進展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構機制及其潛在的治療靶點
microRNA與卵巢癌轉移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